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分析

2016-03-20 22:54湖北省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高职学生

湖北省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牛 耘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分析

湖北省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牛 耘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扩大招生规模。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学历处于劣势,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对象大部分是本科生或本专科生混合群体,专门研究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多。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及成因,探索解决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问题 成因与对策

一、心理健康的相关概念

1.心理健康的概念

在学术界,心理健康概念的由来与界定众说纷纭,很多科学家、哲学家都曾阐述心理健康的概念。官方对心理健康的概念解释众说纷纭。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人在身体、智力以及感情上,在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把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公布的章程表明: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和虚弱状态,并且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应处于完整状态。

医学家H.B.Emglish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可持续的心理状况,人在这种情况下能有良好的适应力,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够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精神病学家K.Menninger表示“心理健康指人们对于环境并和环境之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心理健康的人能维持稳定的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及愉快的氛围。”总的来说,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一样,已经成为衡量现代社会人类健康的重要方面。

2.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

各国的心理学家与学者都曾给出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美国心理学家玛斯罗提出心理健康的十准则为:有充足的自我安全感;可以全面了解自己,可以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合适的判断;生活理想贴近现实;切合周围现实生活;维持人格的完整及和谐;擅长从经验中学习;能维持较好的人际交往;可以适当地宣泄情绪和整理情绪;在不违背整体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地发挥个性; 在遵守社会准则的前提下,能合适地满足自己的基本要求。我国学者郭念锋认为心理健康的判定标准涉及较多方面。例如,周期适应性、意识层次、暗示性、心理活动强度、心理承受范围、心理还原康复能力、心理自我控制、自我信心、现实生活交往、现实适应能力等方面。

二、我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部分高职学生由于高考失利没能进入大学成为本科生,三年以后进入社会工作,面对择业压力。在初始竞争力上高职学生不如本科生,就业中受到用人单位的轻视。环境变化、自我的不适应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都是高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环境突然改变导致的心理问题

学校周边环境会影响大部分高职学生,尤其新入学的高职学生。大部分刚进校园的学生面对的是陌生的环境。很多学生第一次远离家门,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以及其他亲人、同学、朋友和熟悉的生活环境。学生到新环境开始独立生活,对出现的问题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高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弱,在专业学习中会感到吃力,产生焦虑、烦躁与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

2.自我的不适应造成的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矛盾。高职学生会认为自己是同龄人中高考的失利者,认为很难实现自我期望值与理想。这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高职学生会认为周围的人都在排斥与贬低自己。为解决这种由于自我适应不良造成的心理问题,高职学生需要重新树立切合实际的人生目标,制定和实际情况相符的阶段计划,自信地开启人生的旅程。一些高职学生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会产生厌世心理和弃世冲动。

3.人际关系导致的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与人交往和独处的经验相对较少,这在某种程度上给人际交往造成压力。外界有利的环境以及自身的努力能够缓解这种压力。可是如今高校和社会群体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不深,未向高职学生提供有力引导。高职学生往往只注意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它带来的压力,缺少解决这一问题的经验和技巧。高职学生的自卑心理与人际交往上的缺陷将触发他们产生严重的心理抵触问题,一方面这些高职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帮助,另一方面自卑心理使他们羞于表达,从而加重问题。

三、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虽与众多因素相关,但教育上的改变能够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这也是国家与社会的责任。高职学校在学生的心理教育和班级管理中采取积极对策和办法,能够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1.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学生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并不密切,所以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障碍的教育对策和家庭教育结合,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的教育应深入到高职学生的心理层面,增加他们的自信,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1)积极构建班级建设目标

班级是学校中最基层的学生群体组织,也是学生最常接触的一个组织。班级的构建依靠每一个学生,正确、共同的班级奋斗目标,有益于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能够为学生积极努力实现目标提供相互促进的环境。高职学生的班级目标可以减轻学生的孤独感,树立教育者的威信,使有些学生的松散习惯在合理的处罚约束下得到改正。

(2)注重同龄人之间的教育

高职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一些优秀的高职毕业生来学校讲座与交流,鼓励在校的高职学生,使他们树立信心。优秀的高职毕业生也会为高职院校的改革提供方法,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体制带来新思考。同龄人之间的教育更易被学生信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注重多种多样的文化生活

高职学生会走向社会,多种多样的文化生活可以为他们带来丰富的体验。文化活动是拉近高职学生之间关系的良好机会,学生们投入活动中,相互协助也相互竞争,他们会逐渐感受团结、竞争、优势、胜利等情感活动。文化活动能够增强高职学生的信心,使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和挑战,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是高职学生迈入社会前的重要一课。

2.辅导员应当发挥关键性作用

辅导员是最接近高职学生的教育人群,他们对学生的教育与影响作用很大。高职学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方式方法,理解高职学生脆弱的心理,教导学生不要被高考一时的失败阴影笼罩,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辅导员还应该重点关注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尤其是来自农村家庭有困难的学生以及面对就业压力与自身缺陷的学生,辅导员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要和学生一起寻找他们身上的长处和闪光点。

本文主要探究中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现状、主要问题与教育对策。环境适应能力不强以及人际关系能力较差,是高职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我国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较本科生更为严重,这主要是就业压力与自卑心理造成的。高职学校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辅导员发挥疏导作用,能够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崔景贵.心理教育范式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李志宏.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

[4]王 菊.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12

[5]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6]郑 雪,Beryr.中国留学生健康水平及其与健康信念和健康行为的关系[J].中国社会医学,1993

[7]许士群.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1

[8]陈 旸.大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3

(本文系基金项目:双主体教学指导下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评价研究,项目编号:q2014005;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ZJGA201425;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质量屋模型构建研究,项目编号:15Q268)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266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问题高职学生
优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分析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措施分析
高校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女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教育对策
用爱心浇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