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美术教学设计中的常规突破

2016-03-29 03:34邹香梅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突破教学设计美术

邹香梅

摘 要:通过对教材解读和对教学的常规性模式的突破,引发对美术教学中开展创意性教学的思考,为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有效而有创意的教学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美术 教学设计 突破

一次听了一位美术老师上《小鸟的家》这一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同时也是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一课。这样的课要想上出新意来是很难的。这位老师按:说说小鸟生活在哪里导入课题→欣赏图片感受小鸟的特点→示范表现体验小鸟的不同姿态→添加鸟巢或大树完善作业”这样的主线展开教学,教师精心准备,给我们展示了她过硬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师生互动场面,作业效果也不错。但总感觉这样的设计过于平淡,没有特色,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惊喜,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如何才能改变呢?我认为树立“生本理念”是基础,创新教学设计才是关键。现就《小鸟的家》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突破常规教学模式,进行创意性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解读的常规突破

教材解读的好坏、深浅、决定着构课的质量。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题就是教材的眼睛,它告诉我们许多教学信息,如学习内容、重点知识、教学目标等。一些老师备课时很少去推敲课题,仅仅参考教师用书去确定教学重点,就会使课堂落入俗套。

推敲《小鸟的家》这个课题,发现这个课题命题比较宽,界定也是比较模糊的。至少有这样几种理解:可以表现小鸟一家的生活,可以表现小鸟这一群体的生活,还可以是小鸟的各种各样的“家”的设计,任何一种解读都会对教学重点产生偏离。如果想让重点放在小鸟这一群体在树上的生活。就要对课题做适当的调整,如“大树上的小鸟”“大树上的鸟儿们”等,使重点更加突出,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的表现。如果是“大树上的鸟儿们”这一解读,就能引申出许多的问题和思路。如:大树有多大?是什么样子的?鸟儿们的家又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鸟儿,它们长什么样,它们在树上干什么等,这些问题就是教学要重点解决的内容,细细思考,表现鸟儿们在树上的生活才是这节课的重点问题。

如果说教学重点是从教材规定内容中确定的,那么,教学难点是针对学生的学情提出的。新课程提出“以学定教”和“以学促教”,这就要求教师找到学生知识的起始点和提升点。教师在确定教学难点的时候,应当问问自己:学生表现鸟儿们在树上的生活,最大的困难时什么?为了能很好的了解学生的困难,老师可以把自己当学生来个“下水作业”,由此可以推断出本课的教学难点应该是:“鸟儿们的动态表现及鸟儿与树及其他鸟儿的遮挡关系”,而不是教参上说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地安排画面”。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示范教学,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对于一节好课来说,还需要一种精神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教参中的情感教育目标是“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发对动物的爱心和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所有艺术教育都应有的功能,这个目标没有针对性,过于宽泛。“爱动物和爱环境”可以提,但通过画鸟就能爱鸟,从而爱其他动物,爱环境有许多的牵强。我们知道二年级的孩子,对自己有过亲身体验和感受的东西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而孩子们从小到大感受最深,体验最真的往往是家庭和父母。因此,本课的情感目标还得在“家”的内涵上挖得更深些。那么家是什么,家是温馨的港湾,是生活和成长的摇篮。家里有爸爸妈妈,有兄弟姐妹,家里有父母对儿女的关爱之情,有兄妹间的手足情深,有儿女对父母长辈的敬爱之情等等。再从“小家”到社会的“大家”,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助之情,家与家之间的邻里之情等等。人类有家,鸟儿也有家,所有的动物都有家。所以本课传递给学生的情感是:生命平等,只有好好爱护环境,人类及所有的动物才能拥有幸福的家和快乐的生活。

二、教学设计的常规突破

艾斯纳强调:美术能力不是自然成长的结果,而是经由后天适当的美术学习而获得的;适当的美术学习有赖于良好的课程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当前大多数美术课堂教学是课件放放、图片看看、随口说说、随便画画,学生一脸疑惑。没有营造出精彩的课堂氛围,没有带领学生进行激动人心的探究,也没有激发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更没有鼓励学生对已知或未知的美术世界进行探究和冒险,就不能让美术教学成果创生于过程之中,不可能让学生真正提高美术素养。只有老师对于学生和美术教学有所思考,能结合学生特点进行课堂氛围的营造,始终带领着学生进行探究体验的美术课堂,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助力。

(一)用游戏贯穿课堂,学得有趣味

寓教于乐是教育的一种理想状态,学生能在游戏中有所学,有所得,学生会更有兴趣。魏瑞江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就经常采用这个方法,达到了不错的效果。而二年级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不长,但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适应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创造。本课在设计时,为了让低年级的学生更有兴趣和积极性,就可以设计游戏的形式层层推进:本课共设计了四个游戏环节:“线条接力长又长!”“变变变,变成大树高又高!”“小鸟小鸟快快来!”“小鸟小鸟听我说!” 如(图1)。以“线条接力长又长”的游戏开始,学生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两排对坐,不仅有利于完成游戏,还有利于小组的合作学习,第二个游戏是在第一个的游戏基础上去生成的:把一条粗的线通过添加枝干和树叶,变成一棵树,每个人虽然都是画自己的树,小组放在一起就是一课高高的大树。学生也为这样的发现而欣喜不已,这么好玩的事情,学生又怎么会没有兴趣玩下去呢。就为接下来引出“小鸟”做好了铺垫。在学习和欣赏了小鸟后,进入“小鸟小鸟快快来”的添画创作环节。最后是“小鸟小鸟听我说”的情感教育拓展环节。

(二)注重问题生成,学得有深度

艾斯纳指出“教学是美学经验的源头,是要依赖于对特质的感觉和控制,是启发式的或偶发的行为,是对于生成性结果的追寻。”有生成的课堂才是有意义的课堂。本课在设计时注重学生生成问题,以“学生试画——学生欣赏——学生修改——学生创作——学生评价”的方式推进,特别是在引出小鸟环节,老师让学生猜猜出示的剪影是谁,不仅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同时训练了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老师不仅要用语言启发学生思维,还用多样性的引导开拓学生的思路,“也许它们会像小朋友一样,在学校里读书,也许会在新年的时候举行音乐会,也许……几个“也许”就把学生想象力的大门打开了,学生不仅知道该怎样画,也知道还能怎么画如(图2)。

从简单的一条“线”,通过添加变成了“树”,再添加变成一幅“画”。如(图3)这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丰富,从无到有的过程,一层又一层,层层推进,学生深入其中,陶醉其中,学生为自己能画出了各种各样快乐的鸟的样子欣喜万分,也为集体创造出来的美深深震撼。从学生那发亮、惊奇的眼神和专注的表情可以看出,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多么地受学生喜爱。也许就是这样的一堂美术课,就把学生心底欣赏美、创造美的火花点燃了。

(三)关注情感教育,学得有高度

钱初熹教授曾指出:当前我们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过分理性,却忽视了感性,注重教育,却远离了美术。因此,美术教育中注重情感的提升也是重要内容。当所有同学的作品完成后以“四棵大树”的形式呈现出来,不管是气势和整体感觉都会在视觉上产生冲击力,学生会再一次沉浸在自己和小组乃至全班同学集体的创造中,这无疑又是一次美的情感体验。再让学生评说哪只小鸟最快乐,学生就能说出很多来“小鸟宝宝看到妈妈回来了,它很开心,小鸟们放学了玩滑板很快乐……” 到这儿,学生已经将小鸟当成了自己和同伴。爱小鸟的教育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了。

咦!这只鸟为什么在哭呢?我来听听它说些什么。(师作倾听状)你们猜小鸟刚才跟我说什么?(师说)小朋友,你们能用一句话安慰一下小鸟吗?通过整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小鸟已经投入了感情。最后看到可爱的小鸟在哭诉,藏在孩子心底的那份美好自然会被唤起,用一句话安慰小鸟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一次抒发,爱环境的情感目标也自然达成。

作为美术老师,只有努力改变课堂,新课标中提出的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的要求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钱初熹 《重构教育更广阔更人性化的教育图景》[J] 中国美术教育 2014(4)4-7

[2]刘永永 《关于“破”与“立”的思考》[J] 中国美术教育 2015(2)15-17

(丽水遂昌县教育局教研室 浙江丽水)

猜你喜欢
突破教学设计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