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范生职前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2016-03-16 20:59李雁飞
文教资料 2016年21期
关键词:师范生协同技能

李雁飞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高校师范生职前教育协同创新研究

李雁飞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 洛阳471934)

本文基于协同创新理念,在调研分析高校师范生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师范生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针对性地提出了师范技能达标、建立教师教育联盟、全面推行双导师制、开展“互联网+”实训等师范生职前教育协同创新对策,以期对高校全面提升师范生职业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师范生职前教育协同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2012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都做出了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战略部署。协同创新有助于全面实现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多元办学职能,有助于解决长期困扰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和难题,对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高等师范院校来讲,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协同创新,切实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缩短社会实际需求与准教师职业能力之间的差距,成为当下教师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协同创新的内涵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国家提出了协同创新理念,内涵是倡导高校深入推进 “政产学研用”,以协同创新为载体,以创新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深化高校机制体制改革,以流动、开放、协同的模式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推动高校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前沿问题,增强广大师生的问题意识、协同意识、创新意识,积极开展协同创新,产生一流创新成果,培养一流创新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1]。

高校协同创新指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及国外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发展为目标,通过主体之间、主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人力、知识、技术、基础设施、资本、信息及政策等创新资源的互动,形成具有前沿性、专业性、开放性、稳定性的组织系统。通过协同创新,突破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推进高校与校政行企深度协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提供区域或全国性公共服务,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2]。

二、师范生职业能力构成要素

1.“互联网+”思维。第一代教育以书本为核心,第二代教育以教材为核心,第三代教育以辅导和案例方式出现,如今的第四代教育,才是真正以学生为核心,中国教育正在迈向4.0时代。过去在课堂上看到学生玩手机要没收,而在今天,学生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这种方式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创新创业潜能。有专家表示,“互联网+”教育以思维方式培养为导向,真正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启发、开拓和训练,最终实现“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因此,对于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必须进行师范生培养的教学改革,使培养出来的师范生具有前沿的学科教育观念。

2.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和学术性。要求教师应当精通某一学科理论知识,特别要求教师对某一学科专业知识的内容、价值、产生过程、知识间的联系及整个知识体系框架有深刻的理解,明确学科专业知识结构,并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最前沿的内容与趋势,体现教师的专业性和学术性。精通学科专业知识是许多国家对教师教育的基本要求。比如,英国早在1990年初实施国家课程时,就明确说明要关注未来教师和当前教师的学科知识;在美国教学专业标准全国委员会确认的成功教学标准的五项基本主张中,其中一项主张为:成功教师要能充分理解其所教学科,以及该学科的知识是如何创造、组织,如何与其他学科相联合,并如何用之于实际情景中的。

3.扎实的教学能力。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教学监控与评价能力及教学反思能力等。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求教师掌握其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如何教”的“教育学知识”。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关键是善于“教”,能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把艰深的学问艺术地、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解决的是“怎样教”的问题。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需要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突出四个领域的课程教育,即教育学科课程、教育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和教育研究课程,以分别培养教师的教育学科知识、教育技能知识、教育实践知识和教育研究知识。

4.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师是推动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提高教育素质,培养合格人才,必须靠教师的智慧和力量。日常教学中,如果用改革的意识、探索的精神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用不同的方式给不同的学生讲解,就能产生活思想、活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和风格,结合课堂教学,对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想办法解决,并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教师的科研能力就是在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 “实践—认识—再实践—理论”中培养出来的。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向“专家”、“学者”的必经之路。

5.开拓创新能力。教育4.0时代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局限在课堂和学校里,要开阔思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有开放意识,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好“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阅览室、图书馆、电影院、博物馆、教育基地等课程资源;积极开设选修课,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综合性地学习。同时在教学中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在课堂上营造出浓厚的学科氛围,体现出学科魅力,并以此感染学生,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师范生职前教育协同创新对策

1.实施师范技能达标制度。高等师范院校根据教育部《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要求,制订了师范生师范技能达标评价体系,构建了“系统训练、信息协作、模拟仿真、在线互动、达标认定”一体化师范技能训练与评价模式,开发了师范技能训练课程,贯穿从大学生入学到毕业“四年不断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要求每个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人人达标,全员过关,通过师范技能达标认证,方可参加教育实习。通过这些举措保证师范生培养质量,使其走上教育实习支教岗位前,已经初步具备教师的各项职业素养,能够胜任实习支教岗位的要求。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教师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本任务。高师院校要契合协同创新的要求,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全面启动新一轮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创新师教育课程理念,专门设立教师教育平台课程,设置科学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教师教育课程群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方案应坚持以师范生职业能力提升为主体、以知识和能力为两翼的原则,通过“夯实基础、精选课程、强化实践、优化素质”,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师范性、实践性,建立多样化的课程结构与体系。

3.建立教师教育联盟。高校应加大教育行业参与培养力度,与地方教育局及相关中小学校、校长、名师共同成立教师教育联盟,并签订协议书,深入推进“中学名师进课堂”品牌活动,聘请中小学教师共同参与学校人才方案制订、教师教育类课程改革、师范技能培训、编制示范技能培训教材、开展基础教育课题研究等。建立教师教育数字资源创新平台,完善教师教育信息资源库、中小学教学资源库、基础教育名师资源库、名校长资源库等信息资源。

4.全面推行双导师制。实行“双导师”共同指导的精英教育培养方式,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校内导师”由各院系师德优良、学有专攻、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实验班的任课教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发展空间,以师德为教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学风,引导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争取优异的学习成绩,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校外导师”从来自基础教育领域尤其联盟内的教改专家、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及优秀校友中聘任,主要在学生见习、实习等教育教学实践环节指导学生,侧重于一对一的传、帮、带,带领学生亲自走进中小学课堂和第二课堂,感受新课改下新的理念与风采,形成优秀的教学技能、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双导师”的共同努力下,将师范生培养成为具有远大人生理想、浓厚人文底蕴、牢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烈创新意识和宽广国际视野的“六具有”卓越人才。

5.开展“互联网+”实训。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借助移动网络平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训,营造出以学为主、开放动态的教学环境,强化高师生对教育实践的参与过程,将教师教育置于全新的信息技术视野中进行,利用网络快速动态、实时更新的传媒工具,构建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教学平台和学习情境。建立“高校与中学”点对点双向互动远程教育见习实训平台,建立点播式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库平台,使学生突破了时空限制,满足了师范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习、备课、训练、提高、发展的需要。

[1]宁滨.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N].人民日报,2012-04-19

[2]邵云飞.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4).

本文是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qn-232、洛阳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3-QNJJ-018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师范生协同技能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画唇技能轻松
协同进化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