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编年史》徐铉条辨误*

2016-03-19 03:20金传道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编年

金传道

(内蒙古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呼和浩特 010070)



·文学研究·

《宋代文学编年史》徐铉条辨误*

金传道

(内蒙古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呼和浩特010070)

曾枣庄、吴洪泽二位先生的四卷本著作《宋代文学编年史》出版后,学术界多有肯定,但该书也存在一些错误或问题。仅以书中的徐铉条来看,就有23处错误或问题。辨明这些错误或问题,对该书的完善以及学者利用该书,都具有现实意义。

《宋代文学编年史》;徐铉;辨误

2010年,凤凰出版社推出曾枣庄、吴洪泽二位先生的四卷本著作《宋代文学编年史》(以下简称《编年》)。该书出版后,学术界多有肯定。*李相东:《宋代文学史的集大成之作——评曾枣庄、吴洪泽〈宋代文学编年史〉》,《文汇读书周报》2010年6月18日;湛庐:《评曾枣庄、吴洪泽〈宋代文学编年史〉》,《文学评论》2011年第1期;刘秀琼:《对古代文学史编著体例和视野的探索——评曾枣庄、吴洪泽先生〈宋代文学编年史〉》,《蜀学》第六辑,巴蜀书社,2011年。笔者赞叹作者著述格局宏大的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作者在前言中说明:“本书力求阐明宋代文学发展的脉络,给每位作家勾勒出尽量完整而又简明的传记,阐明宋代文学全面繁荣的原因,向读者提供较为准确的史料。”[1]仅就第四点来说,《编年》做得似乎还不够。笔者以其中“徐铉”条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据书末所附“人名索引”“徐铉”之名见于《编年》中的32个页码。本文按页码顺序订正其中的错讹。

一、第8页,此段有两个问题

第一,《编年》将徐铉扈从李璟迁都事系于建隆元年(960)五月,实际应为建隆二年(961)二月。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龙衮《江南野史》卷二、马令《南唐书》卷四、陆游《南唐书》卷二、《宋史》卷四七八、陈霆《唐余纪传》卷二、吴任臣《十国春秋》卷一六、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二、陈鳣《续唐书》卷六等均记载李璟建隆二年迁都南昌。陆游《南唐书》卷二云:“建隆二年春二月,国主迁于南都,立吴王从嘉为太子,留金陵监国。国主舟行,旌麾仗卫,六军百司,凡千余里不绝,所过劳问高年疾苦,大宴于当涂。至宋家洑,暴风飘国主舟,几至北岸。翼日,从官皆乘轻舟奔问。三月,国主至南都。”[2]5483-5484《唐余纪传》卷二、《十国春秋》卷一六更明确记载李璟离开金陵的具体时间是在建隆二年二月壬午(十八日)。不详《编年》何据。或许作者系援据《九国志》,该书卷四记载李璟“宋建隆元年六月己未薨”。但该书同卷又记载李煜“宋建隆二年六月嗣立”,[2]3269-3270则上条记载显然有误,夏承焘先生《南唐二主年谱》已指出其讹。

第二,《编年》谓徐铉访史虚白,实际是史虚白被李璟召见,徐铉与高越共同建议其二子出仕。陆游《南唐书》卷七《史虚白传》云:“史虚白字畏名,世家齐鲁。虚白隐居嵩少著书,中原丧乱,与北海韩熙载来归。……虚白数为烈祖言,中原方横流,独江淮丰阜,兵食俱足,当长驱以定大业,毋失事机,为他日悔。烈祖不能从,虚白乃谢病去,南游至九江落星湾,因家焉。……及元宗南游豫章,次蠡泽,虚白鹤裘藜杖,迎谒道旁。元宗驻跸劳问曰:‘处士居山,亦尝有所赋乎?’曰:‘近得《溪居》诗一联。’使诵之,曰:‘风雨揭却屋,浑家醉不知。’元宗变色,厚赐粟帛,上樽酒。徐铉、高越谓之曰:‘先生高不可屈,盍使二子仕乎?’虚白曰:‘野人有子,贤则立功业,以道事明主,愚则负薪捕麋,以养其母。仆未尝介意也,不敢以累公。’铉、越愧叹。”[2]5519-5520《唐余纪传》卷一六、《十国春秋》卷二九、《续唐书》卷五七本传所记同。《江南野史》卷八《史虚白传》则谓李璟幸南昌,“既至星子渚,复使召至”云云,[2]5214马令《南唐书》卷一四《史虚白传》所记略同。这两种记载看似有别,实际上都是李璟召见史虚白,徐铉当是在李璟召见史虚白时见到他的。

二、第15页,此段是对徐铉一生仕历的概述,其中有五个问题

第一,《编年》谓徐铉保大元年(943)被贬为泰州司户,保大三年(945)被召还,实际上徐铉此次被贬是在保大七年(949)三月,保大九年(951)春被召还。《徐公文集》卷一五有《唐故泰州刺史陶公墓志铭》,记陶敬宣保大八年(950)四月十八日卒于泰州刺史任上,明年葬于江都,文中有“铉昔在朝行,实惟旧好;今从左宦,仰醫东道”云云,[3]知保大九年徐铉尚在泰州贬所。而作于保大九年八月一日的《摄山栖霞寺新路之记》署名“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徐铉序”,则该年徐铉已从泰州回金陵任职。《徐公文集》卷三《还过东都留守周公筵上赠座客》:“贾生三载在长沙,故友相思道路赊。已分终年甘寂寞,岂知今日返京华。麟符上相恩偏厚,隋苑留欢日欲斜。明旦江头倍惆怅,远山芳草映残霞。”此诗记徐铉自泰州贬所返回金陵途中拜访东都留守周宗之事,诗中“芳草”云云,显系春景,则徐铉当是保大九年春由泰州被召回。诗云“贾生三载在长沙”,《徐公文集》附录之《徐公行状》亦谓徐铉“谪居三年,嗣主知其无罪,征复本官,仍知制诰”,则其被贬当在保大七年。《徐公文集》卷三有《泰州道中却寄东京故人》,作于徐铉由金陵赴泰州贬所途中,末云:“料君残酒醒,还听子规啼。”同卷又有《亚元舍人不替深知猥贻佳作三篇清绝不敢轻酬因为长歌聊以为报未竟复得子乔校书示问故兼寄陈君庶资一笑耳》,其中云:“一朝削迹为迁客,旦暮青云千里隔。离鸿别雁各分飞,折柳攀花两无色。卢龙渡口问迷津,瓜步山前送暮春(自注:去年三月三十日瓜步阻风)。”此诗作于徐铉在泰州贬所的第二年正月,可知徐铉遭贬当在保大七年三月。

第二,《编年》谓徐铉由泰州贬所“召为祠部郎中,复知制诰”,实际应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徐公行状》云:“嗣主初,拜祠部员外郎,知制诰。……谪居三年,嗣主知其无罪,征复本官,仍知制诰。”据此,徐铉于保大元年(943)李璟即位后拜祠部员外郎、知制诰,由泰州贬所返回金陵后似继续任祠部员外郎、知制诰,实际不然。《徐公文集》卷一三有《宣州泾县文宣王庙记》,末署“于时太岁丁未冬十月九日,尚书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徐铉记”。“太岁丁未”即保大五年(947)。《徐公文集》卷一八有《御制春雪诗序》,该序作于保大七年(949)正月,其中亦有“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徐铉”云云。由此可知,徐铉贬官泰州前所任官职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所谓“征复本官”,当指复为主客员外郎。但不久即改官为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徐公文集》卷一三有《摄山栖霞寺新路之记》,末署“其年八月一日,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徐铉记”,“其年”指保大九年。《徐公文集》卷三有《送钟员外诗序》,该序作于保大九年十月,亦署名“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徐铉序”。此后徐铉始改官为祠部郎中、知制诰。《徐公文集》卷一九有《游卫氏林亭序》,末署“壬子岁夏五月,祠部郎中、知制诰徐铉踌躇嘅叹之所作也”,“壬子岁”即保大十年(952)。

第三,《编年》谓徐铉“中兴元年(958),再任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实际徐铉再任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当在建隆元年(960)。《徐公行状》云:“明年,授太子右谕德。未几复知制诰,拜中书舍人,通署中书省事。”“明年”指保大十五年(957),但未说明徐铉何时复知制诰、迁中书舍人。《茅山志》卷一二收录《茅山紫阳观碑铭并序》,题下注:“朝议郎、守太子右谕德、武骑尉、赐紫金鱼袋臣徐铉奉制撰,朝议郎、守尚书虞部郎中、武骑尉、赐紫金鱼袋臣杨元鼎奉制书并篆额。”文末注:“岁己未十二月一日建。”[4]〔嘉庆〕《新修江宁府志》卷五二亦云:“《茅山紫阳观碑铭》(正书,在句容):朝议郎、守太子右谕德、武骑尉、赐紫金鱼袋臣徐铉奉制撰,朝议郎、守尚书虞部郎中、武骑尉、赐紫金鱼袋臣杨元鼎奉制书并篆额,银青光禄大夫、行右千牛卫兵曹参军、兼监察御史、上柱国臣王文秉刻字。己未岁十二月一日建。己未乃李景中兴之次年,周世宗显德六年也。此时奉周正朔,故不署南唐年号。今碑已佚,只存片石,计四十余字,藏于句曲骆氏。阳湖孙观察星衍有旧拓完本,现存江宁孙烈愍祠。”[5]但《全唐文》卷八八四所收《茅山紫阳观碑铭并序》末尾有如下文字:“岁己未十二月一日建,朝议郎、守尚书祠部郎中、知制诰、武骑尉、赐紫金鱼袋徐铉撰并书。”[6]《全唐文》所记官职见于《茅山志》卷一二所收徐铉作《唐故道门威仪玄博大师贞素先生王君之碑》题下注,该文作于保大十年,而《茅山志》此文后即是《茅山紫阳观碑铭并序》,盖《全唐文》馆臣抄撮时误植。《六朝事迹编类》卷一四著录南唐《紫阳观碑》,云:“太子右谕德徐铉文,尚书虞部郎中杨元鼎书并篆额,在茅山玉晨观。”[7]可证《全唐文》之误。《句容金石记》卷三收《紫阳观碑》,后署“朝议郎、守尚书祠部郎中、知制诰、太子右谕德、武骑尉、赐紫金鱼袋臣徐铉奉制撰”,并注“《全唐文》作‘并书’”,[8]则其署名文字显为拼凑诸书而成。由此可知,徐铉显德六年(959)末尚为太子右谕德。《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记载,李璟建隆二年(961)六月薨于南都,则徐铉复知制诰、拜中书舍人最可能的时间当在建隆元年。

第四,《编年》谓徐铉“开宝二年,拜尚书左丞,为工部侍郎,充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应为兵部侍郎之讹。《编年》所据当为《徐公行状》。《东都事略》卷三八、《宋史》卷四四一《徐铉传》皆载徐铉李煜时“历尚书左丞、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徐公文集》附录之李昉《徐公墓志铭》亦谓徐铉“由尚书左丞为兵部侍郎”,则《徐公行状》的“工部侍郎”当为“兵部侍郎”之误。

第五,《编年》谓徐铉“太平兴国元年,直学士院。三年,为太子率更令,仍直学士院”,实际是徐铉太平兴国元年(976)正月即为太子率更令,十一月与汤悦并直学士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载:开宝九年正月“丙子(初九日),以(李)煜司空、知左右内史事汤悦为太子少詹事,太子太保徐游、左内史侍郎徐铉为太子率更令,右内史舍人张洎、王克贞为太子中允”;[9]362十一月,“以太子少詹事汤悦、率更令徐铉并直学士院。”[9]386《编年》所据不详为何。

三、第30页,此段有两个问题

第一,《编年》谓所引史事出自马令《南唐书》卷五,实际应出自陆游《南唐书》卷三。马令《南唐书》卷五仅载乾德二年正月,韩熙载为铁钱使、南唐始用铁钱事,未记韩熙载知贡举事。

第二,《编年》谓“后主御殿命题亲试”,实际李煜仅亲自命题,未尝御殿亲试。陆游《南唐书》卷三云:“乾德二年春三月,……命吏部侍郎、修国史韩熙载知贡举,放进士王崇古等九人。国主命中书舍人徐铉覆试舒雅等五人,雅等不就,国主乃自命诗赋题,以中书官莅其事,五人皆见黜。”[2]5486-5487

四、第47页

《编年》认为南唐君臣春雪宴集唱和是在李煜在位时的乾德五年(967)二月,实际是在李璟在位时的保大七年(949)元日。

《江表志》卷中:“元宗友爱之分,备极天伦。登位之初,太弟景遂、江王景逷、齐王景达出处游宴,未尝相舍,军国之政,同为参决。保大五年元日,天忽大雪,上召太弟以下登楼展宴,咸命赋诗,令中使就私第赐进士李建勋。建勋方会中书舍人徐铉、勤政殿学士张义方于溪亭,实时和进。元宗乃召建勋、铉、义方同入,夜分方散。侍臣皆有兴咏,徐铉为前后序,太弟合为一图,集名公图绘,曲尽一时之妙。御容高冲古主之,太弟以下侍臣、法部丝竹周文矩主之,楼阁宫殿朱澄主之,雪竹寒林董元主之,池沼禽鱼徐崇嗣主之。图成,无非绝笔。侍宴诗才记数篇而已。”[2]5085《江南余载》卷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吴坰《五总志》、《十国春秋》卷一六引《清异录》、《全唐诗》卷八等亦载此事,皆系于保大五年,实误。

《徐公文集》卷一八有《御制春雪诗序》及《后序》,所记正为此次宴集活动。《御制春雪诗序》中的“岁躔作噩,序首青阳”和“有唐中兴之一纪,皇上御历之七年”,明确点明了此次宴集唱和的时间。李昪于后晋天福二年(937)代吴称帝,李璟则于保大元年(943)嗣位,自天福二年下推十二年、保大元年下推七年,正好是保大七年。《尔雅·释天》云:“春为青阳”,“(太岁)在酉曰作噩”。[10]保大七年岁次己酉(保大五年岁次丁未、乾德五年岁次丁卯),则“岁躔作噩,序首青阳”即指保大七年元日。此外序中尚有多处材料可以证明此序作于李璟时而不是李煜时。比如其中提到的此次宴集参与者李弘茂卒于保大九年(951)七月(马令《南唐书》卷三),李建勋卒于保大十年(952)五月(《资治通鉴》卷二九一),“太弟”李景遂卒于交泰元年(958)八月(《资治通鉴》卷二九四),常梦锡卒于交泰元年(958)十一月(《徐公文集》卷二○《常梦锡行状》),以上四人均未活到李煜登极时期。李煜建隆二年(961)嗣位,《编年》作者盖仅据《御制春雪诗序》中“皇上御历之七年”一句,遂将此次宴集定在李煜即位后的第七年即乾德五年(967),但何以又定于二月,则殊不可解。

五、第52页

《编年》将李煜君臣游北苑、分题赋诗事系于开宝二年(969)三月,实际应为二月。《编年》所引徐铉《北苑侍宴诗序》对此次宴集时间有明确记载:“岁躔己巳,月属仲春”。“仲春”即夏历二月。笔者又检索到另外一条材料,可以证明此次宴集确实在开宝二年二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〇载开宝二年正月南唐汤悦罢相为镇海节度使事,李焘注云:“悦初罢政,授镇海节度,其年月不可知。按《李后主集》载悦所为《北苑侍宴赋诗序》,乃乙巳(按,当为“己巳”之讹)岁,开宝二年二月也。其衔位称新授太子太傅,必二月初正月末矣。”[9]216另外,《能改斋漫录》卷九记载陈乔有《北苑侍宴赋诗序》、李煜有《御制北苑侍宴赋诗序》,《舆地纪胜》卷一七记载徐铉、汤悦、徐锴皆有《北苑侍宴赋咏序》,据此,此次宴集作序者除徐铉外,尚有汤悦、陈乔、李煜、徐锴等人。

据徐铉文,知此次宴集参与者众,完成诗作百篇左右。《徐公文集》卷五有《北苑侍宴杂咏诗》五首,其中《风》云:“昨朝才解冻,今日又开花。帝力无人识,谁知玩物华。”紧接《北苑侍宴杂咏诗》是《柳枝词十首》,题下注“座中应制”,其三有“长爱龙池二月时”句。两组诗当均为开宝二年二月侍游北苑、奉诏应制作。

六、第69页,此段有两个问题

第一,《编年》注所引徐铉使宋史料出自《江南野史》卷三,实际上《江南野史》并没有记载徐铉使宋事。徐铉使宋事,《徐公墓志铭》《徐公行状》《新五代史》卷六二、《南唐世家》《东都事略》卷二、《太祖本纪二》、卷二三《李煜传》、卷三八《徐铉传》,马令《南唐书》卷五《后主书》、卷二三《徐铉传》,陆游《南唐书》卷三《后主本纪》、卷一五《周惟简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宋史》卷三《太祖本纪三》、卷四四一《徐铉传》、卷四七八《南唐世家》等均有记载,以《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记最详。

第二,《编年》将徐铉两次使宋事混在了一起,从而定徐铉拒受新职在十一月。徐铉曾两次使宋,《东都事略》卷二三《李煜传》、陆游《南唐书》卷五《后主本纪》、《宋史》卷三《太祖本纪三》、卷四七八《南唐世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均有记载。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徐铉与周惟简第一次使宋是在开宝八年十月,初一日至汴京,初四日辞归江南;第二次使宋是在同年十一月,初三日对于便殿。《续资治通鉴长编》谓徐铉辞官是在第一次出使前,《徐公行状》谓在出使后,然无论是出使前还是出使后,都是第二次使宋前之事,即拒受新职应在十月或十月以前。

七、第73页,此段有两个问题

第一,《编年》谓宋太祖诘责徐铉不劝李煜早降事出自《徐公行状》,实际上《徐公行状》并未记徐铉被责事。其事见于《隆平集》卷一三、《东都事略》卷三八、马令《南唐书》卷二三、《宋史》卷四四一《徐铉传》等。

第二,《编年》第15页谓徐铉太平兴国三年(978)为太子率更令,此处又言徐铉开宝九年(976)四月为太子率更令,均未注明史料依据。笔者前面已经辨明,徐铉开宝九年正月丙子(初九日)被任命为太子率更令。

八、第74页

《编年》将徐铉《邓生诗序》系于开宝九年,当是根据文末署名:“丙子岁秋九月,左散骑常侍徐铉述。”丙子岁确为开宝九年,但此年徐铉刚入宋,所任官职为太子率更令。《编年》第15页已经指明,徐铉太平兴国八年(983)授右散骑常侍,端拱元年(988)迁左散骑常侍,淳化二年贬静难军行军司马。考《太宗皇帝实录》卷四三,端拱元年二月“癸丑(二十六日),以右散骑常侍徐铉为左散骑常侍”。[11]据此可知,“丙子”当是“戊子”之讹,戊子岁即端拱元年。

九、第98页

《编年》此段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的记载,将徐铉《奉和御制打毬》、《奉和御制春雨》等诗系于太平兴国五年三月;在第102页又据李文泽《徐铉行年事迹考》云:“是年(按,指太平兴国五年),徐铉仍直学士院,撰《奉和御制打毬》《又五言》《奉和御制春雨》等诗。”内容重出,所据不同,让人无所适从。实际上,《编年》中提到的徐铉这三首诗可以准确地系年。《玉海》卷三〇“太平兴国新茶诗”条云:“五年三月戊子(十五日),会鞠于大明殿,上获多算。己丑(十六日),御制《击毬》五七言诗各一首,诏近臣属和。辛卯(十八日),御制《击毬诗》,赐近臣属和。”随后“太平兴国喜春雨诗”条云:“五年三月丙申(二十三日),御制《喜春雨诗》一首,赐近臣,俾属和。”[12]《徐公文集》卷二一将《奉和御制打毬》与《又五言》收在一起,可断定作于三月十六日。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及《玉海》,可定《奉和御制春雨》作于三月二十三日。

十、第104页,此段有两个问题

第一,《编年》此处谓徐铉等人奉诏编修《文苑英华》是在太平兴国六年(981)九月,但第106页又将此事系于太平兴国七年(982)九月。考《宋会要辑稿》崇儒五之一:“太平兴国七年九月,命翰林学士承旨李昉,学士扈蒙,直学士院徐铉,中书舍人宋白,知制诰贾黄中、吕蒙正、李至,司封员外郎李穆,库部员外郎杨徽之,监察御史李范,秘书丞杨砺,著作佐郎吴淑、吕文仲、胡汀,著作佐郎、直史馆战贻庆,国子监丞杜镐,将作监丞舒雅,阅前代文集,撮其精要,以类分之,为千卷。雍熙三年十二月书成,号曰《文苑英华》。”[13]2247《文苑英华》卷首《纂修文苑英华事始》引《三朝国史艺文志注》及《国朝会要》所记同。可知徐铉等人奉诏编修《文苑英华》是在太平兴国七年九月。

第二,《编年》谓《太师相公挽歌词》作于太平兴国六年,实际作于太平兴国七年秋。“太师相公”指王溥。《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载:太平兴国七年“八月庚申朔,太子太师、赠侍中、谥文献王溥卒”。[9]524徐铉诗中有“北邙原上寒云结”句,正与溥卒时间相合。

十一、第150页

此段有关徐铉被贬情况的叙述颇为混乱。既谓道安“诉讼铉弟妇姜氏不赡养母姑”,又说“道安所讼即曾文照之妻姜氏,当时姜氏孀居”。实际姜氏并非徐铉弟媳,而是徐铉妻之甥女;道安所讼并非曾文照之妻姜氏,而是萧献臣之妻姜氏。

《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四之八载:淳化二年“九月二日,左司谏、知制诰、判大理寺王禹偁,库部员外郎、知制诰、判刑部宋湜,秘书丞、权大理正李寿,左赞善大夫、刑部详覆赵曦,左散骑常侍徐铉,开封府判官、左谏议大夫张去华,皆免所居官,仍削一任。续责禹偁商州团练副使,湜均州团练副使,铉静难军节度行军司马,去华安远军节度行军司马。坐庐州尼道安尝请开封府讼兄萧献臣、嫂姜氏不养母姑,府不为理,械系道安送本郡。至是,道安复击登闻鼓,自言尝诉兄嫂不孝,嫂姜氏徐铉妻之兄女,铉以尺牍请托张去华,故不为治,且诬铉与姜奸。帝颇骇其事,以道安、献臣、姜氏及铉、去华属吏。狱具,大理寺以铉之奸罪无实,刑部详覆,议与大理寺同,尼道安当反坐。帝疑其未实,尽捕三司官吏系狱而有是命。”[13]3824这里记载的非常清楚,道安所讼为其兄萧献臣、嫂姜氏。但说姜氏为徐铉妻之兄女,当有误。徐铉无姜姓妻子,其妻名王畹。考《东都事略》卷三八《徐铉传》及《宋史》卷三〇六《张去华传》,均谓姜氏为徐铉妻之甥,则姜氏当为徐铉妻姊妹之女。

十二、第164页,此段有两个问题

第一,《编年》谓徐铉贬谪邠州时,被知州事柳开轻慢,实际上这是误传。《编年》所记当是据《铁围山丛谈》卷三:“江南徐铉归朝,后坐事出陕右。柳开时为州刺史。开性豪横,稍不礼铉。一日,太宗闻开喜生脍人肝,且多不法,谓尚仍五季乱习,怒甚,命郑文宝将漕陕部,因以治开罪。开得此大惧,知文宝素师事铉也,迟文宝垂至,始求于铉焉。铉曰:‘彼昔为铉门弟子,然时异事背,弗能必其心如何,敢力辞也。’于是开再拜,曰:‘先生但赐之一言足矣,毋恤其听不。’铉始诺之。顷文宝以其徒持狱具来,首不见开,即屏从者,步趋入巷,诣铉居以觐铉,立于庭下。铉徐出座上,文宝拜竟,升自西阶,通温凊,复降拜。铉乃邀文宝上,立谈道旧者久之,且戒文宝以持节之重,而铉闲慢废,后勿复来也。文宝方力询其所欲,铉但曰:‘柳开甚相畏尔。’文宝默然出,则其事立散。”[14]据祝尚书《柳开年谱》考证,柳开淳化元年(990)由知全州移知桂州,二年(991)春返京师,三年(992)三月责授复州团练副使,四月移滁州团练副使,四年(993)出知环州,五年(994)春始由环州移知邠州。则柳开求托徐铉说情云云,断非事实。

第二,《编年》谓“铉寄书都官郎中胡克顺,求其料理后事”出自《徐公墓志铭》,实际出自《玉壶清话》。《徐公墓志铭》云:“陕西道转运副使郑(文宝)适来邠州,遂出家财,竭力襄事,即以其年十月,奉迁灵柩还京师,权厝于板桥东南之佛舍。……及明年七月,洪州奉新县义门胡仲尧,自豫章具舟檝迎公之丧,葬于洪州新建县西之鸾冈原,奉遗令从先茔也。”《玉壶清话》卷一〇云:“徐常侍得罪窜邠,平日尝走书托洪州永新都官胡克顺曰:‘仆必死于邠,君有力,他日可能致我完躯,转海归葬故国,侍先子于泉下,即故人厚恩也。’未几,果遣讣来告,顺感其预托,创巨舟,赍厚费,亲自往邠迎之。”[15]此段记载有误,胡某迎丧于开封,而非邠州。《徐公行状》亦云:“即以某年月日,洪州胡某以舟至京护载公之柩归西山,从理命也。”

十三、第196页

《编年》第164页已明言徐铉淳化三年(992)八月二十六日卒,此处又系其《成氏诗集序》作于咸平元年(998)正月,颇令人费解。实际上,《成氏诗集序》中的“戊戌岁”指的并不是咸平元年,而是南唐升元二年(938)。《郡斋读书志》(衢州本)卷一八著录成彦雄《梅顶集》一卷,后谓:“右伪唐成彦雄,江南进士。有徐铉序。”[16]《崇文总目辑释》卷五著录“成文幹《梅岭集》五卷”,按语云:“旧本讹作顶,今校改。”[17]《通志》卷七〇《艺文略八》亦著录“成文幹《梅岭集》五卷”,注“伪唐”。[18]由此可知,徐铉此序是为南唐进士成彦雄诗集《梅岭集》而作。

上述问题的出现,或是由于《编年》作者搜集的材料不够充分,或是由于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没有加以利用,或是由于对史料的解读不够细致,或是由于对全书前后相关材料未作仔细梳理协调等,虽不足以影响全书的学术价值,但白璧微瑕,终觉遗憾。有鉴于此,笔者不揣谫陋,将一管之见草成小文,以向《编年》作者和有关方家请教。

[1]曾枣庄,吴洪泽.宋代文学编年史[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8.

[2]傅璇琮,等.五代史书汇编[Z].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3]徐铉.徐公文集[A]//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宋集珍本丛刊[Z].北京:线装书局,2004:109-110.

[4]刘大彬.茅山志[A]//续修四库全书(第723册)[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96-98.

[5]吕燕昭,姚鼐. 〔嘉庆〕新修江宁府志[A]//续修四库全书(第695册)[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52.

[6]董诰,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9240.

[7]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M].北京:中华书局,2012:186.

[8]杨世沅.句容金石记[A]//石刻史料新编[Z].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9:6462.

[9]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0]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2607-2608.

[11]范学辉.宋太宗皇帝实录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565.

[12]王应麟.玉海[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573.

[13]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14]蔡絛.铁围山丛谈[M].北京:中华书局,1983:46.

[15]文莹.玉壶清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4:97.

[16]孙猛.郡斋读书志校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948.

[17]王尧臣,等.崇文总目[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351.

[18]郑樵.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5:1771.

责任编辑:朱学平

The Corrections of Xu Xuan's items inTheSongDynastyLiteraryChronicle

JIN Chuandao

(CollegeofLiteratureandJournalism,InnerMongoliaUniversity,Huhhot010070,China)

The four-volume masterpieceTheSongDynastyLiteraryChroniclewritten by Zeng Zaozhuang and Wu Hongze was published by Phoenix Press in 2010. Academia gave most of positive evaluation after pressing. According to name index which is attached to the end of the book and the comprehensive checking about items of Xu Xuan which are scattered in thirty-two pages, the author found some mistakes or problems.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and corrects twenty-three mistakes or problems in this book.

TheSongDynastyLiteraryChronicle; Xu Xuan; correction

1004-8332(2016)02-0040-05

2015-06-23

10.13698/j.cnki.cn36-1037/c.2016.02.0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154)

金传道(1974-),男,安徽寿县人,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唐宋文学与文献。

I206

A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6.1037.C.20160411.1031.010.html

猜你喜欢
编年
韩国学术界红山文化研究动向述评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民国时期档案教育编年(1923—1949)
张锦池先生编年事略(一)
索尼微单TM相机编年册
苏轼存世书法作品目录编年的意义与构想
苏词编年百年回顾与反思
苏轼《西江月·重阳栖霞楼作》本事考证①
一份将奢华“编年”的报告
黄溍学术编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