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6-03-16 13:52刘羽飞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手机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刘羽飞, 邓 晔

(1. 韶关学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2. 广东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20)



浅谈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刘羽飞1,邓晔2

(1. 韶关学院 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 广东韶关512005;

2. 广东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广州510320)

摘要:文章通过目前大学生人手一台手机的普遍现象及状况,利用对比分析法、文献阅读法分析手机媒体的特点,指出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育环境,可以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手机媒体虽然有很多优势,但由于其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因此,对于手机媒体的使用,我们应该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对待,正确利用其优势以及防范其消极影响。

关键词:手机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1新时代下的手机媒体

1.1手机媒体的概念

手机,也称为无线电话,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各种高科技的智能手机不断出现,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不再是打电话发短信等传统功能意义上的通讯工具。目前,手机可以实现快速上网、发布信息、网上购物,网上支付及转账等功能。3G网络时代、4G网络时代的来临,更是促使了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

手机媒体是新型信息传播媒介,手机媒体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微信、微博、QQ等具有个性化的聊天工具围绕在人们的生活中,人际交往不再局限于语音通话和普通短信。当前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大众传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日益成为人际传播的主流方向。

1.2手机媒体的特点

手机媒体具有以下几点明显的特点。首先手机媒体具有便携性和可移动性的特点,该特点也是手机媒体最大的特点之一。手机媒体的便携性和可移动性的特点打破了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局限性,从而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实时性,使得信息传播不再受空间的限制。所以大学生们能利用手机浏览各类新闻,接收发布最新的资讯而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其次手机媒体还具有多媒体融合性的特点。手机媒体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不同形式的媒体融合在一起,丰富了信息传播的渠道,使得信息传播不再单一化而走向多元化,克服了传统媒体的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媒体越来越像是手掌上的电脑,给使用者实现了真正的便利。手机媒体的出现融合了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络的形式的内容,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视像的多元传播,从而增强了信息传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后,手机媒体还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即互动性强的特点。手机媒体可以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信息发送和接收,使用者既可以是信息接收者也可以是信息内容的生产者,很好地增加了大家之间的互动性。近年来流行的微信微博等平台,更是手机媒体互动性的显著体现,微信微博更是使用者既是信息接受者和信息内容生产者的最好证明。手机媒体的互动性也增强了人际交往传播,缩短了人际交往的距离。互动性还使得手机媒体优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只是单向性,信息接受者难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而手机媒体的信息传播不再是单向性而是与使用者之间存在互动的双向性甚至是多向性,人们可以及时发表自己对某个新闻或者信息的看法和态度,这是传统媒体难以比拟的。

随着4G通讯网络的全面覆盖,手机的发展将进一步的提升,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影响也随之不断增大。我们必须好好利用手机媒体的各种特点,有效地增强大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在手机新媒体下的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

2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群体在使用手机媒体的群体中占的比重最大,走在校园里不难发现,大学生手里都离不开手机,因此,如果能利用好手机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比传统的课堂教育得到更好的效果。再者,手机媒体存储的信息量大且新,能反复阅读和思考而不必把学生局限在课堂上教育,创新的教学模式也会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2.1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2.1.1手机媒体有利于打破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场地限制学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主要渠道都是集中学生进行文体活动或者社会实践,而且教育者在课堂集中授课,其效果也远远达不到预期,而且在开展的过程中一旦受教育者缺席,将会影响教育者的初衷,达不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

手机媒体的兴起,大大地弥补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时间场地的依赖,更及时、准确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高校适当利用手机媒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受教育者能准时接收教育信息,并及时利用手机媒体表达自己对教育信息的理解与建议,更能与其他受教育者相互交流,扩大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力度[1]。

2.1.2手机媒体的信息资源增强受教育者对教育信息的认同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只是单纯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传授,而受教育者往往被动接受,容易出现枯燥感和“左耳进右耳出”的现象,受教育者并没有真的接受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而出现了厌烦状态。手机媒体的信息资源丰富,大学生群体往往更愿意从手机媒体中接收信息,因此,高校可以有效利用手机媒体的丰富信息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与此同时,大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教育信息,而是也拥有进行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主动权,这将大大提高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对教育信息的认同感,教育者也可以与受教育者之间进行有效互动,这将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更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学习。

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9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必须彻底让受教育者产生认同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说服受教育者,从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才真的起作用。

2.1.3手机媒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者、教育信息、受教者之间的互动手机媒体是具有互动性的信息传播媒体,也是大学生展示个性的虚拟空间,随着对手机媒体的利用,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单向过程,而是可以在施教者、教育信息、受教者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受教者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接收到信息,然后随之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进行与施教者的交流,或者对教育信息进行分享等。受教者从一个被动接受教育信息的角色转换成一个可以对信息进行重新建构或是发表自己见解的主动角色,在这过程中,受教者能切实感受到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深切感受到自己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并且有可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积极传播者。

2.2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手机媒体的出现,确实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做到了只要手上有手机,就没有你不知道的事。但是,科技的进步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双刃剑,有积极一面也会有消极的一面。马克思曾经说过“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2]775手机的发明以及科技进步到手机媒体的使用,一方面虽然给我们带来生活便利和娱乐,但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反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过度依赖手机,被手机“绑架”了我们的生活。

高校大学生是手机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也是最大使用层面的一个群体,大学生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手机媒体蕴含着海量的信息库,信息内容五花八门,有正面积极的消息也有负面消极的信息,负面信息的传播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2.2.1不利于塑造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高校大学生是介于学生群体与社会群体的中间层,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处于塑造时期,高校的其中一个用途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塑造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担负着重大责任。

手机媒体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确实带来了很多便利,大学生运用手机媒体进行信息搜索,资料阅读等,但是由于手机媒体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信息资源的过滤。手机媒体不像传统媒体会对信息进行限制,使得手机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无屏障”状态,[3]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但另一方面这种“无屏障”状态也使得低俗负面的信息映入大学生的眼帘,这些低俗负面的信息往往都以新鲜说辞呈现并大量传播,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尤其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思想还处于萌芽塑造期,也是最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的群体,需要有正确的引导才能逐渐形成符合主流的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2.2.2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师重道的观念在中国几千年来一直深入人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伦理道德、知识、价值观念的传授者,支撑着高校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正确价值观念有着主导权和话语权,然而手机媒体的出现,冲击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传统工作环境中的主导权。大学生通过手机媒体接收和传递信息,而这些大量的信息往往都是最新最快,并且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通过对比,大学生会逐渐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感到厌烦。大学生在没有办法对庞大信息量进行过滤的同时,无疑也加剧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任务。

3结语

手机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之快,不是教育工作者能够同时跟上脚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种思想教育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而当大学生手机不离手的时候,教育工作者还没来得及展开思想引导,大学生就被手机媒体的信息引导他们的思想了,使得教育工作者失去了宣传、教育、引导信息的优先地位。

参考文献:

[1]戴静. 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775.

[3]苏景荣.手机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王红岩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mobile phone media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IUYufei1,DENGYe2

(1. School of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512005, China; 2. School of Marxism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Guangzhou 510320,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fact that each college student has owned one cell phon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bile phone media using comparative and document research. Then, it points out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traditional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y more, mobile phone media should also be introduced into this work. Despite many advantages of mobile phone media, it still has some negative effect due to its openness and extensiveness. Therefore, we should be objective when using mobile phone media so as to avoid it negative effect.

Keywords:mobile phone media;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act

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880(2016)01-0091-03

DOI: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1.029

作者简介:刘羽飞(1989—),男,广东韶关人,辅导员,研究方向: 检测技术与自动装置。

收稿日期:2015-11-06

猜你喜欢
手机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
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
浅谈手机媒体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