大学生“非理性”学习拖延的心理动因与应对探析

2016-03-16 13:52余新年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非理性

余新年, 华 坚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江苏 无锡 214121)



大学生“非理性”学习拖延的心理动因与应对探析

余新年,华坚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江苏无锡214121)

摘要:学习拖延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且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自尊和情绪具有消极影响。本文针对“非理性”学习拖延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作以心理动力取向理论为主的探析,并探讨进一步改善这种行为方法,以期使该领域的理论研究更为多元,也希为深陷其中的大学生们提供启发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非理性; 学习拖延; 心理动因

1问题提出与其理论基础

已有研究指出当前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别高校中有39.7%的大学生存在明显的学习拖延现象[1],学习拖延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消极影响,同时易导致学生焦虑、抑郁等消极的情绪。

当代心理学家对“拖延”的界定是: “自愿推迟开始或完成某一计划好的行动,尽管预见到该行动会因推迟而变糟”[2]。学习拖延作为拖延行为在学习中的表现,是指学习者有意而无必要地推迟启动或推迟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学习拖延具有三个特征:自愿、回避和非理性。首先,是自愿决定而非他人逼迫;其次,客观出现的拖延行为;再次,主观上不想拖延,但还是表现出拖延行为,体现非理性。本文着重探讨这种“非理性”的动因。

国外在该领域有大量研究成果。近年来,研究者分别从个性特质、任务特质、角色冲突、自我调节等角度对学习拖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2-3]。结果显示,学习拖延与大学生的冲动性、缺乏自律和尽责性等个性特质密切相关。学习任务的重要性、吸引力、难度等特征,都对学习拖延有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角色与学习者角色之间的冲突,以及对学习自我调节能力的缺乏,也是导致其学习拖延的重要原因。另Solomon和Rothblum对学习拖延的研究表明,“失败恐惧”和“任务厌恶”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拖延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变量。

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以往研究对学习拖延行为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而对学习拖延的深度心理动因分析的研究较缺乏。对于“痛定思痛一定提早动手,但还是一如既往的拖延,让人不禁思考到底是什么在发挥作用?”这种“不想拖延而身不由己”的心理动因问题没能做到有力的解释。因此,本文希望对这种“非理性”拖延产生的原因作以动力取向为主的深入分析,以试图解释并解决该问题。

2“非理性”学习拖延的动因探析

2.1恐惧心理

学习拖延者,往往在面对能证明自己能力大小的任务时可能会拖延,造成任务完不成是因为没有努力而不是能力问题。 这里造成拖延的核心是恐惧心理——恐惧失败、恐惧成功、恐惧被控制等。恐惧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心理动因,当然这些大多数是潜意识的,未必能自己意识得到。

2.1.1恐惧失败——恐惧是对热爱的掩饰学习拖延症者,经常有这样的体验:某困难任务非常重要,但面对甚至想到该任务时就会异常恐惧和焦虑,导致无法自控的拖延。恐惧其实是对热爱的掩饰。就拿考证(英语四六级或技能证书)、写学术论文举例,个体认为考证和写论文非常重要,因为这关乎找工作的筹码和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但个体对该任务异常恐惧和焦虑,可能是一方面把任务看得太高大、太神圣,个体会产生无力感;另一方面把这些任务的成败看得过于重要,认为它关乎自己的前途成败,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尊心、地位、价值等,可能对潜意识中追求的高价值感造成破坏,因此产生大量的防御。这两方面会导致恐惧、无力且不敢轻举妄动。所以恐惧的背后其实是热爱,恐惧是对热爱扭曲的表达,如果将恐惧转化成正面的热爱,那么热爱的程度与恐惧的程度就会一样深。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比如之前对《高等数学》很恐惧的同学,恐惧情绪荡然无存,留下的是对高等数学的亲切和热爱的情愫,就不会再有痛苦的拖延出现了。

2.1.2恐惧成功——恐惧成功带来的惩罚某些个体在努力追求某个目标时,在快要成功时,突然停止努力或突然出现无法胜任的现象,这在潜意识上可能是恐惧成功。如某同学在班级中公开发言时是自信满满,表现很好;但当他被推选为某学生社团协会的会长之后,面对全体会员需要公开发言时,就表现得异常紧张,发挥失常。这说明不是他的公开演讲水平有问题,而是他潜意识觉得自己不配当这个会长,换句话说就是害怕自己成功。恐惧成功的原因有多种,例如小时候父母教育非常专制,小孩会不敢做自己喜欢的或让自己享受的事情;或者父母都没有达到这么高的成就,小孩不敢超越父母;或者害怕自己成功后,会被父母或同伴抛弃;或者害怕自己成功后会承担以前所不熟悉的无限大的责任和压力或某种惩罚等。

比如有个有趣的实验:把跳蚤放在桌上,跳蚤能跳起的高度是其身高的100倍以上!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跳就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就改变了跳起的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会在碰壁后被动改变自己跳跃的高度。这时候如果把玻璃罩拿走,跳蚤仍然只能跳很低的高度。其实人与跳蚤在这点上有相似之处,多次碰壁后,就不敢追求成功了,主要原因是害怕碰壁和惩罚。而这无形的玻璃罩往往是在个体的潜意识中,可能我们根本没意识到这一点。

2.1.3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是一种病理性自恋倾向完美主义倾向者由于给自己制定了过高、过于完美的目标,在没有完全把握成功地完成某任务之前,不愿着手去做,这会导致拖延行为。很多拖延症者苦恼于自己为何会形成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人格特性?孩童过早地不做让父母不高兴的事,容易形成完美主义。而适应不良完美主义的内心需求与病理性自恋相似。精神分析中病理性自恋是指在童年时代,父母过分贬低孩子,损害了孩子的安全感,孩子会采取自我膨胀(自恋倾向),即用幻想的自我意念代替他受损的自尊,从而带来补偿性的满足[4]。因此,病理性自恋者会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分的幻想;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有很强的嫉妒心;过分自高自大;对批评或失败的反应是愤怒、羞愧或羞耻(尽管不一定当即表露出来)等。

非适应性的“完美主义”者其心理动力实质与病理性自恋相同点是,内心感到自己没价值,所以超乎寻常想证明自己来维持虚假的自恋、保护脆弱的自尊,因此带来无比的压力和焦虑,无法轻松地按计划做事,导致恶性拖延。

2.1.4寻求控制感对控制感比较敏感的个体被指派任务时,倾向于用拖延任务的方式应对,不在指定的时间完成任务而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给自己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婴儿是通过控制他人来缓解自己的焦虑的[5]。而拖延所带来的恐惧感,其实是重复婴儿般的无所不能,是一种对控制的极端寻求。比如事业不成功,体验那种濒临绝境的紧张、焦虑,最终没有死掉,这是一种高明刺激的控制。

也有研究指出,那些生活中长期感受着压力的人可能会对肾上腺素产生依赖,他的身体会自然地分泌肾上腺素[6]。学习拖延者大多是不同程度的焦虑症者,他们时刻紧张地活着,或许这种焦虑紧张感是个体身心都熟悉和需要的,因此他们可能在主动寻找事端(拖延)。

2.1.5能力不足羞于请教学习拖延症者在学业上自尊非常高,当遇见不理想的成绩时,又导致自尊降低。个体面对自己做不到的任务时,脆弱的自尊使得他们无法坦然地去请教别人,导致潜意识只能选择不及时完成任务进行应对。

困难与挑战人人都会遇到,羞于请教才是问题关键所在。比如一位大学生必须上台做口头报告。他一向没有朋友,因为他总是过于“自大”,藏在骄傲背后的,其实是缺乏安全感、信任感。所以,他没有想到可以向同学打听一下应该怎样做口头报告,或将自己的报告和其他同学的比较一下,这对他来说太尴尬了,其实他不知道这再平常不过了。他们拙于人际交往,然而他们只会退缩起来自行建立一个封闭的自我世界,不需要别人参与,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平添了很多无谓的困扰。可是他们却一直看不清,自己的根本问题在于人际层面,而非能力不够。

2.2抵制心理

2.2.1价值观抵制由厌恶任务导致的“抵制心理”,源自学生对某项工作或布置工作的人存在不喜欢的心理。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积极地去做,一个人如果需要去面对一些他自认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会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因此,如果大学生认为当一件事既麻烦又不值得去做的时候,如某门课程学习对将来没有价值,或认为写论文等考核方式不合理,就会身不由己地拖延下去。

2.2.2对死亡焦虑和权威的抗争有研究指出[7],拖延可视为个体对死的本能的抗争和回避无意识死亡焦虑的一种方式。拖延通过忽略钟、表、日历等时间仪器的方式来超越死亡,因为这些仪器不断地提醒他们时间在流逝。并且钟表对时间的管制被无意识视为权威形象的象征,拖延者通过与其对抗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如表现对过于严格或过于放纵的父母的反抗。

2.2.3对枯燥生活的挑战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不拖延的话,绝大多数时间会被学习任务完全占据,这势必会损失其他如交友、恋爱、旅游、游戏等生活体验。因此拖延者对这种单调生活的不满和反抗借拖延学习来实现,进而拖延学习者们的生活广度也会比非拖延者更宽广丰富,其后果是学业被拖延。

2.3能量唤醒和依赖侥幸心理

2.3.1寻求能量唤醒心理Caroline和Ferrari等人的研究都有提到唤醒型拖延,即他们拖延学习任务是为了享受短时高效的任务结果带来的巅峰体验和高自尊。如很多学生平时学习散漫,考前突击复习,由平时拖延积攒的学习动力在最后时刻爆发,达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效果非常高效,这样的能量唤醒带来的巅峰体验和高自尊会导致形成拖延的习惯模式,当然这样的思维模式往往是潜意识的,个体没有意识到的。进而导致其他负面效果,如英语或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论文无法突击完成、只会应付考试、考完就忘等恶果。

2.3.2依赖心理及逃脱惩罚的侥幸心理学习拖延可能与他们的依赖或侥幸心理有密切关系。面对困难的学习任务,此类大学生潜意识可能会认为,拖延一下,也许任务会被减少或消失,或者是期待有人主动来帮忙解决的依赖心理。另一方面,对于不得不完成的学习任务,即使自己在规定期限内未完成,也有可以在事后补救解决等侥幸心理。

3学习拖延的干预方法

3.1宣泄和认清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

带着焦虑和恐惧情绪,我们要花费更多的努力才能达成我们的目标。因此我们第一步需要释放“时刻紧张地活着”的消极情绪和压力,释放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例如网络上有各种“拖延吧”,各类拖延症“患者”都在上面发泄自己糟糕至极的症状,这样的“小巫见大巫”,会让很多学习拖延症者焦虑恐惧以及罪恶感减了一大半。再或者找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和他谈谈你的压力和感受,会帮助自己很好地宣泄压力和焦虑等情绪。

接下来,个体要认清自己的这些焦虑恐惧或沮丧的情绪从何而来。前文对心理动因探析较详细,当然本文的分析对不同的个体来讲肯定不可能详全,学习拖延者可以结合其他途径来自我分析。当潜意识的动力被意识化之后,原来扭曲的动力就会自动消失或减弱。因此认清自己之所以产生拖延的潜意识动因非常关键。

3.2习得有效的方法指导

美国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的研究指出,拖延症者的思维与穷人的思维很类似,在长期资源(钱、时间、有效信息)匮乏的状态下,智力和判断力已经全面下降,导致进一步失败。即长期的资源稀缺培养出了“稀缺头脑模式”,导致失去决策所需的心理——“带宽”不够。因此拓宽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跳出思维陷阱,增加自己应对的“带宽”很重要。

另外,Paden和Stell指出,学习任务过于复杂、工作量大、完成任务的要求不明确,都会增加任务难度,这让学生感到自己难以完成,或者会遭受失败,进而增加学习拖延的可能性。再者,Ackerman和Gross的研究显示,如果学习任务有趣,需要多种技能,教师对此提供清晰的指导,学生知道任务的完成规范并且若及时完成会得到奖赏,就较少引发学习拖延;同时教师把繁杂的长期作业分解成若干相互依赖的小作业,也可有效减少学生的作业拖延。

因此,大学生个体可以通过请教老师、同学、互联网或自学等方式,习得应对困难任务的有效方法,这是克服相应任务拖延症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提高自我效能感后,剩下的只是一步步完成小任务而已。毫无方法情况下就是“抓瞎”,必然焦虑拖延。

3.3充分主动地体验自己最害怕的“失败感”“无能感”“羞耻感”等

既然过分地恐惧失败,那么个体需要做的是直面自己的恐惧心理,给自己情绪脱敏。方法即是主动寻求一切机会让自己充分长时间地停留在“失败、沮丧、否定自我、无能、羞耻”等等情绪中,直到自己能平和地看待它们为止。就像“死要面子”的人,就务必要主动体验“丢面子”的感受,直到能丢得起面子,才算脱敏,才是人格的成长。

3.4巧妙利用结构化拖延

结构化拖延是指当我们拖延一件重要的大任务时,我们会积极地做一些小事情。不少大学生也深有体会,他们可以积极有效地处理一些有难度、时效性强的学习任务,只要他们可以借此逃避去做更重要的事。因此,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点,给自己制定一个非常重大的高目标的学习任务,虽然这个任务被一直拖延着,但是我们带着补偿的动力可以应对很多有难度的重要学习任务。

3.5适当降低目标,留有余地

很多才华出众的成功人士也容易患拖延症,他们可能有十倍于他人的才能,但有百倍于他人的高目标,因而更容易脆弱,导致出现拖延现象。因此,如果拖延症较轻,目标压力就可以逐渐减轻,如100分减为90分或80分;如果拖延得特别厉害,一见学习就害怕,那可能需要先把包袱彻底放下,然后再以10分为筹码累积往上加,直到能达到胜任的上限为止。另外要留有弹性空间,切忌再给自己制定无法完成的超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庞维国. 我国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9(12):59-65.

[2]庞维国. 大学生学习拖延研究综述[J]. 心理科学, 2010(1):147-150.

[3]蒙茜, 郑涌. 拖延研究述评[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4): 9-12.

[4]秦向荣. 心理学中自恋理论研究述评[J]. 四川精神卫生, 2004(4):248-249.

[5]弗里兹·李曼. 直面内心的恐惧[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07:57.

[6]柯云路. 焦虑症患者[M]. 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7:183.

[7]蒙茜, 郑涌. 拖延研究述评[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6(4): 9-12.

责任编辑俞林

The psychological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dergraduates′ irrational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YUXinnian,HUAJian

(Studem affairs offrce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214121, China)

Abstract: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is prevalent among undergraduates and has negative influence on undergraduates' academic performance, self-esteem and emotions. In this paper, we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reasons of irrational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behavior in their study and try to explore the way to solve this, in order to make the field of the theory more diverse and provides the students who are trapped in it with inspiration and practical guidance.

Keywords:irrational;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中图分类号:B 8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880(2016)01-0072-04

DOI: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1.023

作者简介:余新年(1982—),女,江苏兴化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

收稿日期:2015-11-16

项目来源: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校级哲社课题(SK201306)

华坚(1959—),男,江苏无锡人,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非理性
行为经济学理论发展简述
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个体投资行为金融分析
不确定性时代呼唤“非理性”
不确定性时代呼唤“非理性”
不确定性时代呼唤“非理性”
宏观分析卢卡契对现代主义批判的原因
网络政治谣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
“零余者”形象
大众行动的逻辑:从勒庞到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