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16-04-03 20:00李月媛傅来兮刘丽彬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高职

李月媛, 傅来兮, 刘丽彬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公共管理系,陕西 西安 710119)



【教学研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李月媛1, 傅来兮2, 刘丽彬3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公共管理系,陕西西安710119)

[摘要]应用文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载体和交流工具,而长期以来,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存在差距。在教育部深化高职教育改革背景下,推进应用文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重点研究了应用文写作教学所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产学融合

2015年8月20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原则:要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坚持系统培养、多样成才,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坚持国际合作、开放创新。应用文作为信息载体和传播交流工具,广泛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应用文写作能力也相应成为高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甚至成为入职及众多用人单位评价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部分高校则将这门课作为大一、大二学生的公共选修课。我校也在不少文科类专业作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开设了此课程。我们通过对这些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专门的问卷调查,结合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交流体察,获知大多数学生持有比较明确的认识,认为应用文写作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比较重要,而自身的写作知识及能力非常有限,希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但在实际教学实施中,较多一线教师总感觉收效甚微,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不尽人意,学生在学完一个学期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后,往往还是写不出完整规范符合要求的应用文。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高职应用文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仍然需要我们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一、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边缘化,教学模式陈旧。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它在职业教育中却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目前,我校开设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多为文科类专业,理工类专业未将此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教学组织仍以传统模式为主,以经济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开设一学期,共计36课时,每周安排一次课,2课时。课堂教学较多采用“讲、写、评”的常见方式,即教师先讲有关文种知识如概念、特点、内容与写法,然后安排学生习作训练,最后再由教师点评的“三结合式”。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容易造成教师的备课、上课都照本宣科,一口气讲完再让学生写,讲评也繁琐复杂。加之应用文写作不同于一般写作,它具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和内容结构,写作方法也比较固定和规范,大部分教师在教这门课程时,往往把重点放在给学生讲格式写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让学生生搬硬套。这样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也认为课堂枯燥无味,甚至对课堂产生了厌倦心理,以至于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一学期下来,学生仍不能写出规范完整的应用文来。

2.学生对课程主观认识不足,积极主动性差。

高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而且社会普遍认为高职教育更加注重的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这就导致人文素养课程教学本就薄弱的高职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例如一部分学生认为应用文写作不是专业课,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坏都一样;就业方面,很多学生以为应用文写作是文秘专业才学的,和自己的专业无关。三是一部分学生对国家政策法规、行政管理规程等相关知识和信息掌握不足,如公文写作需要掌握一定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运行体制和机制等知识,如果不熟悉,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行文关系处理不当、文种把握不准确、语体欠妥等问题;四是个别学生反映自己对写作存有畏难、抵触情绪,不愿动笔,或是“无话可说”等等。以上诸多因素都影响了学生学习应用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材针对性不强,专业特色不够鲜明。

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我们大量查阅了目前国内各种不同版本的应用文写作类课程教材,发现现行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大都存在内容针对性不强,专业特色不够鲜明的弊端。教材内容偏于普适性,没有科学对接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实际的工作需要,如我校使用最多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蔡录昌主编的《经济应用文写作》,这本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教材全面系统的涵盖了当前社会各个领域中所需的应用文种,但是由于课时有限,学生几乎不可能学完教材所有内容。同时大多数教材中所举的案例也往往千篇一律,陈腐乏味,不能和学生的专业、真实的职业情境相匹配,因而难以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二、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深入改革的思考及对策

综合以上因素,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已成为制约课程教学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障碍。对应用文写作课程需要进行多方位考虑,多层次深入的教学改革,同时还要结合专业特点、同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实现无缝对接。目前,国内对应用文写作进行的研究及观点很多,本文在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和本校教学实际的基础上,主要从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创新、教材开发、课程评价及考核方式,教学团队建设五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1.因材施教、优化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优化教学内容就是要贴近专业职业需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术业有专攻”。一方面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兴趣和需要不尽相同,学生比较乐于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今后实际工作生活中会接触和用到的应用文种。另一方面,学生写作方面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也存在差别,因此教师在制订课程标准和教学实施方案时,要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职业需要来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区分教学重难点,在案例教学中也要注重案例与学生所学专业实际情境的契合度。如针对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就应侧重常用的党政公文、事务文书等应用文书的教学;而对于财经类专业,又应侧重于常用的经济类应用文如调查报告、合同、招投标文书等的教学;再如,针对学生毕业所需进行的个人简历制作、求职信撰写的教学时,可以模拟招聘现场实景或直接介入招聘会进行体验式教学。

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相当一部分《应用文写作》课程多单纯采用讲、练的方式授课,课堂教学较为枯燥,课堂的可参与性与学生的积极性都不强。要改变这种传统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学生体验性活动,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参与度,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教法,笔者搜集整理了目前效果明显,评价较好的几种教学方法,并在课堂中进行尝试,刻意引进课堂互动,学生反映强烈,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主要有:

项目驱动。寻找符合学生需求的真实项目任务,在项目任务驱动下主动进行文种知识的认知与学习,与参考案例相结合,完成相应文种文本的写作。如与班级或学校社团活动结合,要求学生完成某个大型集体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管理,学生就必须从有关文种理论知识的消化掌握,到初步文稿的草拟及完善,全程积极主动参与。在完成该项目包含的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撰写策划书、制发通知、写出总结、配合新闻通讯宣传,甚至涉及到请柬、讲话稿、解说词等。把单一又枯燥的教学融于学生感兴趣的集体活动之中,在好胜和进取心的激励之下,化被动为主动,在轻松合作的氛围中带动了学生写作能力与水平的提升,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情景模拟。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真实情景,让学生扮演现实生活或工作中的某个角色,使学生置身于某种特定的写作情景之中,使学生在现场情景的约束下进行写作练习。如模拟劳务合同签订这一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招聘者和应聘者,在模拟签订合同的过程中,熟悉掌握合同的内容和特点等。

案例比较。如在学习广告文案时,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受众喜闻乐见的广告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剖析,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文种特点,分析比较案例的优缺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进一步进行创新性设计。

专题讨论。可以让学生以分组协作的形式,共同讨论完成某一专题或单元教学任务。如在学习公文中“请示”和“批复”这两个文种时,让学生分组并选择“请示”和“批复” 的练习,然后再互相交换,进行讨论并作出评价。这种方式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及交际能力等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多种综合能力。

“互联网+课程”。在当今网络信息技术广泛使用的环境下,包括应用文写作在内的一些高职课程网络资源开发和利用相对滞后,我们应该积极探讨“互联网+课程”教学模式,借助成熟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搭建“混合式教学”的网络学习支持平台,有效拓展教学手段和途径,使有限的教学时空得到延伸,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此外,随着微课的出现及其广泛接受和认可,也可以尝试将《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与小巧灵活的微课相融合,通过设计制作有创意的微课,推动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应用文写作》课程的长远发展。

3.加强教材建设,深化课程改革。

针对目前应用文写作教材“多而不精”,教材建设略显薄弱,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不符,案例陈旧,时代性不强,不能体现高职教育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的缺陷,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把教材建设作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

首先,应用文写作的教材建设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给予学生以更多的实践训练空间;二是教材内容编排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打破现有教材刻板传统的章节体例,采用任务化、模块式、项目化的编写体例,例如可以将学习目标设计为若干任务,再将教学内容整合为若干教学模块,每一模块分解为若干教学项目,通过任务驱动,过程引导实现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三是要遵循产学融合,工学结合原则,积极吸纳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编写教材,援引真实的工作流程和案例,突出教材的职业教育特色。

4.注重过程评价,构建多维立体考核体系。

以往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评价模式就是一张试卷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无助于学生应用文写作的能力提高。在工学结合思想指导下,应用文教学者基本取得共识,即考核应当加强实训性与过程性,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构建教师、学生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强调平时通过密集有效的实训练习,例如生与生互评互改、教师点评等手段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并如实地反映在考核评价之中,辅之以终结性评价,借此激发和保持学生较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可用的技能,不再单纯死记硬背去应付考试,而是更多关注如何应用,如何解决未来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相关实际问题,最终达到以考核促进学习的真正目的。

5.优化教师结构,加快教学团队建设。

众所周知,优秀教学团队可以充分发挥科研带动课程建设、制作精品课程带动课程建设的作用。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要在深入研究课程特色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采取集体备课、共同讨论研究、教学观摩、共同编写教材等形式加强课程建设。同时应用文写作课程的建设需要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行业人员参与其中。而应用文写作课程专职教师大多数为一线教师,行业实践经验不足,因而可以邀请企业行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教学,从而解决一般专职教师理论性强、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

高职教育在本质和层次上具有“职业性”和“高等性”的双重属性,对高职学生而言,应用文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应用文写作能力已成为职业人素质能力的重要部分。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探索发现切合学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大胆改革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方面要坚持产学融合,能力为本,提升课堂实效性,使学生学以致用,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2015.

[2]赵丽玲,周金声.应用文写作课程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3]魏红梅.大学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1).

[责任编辑张君宽]

Analysis on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 Yueyuan,Fu laixi,Liu Libin

(Shaan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Xi'an 710119)

Abstract:Practical writing is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carrier and communication tool in modern society, and for a long time there is a gap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an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goal of personnel training requirem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 it is imperative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difficulties in practical writing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 Practical writing; Reform;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H1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49(2016)01-0034-04

*基金项目:本文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2014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阶段性成果之一。 课题编号:046 ,项目负责人:傅来兮。

[作者简介]1.李月媛(1981—),女,陕西省铜川市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2.傅来兮(1967—),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3.刘丽彬(1981—),女,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5-09-22 退改:2015-10-22

猜你喜欢
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论“内外兼修”模式下高职应用文写作第二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