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中职护理学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17 06:29覃国波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广东江门529000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护理学知识点微课

覃国波(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广东 江门 529000)



微课在中职护理学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覃国波
(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广东 江门 529000)

[摘要]微课的应用给教学带来了“微”热潮。微课作为一个新教学元素展现在教学过程中,以其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对知识点归纳总结效果良好,受到教师和学生的热爱。目前,微课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护理学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可制作出优质微课资源并在教学应用。本文将就微课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思考,教学应用微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微课护理学基础中职教育

中职教育的课改在不断探索研究中,新教学策略不断在课堂中实践。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一味在课堂灌输学生知识,更多注重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微课以视频为载体顺应新潮流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将知识传播给学生,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思维。

1 广东省中职教育微课教学的发展

微课全称为微型视频课程,最早是由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首创的。微课随后被引入中国并在我国小学中学得到广泛应用。胡铁生率先提出微课是适应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教学中的某一个教学难点和重点提出教学演示。2011年4月,广东省佛山教育部门向全市教师征集“微课”作品,短短1个月时间,就收到教师上传的“微课”作品1 700份,作品点击率高达5万人次。广东省教育厅于2015年主办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教学”收到参赛作品数百份,最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共133份作品。中职学校积极响应并顺应教育部积极向全国推广微课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结合自身行业和课程特色将微课应用到实践教学,微课更多地进入到中职教育。

2 微课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1使用录屏软件制作微课的方法

制作一个好的微课首先要根据课堂设计选取某一个知识点或技能,最好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接着构思好微课剧本,要求情节完整,结构流畅。一次微课一般在5~10 min。之后,进入微课制作,针对所选定的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然后,在电脑屏幕上同时打开视频录像软件(视频录像软件Camtasia Studio)和教学PPT,讲述者注意调整好麦克风的位置和调节好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开始录制,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可以配合标记工具或其他多媒体软件或素材,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最后生成视频。

2.2微课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应用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部分。中职学生课前预习主动性普遍不高,在面对传统书本时往往感觉枯燥,不能认真预习。而课前微课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预习型微课制作时要考虑设计环节,要强调悬念、趣味和精炼。该类微课可使学生预先了解知识内容与线索,分清知识重、难点,对知识点产生好奇和兴趣,同时也可预先理解部分知识,让学习更有针对性,能有效提高听课的质量,特别对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达到笨鸟先飞的效果。

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教授“肌内注射法”这一项目,制作并提供预习微课课件,向学生提出问题:人体哪些部位可以进行肌内注射?提出常用部位和定位方法,强调注射时位置选择不对有可能损伤坐骨神经,严重者可导致下肢瘫痪。结合肌肉和神经的分布位置,示范临床护士对患者肌内注射的位置选择。这样5 min的微课教学比起教师的讲授更直观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再如教授“护理工作的职业防护”这一单元时,可以在课前制作“如何防止针刺伤”微课让学生观看。护理工作是一项与各种病原微生物接触机会多且容易受传染的高风险工作,要求每一位护士掌握主动防御。而在校护生并没有这方面的危机意识,课堂上讲授防护时未能引起高度注意。课前微课预习可提高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意识。通过讲述临床真实发生针刺伤引发严重后果的案例,展示一些不良操作行为导致出现针刺伤的图片、错误操作视频等,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之后视频展示如何紧急处理针刺伤。通过微课预习让教师的讲解更具立体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师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更为明显。

2.3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教育注重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课堂教学主要基于真实的工作情景。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目标,而且要学会技能操作。课堂中引入微课不仅可以讲解新课程某个知识难点,而且能结合工作情景应用技能。微课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景引入课程,结合真实的工作岗位,给出本次课程任务。好的课程任务应以实际的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按照工作岗位发展的要求进行设计教学内容,任务情景尽可能是真实的,以保证学生对教学内容是有兴趣的[4]。例如护理学基础课程“静脉输液法”的教学过程中,护士对于静脉输液时输液管空气的排空较为困难。教学任务中要求学生掌握一次性排气成功。课堂上引入课前制作好的排气法微课,微课中将无颜色的液体更换红色液体向学生呈现排气的过程,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知。学生在练习操作过程中反复观看并模仿,在反复操作中掌握难点并提高操作能力。再如学生在操作“血压计的测量”时往往对袖带的位置、松紧、听诊器的位置没有做到严格要求而影响血压正确测量。课堂上,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观看血压测量微课,通过视频形式强调袖带位置,用一手指伸进测量松紧度,让学生强化做到正确测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血压测量的偏差。针对课堂上较难呈现的细微操作技能,也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微课。如“静脉输液”穿刺时角度的选择和进针后的操作是较为细微的,教师示范时学生难以看清楚。制作2 min微课展示患者静脉穿刺时角度选择及进针后走向,再结合真实穿刺情景让学生清楚明了静脉穿刺。

2.4微课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对先前学的知识出现遗忘,而新课的学习往往要以以往的学习经验为基础。课后微课能让学生对旧知识的再现,对下次课堂新知识的学习将事半功倍。

课后型微课可以是教师对课堂知识的浓缩,对课堂知识的一个拓展。利用课后的时间观看微课对课堂上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例如:肿瘤患者在做化疗时需要长期输液,往往留置PICC导管,而PICC导管应用在临床应用广泛。而在课堂上,学生对其了解较少,课后制作PICC导管护理微课让学生更深入了解PICC导管护理的过程。个别学生缺课情况下可以观看课后微课帮助自学学习。课后型微课还可以针对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新的观点进行解答和跟学生交流,促进师生间的互动,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教师在中职教学应用微课这一手段,通过将相关的知识点、操作技能制作成微课,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让学生可以随时反复查看教学内容,使其自主学习的灵活性更强。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教授护理学基础中应用微课的方面进行总结,抛砖引玉,期待与同行共同探讨新教学资源和手段在护理教学中应用。相信微课教学将会得到更多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在教学过程中也将发挥更高水平。

猜你喜欢
护理学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G20 的知识点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