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民先生书讯

2016-04-04 02:48陈志平
书法赏评 2016年4期
关键词:硬笔书法弟子规草书

■陈志平

李克民先生书讯

■陈志平

李克民,一九三三年生,善行草兼通楷隶篆。曾任北天书画院副院长,黑龙江老年美术大学副校长,兼书法系主任教授,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历任省书协秘书长兼《书法赏评》杂志主编。其书法作品参加国内外书展,并获奖,传历载入《中国古今书家词典》《世界华人书画名家大词典》等十余部典籍。出版有:《唐孙过庭书谱草书研究》《王铎行书赠汤若望诗册书法解析》等十三部。热衷业余书法教育,连续十年获全国少儿书法教育特等园丁奖。同时积极从事书法理论研究,尤其对“草书符号”研究颇深,研究形成了在草书发展史上具有深刻意义的成果集《中国标准草书符号集》。现将作者的5部作品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中国标准草书符号集》

自清末民初于右任1936年初出版《中国标准草书》代表符号72个,他的弟子胡公石1984年出版《中国标准草书字汇》,增加草书符号13个。到李克民1993年出版《唐孙过庭书谱草书研究》,又提出了17个标准草书符号,在全国标准草书符号讨论会上,通报表彰该书是草书符号研究新成果。前后经过半个多世纪,共提出草书符号102个,使草书发展朝着系统化和规范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草书开始由约定俗成的传承方法,逐步走向用“草书符号”的继承形式。“草书符号”是集古人个性,融为一体,分类规范出各个单字部位共性标准草法,使草书有了共性的标准遵循。为草书普及与提高,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近年《青少年书法报》连续发表数篇关于发展“草书符号”的文章,充分论述发展草书符号重要性和普及推广草书符号的方法。发现了诸如彭有才等关于草书符号研究的新成果,这些都将推动“草书符号”研究工作的发展。

在这次草书符号大讨论成果基础上,对以往有关草书符号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整理研究,重新编辑了《中国标准草书符号集》,对草书符号的使用方法、部首移位、草法变形等进行了具体说明。还对草书近似、疑似等字,列出分组辨析表。为学习研究书写草书提供可靠依据。

2.《硬笔书法字典》

为了适应学生和硬笔书法爱好者的需要,作者编辑这部《硬笔书法字典》,以简化字为主,个别字也引用了繁体字,每个字同时对照写出楷行草三体。此典共搜集单字6113个,根据新华字典自序编辑,删掉部分生僻字。如把楷行草三体合起来,共有18339字。为了硬笔书法创作方便,同时又附古诗词文赋楷行草三体硬笔书法作品148幅,有些诗词是中考、高考的必备名篇。供学生和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创作参考。

3.《弟子规》

《弟子规》是我国传统启蒙学教材,传为清朝李毓秀作。在当时蒙学是民间自发的活动,学校师资教材都没有统一标准,民间的学习教育各行其是。《弟子规》成为古代圣贤伦理道德民间的经典教材。要求弟子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其次要做事谨慎,为人真诚,讲究信用,博爱苍生,成为品格高尚的人。《弟子规》的主要内容,是从《礼记》《论语》中来,再吸取当代伦理道德之规,把这些文词整理成易于记诵的三字韵语而成。

4.《汉石门颂》

石门颂摩崖刻,又名《司隶校尉杨孟文颂》,王升撰文。记汉司隶校尉杨孟文修理石门道之事。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11月于陕西褒城县褒斜道石壁刻隶书二十二行,行三十、三十一字不等,碑额隶书“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十字。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化。每笔起处逆锋,含蓄蕴藉,中间运行遒缓,肃穆疏朗,圆劲流畅,通篇挥洒自如,奇趣逸宕,素有“隶中草书”之称。碑中“命”“诵”等字,悬针竖下垂甚长。

5.《朱子治家格言》

《朱柏庐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庐出生于明代,卒于清代康熙27年(公元1688年),名用纯,字致一,号柏庐,江苏昆山人。入清隐居不仕,致力于教学和著述。为明末清初著名教育、思想家。其书名称《朱柏庐治家格言》又称《治家格言》《朱子家训》《柱子治家格言》。原碑楷书,藏于重庆奉节县白帝庙内,碑文内容虽说的是通俗的家长里短,但却有深厚的人生哲理,对人有深远教化作用,作者今把此文改写成隶书,以求扩展书法艺术。

作者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硬笔书法弟子规草书
安秀扬硬笔书法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弟子规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
弟子规
我的硬笔书法”情愫“
结缘硬笔书法 耕于方寸之间
练习硬笔书法可先从结构着手
书法欣赏(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