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v-t图象速解“变速类”问题

2016-03-20 11:58江苏
教学考试(高考物理) 2016年2期
关键词:动能定理物块小球

江苏 秋 飏

巧用v-t图象速解“变速类”问题

江苏 秋 飏

巧借图象搭桥,优化解题过程。

在近几年各地高考中,出现了一类变速问题。过程变化复杂,利用解析法分析比较麻烦,而且题型为选择题,需要大家在短时间内作答,所以要另辟途径巧用图象。为此本文就此类问题归类讲解,希望读者掌握方法并灵活运用。

一、巧用v-t图象比较物体运动的时间

【例1】如图1所示,甲、乙两物体分别从A、C两地由静止出发做加速运动,B为AC中点,两物体在AB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1,在BC段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2,且a1<a2。若甲由A到C所用时间为t甲,乙由C到A所用时间为t乙,则t甲与t乙的大小关系为 ( )

A.t甲=t乙

B.t甲>t乙

C.t甲<t乙

D.无法确定

【解析】由本题所给条件,可巧用图象法求解。画出甲、乙运动的v-t图象,如图2所示,可得t甲>t乙,B项正确。

【答案】B

【例2】(2014·上海高考)如图3所示,竖直平面内的轨道Ⅰ和Ⅱ都由两段细直杆连接而成,两轨道长度相等。用相同的水平恒力将穿在轨道最低点B的静止小球,分别沿Ⅰ和Ⅱ推至最高点A,所需时间分别为t1、t2;动能增量分别为ΔEk1、ΔEk2,假定球在经过轨道转折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且球与Ⅰ、Ⅱ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则 ( )

A.ΔEk1>ΔEk2,t1>t2

B.ΔEk1=ΔEk2,t1>t2

C.ΔEk1>ΔEk2,t1<t2

D.ΔEk1=ΔEk2,t1<t2

【解析】小球从最低点到最高点受到摩擦力做功Wf=μmgcosαL=μmgx水平,与斜面倾角无关;水平拉力为恒力,水平位移相同,所以拉力做功相等,根据动能定理可知,两球到达A点时的速度相同,动能相等,A、C项错误;将小球的运动看作直线运动,画出其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4所示,可知,沿Ⅱ轨道运动的小球先到达,B项正确。

【答案】B

【例3】(2013·广东高考)如图5所示,游乐场中,从高处A到水面B处有两条长度相同的光滑轨道,甲、乙两小孩沿不同轨道同时从A处自由滑向B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的切向加速度始终比乙的大

B.甲、乙在同一高度的速度大小相等

C.甲、乙在同一时刻总能到达同一高度

D.甲比乙先到达B处

【解析】在曲线上任取一点,作切线,设切线与水平方向成的锐角为θ,则切向力为mgsinθ=mat,可以看出甲的切向加速度一直减小,乙的切向加速度一直增大,在B点,就有甲的切向加速度小于乙,当然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A项错误;当甲、乙下降相同的高度h时,由动能定理得,即,B项正确。画切向速度图象如下:

经分析甲、乙开始一段时间,切向加速度甲比乙大,切向速度存在上面3种可能,假设图6(b)成立,从0到末时刻有s甲>s乙,末时刻速度大小相同,表示甲、乙下降同一高度,然后用水平线去截甲、乙轨迹,如图6(d)所示,则有s甲<s乙,与上面结论相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同理图6(c)也不成立,只有图6(a)成立,即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BD

【点悟】(1)上述三例看到,不管物体是做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过程皆为变速态,首选图象法解答快捷方便。

(2)物体在平直的粗糙面上运动,摩擦力做功为μmgx水平(如【例2】所示),在曲面上运动时,因为有超失重现象发生,所以不能用此结论计算摩擦力做功多少,只能利用转换的思想如动能定理解决。

(3)在利用速度图象解决问题时一定要领悟图象的含义。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或路程。

二、巧用v-t图象比较弹簧参与的过程

【例4】如图7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B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足够长,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在物块A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A、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当A、B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

B.当A、B加速度相等时,A、B的速度差最大

C.当A、B的速度相等时,A的速度达到最大

D.当A、B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答案】BCD

【点评】从图象中不仅能比较加速度相等时速度的大小,也可以比较速度相等时加速度的大小。

三、巧用v-t图象比较摩擦渐变的过程

【例5】如图9所示,平直木板AB倾斜放置,板上的P点距A端较近,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由A到B逐渐减小。先让物块从A由静止开始滑到B。然后,将A着地,抬高B,使木板的倾角与前一过程相同,再让物块从B由静止开始滑到A。上述两过程相比较,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有 ( )

A.物块经过P点的动能前一过程较小

B.物块从顶端滑到P点的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前一过程较少

C.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前一过程较大

D.物块从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前一过程较长

【解析】两个过程中小物块到达P点时,设前一过程中合力做功为mgl1(sinα-μ1cosα),后一过程中合力做功为mgl2(sinα-μ2cosα),因l1<l2,前一过程中任一位置的动摩擦因数μ1大于后一过程中任一位置的动摩擦因数μ2,所以mgl1(sinα-μ1cosα)<mgl2(sinα-μ2cosα),因此根据动能定理知物块经过P点的动能前一过程较小,A项正确;因两个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一样大,所以产生的热量也一样大,B项错误;又因为两个过程中合力做的功一样大,所以物块滑到底端的速度一样大,C项错误;前一过程物块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图线1),后一过程物块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图线2),而物块到底端的速度又相等,v-t图象如图10所示,可见后一过程运动时间短,D项正确。

【答案】AD

【点评】上述几例看到,在画出速度图象时,不仅要注意加速度的变化,还要利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判断出末速度的大小,上述几例都是利用与横轴平行的速度线结合加速度变化判断的。

即时演练

1.(2013·安徽高考)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闭合椭圆形管道,置于竖直平面内,MN是通过椭圆中心O点的水平线。已知一小球从M点出发,初速率为v0,沿管道MP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1,所需时间为t1;若该小球仍由M点以初速率v0出发,而沿管道MQN运动,到N点的速率为v2,所需时间为t2,则 ( )

A.v1=v2,t1>t2

B.v1<v2,t1>t2

C.v1=v2,t1<t2

D.v1<v2,t1<t2

参考答案

1.A 【解析】由于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到达N点时速率相等,即有v1=v2;若小球经过MPN途径,先减速后加速,若经过MQN途径,先加速后减速,根据路程相等,相同倾斜度的接触面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末速度大小相等作出如图所示图象,可以得到t1>t2,A项正确。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动能定理物块小球
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对2016年江苏卷第14题的进一步探析和论证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小球进洞了
小球别跑
小球别跑
探究传送带模型中两者共速后保持相对静止的条件
“三问”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应用精析
粗糙水平面上弹簧振子运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