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新常态下积极探索在金融改革大潮中主动有为——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届“青年论坛”综述

2016-02-28 21:13
现代金融 2016年1期
关键词:利率学会金融



在经济新常态下积极探索在金融改革大潮中主动有为——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第二届“青年论坛”综述

2015年12月1日,由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主办的第二届“青年论坛”在南京举行。论坛以“新常态下金融创新与服务”为主题,围绕互联网金融、利率市场化、服务“三农”等热点领域进行了深入研讨,展示了学会青年会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江苏农行副行长、省农金学会副会长肖国奎同志出席论坛并点评,各市农金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和省农行青年研究会会员共计120余人参加论坛。

一、服务“三农”:关注热点、助力改革。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发展普惠金融,着力加强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常州分行课题组深入分析了新一轮农村土地产权改革的效应,认为其将重构农村经济社会关系,并有力推动农村新发展,如土地产权市场的繁荣、农业的现代化、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和集体经济的壮大;对金融机构来说,改革赋予了农地抵押权能,为开展“三农”业务提供了新机遇;金融机构应当积极构建农地金融服务的运作机制,并创新服务模式,加大对改革的支持力度。南通分行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南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新主体不断涌现、新要素不断增多、新渠道不断扩大、新市场不断发展的“四新”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也必须从加快渠道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加大力度。镇江分行的彭思敏则以移动金融的视角,借鉴肯尼亚的M-PESA等国外移动金融成功经验,分析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认为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在产品研发上要尽量实地考察农村客户的真实需求,找到合理定位;在渠道建设上要因地制宜,既发展自己的网点机构,又与各种机构进行合作,最终建立多层次、广覆盖、适度竞争的普惠金融渠道体系。

二、互联网金融:转变思维、开拓视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金融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和其他金融机构一样,农行也不可避免地被推到了“互联网+金融”的风口之上。交流过程中,与会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理念,认为思维模式的转变是应对挑战的根本,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省分行的陈佳春、张峰对江苏农行互联网金融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认为主要优势在于良好的信誉及雄厚的资本、完善的多领域金融服务体系、成熟的风险控制体系、庞大且宝贵的客户数据资源,劣势在于响应速度偏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客户营销模式尚未建立、数据整合及处理效率不高、缺乏与客户及联盟方的深度合作,机遇在于打造“E商管家”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移动金融、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调整组织架构、再造业务流程,挑战是支付、融资、中间业务、信息和客户等多个方面的脱媒。苏州分行的吕思静着重探讨了一线网点服务在互联网金融崛起背景下的变革思路。当前我国老龄、高资产、青年、白领、民工这五大客户群体正逐步壮大,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这些客户的业务种类不再有着明晰的划分,必须将其全部纳入目标客户,整合渠道资源,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信息,了解客户需求,实现精准定位,无缝推送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提升客户体验和客户忠诚度。

三、利率市场化:客观预测、理性应对。利率市场化作为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不言而喻。特别是随着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完全放开,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参与竞争,成为各家商业银行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省分行的黄志军通过实证分析,剖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利率、资本市场的影响,认为在利率完全市场化后,存款利率短期内将呈现阻尼振动,振幅逐渐减小,稳态利率高于改革前;信贷利率差异化发展,大型银行利率稳步下降,而中小银行缓慢递增。同时,信贷市场的垄断程度将呈先降低后平稳上升态势,而存款市场的竞争程度将先加剧、后集中、最后呈稳态。省分行的黄翀和曹权则着重从实务的角度,探讨了利率浮动上限完全放开后的存款组织策略,认为无论在利率管制时代,还是利率市场化的时代,客户存款的目的都是结算、收益和避险,因此,未来仍然要把控好服务水平、定价水平和风险水平,但也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在县域打造“五位一体”、多层次多业态、物理网和互联网相互交融的农村渠道网络;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和市场定位制定定价策略,追求量价的合理平衡;大力实施走出网点、主动营销的策略,充分发挥营销人员主观能动性。

肖国奎副行长在点评中指出,本届青年论坛有三个亮点:首先是准备充分,广大青年会员从主题的确定,到课题的准备,再到成果的展示,前后经历了约半年时间,付出了很多心血。省农村金融学会也为论坛的筹备做了大量工作,从150多份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报告中,精心筛选并最终确定了交流论文,兼顾了专业性、代表性和多样性。其次是主题突出。社会对金融业的关注,决定了新常态下金融的创新与服务,论坛探讨了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冲击影响以及银行的应对措施,分析了利率市场化对农业银行资金组织、业务经营的影响变化,也研究了农业银行如何进一步服务好“三农”。第三是水平提升。这次交流的作者,既有省学会、市学会的代表,也有基层代表;论文的内容,既有立足理论探讨的学术文章,也有基于实践体会的实务文章。这些论文,都具有较高的水平,让与会代表深切感受到广大青年人才是江苏农行未来的核心竞争力,青年人才的发展是江苏农行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和活力所在。

今后省农村金融学会“青年论坛”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围绕中心,服务战略,提高水平,增强比较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比较优势,不仅要在农业银行系统内创出品牌,更要能够在金融同业甚至更广的范围内也具备影响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就是青年论坛要持续办下去、发展下去。“青年论坛”要紧紧围绕五个“新”开展工作。

第一,适应新形势。观大势,方定大局;明路径,方能行远。对形势的分析要始终把握三个方面的因素:趋势性因素、周期性因素、短期性因素。青年研究会员不论是作课题研究,还是制定战略规划、方针政策,都要从这三个因素分析。当前,尤其要准确判断经济发展形势、紧跟金融改革步伐。经济发展新常态仍然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并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发展转型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抓住了现阶段我国发展的要害问题。经济发展趋势的转变,同样适用于农业银行、适用于江苏分行。必须认清大局与大势,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紧跟金融改革步伐,就是要清楚地认识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之下,金融改革无疑是改革的重要一环。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业务经营面临着变化和压力。比如,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放开后,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互联网金融大潮冲击了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也正加速拥抱互联网、开拓新思维;今年首批5家民营银行全部开业,高效率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凸显了“鲶鱼”效应。银行业整体利润增速大幅下滑,并可能继续下滑,越来越大的经营压力将倒逼银行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效率,提高自身竞争力,促进“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进行转变。

第二,研究新问题。新形势下开展“青年论坛”学研工作,必须服务于农业银行实现“比学赶超”、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大型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战略、积极创新、做好研究,为全行改革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撑。下一阶段,“青年论坛”课题研究的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怎样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经济新常态,实现农行的发展战略;怎样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在服务“三农”上真正有水平、有特色;怎样把握新的金融形势,针对利率市场化、互联网冲击、金融脱媒、同业竞争加剧、监管要求趋严的形势,研究制定正确的业务发展策略;怎样在业务创新的同时加强风险管控;怎样在新形势下加强农业银行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针对以上问题,青年会员都要积极思考和探索。

第三,拓展新路径。针对“青年论坛”的专业性、前瞻性、成长性特点,要充分发挥其窗口作用和平台效应,增强其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广大青年会员增强研究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基础上,各级学会也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关心和支持“青年论坛”的发展。既要与调研相结合,选派青年同志参与重大调研活动;又要与课题相联动,指派青年同志参加重大课题研究,甚至担当课题组组长;也要与培训相配合,为青年会员订阅一些重要的学术期刊,选派参加一些高端学术研讨和高层次培训;还要与奖励相挂钩,凡在重要的核心学术期刊发表文章的可给予适当奖励;更要与业务相促进,把服务业务发展、促进业务发展作为研究的根本目的。

第四,运用新成果。课题成果是省农金学会的宝贵无形资产,应充分加以应用和转化。各级学会要继续深化利用学会刊物和人才培养的平台,推荐优秀成果在一切系统内可以展示的平台、渠道刊发,同时将优秀成果进行汇编,组织专题研讨、实地调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做好成果推广工作。

第五,做出新贡献。青年研究会员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干,为省农村金融学会的理论研究做出新的贡献,为江苏省农行的业务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为农村金融人才的培养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利率学会金融
为何会有负利率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学会分享
P2P金融解读
学会分享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