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法律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2016-03-19 10:43李艳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法律高职

李艳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高职院校法律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李艳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完成了从“知识导向”向“综合素质导向”的改变。高职院校法律课程需设计适宜的翻转课堂模式,且必须不断改进实践,加强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力争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效用。

高职;法律类课程;翻转课堂;实践

一、翻转课堂概述

教育部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把信息化摆在支持引领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地位。在信息化的背景下,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如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等,而这场变革的核心就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展望教学信息化的未来,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与互动,获得更多的体验机会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教育信息化建设紧密围绕"智慧"的理念,注重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个性化培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逐步呈现教与学和谐相促的新气象。

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 Model或 Inverted 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其核心理念就是翻转了传统学习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至学生,[1]它是指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教师准备的教学音频或视频以及相关拓展材料,回到课堂后再针对学生问题进行解答,帮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加以掌握和运用。最早开展翻转课堂研究的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把学习分为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步骤。[2]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了知识传递,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释疑解惑与同学的合作探究而完成,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给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春风,增强了活力。

二、翻转课堂模式在高职法律类课程中的引入

(一)学情分析

目前我国在各种教学层次中都可以尝试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基于法学类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必须将其引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并充分发挥实效。随着招录形势的变化,高职生源紧张,一些“吃不饱”的学校就会降低录取分数线,这就导致入校学生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大多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也不知道放眼去分析个人毕业后的就业去向,自己学习法律专业课程的长远用处是什么。在课堂上遇到感兴趣的问题就会侧耳专注倾听,一般可能会选择玩手机或者睡觉等。我们要在法律类课程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如果仍然按照传统模式来进行授课,一个能容纳几十人的教室,一台多媒体电脑,黑板、粉笔、讲台等齐备,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逐渐磨灭。所以,必须积极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法,重燃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也有助于培养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强的学生更好的来解决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和纠纷。

(二)翻转课堂的主要优势

1.翻转课堂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探索能力和协作意识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和创造力

被动的学习方法已经过时,传统的课堂教学已无法满足变化中的需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全身心的积极参与。他们必须在课前根据教师提供的音频或者视频等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一般都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时间和节奏,并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和感兴趣程度高低不等,进行不同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学习。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在共同讨论参与中,营造了一个与其他同学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可以借鉴其他同伴提出的优秀方案,然后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实现共同进步。根据课堂需要成立互助小组的方式,提高了学习成效,学生也获得了较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原来填鸭式的教学,而是成为学生的领路人,角色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交流,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甚至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化指导,无形中拉近了和学生间的距离,最大程度上做到了因材施教。此外,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翻转课堂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推动了教学改革创新

无论是高质量教学微视频的录制,还是组织合理、环节安排得当的课堂设计,对教师的创造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胜任课改环境下的教师角色,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不仅要逐步完善个人的学科知识体系,对于多媒体设备和技术的运用也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教师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问题的解答要求。翻转课堂实现了“课上”和“课下”的翻转,实质上是实现了“教”与“学”的翻转,实现了学习由“他控”到“自主”的转变。[3]如何将学生带入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和继续探索的问题。

三、高职法律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

(一)课前准备阶段

在这个碎片化的学习时代,面对教学对象是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90后,他们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很强,但是专注力不够,如果让他们一直盯着电脑屏幕学习,绝非易事。所以,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后,教师在课前提供给学生观看的某章节法学理论知识或相关案例应用的视频要尽力精细打磨,每段微视频最好控制在5-8分钟,至多不超过10分钟的时间范围。然后提出发散性的问题,要求其分组进行讨论和思考。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后,结合理论分析案例,并集思广益,课上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通过各组阐述,教师能掌握学生存在知识空白和偏差的地方,无需按照以往授课的思路来全盘通说,而是有针对性的对出现的疑惑和不足进行重点讲解,或者在课堂上就法律争议部分进行现场小组讨论或辩论,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提高参与的热情。

(二)课内实施阶段

经过了精心充分的课前准备后,课内教学环节的安排、具体操作和实施就显得更为重要,关键是要把握知识的内化与拓展能力的训练这两个方面。因此,笔者建议将其设计如下:

1.关于重点探究的问题可以采取师生共同商讨的方式来确定。教师根据个人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并关注实践热点问题,结合该法律课程中的重难点进行设疑。学生可以就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的法律基础知识、条文的理解和案例分析中的疑难问题提问,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同时,在主题的转换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协调作用,确保整个学习和答疑过程顺利有序进行。

2.高职学生要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法律类课程,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此基础上,逐步磨练和实践,掌握更为自如地运用法学理论分析案例,解决纠纷的本领。他们在课前准备阶段,个性化的学习使其掌握了法律基础理论知识,有些问题虽然看似理解,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需要进入课堂对重点知识进行应用和巩固。对于教师而言,如何筛选用于学生思考分析的案例应持有细致认真的态度来对待。既可以选择相关教材上的案例,也可以挑选实践中难度适中的经典真实案例,分配给各小组课下来完成讨论分析。建议小组推选出组长,成员控制在5-6人。每位组员都要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通过大家的共同协作来完成目标任务。对其中的疑难或衍生问题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讨论或者基于不同的立场展开辩论,最终分析解决。

3.学生通过独立思索和小组协作后,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任务,采用演讲或者成果展示等形式予以呈现,交流学习体验,分享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可以通过制作PPT或者视频的方式进行汇报,技术含量高,效果更佳,对学生来说也是自我加压和综合能力的展现。

学生在整个学习的进程中,其他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团队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也在小组讨论以及发言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这些能力的具备都有助于学生日益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并做出积极贡献的人。

(三)教学后的评价阶段

1.注重整体综合性评价。把对学生个人评价作为小组整体中的某一个体来进行,重点强调团队意识、集体凝聚力和交流协作精神的培养,注重对团队的综合表现进行整体评价。可以考虑在每次翻转课堂的组织活动中,评出表现最佳的小组,每个组员均可以得到额外的加分。

2.注重学习过程性评价。根据整个活动开展进程分提出问题、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各阶段来评估教学效果,评价小组和成员的具体表现,区别打分,并有相应评语,指出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个人和团队的不断进步。这种动态发展的不局限于结果的一次性评价方式,更加客观全面、公平公正。

3.注重多元化主体评价。教师要营造一种积极、友好、信任、平等和民主的氛围,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综合评价等方式,完成在评价中的自我反思,包括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等,还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进行多方面的评判,促进其成长的良性循环。

4.注重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以能力为导向作为考核标准,包括学习记录、讨论发言、参与实践的表现和成果展示等。学生之间本身就存在合理性差异,各有所长。学生在各种考核中,要想获得较高的评价其实并不难,只要言之有理有据,并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即可实现。要以激励为主,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以小组带动班级向上的发展。

教育与技术的融合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动力。提高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必须不断改进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且引导他们更深入、更广泛地学习。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我们还应逐步构建智能化、多功能、多方位的学习平台,循序渐进地建立资源合作机制,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潜心学习制作微课和慕课等,继续探索、总结和升华,从真正意义上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疏通和分析,提高高职法律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1]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3]郭文良,和学新.翻转课堂:背景、理念与特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1):3-6.

Practice and Reflections of“Flipped Classroom”Teaching Mode of Law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Yan
(Anhui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ce Officers,Hefei Anhui,230031)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day’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day,“flipped classroom”as a new teaching mode has brought great changes to classroom teaching.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ts advantages,this paper designs a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suitable for law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It is necessary for flipped classroom to continuously make improvement,further integrate education with technology,and strive to play a greater role in developing high-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law courses;flipped classroom;practice

G718.5

A

1671-5101(2016)06-0101-03

(责任编辑:孙雯)

2016-10-10

本文系安徽警官职业学院院级教学研究项目《智慧教育引领下高职院校法律类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项目编号:jyxm201406)的阶段性成果。

李艳(1977-),女,安徽无为人,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刑事法学。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法律高职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