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色彩再现到表现演变的再认识

2016-03-28 09:29曹培芹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油画色彩

曹培芹



油画色彩再现到表现演变的再认识

曹培芹

摘要:纵观西方绘画演变与发展的历程,油画色彩的演变可以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色彩成为油画艺术表现的重要灵魂和核心元素所在,它能够直接传达出油画语言力量和艺术魅力。从色彩的演变总体来看,是从单一到多彩、从表达平静到激情表现、从被动客观到主动表达。在这期间,色彩本身的随意、自由、表现性等,成为了画家的最高追求之一。

关键词:油画;色彩;再现;主观表现

在油画创作、美术评论和美术史研究中,色彩是一个至关重要,而且绕不开的课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不同时期的画家在色彩上采取了不同的选择,并且不断进行更替、演变。而在油画艺术体系中,色彩是最能够对情感进行表达的关键要素之一,越发受到画家、艺术评论家以及美术史学者的关注。

一、再现与表现的演变

(一)再现的演变发展

从最古老的古埃及艺术上,能够明显看到埃及人是严格依照当时的绘画准则来行事的,几千年都是几乎固定的手法进行艺术创作。这一时期的艺术主要是为统治者、宗教信仰等服务,在艺术中的创造、个性精神基本都被遏制了。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才开始逐渐摆脱以往的思想奴役,开始对周遭的现实生活产生兴趣,通过更加求实的新视角,对身边的一切进行观察,对人体进行描绘。在研究过程中,他们同样从古代艺术中汲取经验、营养,并对造型的规律加以探索,在经过长期努力后,在十五世纪早期确立了明暗法、透视法、解剖学等科学法则[1]。而在十六世纪这一人才辈出的阶段,理论开始成为实际,转变成为科学化的绘画体系。这其中,十五世纪时期的杨·凡·艾克对油画色彩运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完全改变了尼德兰的明暗、僵硬、平面绘画风格,针对透视、明暗、油画技巧等进行了深入探索,在此之前,人们普遍使用蛋黄来调和颜料进行绘画。但蛋彩画本身不透明,极难对过渡色彩进行精确绘画。针对这一情况,杨·凡·艾克对调和剂以及颜料都进行了改进,通过稀释油掺入的方式,来替代蛋黄,让颜色调配更统一,更好用笔。如此一来,便可以层层上色,做到精确绘画,作品也呈现出更好的光泽。这一创作方法一直沿用到文艺复兴时期。

(二)再现到表现的突破

色彩本身总体来说,可以划分成为两个类别:再现性和表现性色彩。毫无疑问,色彩是油画艺术体系中最能够对情感进行表现的手段。但是在当时理性主导一切的时期,色彩只能被压抑,听任被素描奴役的画家所使用。但文艺复兴时期,在色彩方面最具成就的大师提香,其后期的作品突破了传统素描稿的做法,采用直接上色塑造形体的方式,利用更明显的笔触对形象进行描绘,使得绘画过程中色彩并不依附于素描,让色彩具备了相对独立的意义。从其作品之中,就可以看出极为明显的绚丽色彩,被称之为“提香金色”[2]。绘画过程中,提香通过色彩、笔触明显的方式技法,让绘画像草图一样豪放,这一技法对油画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十七世纪的鲁本斯,把意大利艺术融入到了自己的绘画之中,创造出色彩鲜明、线条多变、形体夸张、刻画精湛、洒脱的用笔。鲁本斯不仅擅长绚丽的大型作品,也擅长让作品散发意气风发的活力。鲁本斯在作画过程中,通常是一次性完成,直接在画布上用色彩起稿,利用鲜明的色彩、奔放的用笔,使得色彩得到极大限度的发挥。其在色彩上的大胆应用,作品所呈现出的蓬勃生命和明暗形象,对于十九世纪时期的浪漫主义艺术产生着直接影响。

(三)表现的演变发展

一直以来,人们将十九世纪下半叶时期的法国印象派作为界限,在印象派之前的都被称之为传统艺术,而后印象派之后的则被称之为现代艺术。这使得后印象派成为了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分水岭”。传统艺术本身最为重视的是对艺术的认识,关注的是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利用美术的方式来对事物和形象进行“记录”或“再现”。而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之后,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开始提高对审美以及纯粹视觉性的重视[3]。在艺术家们看来,艺术本身最独具一格的功能,就是诉诸人本身的视觉。艺术家最根本的职责,应当是对构图、块面、线条、色彩等进行探索,不仅仅是通过绘画来讲故事,这使得艺术家开始对再现的纯粹手法逐渐抛弃,更强调美术呈现出的形式感、纯视觉性,不再完全注重故事性、文学性。当纯视觉审美成为普遍艺术思想的情况下,人们开始意识到,绘画最有价值的已经不在内容和技巧上,而在于探索和创新。传统的再现写实绘画,仅仅是对客观真实的表达,着重表现主观情感描绘的表现手法,能够更好的阐述心灵的真实,这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突破。

二、从再现到表现的蓬勃发展

(一)表现发展的萌芽

法国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罗瓦认为:“艺术的生命就是热烈的情感。艺术家需要将感情从所有的理性法则中完全解放出来,去探索、洞察理性之外的秘密”[4]。他认为灵感具备了丰富想象力的作用,所以不愿意接收学院派的做法和教条,对学院派造作、冰冷的画风嗤之以鼻,更偏向于威尼斯、鲁本斯等人的画派,坚信激情的色彩比传统的理性和素描更加重要。同样的,德拉克罗瓦也是对色彩进行发展的重要人物,他利用色彩来对素描呈现出的不足进行弥补,时常通过分析、比较、观察的方式对色彩进行研究,进而从中汲取营养。鲁本斯的旋风形式构图,以及华丽的色彩、豪放用笔、充满力量和运动感的人物,都给予他极大的启发。他的《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作,就是对色彩表达最完美的优秀作品。他通过浪漫、激情、强烈色彩描绘出了极为浓郁的战斗氛围,其所呈现出的色彩大胆表现,是最成功的要素之一。

(二)对表现的渴望

从文艺复兴以来,直到十九世纪中期,艺术家都在对解剖、透视、造型艺术、素描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这一过程中色彩还仅仅是被当做物体固有色彩的明暗变化来使用。虽然说有康斯太勃尔、德拉克罗瓦等先驱对色彩进行探索和应用,但这只是属于尝试性的。库尔贝、安格尔、大卫等人,又针对侧重素描关系的油画,发展到了一个难以超越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十九世纪时期的艺术家,不得不开始对绘画新的方向进行探索,于是开始从色彩进行突破。同时期,由于物理学以及照相技术的出现,都为印象主义这一西方绘画界的变革提供了可能。

印象派对传统固有色彩体系进行了革新,将光、色等科学观念融入到绘画之中,创造出了通过环境色、光源色等为绘画重点的写生色彩学。通常情况下,传统的绘画都是在室内进行的,所呈现出的作品色彩基本是棕褐色调,而印象派则是走出了室内,直接对自然进行创作,通过眼睛来观察色彩、光之间的视觉关系,并且在表现形式上也进行了大量突破性探索。总体上来看,后印象主义之前的印象派画家,在注重了色彩与光的关系探索之后,便开始使用色线、色点、色块并置的方式进行绘画,以此来保证色彩效果更加鲜明。但是从实质上来看,这依然还是自然主义,也就是对色彩的自然变化进行写生,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光影和素描,侧重外光;而后印象派则是完全主观的对色彩进行表现,是重新对艺术的真实进行创造。塞尚所重视的结构,成为了立体主义的先驱所在,而后的高更以及梵高等,则是重视主观精神世界以及情绪的表现。

(三)表现的繁荣

总的来看,印象派促使绘画色彩从以往传统的单一性,转变成为了多彩化,使得人们的看到了一个拥有更加绚丽色彩的世界。至此开始,油画色彩以从未有过的姿态,走向了世界,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了自身独有的艺术、视觉魅力。从梵高的艺术上,就能够明显的看出,其鲜明的笔触,赋予了色彩极为明显的表现力,而扭动性的纯色线条,则展现出了画家自身丰富而多彩的内心世界,让作品能够展示出更多的信息。色彩本身的表现性功能展现得淋漓尽致,并拥有着更为感染人、启发人的巨大力量,而这一点也成为了印象派体系对油画色彩的突出贡献,这也是为大家所共识的特性。画家开始逐渐摒弃以往纯粹的自然摹仿,不再完全的客观使用色彩,充分利用内心感情世界,来发挥出色彩的语言力量,色彩的运用,也真正开始从客观描摹走向了主观情感表现的世界。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西方的油画发展历程上来说,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发展时期,并且,值得关注的是,在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色彩本身仅仅只是作为对素描进行补充的存在,所有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都是先使用素描,后添加色彩的方式完成作品。但从德拉克罗瓦开始,色彩开始受到更多画家的关注,尤其是印象派的出现,莫奈等印象主义者开始关注色彩自身的内在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并以摧枯拉朽之势对障碍进行清扫和革新,还有通过明确、刺激的引进色彩体积的塞尚,再发展到梵高,而特别是其中的高更,使得人们深刻了解

到了色彩在情感上的表现能力。油画的色彩发展到今日,现代画家更是对其进行了大胆应用,色彩的张力与魅力得到充分而彻底的开掘,在优秀的油画画家的笔下,色彩所展示在观者面前的是多彩而辉煌的“世界”,从单纯的事物描绘,最终演变成为了表达自我、表现自我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张波.从写实到表现——浅谈对中国油画风景的再认识[D].长春:吉林大学,2014.

[2]安杰.油画创作中主观色彩的表现性研究[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2.

[3]王小娟.色彩情感构成的探索[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4]叶云龙.对油画主观性色彩的再认识[J].中国油画,2007(2):43-44.

责任编辑:刘海涛

收稿日期:2015-08-28

作者简介:曹培芹,滁州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研究方向:油画(安徽 滁州 239000)。

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16)01-0080-03

猜你喜欢
油画色彩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神奇的色彩(上)
《岁月长又长》(油画)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