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

2016-03-28 09:29
滁州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职业生涯就业指导

王 薇



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中的应用

王薇

摘要: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职业生涯 就业指导 体验式教学法

教育部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中要求“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1]。”为此,各高校纷纷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加大对学生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力度,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然而,就近几年的情况来看,尽管国家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各高校开设的教学课程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上,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与职业世界与就业市场脱节,并没有给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带来多少帮助,亟需利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这一现状。笔者根据几年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经验,从课程大纲、课程目标、学生需求等多方面来考虑,将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未来趋势。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与实践脱节

纵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学大纲,不难发现其中包含了很多的理论知识,比如:霍兰德理论的基本观点、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和舒伯生涯发展理论等。然而,过多的理论学习,导致学生无法认识到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单纯的作为一门理论课程来学习,学而不能用,学而不会用的现象比比皆是。

(二)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吸引力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大部分由辅导员兼任,由于教师基本上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企业工作的经验,所以授课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操作为辅。然而职业能力是一种特殊的技能,需要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才能获得,这种主体性缺失的教学形式缺乏吸引力,导致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中来,职业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二、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中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体验式教学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体验式学习。1984年,大卫·库伯在《体验学习:让体验作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一书中提出了体验式学习模型:积极实验、投入体验、 反思观察、 总结概括,是一个系统整合的学习过程[2]。体验式教学法以“体验”为基本特征,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机会,呈现和还原学习内容,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成长,自我优化。

体验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自己明确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而教师只是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总结者。在体验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交流、分享、体验,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课堂的愉快性

“愉快性教学原则”是素质教育坚持的一项原则。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将学习与娱乐相结合,开展与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相关的体验式活动,让教师“乐其所教”,学生“乐其所学”,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所设计的体验式活动与课程越贴合,趣味性越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越高,教学的效果也就越理想。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

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中重要的两种素质,然而这两种素质很难在理论课程学习中习得。体验式教学活动通过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小组之间既需要相互合作,又需要相互竞争,这种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提高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三、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的方式

(一)经验分享

1.他人分享经验

教师邀请学长或者校友在课堂上分享职业生涯发展和就业等方面经验,由学生自行提问交流。这种方式促进学生了解职业世界,激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如:在职业世界探索的模块,可以采用生涯人物访谈这一活动形式。职业生涯访谈是通过与职场人士交流访谈,学生了解感兴趣的相关职业的要求与工作环境以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这种活动便于学生了解所感兴趣的职业是否与想象中一致,以及自己离目标职业之间的差距,以便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及时弥补差距,为就业做准备。

2.自己分享经验

教师邀请班级同学在课堂上分享职业生涯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大家自由讨论。这种方式促进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拓展自身素质转变,提高了课堂的活跃性。比如,在探索自身能力的模块,可以采用成就事件这一活动形式。学生向全班同学说出至少10个成就事件,每一个成就事件包含时间、事件、角色、困难和结果,然后请班级同学一起分析讨论,看看这些故事中是否有重复出现的技能或特质,并将这些技能或特质按优先顺序排列。这种分享方式可以促进分享者充分挖掘自身能力,全面了解自我。

(二)角色模拟

情境模拟指的是教师创设一定的职业生涯或职场的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现场的模拟,体验或想象模拟的情形,帮助学生在模拟和想象中更好的了解职场。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教师要做好活动的策划与安排;在情景模拟中,教师要掌控现场的节奏,增加活动的气氛;在模拟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分享和总结,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相关技能。

1.角色体验

角色体验指的是教师创设角色,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面试模块,可以采用模拟面试的方式,教师提前说明面试的注意事项,然后由学生扮演面试官和求职者,教师也可以作为面试官,最后请学生分享角色体验的感受。模拟面试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在面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主动的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2.角色幻想

角色幻想指的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鼓励学生幻想其中的角色情景,最后请学生来分享幻想的内容,协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期待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对未来进行规划。比如,在认识生涯的模块,可以采用生涯幻游这一活动,在缓慢的音乐的伴随下,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幻想10年之后的某一天,幻想未来的职业环境与内容。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生涯目标,提前着手准备。

(三)操作练习

教师根据某一模块的生涯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操作练习,以巩固或者检测所学习的内容。比如,在探索自身性格的模块,可以使用MBTI的性格测试题目,让学生准确的了解自身性格,从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在认识生涯模块,可以让同学们绘画生涯彩虹图和平衡轮,借助于这些操作练习来了解自身对未来的期待。

(四)互动游戏

玩是学生的天性。将游戏溶于课堂,既能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又能营造课堂的活跃气氛,提高课堂的效率。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中,我们通常使用以下几类游戏。

1.破冰游戏

破冰指的是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猜忌和疏远,破冰游戏帮助学生之间相互了解,有利于学生融入课堂。破冰游戏有很多,例如盲行、捆绑过关等。在第一堂课,我们可以使用“交换名片”作为破冰游戏,请每位学生设计一张理想中的自己的名片,然后在班级中找几位同学相互交换名片,认识对方。这种游戏能够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同学,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清晰自己的职业目标。

2.团体游戏

团体游戏是需要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协作共同完成的游戏。很多生涯游戏都是通过团体来达成的。比如:在探索自身兴趣时,可以采用“兴趣岛”游戏,由教师给出六个不同环境的小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选择同一小岛的同学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自身特点和兴趣,探索成员之间的共同点以及感兴趣的职业。这一游戏帮助学生挖掘自身兴趣,寻找自己理想中的职业。

3.纸笔游戏

纸笔游戏指的是通过书写或绘画来完成的游戏,通常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享感受。常见的纸笔游戏有“时间饼图”、“人生九宫格”等。在讲授时间管理这一模块,可以使用“时间饼图”这一活动,让学生们绘画目前的时间分配饼图,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在时间分配上需要调整的地方,再绘画一张理想中的时间分配饼图,由此来帮助学生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五)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指的是教师给学生一段背景材料,给出问题,然后请学生进行分享,或谈感受或谈决策,或做出评价。案例分析可以应用于自我探索、职业世界探索和面试礼仪的模块。

(六)实践体验

实践体验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促进学生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换,实践体验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企业参访。通过参访企业,便于学生直观的了解企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这种实践方式便于操作,让学生亲近职业世界,了解职业世界,为以后的择业做准备。

2.引导学生参加职业发展相关活动。由于课程教学对学生只能起着职业意识唤醒的作用,而职业能力的提高,还是需要学生参与实践,锻炼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简历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通过比赛,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行动,锻炼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探索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四、体验式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加强小组管理

在体验式教学中,小组活动占据着很重要的问题。小组的活跃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加强小组管理,首先我们应该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分组,比如利用扑克牌、生日等等。其次,组长在小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由小组成员推选组织能力强、热情度高的同学作为组长,教师应加强对组长的关注,引导其发挥引领作用。第三,加强小组的总结分享和反馈。经常给予小组机会总结在体验过程中的感受,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适时调整小组活动的参与方式。

(二)注意适度的鼓励和及时的评价

体验式教学需要学生主动的加入到课堂中来,然而如何让学生放下胆怯,积极的参与活动,这就需要教师适度的鼓励学生。鼓励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每一位学生或每一个小组展示完,都请全班同学给予爱的掌声。活动结束后,教师还需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课上所学应用于实际。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没有爱的教育就像池塘没有水一样,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体验式教学的保证,首先,教师应该多利用课间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设计既贴合课程又符合学生兴趣的活动。其次,教师应该多注意言行举止,尽量避免对学生有过激的言语,善于运用激励之言、幽默之言和温情之言,为学生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

(四)突出个性化的指导

体验式教学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但是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在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不能一概而论,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性。比如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不同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索最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R].教育部,2007.

[2]大卫·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作为学习与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刘海涛

收稿日期:2015-08-23

作者简介:王薇,福建江夏学院海峡财经学院教师(福建 福州 350001)。

中图分类号:K2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94(2016)01-0134-04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法职业生涯就业指导
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体验式教学法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护理实验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分析
运用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辅导对促进就业的研究
试析职业生涯不安全感对职业生涯转换决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