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理财产品的对比分析

2016-03-24 01:15张迪陆炳静
现代金融 2016年1期
关键词:理财产品余额收益

□张迪陆炳静



互联网金融与银行理财产品的对比分析

□张迪陆炳静

摘要: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和银行传统理财的发展现状及产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互联网理财产品相比传统银行理财的创新和发展优势,结合银行“宝宝”类产品解读互联网金融产品对新时期银行理财的借鉴意义。

如果提及银行的理财产品有哪些,有些人可能一时回答不上,但是反问余额宝、理财通是什么,估计多数人都能说上几句,这一简单的对比显示出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对传统银行理财业务的冲击效应。自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以来,互联网理财、P2P、网络银行等“互联网+”代表迅速成为流行词汇席卷公众视野。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利率市场化逐步完善,银行业利润空间压缩严重,不良加速攀升,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借鉴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和银行理财的发展现状对比

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依靠云端和大数据作为平台支撑,服务潜在的广大互联网用户,满足其金融类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新型的金融运作模式。综合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品类,大致涵盖了三个主要方向,即网络支付平台、网络融资渠道及网络理财通道。

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网络支付手段是发展最早的互联网金融范例,目前已初步完成线上线下支付的结合和推广,日常的超市、餐馆、商铺中很多已经引入了支付宝和微信扫码支付的通道,更快捷、更优惠的特性使得其对传统POS业务的竞争力日益显现。

以P2P为主要形式的网贷平台依靠门槛低、审批快、灵活性强的优势也在各地发展壮大,虽然其监管规范依旧不到位,发展秩序尚待完善,但已对传统银行信贷业务造成一定的压力。

互联网理财的发展,是以余额宝的推出为兴起标志,产品群和用户群迅速膨胀,目前已成为各家互联网巨头的必备套餐,阿里巴巴的余额宝、腾讯的微信理财通、苏宁的零钱包、京东的小金库等都已成为大家较为熟悉信赖的理财工具。尽管随着实体经济的下行,投资不足蔓延,金融产品收益情况普遍不容乐观,余额宝等产品的收益也从最初的7%以上跌到了3%以下,但依靠其灵活度和良好的整合性,互联网理财的发展势头依旧良好。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积淀相比互联网产品更为深厚。2005年,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各商业银行相继推出自己的理财类产品。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14年国内各银行业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累计数量多达19万支,发行金额93万亿元,同比多增36%。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银行的理财产品即将挑起未来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大梁,成为银行业经营模式和利润模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二、互联网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特征对比

(一)理财门槛。

相信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第一次理财都使用了余额宝,由于其超低的门槛,使得许多原本被拒绝在银行理财产品门外的客户有了新的理财神器。综合各家互联网理财代表产品,理财零门槛是其通用特征,而除部分低收益的开放式理财产品和个别银行“宝宝”类理财外,银行传统理财产品仍停留在不纳散户的高门槛阶段,绝大多数理财产品仍然设有5万以上的起购金额要求。以农行为例,除天天利开放式理财产品(非保本浮动收益)外,柜面及网络金融超市主推的安心利得系列和本利丰系列个人理财产品的起购金额均在5万元或10万元以上。不过,相比网络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的种类更为丰富,其市场细分更合理。近年来,阿里及京东等也在推出新的固定期限类理财产品,作为进一步攻占理财市场的武器。

(二)资金灵活度。

随着收益率的降低,理财资金的灵活度和变现能力会成为许多客户认购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对比银行理财产品和互联网理财产品,不难发现,银行理财产品的变现能力远远落后于互联网产品,多数互联网理财产品在实行之初即可实现T+0实时赎回使用。不过,随着各家理财产品资金量的激增,原本依靠部分垫资实现的T+0变得越发困难。因此,出于成本控制等均衡考虑,以余额宝为代表的部分理财产品开始实行分时到账,采取T+0和T+1相结合的方式。但是,在T+1时段虽然资金无法实时转入银行卡,但也可以实时转入支付账户实现支付和消费需要,在普通用户看来这一“比存款更便捷”的特性也是余额宝最初兴起时迅速风靡全国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银行理财产品多为封闭式,在固定期限内不可赎回,资金灵活性差,属于收益性和灵活性难以两全的产品形式。

表1 互联网理财和银行传统理财特征对比

(三)签约认购方式。

“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采用网络签约方式,用户利用互联网或移动APP客户端即可实现7*24小时实时申购,同时可以实时掌握每日收益情况,收益可视化有助于增强理财动力。基于开放互联的特性,网络理财产品的交互性更为人性化,产品介绍通俗易懂,使用方式上手容易,同时与社交软件等的结合使得其理财过程更具可玩性,收益PK等方式也使得用户的拓展性和黏性更好。传统理财产品以柜面或自助终端签约为主,银行客户端和官网也可辅助签约,但是相比互联网理财的签约方式还是显得繁琐了很多。以农行柜面理财产品签约为例,用户签约理财产品需要经过问询—风险评估—筛选产品—打印产品须知交用户阅读确认—签约购买等多个步骤,签约等待时间也较长,而网络签约及自助设备签约的功能也需事先柜面开通渠道,认购灵活性较差。同时,用户往往并不能实时获知其收益情况,缺乏存续激励。但是,银行理财产品的签约过程较为规范化和传统化,对于大客户及年长客户相比互联网产品更有优势。

(四)收益性。

在余额宝等产品推出之初,由于缺乏监管指引以及资本市场运作环境相比现在更为有效,短期收益率一度超过8%,远大于同期的银行类理财产品,因此吸引了大批用户和资金。截至2014年末,余额宝的资金规模已经达到5789.36亿元,用户数多达1.85亿人,年收益超240亿。不过从长期年化收益上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其实也并不示弱,以同期银行保本类理财产品收益和互联网产品做相比后可以发现,两者互有胜负。究其原因,余额宝等产品同样以货币基金为基础,因此收益差异并不大,只不过从统计口径上,互联网产品多使用7日年化收益率,其随货币市场的波动性较大,容易给人以收益更高的错觉,从长期来看,两大阵营的收益性均较为稳定,增长趋势相仿(见图2)。从近期的统计数据看,银行新推出的“宝宝”类产品的收益甚至出现了对互联网产品的全面赶超(见表2)。

表2 互联网理财产品和银行宝宝类产品收益对比(2015年11月7日)

(五)资金风险性。

从理论上来说,资金的风险性主要取决于资金的投放领域,依托于天弘基金等基金公司,余额宝等理财产品的大部分资金投放方向是银行的短期协议存款与信用级别高的债券,这两者的比重要占到总资金投放量的九成以上,因此其资金风险性和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相比甚至更优。相比之下,银行理财产品类型众多,风险水平也各不相同,虽然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普遍给人以低风险的印象,但投资皆有风险,对于银行发售的一些非保本型理财产品或代销的其他机构理财产品,其风险保障虽然相对一些公司类理财产品而言更有优势,但其风险性还是要高于网络理财产品。

综合来看,互联网理财产品具有门槛低、资金流动性好、认购便捷、收益稳定安全的特征,对传统银行理财产品线构成了十足的冲击,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如何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设计中“取经”,在强化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取长补短成为各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竞相发展的方向。

三、“宝宝类”银行理财的推行

应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冲击,不少银行开始纷纷效仿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成功经验,推出“类余额宝”产品,即“宝宝”类产品,主要着力改善已有理财产品的资金门槛和流动性缺陷。较为具有代表性的有中信银行的“薪金煲”、工行的现金快线、招商银行的“朝朝盈”、中行的活期宝等。

以中信薪金煲为例,其部分采用了和余额宝类似的模式,挂钩华夏薪金宝,无投资门槛和赎回时限,“隐形”存在于个人账户之中,投资者设立保底资金额度后,超出部分自动进行货币申购理财。而且,无需赎回操作即可实时进行理财资金的取款、转账和ATM消费,流动性已然超越了互联网类理财产品。

工行的现金快线类理财产品经过几次改良后也日趋凸显便利性,主要实现了手机端、微信端的无缝连接,可以实现资金的实时赎回取现。此外,其收益实现了全年无休的T+1结算,弥补了其他货币资金周四之后T+2、T+3的收益空窗期。

招商银行的朝朝盈产品对接自家招财宝货币B,主要面向传统理财产品覆盖面之外的小额理财客户,手机端直接认购,最低1分钱起购,可T+0快速赎回,持有上线5万元。

近期数据显示,银行“宝宝”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水平已经超越了互联网理财产品,随着各家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创新以及营销的强化,依托原有客户资金优势,公众的理财资金正在逐步回流银行。不过目前各家银行的产品尚是基于原有理财产品流动性缺陷的改良,基本客户群体仍是聚焦在该行的银行卡客户,尚未真正轻装上阵独立发展。因此,在认购群体和知名度等方面相比互联网开放式的认购环境尚显单薄,并且在交互上距离互联网产品仍有差距。

四、互联网金融引发银行理财创新革命

诚如“宝宝”类产品的发展现状所示,银行并非缺乏开拓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能力,而是在产品设计的创新思路和灵活度上要吸取网络巨头们的成功经验。对于互联网金融带给传统银行业的威胁,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产品开拓金融发展新方向更加意义重大。以对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益处来看,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引发了一场全民理财热潮,“理财”这一观念已然变得更为低门槛,更加深入人心,改变了普通民众对于资金投资方向的传统观念,配合新阶段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必将引发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增长。

此外,互联网理财产品和消费及生活服务的结合方式也为进一步完善银行客户资金管理一站式方案带来了很好的借鉴,目前银行客户端普遍不够轻量化,且出于安全考虑,需配合U盾、K宝等安全工具使用,较为累赘和不便,相比阿里和腾讯对于客户资金池的灵活管理方案,银行的客户端功能融合远远不够,这就使得用户对于银行产品的依赖性降低,无法提高客户的使用忠诚度。以农行掌上银行为例,客户端在进行新版改造升级之后,菜单功能更加高效易懂,也更加美观,但在功能性上较为单薄,仍需进一步完善。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亟需金融革新的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催化剂式的变化,以网点遍地、柜员满屋为手段吸收存款赢取利润的方式已然落伍,在银行利润水平大步下滑的新时期,银行业的竞争更会是中间业务的竞争,即以理财、私募基金产品等为代表的新银行核心业务的比拼。走出网点,走向客户应是新的发展方向,以农业银行为例,超级柜员等自助设备的布设,人员和网点的缩减只是行业进化的初始。随着核心客户群体对于网络、移动媒体认知度的提高,进一步融合互联网技术和产品,将银行搬上互联网,搬上手机,才能真正轻装上阵,专注产品,打造新型的银行业发展常态。

【参考文献】

[1]袁博,李永刚,张逸龙.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12).

[2]李庆治.“余额宝”又一次“改变”了银行[J].中国金融,2013(08).

[3]邱勋.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启示[J].金融发展研究,2013(9).

[4]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08).

(作者单位:农行徐州泉山支行)

猜你喜欢
理财产品余额收益
央行:2022年三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91万亿元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2020,余额不足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2015.5.8—2015.5.14)
余额宝为宝粉年创收118亿元
如何解开设计院BIM应用的收益困惑?
非保本理财产品
保本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