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中“近年来”后引用参考文献的老化规律
——以化学学科为例

2016-04-02 01:45陈丽萍周英智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普赖斯近年来半衰期

■陈丽萍 周英智

山东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250061

随着科技知识更新与转化速度的日益加快,作为科学知识的载体——科技期刊也不断发生着新旧知识的更新。文献老化是一种必然的普遍社会现象。学者们围绕老化的机理、度量指标、数学模型等进行了研究,如文献[1-4]利用现有数据库探索各学科的文献老化规律,研究新闻传播学、力学、数学等学科的老化规律;文献[5-7]对老化规律的数学模型中的各指标之间关系进行讨论;文献[8-9]对老化规律模型做了进一步的验证与完善。以上研究利用老化模型研究某个学科的老化规律,而本文以一个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近年来”为切入点,以化学学科为代表,研究了“近年来”后引用参考文献的老化规律。“近年来”在词典中的意思是“最近过去的几年[10]”。在科技引文数据库中检索中发现,“近年来”使用频率较高,使用的位置比较灵活,在文章各部分都有可能出现,并且作者使用 “近年来”时常会引用文献,如“近年来”研究成果与发展状况等。“近年来”的时间段与作者研究内容时间有关,那么“近年来”后的引文发表时间的分布情况与“近年来”时间段有怎样的对应关系,“近年来”引文集中在哪一个时间段,其引文老化指标与这个时间段在数值上相差多大,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进一步地,对使用 “近年来”时存在的问题,如 “近年来”后面需要引用参考文献而没有引用、引用的参考文献过于陈旧、参考文献引用的数量过少等情况做了讨论与分析。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化学学科论文,检索论文发表时间是2012—2016年(其中2016年是1—6月的数据),检索的论文为出现“近年来”且有引用文献的文章,共检索到208篇论文,“近年来”后引用的参考文献共计1096篇。本文是以“近年来”后引用的参考文献发表时间为研究对象,不包括论文中的其它参考文献,文中的“引用参考文献的发表时间”均指“近年来”后引用的参考文献发表的时间。记录下各论文中“近年来”引用参考文献的发表时间,采用Origin8.1对参考文献发表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由Burton-Kebler老化模型得到参考文献的普赖斯指数与半衰期。统计学中的各统计量表征了“近年来”引用参考文献的发表时间的分布特点,但未将学科因素考虑进去,而Burton-Kebler文献老化模型正是基于科技文献的学科特点而建立的。这两种方法各有长处,即能从数据分布角度看出引用参考文献发表时间的特点,又能从普赖斯指数与半衰期了解“近年来”引用文献的老化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2—2016年“近年来”引用参考文献的发表时间的统计学分析

使用Origin8.1对2012—2016年论文中出现“近年来”且有引用文献的208篇文章1096篇参考文献的发表年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后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排序后发现,有两部分数据所占比例较小,一部分是作者引用参考文献发表时间比较久远的参考文献,另一部分是引用当年发表的文献,大部分的数据集中在某个或某几个区域,因此可以用平均值、中位数描述引用的参考文献集中程度,利用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描述引用的参考文献的离散程度。

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表中的平均值指的是引用的参考文献发的发表时间的和除以总的引用参考文献的个数,反映“近年来”引用的参考文献发表时间的均值,除2016年外(由于2016年统计的数据是1—6月的数据,不能反映一年的引用情况)均值是逐年增大的,说明作者引用文献的时效性是逐年更新,基本能做到及时引用文献的最新成果。但是平均数是一个具体的数,且受引用文献发表时间影响很大,由表1中的引用文献的发表时间最大最小值能看出,各年引用文献的发表年份跨度是比较大,如2012年,最小值是1925年,即“近年来”后作者引用文献的发表年份是1925年。这样长的时间跨度出现在“近年来”后无法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显然是不合适的。各年引用文献发表时间的标准差反映了各年引用文献的发表时间偏离平均值的程度,即使平均值一样,但是标准差很可能不同,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是不同的。例如,2013年引用发表时间的平均值与2014年的接近,但是数据的标准差相差较大,2013年引用文献发表时间的标准差是3.95,2014年的是5.38,说明2013年引用文献发表时间比2014年的更集中。2012—2016年文献发表时间的标准差在3~7之间,2012年标准差最大,2013年标准差最小,标准差反映了引用文献的发表时间有分散程度。从各年引用文献发表时间的标准差可以看出,文献发表时间较分散时,时间跨度太大,与“近年来”意思相差较大且,说明作者使用“近年来”引用文献时的不严谨、随意性,因此科技期刊的编辑在编辑加工稿件时,要注意“近年来”后面的引用文献的发表时间,审查文献的发表时间用在这里是否合理。作者引用参考文献时往往时间比较久远的文献占的比例较小,当年发表的文献引用的也比较少,而大数引用的文献集中在某个或某几个区域,因此可以将数据进一步的划分区域,避免了由于个别引用文献时间太久带来的误差。把所有各年引用文献的发表年份由小到大排列并分成四等份,处于三个分割点位置的数值就是四分位数,即上四分位数、中位数、下四分位数。如果引用文献个数是奇数,则处于最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引用文献时间的中位数;如果引用文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这组引用文献的中位数,即中位数就是引用文献发表时间由小到大排列后第50%的数字。上四分位数等于引用文献发表时间由小到大排列后第25%的数字;下四分位数等于该样本中所有数值由小到大排列后第75%的数字。从表1各年的中位数可以看出,2012—2016年“近年来”后引用的文献大部分集中在6年内发表的。“近年来”所指时间范围同样可以由引用文献发表时间的四分位数间的反映出来。四分位数间距是指下四分位数与上四分位数之差,用四分位数间距可反映数据变异程度的大小。下四分位数与上四分位数的差反映了“近年来”的时间间距,可以知道作者引用的文献大部分集中在哪几年,即引用最多的是近几年的参考文献。从四分间距可以看出,大部分“近年来”引用文献发表时间范围集中在4~7年的科研成果,能够较及时的引用科技成果。

表1 2012—2016年“近年来”引用文献发表时间的统计结果

2.2 2012—2016年“近年来”引用参考文献的老化规律分析

本文采用的是Burton-Kebler老化模型研究“近年来”引用参考文献的老化规律。此模型是建立在9个学科领域的期刊文献统计结果得到的,不仅简单方便,而且适合化学学科统计得到的数据老化规律的研究。文献[6,11]基于该老化模型对普赖斯指数与半衰期的关系进行了推导和论证,本文在此基础上利用2012—2016年“近年来”后引用的参考献的发表时间直接求出到普赖斯指数与半衰期。推导过程如下:

Burton-Kebler老化模型[11]如下:

式中的x时间,以10年为单位;y为经过时间x时该学科总的引文比率;当取y=0.5时,可以计算文献的半衰期。用Pr表示普赖斯指数,由普赖斯指数的定义和(1)式可得普赖斯指数与系数a之间的关系式为:

以T1/2为某学科文献的半衰期,则由式(1)-(3)可得其文献的半衰期为:

由于2016年统计数据是1—6月份的,可能无法反映2016年全年的情况,这里仅做参考。从表2中可以看出,2012—2014年的半衰期为4~5年,2015年的半衰期是3年。与文献[11]提到的化学学科文献的半衰期是8.1年相比,“近年来”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半衰期更短。由于“近年来”这个引导词引用的文献反映的是最新的科技与应用成果,相比整个化学学科引用文献的半衰期要小的多。2015年的半衰期最小,这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有关系。由于中文期刊逐渐使用在线投稿,且稿件能在线优先发表,新的科研成果能够更加及时的被检索下载,而不再局限纸质出版。从普赖斯指数可以看出各年引用文献发表时间更新的特点。2012—2014年普赖斯指数是50%~55%左右,说明在“近年来”后引用的文献的发表时间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小于5年发表的。2015年普赖斯指数达到69.75%,说明经过一定的时间后,许多很久前发表文献使用概率越来越小,作者更加关注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化学这种实验性学科,技术、方法的提高与改进,使文献的更新速度更快。

表2 2012—2016年“近年来”引用文献发表年的普赖斯指数与半衰期

3 科技论文中“近年来”使用示例及问题分析

本节主要针对科枝论文中使用“近年来”没有引用或引用参考文献不合理的情况进行讨论。

(1)文章中使用“近年来”时没有引用参考文献,使文章缺乏说服力。

例1:近年来,通过各种电镜研究晶体的生长界面结构逐渐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见文献[12])

例2:胆结石病是胆道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近年来,胆结石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见文献[13])

(2)可以不使用“近年来”而用了“近年来”,略显多余。

例3:近年来,氨基酸、糖、核苷碱基、甾体、三萜、香豆素等天然产物以其独特的立体结构和多个可修饰官能团,在分子间能够形成非共价键作用,从而促使分子有序排列形成聚集体,成为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的重要构筑基元。(见文献[14])

(3)文章中使用“近年来”引用的参考文献的个数不合理。如例4中阐述氮化硅这种材料应用广泛,却只引用了一篇文献,显然欠妥。例5中,纳米粒子的这些性能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也只引用了一篇文献,也是不合适的。

例4:近年来,氮化硅在化工、冶金、航天、核电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已经用于制造轴承、气轮机叶片、永久性模、陶瓷密封环等机械构件以及热电偶管、火箭喷嘴、熔解金属的坩埚等高温零部件。(见文献[15])

例5:近年来,纳米粒子因其具有独特的物化、电性能及催化性能等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见文献[16])

(4)“近年来”作为一个引导语,引导出后面的内容,当没有引用参考文献时,也是可以的,但后面最好有详细的说明。例如:近年来,xxxx在xxx有相当大的突破。xxx研究了 xxx;xxx发现了xxx……。

例6:近年来,研究者在利用纳米材料协同递送CpG与其他药物分子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Diwan等人利用聚合物聚乳酸 -乙醇酸(PLGA)将CpG与破伤……。(见文献[17])

从上述例子可知,在学术论文中“近年来”经常会被使用,因此科技期刊的编辑应注意作者使用“近年来”时引用文献的合理性。如果文献发表时间较长,是可以引用的,但最好能放在合适的位置,避免与“近年来”有时间上的矛盾,要求作者查阅近年来的新文献进行引用;另一方面,注意近年来引用文献个数与内容要相匹配。从数量上看,文献个数要能充分体现文章叙述的内容,体现出近年来的最新科研进展或成果;从内容上看,尤其是涉及到一些研究数据,最好能有相关的文献,使文章更有说明力。另外,如果“近年来”作为一个引导词其后没有引用参考文献,后面最好能有详细的说明,使文章有理有据。“近年来”尽管是一个很简单的词,但在科技期刊中的高频率使用,科技期刊的编辑应不容小视,编辑要及时与作者沟通,在文献的引用上要广泛查阅文献,注意标引,使文章中更有说服力。

4 结语

从“近年来”后引用参考文献的发表时间的统计学分析与文献老化指标可以看出,“近年来”后引用文献的发表时间的半衰期为3~5年,数据最集中的区域的四分位数间距为4~7年,这个时段比文献[11]中化学文献的半衰期8.1年要小的多,说明“近年来”后引用文献的老化规律与整篇论文后的参考文献的老化规律是不同的,其半衰期更短。科技期刊的编辑在编辑加工稿件时,注意使用“近年来”的合理性,引用的文献内容、时间、个数是否与“近年来”相匹配,表达是否有理有据,做到准确的使用。

[1]宋艳辉,罗力,武夷山.网络环境下新闻传播学文献老化规律研究[J].中国出版,2016(11):33-36.

[2]陈健,俞培果,李端明,等.数学文献老化历时半衰期的测定[J].情报杂志,1997,16(4):31-32.

[3]陈立新,梁立明,刘则渊.力学文献老化速度50年(1954-2003)的变化趋势[J].现代情报,2006(10):12-15.

[4]邱均平,宋艳辉,杨思洛.国内人文社会科学文献老化规律对比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1,37(5):26-35.

[5]陈立新,刘则渊.引文半衰期与普赖斯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1):25-28.

[6]陈京莲,胡玮.文献半衰期与普赖斯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28(1):3-5.

[7]陈京莲,罗红,罗小臣,等.基于文献老化负指数方程的半衰期与普赖斯指数关系的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56(8):73-76.

[8]韦秀先.文献老化B-K方程机理分析[J].情报杂志,2005(4):14-15.

[9]黄利平.基于引文分析的文献老化研究[J].情报杂志,2011,30(10):30-35.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1]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2]丁建旭,赵迎,崔洪芝,等.CTAB对水热合成立方磷酸铋晶体及其界面结构的影响 [J].硅酸盐学报,2016,44(4):526-530.

[13]孙宝厚,赵毅,海俐,等.4-(3-羟基丁氧基)-2-丁醇光学异构体的合成[J].高等化学学报学报, 2016,37(3):493-497.

[14]高玉霞,胡君,巨勇.基于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的超分子自组装[J].化学学报,2016,74:312-329.

[15]赵悦,胡秀芳,张娟,等.高温水解-离子色谱法测定氮化硅中的氟和氯[J].理化检验 -化学分册,2016,52(4):444-447.

[16]侯宾,韩信有,林明桂,等.CuFe@SiO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CO加氢合成低碳醇中的应用[J].燃料化学学报,2016,44(2):217-224.

[17]魏敏,李江,陈楠,等.基于纳米材料的CpG核酸药物载运系统[J].科学通报,2014,59(2):133-145.

猜你喜欢
普赖斯近年来半衰期
开枪致14人受伤,还能保释上班?
近年来专科院校升本的统计分析及其基本规律研究
如果没有忘记
基于引用半衰期的我国五官学期刊文献老化研究
近年来《四书》研究与教育述评
基于JCR®的国外临床医学学科半衰期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化学学科半衰期分析
忘记
走出半衰期的认识误区
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