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糖化血清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治的临床价值

2016-03-24 03:12周冬梅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

周冬梅

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吉林 132002



分析糖化血清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治的临床价值

周冬梅

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吉林132002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这一指标在诊治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2月—2014 年2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并将其列入观察组,选取40名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并将其列入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需要进行血糖检验,检验指标主要是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验后需要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不存在视网膜病变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存在视网膜病变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及时的检验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糖尿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诊治价值

在临床上,糖尿病属于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代谢疾病,且有资料显示,在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连年升高的趋势[1]。在临床上,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病理表现便是糖化血红蛋白的高表达,从而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和心血管疾病等,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主要的治疗目的便是控制血糖,并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而在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便是血糖监测,以便于及时地为调整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信息。也有研究人员指出,通过及时地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够及时地调整治疗方案和胰岛素的使用剂量,所以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糖尿病病情,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2]。在血糖检测的过程中,常用的参考指标中包括糖化血清白蛋白,为了深入地分析糖化血红蛋白这一指标在诊治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特开展该次研究,结果实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4年2月,选取该院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并将其列入观察组,选取40名同期来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并将其列入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5名,女15名,年龄为35~72岁,平均年龄为(52.3±3.4)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患者的年龄为36~74岁,平均年龄为(52.5±3.5)岁,其中,共计23例患者存在视网膜病变合并症,其余17例患者则不存在这一合并症。该研究中,观察组均不存在感染或者急性代谢紊乱病症,且均属于原发性糖尿病患者;与此同时,观察组均不存在妊娠或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可引发糖尿病的相关因素;且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均不存在功能性损伤或衰竭表现。

1.2方法

1.2.1检测空腹血糖告知患者在检查前的10 h之内需要严格禁食禁水,然后在患者的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2 mL,然后需要使用氧化酶检测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空腹血糖值;两组研究对象在一周内均需要检测3次空腹血糖值,然后需要取其平均值,若其平均值大于7. 0 mmol/L,则可确诊为糖尿病[3]。

1.2.2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告知患者在检查前的10 h之内需要严格禁食禁水,然后在患者的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2 mL,然后需要使用离子交换层析法检测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进行检测,若1周内连续3次的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大于8.0%,则可确诊为糖尿病[4]。

1.3统计方法

2 结果

2.1两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观察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与不存在视网膜病变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存在视网膜病变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s)

表1 两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s)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9.1±2.1 4.4±0.3 14.255 <0.01 7.9±2.1 3.9±0.2 12.057 <0.01

表2 观察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s)

表2 观察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s)

组别  空腹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存在视网膜病变合并症(n=40)不存在视网膜病变合并症(n=40)t值P值11.3±1.8 8.3±2.1 4. 904 <0.01 10.2±2.5 6.8±1.9 4. 836 <0.01

3 讨论

糖尿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有研究人员指出,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包括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患者的主要病理表现便是明显的胰岛素抵抗现象,具体来说,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的敏感度普遍较差,所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糖代谢紊乱现象,并可以导致多种严重的并发症,所以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及其生活质量[5]。

糖尿病属于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且其病情发展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饮食以及环境等。在临床诊断糖尿中时,主要的参考指标包括空腹血糖和糖耐量,其中,以空腹血糖最为常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患者机体的糖代谢水平,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但是由于空腹血糖仅仅能反映出即时的血糖水平,也即这一指标仅仅能够反映出患者在抽血时的血糖水平,所以极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一指标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的参考信息十分有限[6]。

在人体结构中,葡萄糖以及血清蛋白N末端均可导致程度各异的糖基化反应,有研究人员指出,葡萄糖以及血清蛋白N末端可以和赖氨酸189位进行有机结合,进而会生成酮胺结构,从而会生成糖化血清蛋白,且这一成分的比例可高达90%左右[7]。这也就是说,糖化血清白蛋白能够有效地反映出糖化血清蛋白的整体水平。有研究人员指出,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有效地反映出糖尿病患者2个月前的血糖水平,由于糖化红细胞蛋白属于红细胞蛋白与葡萄糖有机结合的产物,所以,如果葡萄糖的浓度明显较大,那么糖化血红蛋白这一指标水平也会显著升高[8]。与此同时,在人体内,红细胞的存活时间是3个月左右,在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往往相对比较稳定[9],这也就是说,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前3个月内的机体血糖水平,且不会受到是否使用胰岛素、是否空腹以及抽血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糖尿中的诊治中,连续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有着不可忽视的临床意义[10]。

该研究中,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为(9.1±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9±2.1)%,对照组的空腹血糖为(4.4± 0.3)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3. 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糖尿病的诊断中,糖化血红蛋白可作为一项重要的诊断指标,有助于确定患者的糖尿病病情;此外,存在视网膜病变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为(11.3±1.8)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10.2±2.5)%,而不存在视网膜病变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为(8.3±2.1)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6.8±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在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判断中,糖化血红蛋白可作为一项有价值的参考指标,能够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合并症情况。

综上可知,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中,及时地检验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参考文献]

[1]蒋辉.糖化血清蛋白检验应用于糖尿病诊治的临床价值[J].医学信息,2015(33):18-19.

[2]于海涛.探析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在糖尿病诊治临床意义[J].糖尿病新世界,2015(12):167,234.

[3]续燕.120例住院病人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472,453.

[4]陈孟春.联合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的临床价值[J].武警医学,2013,24(3):224-225.

[5]韩忠萍.糖尿病患者相关检验项目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386-387.

[6]张萍,彭俊华,杨迎桂,等.糖尿病患者C-肽、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4,26(4):58-60.

[7]龙爱英.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信息,2014(22):540.

[8]陈学,龙静,杜梅英,等.糖化血红蛋白及糖化血清蛋白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刊,2015(7):72-75.

[9]陈华英,林伟华,陈康荣,等.糖尿病三项检测的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2(35):73-75.

[10]何彬彬.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在鉴别高血糖性质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5):34-36.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修订后的《中图法》第四版增加了类分资料的类目,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中图法》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系,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Value of Glycosylated Serum Protein Test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ZHOU Dong-mei
Jilin Second People's Hospital,Jilin,Jilin Province,132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includ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in the same period of our hospital health personnel and the inclusio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of research objects are required to carry out blood glucose test, test indicators ar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fter testing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5), compared with diabetic patients without retinopath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P<0.05). Conclusion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in time to test patients with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level can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information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 Fasting blood glucos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value

收稿日期:(2015-10-11)

[作者简介]周冬梅(1970.1-),女,吉林吉林人,主管检验师,本科,研究方向:医学检验。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02.091

[中图分类号]R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62(2016)01(b)-0091-03

猜你喜欢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应用操作视频指导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