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开放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2016-04-03 20:23张小平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读者服务图书馆信息技术

张小平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大数据时代开放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张小平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互联网+终身学习”产生席卷全球的教育变革,开放大学图书馆应确立创新、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强读者服务的“精雕细琢”,适时开展服务个性化定制,提高服务品质。

关键词:信息技术 ; 图书馆 ;读者服务 ;核心工作

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终身学习”理念促使教育改革朝着更开放、更快捷,具有数字化、个性化等特性的方向转变。顺应这个变化,广播电视大学正向体现时代特征的开放大学办学模式转化,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也将沿着“聚集、建设、推进”的思路发展,而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必将更具开放化、信息化和多样化。

一、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工作

“值得图书馆骄傲和引以为荣的,并不在于它拥有多少本书,有多少十六世纪的版本或十世纪的手稿,而在于如何使图书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流传,吸引了多少新读者,如何迅速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一切要求……”(《列宁全集》)。读者服务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代化图书馆存在的价值,读者工作开展的好坏更影响图书馆发展。随着自动化水平及网络技术的提高, 图书馆业务数据的统计及处理工作已逐步由计算机来完成,而读者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面世,使图书馆的利用环境发生本质的变化, 读者不到图书馆就可以查阅自己所需要的数据。提高读者服务水平,转变以馆藏为主的被动服务模式,建立“想读者之想”,积极为读者提供好的服务平台和服务水平,想方设法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工作模式将成为图书馆的核心工作。

二、读者服务模式转变背景

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开放式远程教育成人学校,与普通高校不同,受教育的学生来源不一,基础不一,教师与学生分离,图书馆面临的是读者分散,不能直接沟通,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担负着辅助教学支持服务的任务,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知识传播的书载形式被打破,图书馆和其他信息资源融合在一起将成为大趋势,这就为改变读者服务模式提供了平台。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互联网+终身学习”产生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教育变革,供给侧改革引发教育发生深刻变化,为高校尤其是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当前的转型发展就是由培养理论性人才转到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模式转化,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转变”。近期下发的《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意见》指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要整体转型升级,要着手构建全民终身学习框架,确立创新、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各分部图书馆需要紧跟电大发展步伐,在开展服务个性化定制,提高服务品质上进行改革和变化。

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服务中有太多的浮躁,太少的沉潜;太多的投机取巧,太少的脚踏实地;太多的急功近利,太少的专注持久;太多浮躁,耐不住寂寞和诱惑,工作中缺乏“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政府报告中提到的 “工匠精神” 适用于各行各业,“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努力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好多管理工作不缺能工巧匠,欠缺的却是工匠精神。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欠缺的也是沉下心,细心钻研,安心工作的“工匠精神”。

三、如何加强读者服务工作

(一)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建立多元化藏书体系

建立与读者相适应的藏书体系是服务的基础。电大图书馆作为面向读者大众的信息服务机构,承担着为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信息素养教育的责任。资源利用得越充分,为读者服务的效果就越好,满足大多数读者的需要,就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读者的信息检索能力和技术能力, 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 尤其是网络资源和数据库资源的利用, 对图书馆来说, 可以大大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提升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价值。

电大图书馆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任务,面对的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建立与相应读者专业相适应的电大特色藏书体系是电大图书馆的发展趋势。首先,在整合包括纸质馆藏在内的各类资源基础上,挑选适应当前需要的数字型文献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不断丰富馆藏。其次,结合读者需要拓展馆藏空间,形成以馆藏文献为基础,信息资源并重的藏书格局。精心打造适合读者需要的数字图书馆,使图书馆真正成为传播知识、分享知识的殿堂。再次,各分部图书馆还可以利用学校与省内高校、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的便利,协调引进合作单位的优质资源,积极建立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借鉴、开发和共建共享文献数据库等途径,建立满足读者需求的有效资源,逐步实现可供多种终端访问的数字图书建设,实现图书馆价值最大化。

(二)改变服务方式,建立多元化服务管理体系

“图书馆并不是技术决定一切的服务机构,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才是图书馆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当前图书馆的读者服务需要调整服务布局,完成从传统服务向智能化、多元化服务方向的转变。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充分体现人文关怀,让读者随时随地享受服务。要树立现代化的思想意识,系统化、科学化管理意识,建立多元化的全面质量服务管理体系。

首先,改善沟通方式,把握沟通技巧,做好宣传辅导,当好读者的“网络导航员”。读者文化程度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兴趣点不同,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同,所以要打破原有的服务方式,服务既注重虚拟网络信息,又不脱离实体图书馆。在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中都要体现人文关怀,打开多元化服务的渠道,满足读者千差万别的需求,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

其次,通过有效措施激发读者兴趣,让读者享受到只要有网络就能查询文献信息,随时随地享受到服务,从而扩大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力。

再次,从“私人定制”“量体裁衣”入手,推行个性化服务,为读者搭建信息素养教育平台,设置与专业相关的“微课库”,利用短信,微博等软件,在现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尝试借助企业项目管理模式助力服务的科学管理,从而达到多元化服务目的。

(三)提高人员素质,建立继续教育培训体系

人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主体,服务工作的大小成败除受外在环境和历史条件等客观因素影响外,主要取决于人的素质高低。馆员要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自我完善。要当好读者的“网络导航员”,馆员自身就要完成从书库馆员向信息向导的转变,只有注重专业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提高专业素养,将知识转化成做事的能力。因此,图书馆要建立培训机制,让馆员通过参加继续教育长短期培训,通过对网络知识的学习、内化,提升综合素质。克服因循守旧,树立开拓创新意识;克服依附心理,树立自主为读者服务的意识。懂网络,会用信息工具;懂安全,会常态维护;懂操作,会优化服务。只有这样,读者服务才能知行合一,逐步走向专业化。

总之,破才能立,打破才能得到生机。在终身学习和互联网有机融合的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读者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只有打破原有的局面和思维的禁锢,落实到科学思维上,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只有具备“工匠精神”和“精雕细琢”的工作态度,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提升读者服务满意度,最大化地发挥图书馆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肖希明. 图书馆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 图书馆 ,2000,(1).

[2]张洁 ,王英, 杨欣涯 .翻转课堂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4,(11).

[3]田原 .浅议高校图书馆员与读者的沟通[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

收稿日期:2015-03-26

作者简介:张小平,女,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副研究馆员。

中图分类号:G7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40(2016)03—0078—02

猜你喜欢
读者服务图书馆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图书馆
现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变革
图书馆如何注重服务细节 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探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