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职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培训运行机制研究
——以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2016-04-05 00:14
中文信息 2016年3期
关键词:双师素质双师青年教师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8)

2015年10月教育部发布《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试行)》提到,职校专业课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规定指出,组织教师企业实践,是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尤其对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培训,并给予高效有序的管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

一、创新对高职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培训的意义

伴随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中青年教师成为职业教育的主力,许多青年教师直接由学校走向学校,课堂走向课堂,缺乏企业工作、生产实践的经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人并不多,加之高校扩招后,教学工作量增大,中青年教师外出培训实践机会不多,“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往往是教师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就算完事,这其实是一种贴标签式的行为,双师培养与实践能力相脱节。而外聘兼职教师在管理上不够稳定,真正来自企业的优秀的兼职教师又严重缺乏。“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水平偏低,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健康有序发展的瓶颈。

职业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趋向于以工作岗位需要为导向,高职院校教师如果自己缺乏专业实践经验,那教学效果势必如空中楼阁,苍白无力。

综观国外教育,各国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进程中普遍重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性首先表现在有企业和职业学校两个培训场所上,职业学校教师任职资格的取得,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教育理论进修。在英国大学本科生实际工作两年以上,再经过一年的教师资格培训才能担任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工作。在日本,持有教师资格证书者先去企业工作,然后再转到教师岗位上来。在美国对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有严格的规定,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比一般中小学教师证书要求更高。[1]由此可见各国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进程中普遍重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师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2]两字的加入,更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核心,质量与特色是生命,因此高职专业课教师,必须是理论与实践并重、高素质的、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复合型教师。只有构建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培训运行机制,将“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推向科学化和常态化,才能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与水平,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全面实施教师职业素养提升计划,创新对高职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培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环节,不仅有广泛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创新对高职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培训的运行机制研究

1.创新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培训内部制度管理运行机制

高职中青年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主力军,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高职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和模式,是职业教育能够高效运作的基本前提。目前尽管国家已经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但并未建立相应的培养培训制度,没有制度保障,职业教育很难紧跟时代的步伐。而制订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培训内部管理制度,是确保职业教育发展有效途径之一。

近一年,我院在原有“双师素质”教师资格认定暂行办法等十多个相关管理制度基础上,又相继出台了专业课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规定,师资聘任专门委员会制度,重新修订了教职工在职进修培训制度,“新进教师岗前培训有关规定”,“教师礼仪规范读本”并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读本中,全面倡导“为人师表”,弘扬良好的师德风范。内部制度的构建,确保了教师培养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使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培训工作收到实效。

2.创新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培训考核运行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特点的“双师素质”评价考核机制,实现量化和科学化管理,明确指导教师和被培训教师的责任,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在内部人事管理,分配制度改革与调整上,优先考虑具有“双师素质”资格的教师。构建“双师素质”教师再培养的激励机制。给中青年教师教师提供持续发展的平台,在教师进修培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向“双师素质”教师倾斜,从根本上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的队伍建设问题。

我院建立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申报考核制度,并在年终评优考核中给予倾斜加分;建立教师资格认证与准入制度,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步伐,做到“引聘结合;建立兼职教师管理档案和教学考核制度,鼓励青年教师考取本专业内技师证书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为提升教师素质,学院通过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说专业、说课程、岗位练兵、操作比武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中青年教师在参加各级各类国家、省、市教学、课程改革活动中,获奖达近60余人次,多项课题获省市重点项目。对参加各类比赛及课题获奖的教师学院年终开大会表扬并予以一定的资金奖励,目前在中青年教师中比、学、敢、帮蔚然成风。

通过校内校外实训结合,青蓝工程外聘巧匠指导结合,进修培训网络自学结合等培养培训形式,我院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实践能力、专业技术水平、德育工作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创新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培训“校本研训”运行机制

职业院校要培养出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必须建立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是高职院校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一年来我院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创新“校本研训”新模式。

我院确立“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创新“校本研训”新模式。实施“青蓝工程”与青年教师结对子,组织新进的教师进行听课,通过传、帮、带,培养青年教师,通过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教学研讨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平台,营造努力钻研,扎实工作,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一年来我院青年教师参加国家及省市专业课及行业竞赛多次获得荣誉称号;走出去、请进来,师傅带徒弟,我院从高校、行业企业聘任56名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兼任教师,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型人才兼职教师始终占有一定的比例,邀请兼职教师参与学校有关评教评学、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提高其教学能力,把专业知识的教学和操作技能的传授与学生软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派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从高校、行业企业聘任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院兼职授课、开展讲座,先后聘请省内、省外地质、珠宝、建筑行业专家、教授等20多人来我院作讲座,传授技能技巧和前沿技术,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促进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校企合作”,建立产学研战略伙伴关系,学院先后与大连九成测绘集团等126家企业“校企合作,有计划组织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向,鼓励教师在合作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承担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应用研究项目,促进“双师素质”教师的全面提升。

定期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常规讲座,对中青年教师提升素质讲座,教授副教授学术讲座。鼓励青年教师进修培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目标。为开阔教师的视野,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外出参观培训学习的机会。2015年暑假有33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省级以上培训。培训后教师立足于本专业需求,将培训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在系部全面开展汇报交流28场,并精选参加国家级专业课培训3名青年骨干老师在全院汇报,分享体会,将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一人培训,众人受益”,即解决了因经费压力大,培训学习时间和工作时骨间冲突,许多教师无缘外出培训的矛盾,又使更多的教师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掌握了最新的前沿知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全面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目前我院已形成教师个人自我反思学习、教师集体分享学习、科技人员进校引领学习“校本研训”新模式,使“校本研训“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特色化之路。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要想健康有序发展,必须加强对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培训,开通有效渠道,找准高职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培训的途径,以制度为保障,以考核为标准,创新“校本研训”新模式,并在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培养培训过程中,融入与现代科技和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全面提升中青年教师“双师素质”的职业素养。

猜你喜欢
双师素质双师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校企合作是提升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
高职计算机专业加强企业锻炼培养教师“双师素质”的分析与探索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