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2016-03-16 20:59乔菁菁
文教资料 2016年21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大学生

乔菁菁

(长春工业大学 研究生院 政治与行政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创新创业教育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乔菁菁

(长春工业大学 研究生院 政治与行政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在我国已被广泛推崇。大学生教育只有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增添自身的活力。创新创业教育既是知识的创新,也是文化的创新。因此,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关注大学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创新创业教育校园文化创业型校园文化

一、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

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着力推动全国高校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从而促进创新指引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由此看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必然成为高校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在此过程中,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同时对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具有方向性作用。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认知、理解和接受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1]。校园文化对教育目标和内容具有重要影响。在“学生本位”的校园文化背景下,校园文化影响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行为和品格。同样,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创业型校园文化的支撑与熏陶。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是有必要的,校园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不可分割。

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对创新创业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为他们毕业以后走上创业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2]。首先,校园创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和动力。其次,校园创业文化有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主动抓住机会,提升心理素质。最后,校园创业文化最明显的合作特点是有利于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互相协作的活动中形成创新创业的品质。

二、创新创业教育下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不足,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校园文化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创新创业教育引导不足的体现是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不全面。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的真正转变是从2010年开始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创业意识不高的问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创新创业理论课程体系的完备,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精神。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活动积极性正是校园创业文化中的丰富多彩活动的鼓励和号召,如果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不完善、平台的活力不充足,就会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得不到锻炼,因而创新创业的行为能力也丧失表现的机会。

(二)高校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的管理制度不完整。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创新创业校园文化,靠的是校园文化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管理制度是保障高校顺利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机制,是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依据,更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有利条件。在日渐体系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下,校园文化管理制度的改革亟待完善。只有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有助于良好校园环境的形成,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展开。如果校园文化的管理制度不完整,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得不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进程发展缓慢。

(三)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活动单一。

创新创业文化活动是创新创业教育全力开展的有效渠道,丰富的校园创业文化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高校综合教育改革既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为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校园创新创业活动不同于创新创业课程,但又包含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部分。举办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高校自身整体水平的上升,更好地发挥社会性作用。然而,目前高校校园创业文化活动主要还是以创新创业大赛为主要活动方式,其活动的普及性扔有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需要更多的创业文化活动去营造。

(四)校园创新创业文化与社会创新创业文化的联系较弱。

校园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它的文化与社会文化存在相交关系。在创新创业文化方面,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是社会创新创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上做得还不够完善,缺乏与社会的联系,整合校外资源的有效性上仍需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的创业意识除了受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影响,也受市场环境的影响。创新创业意识不够高是缺乏市场意识的后果,如果社会文化在校园内宣传不到位,宣传媒介不够全面,导致学生了解市场的机会减少,那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必然不会提高。

三、创新创业教育下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深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觉醒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本质上是高校创新创业精神文化的体现。创新创业教育从深层次影响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和受体的思想、信念、情感和行为。在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对国家、社会的贡献传播给学生的责任感、道德观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创新创业不是简单的一己之私,它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增长、带动了社会的就业。所以,高校校园文化的改革导致高校职能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带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脚步。

高校创业校园文化融入社会创新创业文化的举措,使校园文化变得复杂多变,因此正确引导学生创业思维的价值取向是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在大学校园成长中形成的。在此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任何一种创业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才能成功,正确引导学生正视困难、挫折与失败,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奋斗。所以深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于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在于内在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熏陶,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自育、自理能力。

(二)完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管理制度。

一套完整有效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管理制度,有助于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有助于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有助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同阶段,在一些基本的规范准则基础上,校园文化管理制度应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设计管理运行机制、教学质量保证与督导机制、学术科研机制、人力资源开和社会资源拓展机制及人才激励和评价机制等,系统地制定符合创新创业型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饰以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的有关制度。

一个全方位的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是校园管理制度文化体系不断完善的结果。有活力的创新创业活动可以使参与者发挥潜能,让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真正形成有助高校人才创新创业的制度文化。例如,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三)丰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创业文化所具备的六个功能(教育、同化、创新、目标导向、激励、娱乐启迪)共同作用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只有组织和开展好校园创业文化活动,才能将文化的功能发挥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校园创业文化活动作为一个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为学生了解社会创业活力增添渠道。

高校在机构设置上应增加专门机构负责开展和协调师生创新创业工作,并做好保障措施。结合校友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分享创业成功案例树立典型,点燃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针对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做好社会创新创业的政策教育。组织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和竞赛活动,在竞赛中让学生得到系统化的锻炼,以此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了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高校可以通过成立创新创业社团、工作室和市集,将创新创业活动项目化、市场化,创造逼真的市场环境,让学生的创业项目在校内就开始进入“孵化器”。在浓厚的创业发展氛围中,学生参与校办经营实体的活动,在实践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创新创业具备的特有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丰富的校园创业文化活动不仅符合当代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敏感的普遍性,而且能够薛涛和启迪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

(四)加强高校与社会的合作联系。

高校的发展已经从“象牙塔”走向社会,关注社会政策信息,整合社会资源是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措施。首先,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可以弥补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例如,高校教师拥有富足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社会经验,这样会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通过高校与社会相关企业间的联系,弥补创业教育的短板,定时开展老师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鼓励教师进入相关企业进行调研,有利于提高老师的经验和能力。同时,聘请社会企业家加入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队伍,有利于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其次,关注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利好政策,与政府多加联系,依据政府行为建设校园文化,从政策中获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利时机。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运用好社会的资金支持、服务体系的支撑等有利条件。在社会创新创业培训中,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建立更广泛的社会网络关系,这些都离不开社会创新创业文化的外环境。由此看来,加强高校与社会的合作联系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展开,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得益彰。

[1]宋雷.加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校园文化建设[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6).

[2]武来成.校园文化在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2013(23).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园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