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九宫八风”理论学说精要

2016-03-25 03:57崔洪涛宋丹宁高子任王利锋徐方易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五运六气黄帝内经

崔洪涛,宋丹宁,高子任,王利锋,姜 北,徐方易,苏 颖*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



·文献研究·

《黄帝内经》“九宫八风”理论学说精要

崔洪涛1,宋丹宁1,高子任2,王利锋1,姜北3,徐方易1,苏颖1*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 100700;

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40)

摘要:《黄帝内经》中的九宫八风学说是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宫八风学说是以洛书九宫图为框架,研究以一年为周期,以八节为时间段划分的不同时间、空间的气候变化及其相关疾病的变化规律。深入研究九宫八风及其与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之间的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中医运气学精髓,运用九宫八风学说指导对异常气候变化的预测,以更好的用于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治。

关键词:九宫八风;五运六气

江锡权[1]研究认为,洛书九宫是《黄帝内经·九宫八风篇》中九宫的早期模式,认为九宫图中的中宫,是太一宫,对应北极星。牛占兵[2]研究认为《灵枢·九宫八风》是以古代天文学和历法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一年四季中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并用来防病治病。九宫八风学说中,九宫是以天北极星为中心的中宫,配合北极星周边的8个等分区域得称。八风,是一年四季分别来自四正四隅八个方位时节的风。以四时八节的不同时间和风向来区分风的正邪属性,从而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张灿玾[3]认为,《灵枢·岁露论》记载黄帝与少师对 “四时八风”的认识以及《灵枢·九宫八风》理论,都是以周文王后天八卦方位配属八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冬至、夏至)为基础,将八风和九宫相结合,来研究自然界气候变化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规律。

1九宫与节气关系

张文智[4]认为,《灵枢·九宫八风》中部分理论与易经八卦学说存在一定的内在紧密联系。中医学说与易学都以天人合一的思想观点为核心,而中医学更加侧重于研究论述,阐发天地自然的气候变化与人体发病的规律。《灵枢·九宫八风》篇中太一周行一年366日较易学观点的 “卦气”学说即每节风分别是45日,一年八节共360日的学说更好地体现了中医灵活的特点。俞世伟等[5]分析《岁露论》《九宫八风篇》与《太乙九宫占盘》中有关节气的内容,得出结论:《灵枢·九宫八风》篇中的冬至、春分、秋分、夏至与《岁露论》中的四立相合,正是八节学说的框架。吴新明等[6]研究节气起源后得出观点,二十四节气中的二分二至和四立学说被古代天文历法编者所借鉴应用,并成为《灵枢·九宫八风》应用节气理论的来源依据。又因九宫与洛书及后天八卦联系密切,故认为本篇具有医易结合的思想存在。孙基然[7]在太一运动的周期上分析并阐述大周期和小周期的想法。太一在一年之内,游走八宫即所称的大周期,小周期则是在一宫四十五(四十六)日之内的移行。进一步指出了,“大周期”是以八节为周期,分析了地球公转与北斗星围绕北天极做以年为周期旋转,“小周期”是以9日为周期,亦和地球自转,并和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做周日旋转等相关学说有关,认为“大周期”是由“小周期”理论成熟后渐渐演化而来。张登本等[8]认为,“洛书九宫数”含有时空观的特征,不但可以演绎方位和空间及其关联的气候特点,也表达了一年和一日之中相应时间范围内的气候温凉寒热及日夜长短的阴阳变化。邢玉瑞[9]认为,《灵枢·九宫八风》篇以洛书九宫图为理论指导,将后天八卦和五脏六腑联系,推演自然气候与人体发病紧密联系,并将洛书八卦学说和《灵枢·九宫八风》中的八方邪气和发病脏腑相对应,为应用九宫数、推演节气变化与发病的关系提供了思路。徐月英[10]研究认为,《灵枢·九宫八风》中的九宫图,既具有可以确定方位,又具有与洛书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相对应的特殊内涵,以此来演绎一个大周期内的气候变化阴阳消长等特点,阐述一年节气变化的规律。

2正邪风气分类

张登本在《王冰医学全书》指出:“八正者,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即鉴别风气的正邪属性,只需要看其是否“以时至者也”,四时正常的风气是不会影响人体发病的。徐月英[10]认为《黄帝内经·八正神明论篇》中,古人对风气的正邪属性进行了详细的鉴别,并将四时八风作为病因病机进行综合分析,由此认为,实风有益于自然界万物的生长,而虚邪贼风则与人体产生疾病有紧密联系。

3九宫八风致病原理

邵学鸿[11]认为,《灵枢·九宫八风》中古人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指出了八风侵害人体脏腑组织具有针对性和造成各种病证的特点。其中能“发屋、扬沙石”等类风邪是在人体气血衰弱的时候,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吴弥漫[12]认为,太一就是北极星,古天文学将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天空平均分成八个视野,以北斗七星斗柄指的方向来确定一年四季时令,以时节与气候是否相配来推算一年的大周期内疾病发病的可能。顾植山[13]认为,《黄帝内经·九宫八风篇》来源于洛书九宫图,八宫所在卦位的名称方位是按照周文王后天八卦方位标记的,这是《黄帝内经》中医易结合学说的直接证明。

4九宫八风虚实与疾病关系

吴新明[6]根据《黄帝内经》中理论,以风向的不同,将风气分为实风和虚风。李成卫[14]认为《灵枢·岁露》中三虚三实的致病情况与《灵枢·九宫八风篇》中风邪致病的含义有相似的观点,皆言一年四时气候的阴阳消长变化及虚邪贼风等影响人体致病的学说。常立果等[15]分析一年四时气候特点,指出每一宫所主时节,有八个方向的风气情况,认为虚风具有2个特点:其一为风来的方向上与所在宫当令之实风相对;其二在影响人体上,邪风有伤害人体致病的特征。周德生[16]研究分析风邪的常与变,以中风病与九宫八风的关系入手,得出结论,九宫八风理论通过取类比象,将中医药对疾病的预防诊治调理养生等概括成理论框架,以太一移日观测八风的常变占疾病发病的部位特点,对中风病的临床用药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孟庆云[17]从全息医学观点考虑九宫八风与人体其他脏腑疾病的对应关系,认为《九宫八风篇》构建了一个“洛书-九宫八风”数学模型,根据数字代表的宫位移动,来演绎人体脏腑的全息性及与一年四时气候变化相关性等相关理论,并认为洛书九宫八风与八卦等学说相结合,不仅可以根据四时气候风向等因素预测指导治疗疾病,同时在指导中医学人与天地相参,更好的认识天人相应理论提供了引导方向。

5结语

《黄帝内经》中九宫八风理论,与中医运气学说中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多种理论关系密切,是以研究一年之内的不同时间、空间的疾病发病规律为主的理论学说。中医运气学说认为气候的异常变化,五运六气的太过不及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九宫八风学说联系中医运气学的发病时空学说,对温疫类疾病的发病及诊治、预防、预测等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关于太一游九宫的大小周期,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以期更好揭示中医运气学说气候因素对温疫类疾病的发病时间、发病节气、发病特点及发病规律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江锡权.灵枢九宫八风探源[J].中医杂志,2010(增刊2):69.

[2]牛占兵.《灵枢·九宫八风》中的天文文化[C]//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

[3]张灿玾.《素问》对运气七大论渊源探讨[J].中医文献杂志,2002(1):3-5.

[4]张文智.《黄帝内经》中的易学象数学:兼论医、《易》思维理路之异同[J].周易研究,2004(1):15-24.

[5]俞世伟,刘丽.《灵枢》第三经文系统考证:《扁鹊内经》《外经》研究(1)[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1):33-36.

[6]吴新明,潘桂娟.《黄帝内经》八风理论探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1):809-810.

[7]孙基然.《灵枢·九宫八风》考释[J].辽宁中医杂志,2012(4):601-606.

[8]张登本,孙理军.王冰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39.

[9]邢玉瑞.《周易》思维与《内经》理论建构[J].陕西中医函授,1999(5):1-7.

[10]徐月英.《黄帝内经》象数思维模式[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

[11]邵学鸿.《内经》对邪气的探索与界定[J].江苏中医,2000,21(9):4-5.

[12]吴弥漫.运气学说探源[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87(1):1-6.

[13]顾植山.易学模式对《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4):196-197,255.

[14]李成卫.《黄帝内经》虚实词义延伸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7):700-701.

[15]常立果,烟建华.谈《内经》虚风与瘟疫发病[J].吉林中医药,2007(1):55-56.

[16]周德生.九宫八风理论对中风病的临床启示[J].中医文献杂志,2007(1):33-35.

[17]孟庆云.洛书:九宫八风数学模型与《内经》全息脏象论[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3):5-7.

“Jiugong Bafeng” theory oftheCanonofInternalMedicine

CUI Hongtao1,SONG Danning1,GAO Ziren2,WANG Lifeng1,JIANG Bei3,XU Fangyi1,SU Ying1*

(1.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Jilin Province,China;2.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3.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cine,Haerbin 150040,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theory of Jiugong Bafeng inthe 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 theory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five elements’motion and six qi in TCM,the Jiugong Bafeng theory is formed by Luoshu JiuGongTu,to study the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 of the climate change and its related changes of the disease,during the eight Solar term period in one year.In-depth study of Jiugong Bafeng and TCM Five six gas theory,in order to develop the ess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five elements’motion six qi,use the Jiugong Bafeng theory in to forecast the abnormal climate change,to better used in clinical disease diagnosis,treatment,and prevention.

Keywords:Jiugong Bafeng theory;five elements’motion and six qi

(收稿日期:2015-09-20)

文章编号:2095-6258(2016)02-0418-02

中图分类号:R221

文献标志码:A

*通信作者:苏颖,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电话-13756689392,电子信箱-925095995@qq.com

作者简介:崔洪涛(1988-),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五运六气理论与临床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五运六气理论对吉林省区域性气候与温疫类疾病发病规律相关性研究”(81373768)。

DOI:10.13463/j.cnki.cczyy.2016.02.076

猜你喜欢
五运六气黄帝内经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浅析五运六气客运五步太少相生问题
百乐眠治疗“丙申之岁三之气”失眠的体会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十)——词义解奥(一)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二)——顾植山教授对五运六气学说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