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2016-03-24 03:12慕晓梅黑龙江省穆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穆棱157599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甘精降糖药空腹

慕晓梅黑龙江省穆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穆棱 157599



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慕晓梅
黑龙江省穆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黑龙江穆棱157599

[摘要]目的探究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以及对照组,分别采用口服降糖药以及甘精胰岛素联合胰岛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相关指标均存在改善现象,其观察组患者的餐前血糖以及餐后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全天各时点血糖下降状况和对照组相比较而言,明显好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指标,并且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有效的控制血糖波动现象,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口服降糖药;2型糖尿病;治疗效果

目前,伴随临床对糖尿病的不断探究以及分析,人们逐渐重视对血糖的控制以及对此病的防治[1]。然而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呈现上升趋势,按照不完全统计,75%的患者经治疗后依旧无法达到正常指标,特别是此病的病程时间过长,如果单纯选择口服降糖药无法达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中加入胰岛素则逐渐成为了主要控制血糖的方法[2]。为探究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此研究对该院2013年10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未选择胰岛素进行治疗。将患有急性并发症患者予以排除;将患有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予以排除;将妊娠育龄妇女予以排除;将患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予以排除。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患者为35例。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14例,年龄均在35~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4±11.8)岁,病程时间均为2~7年,平均病程时间为(3.3±1.2)年,患者的空腹血糖均为(11.31±2.27)mmol/L,餐后2 h血糖均为(13.38±1.63)mmol/L,HbA1c均为(11.36±1.44)%;观察组中男性患者为22例,女性患者为13例,年龄均在36~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6±11.7)岁,病程时间均为2~8年,平均病程时间为3.5±1.3年,患者的空腹血糖均为(11.42±2.31)mmol/L,餐后2 h血糖均为(13.52±1.84)mmol/L,HbA1c均为(11.47±1.51)%。1.2方法

将口服降糖药应用到对照组患者中,服用药物为格列吡嗪控释片[Pfizer Pharmaceuticals LLC(美国),国药准字J20100129],药物的用法用量则为1次/d,5 mg/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入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其药物的用法用量则为在患者早餐之后进行皮下注射,起始剂量为8~10 U,1次/d,每日在对患者进行注射的过程中应固定时间,同时按照患者的实际血糖值对甘精胰岛素的使用剂量予以调整。上述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整个过程中均应根据食谱对饮食进行控制,此外每日还应选择有氧运动进行锻炼,当患者血糖趋于稳定时应每隔2周进行1次复诊。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应对治疗前后的餐前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HbA1c、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C、TG以及BMI进行观察并详细记录。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全天血糖谱所产生的变化进行观察,在变化甘精胰岛素使用剂量的过程中,需要对剂量变化后其末梢血糖谱予以相应的监测以及记录,监测节点则为三餐前、餐后2 h血糖、22∶00以及03∶00。此外还需要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当患者出现低血糖时需要对其血糖值进行相应的记录,采用葡萄糖片对其进行糖分的补充,患者还应服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并在15 min之后对血糖进行监测,如果其血糖水平依旧在3.9 mmol/L以下,需要再次予以患者15g葡萄糖片进行糖分补充[3]。

1.4统计方法

选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变化水平

观察组患者其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为(9.7±3.2)mmol/L以及(5.5±1.4)mmol/L,餐后2 h血糖为(14.5±3.2)mmol/L以及(6.1±2.1)mmol/L,对照组患者其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为(9.8±3.5)mmol/L以及(6.8±1.8)mmol/L,餐后2 h血糖为(14.8±3.7)mmol/L以及(7.8±2.4)mmol/L,经过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通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状况进行对比[mmol/L,(±s)]

表1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状况进行对比[mmol/L,(±s)]

观察组(n=35)对照组(n=35)组别9.7±3.2 9.8±3.5 14.5±3.2 14.8±3.7 5.5±1.4 6.8±1.8 6.1±2.1 7.8±2.4治疗前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治疗后空腹血糖 餐后2 h血糖

2.2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予以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患者的相关指标均有所缓解。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其餐后2 h C肽、HbA1c和治疗前通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腹C肽、TC、TG以及BMI和治疗前通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虽指标有所缓解,但无显著差异,对比其治疗前后的空腹C肽、餐后2 h C肽、HbA1c、TC、TG以及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予以比较(±s)

表2 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予以比较(±s)

相关指标空腹C肽(pom/L)餐后2 hC肽(pom/L)HbA1c(%)TC(mmol/L)TG(mmol/L)BMI(kg/m2)0.50±0.25 0.58±0.29 10.25±1.43 5.22±0.65 2.26±0.71 24±3 0.56±0.39 0.77±0.33 6.2±0.55 5.74±0.76 2.06±0.68 23±2 0.51±0.21 0.54±0.30 11.27±1.59 5.33±0.66 2.38±0.82 22±5 0.52±0.22 0.58±0.36 9.48±1.47 5.48±0.87 2.22±0.79 26±3观察组(n=35)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5)治疗前  治疗后

2.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谱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天血糖情况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全天血糖下降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结束之后,其全天各时点血糖下降状况和对照组相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的差异,明显在服用晚餐前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晚餐前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血糖值均为(6.11±1.01)mmol/L以及(8.35±1.25)mmol/L,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餐后血糖值均为(8.11± 0.93)mmol/L以及(11.52±0.76)mmol/L。

2.4对比两组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出现8例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22.86%,组间经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就目前而言,临床中对糖尿病的产生原因以及发病机制并无明确说明,因此缺少对症治疗的方法[4]。通常情况下,在临床中主张早期治疗以及遵循个体化的相关原则对患者进行治疗。2型糖尿病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中,同时患有此病的患者其病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并且病程时间过长[5]。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如果单纯采用口服降糖类药物,并无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无法对血糖进行有效控制。因为2型糖尿病主要为胰岛素抵抗,因此对胰岛素无显著的敏感性,如果患者经降糖药物治疗后无显著效果后进行胰岛素注射,会增加患者的体重,同时患者自身血液中胰岛素出现上升趋势,致使高胰岛素血症产生,同时使得周围组织中胰岛素受体呈现下降趋势,从而加大胰岛素抵抗的发生[6]。

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的过程中,则是对患者的饮食予以相应的控制,同时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7]。并在此基础上加入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进行治疗。然而单纯采用胰岛素予以患者治疗能够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同时还会使患者的体重有所增加,对控制血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8]。而胰岛素和口服药物则是利用不同作用对血糖进行降低,再进行联合应用则能够提升总体治疗效果,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有助于将二者联合应用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可以将胰岛细胞功能进行恢复,确保血糖水平处在达标状态中,并且还能够延长糖尿病肾病以及糖尿病足产生的时间[9]。

甘精胰岛素为中性溶液中具有较低溶解度的人胰岛素类似物,此药物具有一定的长效效果。同时其生物效应和胰岛素存在一定的差距,具有良好的降糖效果,最长时间可达到24 h,所以每日只需要对患者注射1次即可[10]。而甘精胰岛素在人皮下组织容易出现溶解现象,由于药物在碱性环境中不容易产生溶解现象,因此会形成结晶,并在患者的体中具有一定的均匀性,同时还能够处在稳定状态下将其药性进行充分发挥。国外通过研究证实,甘精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具有一致的生物效价[11]。同时甘精胰岛素A链中的21位门冬氨酸有效的转变为甘氨酸,同时在B端位置处C末端加入精氨酸,从而使得电点转向酸性,大大降低了生理pH体液中溶解度,由于酸性溶液产生中和现象,从而会产生相应的沉积物,而形成之后的沉积物会充分发挥自身的甘精胰岛素,并逐渐出现没有产生峰值的血药浓度。

在此研究中对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需要告知患者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对糖尿病进行控制对自身疾病治疗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同时还应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相应的控制,减少或者禁止糖类食物的摄入。患者在每日晨间需要服用降糖药物,并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患者经治疗后,其血糖以及相关指标均有所好转,由此能够看出此治疗方法能够将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有效的控制,有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恢复。此治疗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采用较小的注射剂量,其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也有所降低,由此能够看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患者俨然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此外,患者还应按照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运动项目,从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中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则为药物,但是均需要患者每日按照规定进行用药,而此研究中的方法则将治疗方法逐渐简化,有助于患者对自身血糖的控制。

综上所述,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应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进行治疗,此治疗方法对患者并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有助于降低其血糖水平,且甘精胰岛素操作方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军.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5):93.

[2]江浩.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6):162-163.

[3]张雪英,芮凤,周卫娟,等.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3): 95-96.

[4]陆丽群.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北方药学,2012,9(4):75.

[5]杨颖,田源,高凌,等.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加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的疗效比较[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3):140-142.

[6]王宾,胡桂荣,何丽,等.加用甘精胰岛素对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患者的疗效[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2,20(6):438-440.

[7]董坤伦.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4):110-111.

[8]罗惠辛,宋淑萍.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7):518-520.

[9]吴光秀,肖蓉,周泽华,等.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3(28):3421-3423.

[10]詹文珍.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3):11-12.

[11]董敬坚,甘利明.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 33(12):2892-2893.

收稿日期:(2015-10-12)

[作者简介]慕晓梅(1974-),女,河北河间人,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疾病的诊治。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2.045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62(2016)01(b)-0045-03

猜你喜欢
甘精降糖药空腹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采血为何要空腹
服降糖药要选对“时辰”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空腹喝水
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有些食物别在空腹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