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学改革研究

2016-03-16 17:43王艳博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王艳博

摘要:传统的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职场饱受诟病的一大问题是“眼高手低”,这是因为以前的高等教育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强调“基础性、知识性、理论性”而忽视应用性,缺少相关的职业能力和素质的训练,没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养,产学脱节,不能满足就业岗位的需求。国外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强调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思想逐渐成为教学思想发展的主流。美国普遍认为教育不是单行道,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教学的内容,而在于教学的方式、方法、导向。国内重点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开始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合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34-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将人才分为两大类: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学术型人才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学术性人才是指以探索未知、认识自然、发展科学为己任的基础研究专门人才,即能够研究和发现自然界一般规律的人才;应用型人才则是能够把已经发现的一般自然规律转化为应用成果的“桥梁性”的人才。高校扩招推动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教育模式的转型要求地方院校的职能定位作出相应的调整,突出服务地方经济的价值原则,由此,培养目标应由学术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化,教学要重点开发的不是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能力,而是应用研究与应用技术开发能力,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区别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定性。不能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随着教育模式转型和职能的改变而对办学策略作出调整的地方院校将来必然会困难重重,乃至被淘汰。国内重点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开始进行相应的改革和探索,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显课程与潜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不断完善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三层次有机结合并辅之以各类课外实践活动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地方经济,我们通过产学研结合配合教学工作做出了如下探索:

一、夯实基础,教学相辅

1.要抓好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引进,抓好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积极为教师外出培训提供条件,从而不断形成了一支充满生机和稳定的师资队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模式,通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现场考察,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以提升现有教师队伍的素质。同时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院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教师比例,充实教师队伍。比如,我单位4名教师作为科技特派员到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蓝海环保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锻炼培养;另外还采取了利用假期组织教师赴国内知名高校学习考察等措施,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感知,有效地提升教师队伍内涵。

2.以学生发展为本,改进课程教学体系。我院将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于院系战略高度,从学生的岗位能力发展出发,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精心的修订。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大力进行专业建设。在课程上体现了两个加强:一是加强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水平,这是服务社会、适应岗位需求的基础,因此理论学习是必需的,但应用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职场需要的人才,而不是学科的专家,所以专业理论课程的设置应以岗位需要为基础,有所重点,有所突出,不必强求学科知识的完备性和系统性。二是加强实践环节。应用型人才要面对的技术和工艺更加复杂,对动手能力的要求更高,因而学院努力让学生多次进厂实习锻炼,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抓好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按照“突出重点—全面发展”的双头原则,重点进行基础课程改革,打造宽厚的学科基础。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得以有效实施。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建设的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在前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将教学体系分为数英理基础、化学基础、工程基础模块、工程模块等模块,调整理论课的学期及课时数,例如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合并为《工科基础化学1》和《工科基础化学2》;对应的实验课则合并为《工科基础化学实验1》和《工科基础化学实验2》。考虑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在于实践能力的形成。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不能解决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难题,就很难成为行业发展需要的骨干人才。学院同时还提高了实验教学比例,建设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2)基于化工专业基本素养需求,构建“学训赛”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群。结合化工专业技能大赛,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核心专业课程群。以大赛为“坐标”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以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趋势,使学生具有作为“化工人”的基本专业素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加强校企合作,寻求创新平台

1.校企联合,合作共赢。我院立足地方,以解决社会、企业的实际问题为科研的目标,突出应用型研究。在不干涉老师研究自由的基础上,尽力提供优良的条件和优先的政策,鼓励老师积极开展应用型研究,并以此为条件吸引了地区企业的兴趣与合作。校企联合搭建生产实践平台,锻炼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院已经于新乡市一家企业共建了实验室和中试基地,真正的使学生具备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企业也具备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的条件。

2.校企联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促进和提高办学效率与质量。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的最后阶段,它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结果直接反映出教学质量的好坏。

学院自2011年起邀请了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新乡市树脂厂、晋开集团等企业专家多人与我院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论文,收到良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校企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培养符合企业与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3.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切实加强技能性和实践性环节,因此要突出技能培训这一重点,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一方面,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在确定专业设置的基础上,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依靠企业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顶岗实习。同时也进行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

三、围绕学生工作能力培养进行产学研合作教学

按照国家政策导向和高校的发展趋势,地方高校的出路在于能否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取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了确保达到这一要求,我们对当地企业进行了大量调研,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充分了解了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以及企业反馈的毕业生的能力缺陷,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学研教学改革。主要计划开展以下工作:

1.接受企业建议,尝试引入案例教学。在案例教学中对企业常用的典型设备进行剖析,设计典型设备故障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借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和实际生产现场的快速应变能力。

2.资源配置优先。相对于国家重点院校来说,地方院校办学资源相对不足,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问题更为明显。如何有效地利用好有限的教学资源,是关系到地方院校转型成败的关键问题。我们对这一关键问题的答案是将资源重点围绕产学研教学改革分配,围绕学生工作能力培养分配。计划以较大投资建设小型、典型而且技术领先的生产线模型,力争在校内学习的过程中给以学生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完善学生能力培养的条件,为地方企业提供能力合格的毕业生。

3.继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主动联系企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在这一方向我们以前也有成功的经验,为地方企业提供“订单班”模式的定向培养,在此基础上,我们计划更深一步加深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到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合作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参与学生实践锻炼教育,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了解,在整个合作过程中解决企业的人才需求、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和我校的发展问题,争取达到三赢的效果。

综上所述,产学研合作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但基于地方高校转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方法、教师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教育工作者须破除旧的教学理念的桎梏,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根据地方经济特色探索教学模式,形成新思想、创造新方法,为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袁暋,许强,王晓峰,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2011,(21).

[2]曾小彬.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1(2).

[3]严新平,谢峻林,李志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评论,2009,(1).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合作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