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鲁迅“儿童本位”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2016-03-28 09:02罗时燕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现代价值儿童本位鲁迅

罗时燕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试论鲁迅“儿童本位”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罗时燕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062)

摘要:鲁迅“儿童本位”教育思想主张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儿童的教育与国家振兴、民族繁荣紧密相联。这是当时教育界的新声音,对批判旧教育、破除封建父母“恩威”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儿童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今,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鲁迅;儿童本位;现代价值

一个人自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最为基础也最为深刻。鲁迅生活在“一半是满清,一半是民国”的时代,既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又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洗礼。因此,他深谙封建教育制度“吃人”的本质,在其小说《狂人日记》的最后,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强烈呼声。如今,封建社会虽已不复存在,但我们的教育仍然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升学、过重的课业负担、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旧的教育传统等,这些都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我们不由得又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一、中国古今儿童教育观念与鲁迅儿童教育思想的形成

儿童是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希望,考虑到国内教育的一些弊端或多或少影响了儿童教育,儿童教育问题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自古以来,有两种重要的儿童教育思想一直存在于儿童教育学界:一是将儿童看成家庭传宗接代、延续血脉的继承人。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从对于男子的要求就可窥一斑,自小开始,他们就被努力培养成兴旺家丁、延续香火的人。二是把儿童看作是祖国事业的继承者。将孩子的成人、成才看成是关于祖国未来的大事,力求把他们培养成为国效力之人。前者彰显“孝”字,后者体现“忠”字,二者互为补充,形成了几千年来的“忠孝”儿童教育思想。考究中国儿童教育思想的脉络,可以发现不同时期均有一种主流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古代“缩小的成人”儿童教育观念

无论是古代的西方还是传统的中国,人们都没有注意到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区别。欧洲人多将儿童看作成人的预备,中国则习惯将儿童看成是“缩小的成人”。[1]中国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学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儒学教育更是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流。单论儒学教育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是当封建统治者有意将儒学教育与政治相结合,以“养士”和“愚民”为教育目标时,就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而在中国古代,家庭又是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社会的教育风气必然会在家庭教育中有所反映,即表现为求学为官之风盛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以“圣人”为名为儿童精心制订了一套标准,将儿童看成是“缩小的成人”,希望他们长大后都能成为所谓的“圣人”。儿童不能随性而为,必须按照成人规定的标准去学习和生活,否则就会被视为异类。这一点鲁迅的感触颇深。鲁迅读书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可供儿童阅读的书籍,只要一看略有图画的本子,就会被私塾老师斥责。“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提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2]333可见,将儿童看成是“缩小的成人”,用成人的标准来压制儿童天性的教育观念当时仍是学校教育的常态。

(二)近代“主智主义”儿童教育思想

近代以来,伴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教育思想逐渐渗透到我国,形成了“主智主义”的儿童教育思想。当时西方的教育思想强调人的智慧和价值,恰恰是我国教育所缺乏的。但是,在学习西方教育思想之前,必须明确两点:一是立足传统,在了解近代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寻求中国传统教育中有价值的部分;二是保持冷静,在理性分析西方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悲的是,近代中国在引入西方教育思想时缺少冷静的头脑,走向了极端。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没有“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3]404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给中国的教育带来了大翻新的同时,也让其丢掉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盲目把近代西方教育思想中对于科学技术的重视以及对培养智力的要求无限扩大,从而演变成一种单纯强调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的教育,即“主智主义”教育。“主智主义”教育只关注知识的获得和考试的分数,而非儿童自然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这一教育思想的弊端可谓影响深远,一直延续至今,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单纯追求智力发展,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依然存在。

(三)以鲁迅为代表的“儿童本位”教育思想

鲁迅在1918年的《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喊出了当时教育界的最强音——“救救孩子”。在此之前,周作人也曾提出“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认为儿童是完整的“人”,而不是“未成之人”,提出“尊重儿童思维的重要性”及“重视儿童的童趣”的新观点。但是,站在社会的立场上,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儿童教育问题的第一人当属鲁迅。首先,鲁迅极力破除父母的“恩威”思想,认为儿童不仅是父母生命的延读,更是独立的、后起的生命。作为父母应用无私的爱来对待孩子。其次,为践行其“儿童本位”的教育思想,鲁迅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一是理解儿童。儿童并不是“缩小的成人”,儿童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他们认识世界、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与成人大不相同。如果不先理解儿童,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4]儿童应是教育的出发点,要尊重儿童的想法,理解儿童的行为。二是指导儿童。虽为长辈,不应强制孩子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而应在理解孩子需求的基础上扮演“生活的导师”,指导孩子养成吃苦耐劳、纯洁高尚、广博自由且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5]三是解放孩子。“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6]每一个孩子自出生之日起,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命虽由父母赋予,但却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作为长辈,不能忽略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具有的想法,更不能将自己的期望和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父母对于孩子真正的爱便是“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7]

二、鲁迅儿童教育思想的内容及其特征

近代中国倾向于将儿童看成是“缩小的成人”,并不关注儿童真正的成长和发展。但是也不乏一些有洞见的教育者,比如周作人、胡适、鲁迅等,他们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弊病,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其中鲁迅以社会的视角,站在广阔的立场上,喊出了教育界“救救孩子”的最强音。总的来说,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以“儿童本位”为基点,在此基础上着重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儿童的教育关乎社会的发展。第二,破除父母“恩威”的思想,在教育方法上强调“爱子”与“爱己”结合。第三,“爱”并非溺爱,“爱”的核心是教育。

(一)儿童是社会的未来

鲁迅批判将儿童看成是延续香火的家庭继承人这种观念,认为儿童的教育工作应该和挽救祖国、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中国封建思想总以为多子多福,只管生不管教。“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将来也只能在社会的尘土中辗转。”[8]243-244“五四”运动前夕,鲁迅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强烈呐喊。他认为只有先拯救孩子,才能拯救中国。因为“看十来岁的孩子,便可以预料二十年后中国的情形;看二十多岁的青年——他们大抵有了孩子,尊为爹爹了——便可以推测他儿子孙子,晓得五十年后中国的情形”。[9]243因此,儿童才是社会的未来,儿童的教育同一个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只管生不管教,只管数量不管质量,则国危矣。

(二)“爱己”与“爱子”并用

“爱己”实际上是一种本能,是保存和延续生命的根本。鲁迅在破除父母“恩威”思想时曾论述过——“子女是非我即我的人”。“即我”事实上也就承认了子女的生命由父母给予。父母倾向于将子女看成是自己的附属品,实际上也是“爱己”的一种体现。因此,父母为了教好自己的子女,首先应学会“爱己”。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孩子会模仿和学习父母。在鲁迅生活的时代,大多数父母身上都残存着旧思想、旧习惯,鲁迅不希望这些旧的东西再毒害下一代,倡导父母要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为孩子打开“希望的闸门”。然而子女又是“非我”的人,一旦生命落地,便是一个新的、独立的个体。同其他生物一样,人类不仅要保存和延续生命,还需发展生命。为了发展新的生命,便需要将“爱己”的天性加以扩展——“由己及子”。“爱己”要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师之以范;“爱子”同样也不能毫无原则。鲁迅主张“爱子”要坚持适度的原则。父母应该“爱子”,但不能“溺爱”。鲁迅在《伪自由书》中指出:“我向来的意见,是以为倘有慈母,或是幸福,然若生而失母,却也许非完全的不幸,他也许倒成为更加勇猛,更无牵挂的男儿。的确如此,‘爱子’是需要的,但是也不能过度,否则就只能是教育上的绊脚石。”

(三)“爱子”的核心是教育

父母给予孩子适度的爱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生命的需要。但是坚持适度的原则,需要教育的参与。这也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爱子”方式的最大不同。在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中,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父母需要尽教育的义务。父母对于子女没有所谓的“恩”,而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爱”。“爱”的核心在于尽教育的义务。鲁迅先生对海婴的教育尽心尽力,树立了为人之父的榜样。例如有一次吃鱼丸子,海婴说不新鲜,别人都不信,鲁迅把它拿过来尝了尝,果然不新鲜。据回忆,海婴小的时候特别活泼好动,常常在家里搭建“房屋”,建好以后,还要高声叫好。鲁迅对海婴的这种模仿和创造精神,从来都不加以阻拦。有什么事情大人做错了,海婴要是提出反驳,鲁迅从不加以抹杀,而是笑以领受。一直以来,鲁迅始终坚守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原则,并付诸在对海婴的家庭教育中。

二是指导儿童主动学习。鲁迅在强调儿童本位的同时,并不否认教育者的价值。教育者不应是命令者,而应是指导者。儿童因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需要教育者的帮助。因此,鲁迅在强调学生主动“学”的重要性时,并没有否认教育者“教”的价值。“教”是为了“学”,“学”需要“教”的指导。鲁迅深刻批评了旧中国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二是终日以冷遇或呵斥相待。这两种家庭教育培养出的孩子只能是“无能的霸王”或“听话的奴才”。[10]因此,儿童教育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过分管束,要在尊重理解儿童,激发儿童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指导。

三是教育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能否获得良好的教育环境,其根本不在于家庭而在于社会。“正如人身的血液一坏,体中的一部分决不能独保健康一样,教育界也不会在这样的民国里特别清高。”[11]“鲁迅生活的时代,就像一个黑色大染缸,无论加进去什么新的东西,都变得漆黑不堪。”[12]107整个社会和家庭都倾向于将儿童看成是“缩小的成人”,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出来的孩子精神萎靡,死气沉沉,毫无孩子的灵气。大沟不干净,小沟亦难干净,想获得良好的教育环境,必须要改造社会环境。

三、鲁迅儿童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鲁迅在破除父母“恩威”思想的基础上,反对将儿童看成“缩小的成人”,提出了“儿童本位”的教育思想。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是当时教育界的新声音,对改革旧教育,培养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便在今天,当我们重新翻开鲁迅的文章,也仍会有很深的感触。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发展儿童的潜能

儿童的潜能就是一种潜藏在儿童身心中没有发挥出来的能力,是一种发展的可能性。儿童的潜能是与生俱来的,每一个儿童都有发展的可能性。但是,儿童潜能并不能任其发展,需要有经验的教育者指导。首先,要坚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原则,不能压制儿童的天性,错过儿童潜能的发展期。其次,家长和老师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在尊重儿童天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促进儿童潜能的最大发展。

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内含着无限的发展潜能,作为教育者要尊重儿童的天性。鲁迅在《风筝》中叙述了童年时期压制小兄弟放风筝的往事,并借此表达了心中的愧疚和对封建教育虐杀儿童天性的谴责。“……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述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当作者想弥补以往的过错时,已经来不及了。可见,儿童潜能的发展有其关键期,一旦错过,将无法弥补。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存在着对儿童潜能的不正确认识,认为等到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习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某校一位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家长曾经说过:“我的孩子回到家里,我从来都不会让他去背诵默写字词,这些东西等到孩子长大了自然就能获得。现在又何必浪费时间呢?”事实上,孩子的语言和智力发展都有其关键期,教育者应该发挥好指导者的作用,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实施正当的教育,促进儿童潜能的最大发展。一旦错过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将永远无法达到他们原本应该达到的水平。

(二)提供优秀的儿童读物

鲁迅生活的时代,儿童读物本就不丰富,而可看的儿童读物更是少之又少。正因如此,鲁迅特别重视儿童读物。一方面,鲁迅批判旧的儿童读物戕害孩子的心灵,另一方面,他又对新的儿童读物编写提出了正确的要求。

首先,从儿童的世界出发编写读物。儿童读物的编写一般都由成人完成,编写时要摒弃成人的标准。儿童天真且富有想象力,他们看到星空会问:“为什么天上的星星总是眨眼睛?”他们看到被风吹弯了腰的树会问:“树爷爷为什么这么开心?”因此,儿童读物的内容必须是儿童感兴趣的,能激发儿童求知欲的。

其次,用儿童的语言编写读物。儿童读物的编写要用儿童看得懂的文字。鲁迅反对用一些难字和生僻字编写材料,倡导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他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碍白话者”。[13]332儿童喜爱图画,图文结合是最好的方式,这样的读物能够激起儿童的兴趣和求知欲。鲁迅童年时期就十分喜欢看带图画的书,尤其喜欢看带图的《山海经》,后来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来述说童年时期阅读的乐趣。

最后,筛选有价值的儿童读物。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回忆道:“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近代以来,尽管提供给儿童的读物数量有限,但少并不意味着精,仍需进行筛选。鲁迅身体力行,他一方面呼吁儿童文学工作者创办通俗易懂的科学杂志,传播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地翻译和介绍优秀的外国儿童读物,让儿童获得优秀的精神食粮。

鲁迅提倡要为儿童提供优秀丰富的儿童读物这一思想在现代教育中仍然熠熠生辉。最近,为保障儿童阅读,广东教育学会邀请相关专家和各界代表探讨了“家长只会买书而不知亲子阅读、儿童读物成摆设、学校教师疏于指导、适合儿童阅读的作品太少等”相关问题,试图以立法的形式来保障儿童的阅读。笔者虽不赞成以立法的方式来推进儿童阅读,但是这样的讨论却给我们透露了一个信息——儿童阅读的现状令人堪忧。

(三)关注儿童早期教育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这是鲁迅在北京师大附中演讲时所说的话。他首先肯定了天才的存在,但同时也强调了民众的重要性,即天才由民众中产生。即使天才,生下来时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没有什么区别。[14]282很显然,鲁迅这里区分了天才和民众,但是天才和民众的先天素质并不存在明显差异。科学研究表明,智力发展超常的人在儿童中只占2%~3%的比例,90%左右的人的先天素质是相差无几的。遗传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和潜在的可能性,给儿童提供发展的自然前提,对儿童未来发展起主要作用的还是环境和教育,其中教育又起到主导性的作用。

中学语文有一篇文章《伤仲永》,讲到仲永天资聪慧,敏而好学,后来却碌碌无为,成为平庸之辈,追根溯源,是后天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不管是天才的苗还是普通的苗,如果缺乏良好的教育,都不可能成为天才。在现代社会中,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十分重视儿童的教育工作。但是过分地强调早期教育和特长教育又会进入教育的误区。“周中上课,周末补习”、“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做法或言论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已是家常便饭。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和条件,让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但是我们必须明确,早期的教育和特长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也要考虑孩子所处的年龄、阶段、个性和气质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如果一味给孩子“加餐”,很可能会导致其“消化不良”,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影响正常的学习。如此一来,天才养不成,倒会被家长和老师看作是智力有问题的“笨孩子”。

(四)救救孩子,解放孩子

2015年4月17日,在贵阳举行了以“素质教育战略主题再认识再实践的基层探索”为主题的研讨会。在会上,贵州教育厅副厅长李奇勇提出了“素质教育就是适度教育”的观点。他认为如今中国的基础教育就是“过度化”了的教育,倡导给予孩子适宜的爱。这样的号召,让笔者想起了九十多年前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发出的类似呼喊:“救救孩子!”

素质教育已经实行多年,减负的口号也喊了不少,孩子们的负担真的减轻了吗?孩子们真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了吗?其实未必。上海某民办小学一位学生家长透露:“我家孩子才上二年级,可是每天晚上作业都要做到九点多。虽说书面作业不是特别多,但是口头作业很多。每天都要朗诵英语、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还要做好预习,这些还不算,还有课外读物朗读背诵等,这些都要在规定的时间里上传。除此之外,孩子周六要去辅导班补习,周日上午学击剑,下午学素描。别的孩子都在补习,我家的孩子也不能落后啊!”儿童遭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时代已经远离,然而,如今的儿童却又陷入了一个新的怪圈,被繁重的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无法脱身。压在孩子身上的,看得见的是带着轮子的大书包,看不见的是考试和升学的无形压力。每到周末或者假期,浩浩荡荡的补课大军冲进辅导机构,家长更是乐此不疲,花费大量金钱送孩子去进行各种培训,顺便弥补一下平时少有时间陪伴孩子的亏欠。但这并不是我们倡导的教育,也并不是孩子们想要的学习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借用鲁迅的呼唤:“救救孩子!”

四、结语

鲁迅在批判旧社会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爱”为核心、独具特质的“儿童本位”教育思想。鲁迅把儿童的发展与祖国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儿童就是社会的未来。在此基础上,他强调父母要以指导者的身份给予孩子适度的爱。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虽然致力于改变当时的社会现状,但在当代社会中仍具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其“救救孩子、解放孩子”的呼声,不仅是当时的时代最强音,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的最强音。

参考文献:

[1]胡术恒.儿童观及其对教育观的制约与影响[D/OL].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2015-09-02].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00-2006098714.htm.

[2][3][8][9][12][13][14]顾明远.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第2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4][5][6][7]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0]鲁迅.鲁迅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1]鲁迅.鲁迅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石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90(2016)01-0130-05

作者简介:罗时燕(1991- ),女,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收稿日期:2015-10-20

猜你喜欢
现代价值儿童本位鲁迅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呼唤和谐的儿童本位观
“好玩”的教育
儒家廉政思想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
儿童本位,让儿童诗教学更高效
儿童本位,让语文课堂智趣飞扬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