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碱注射液给药途径的现状调查分析

2016-04-05 13:52蒋顺仙袁建君王盼盼马春丽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罂粟碱移植术肌肉注射

蒋顺仙,袁建君,王盼盼,马春丽

(1.义乌市中心医院 手足外科,浙江 义乌 322000;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医院,陕西 宝鸡 721006)

罂粟碱是经典的非特异性血管松弛剂,对磷酸二酯酶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使组织内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增加,导致平滑肌松弛;抑制腺苷的摄取,轻度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膜的Ca2+内流。对脑血管、冠状血管和外周血管都具有松弛作用,降低血管阻力[1]。显微外科术后,尤其是断肢(指)再植和各种组织瓣移植术后,吻合口附近一段血管常发生痉挛,导致手术失败。临床上常规使用罂粟碱 30~60 mg,每6小时1次,持续7~10 d,以预防和解除血管痉挛,减少血管阻力,减轻疼痛,改善肢体的缺血状况,促进末梢血液循环,保证手术成功。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式有肌肉注射和静脉微量泵持续注射。肌肉注射易引起注射部位发红、肿胀、疼痛和硬结[2-4],外周静脉持续应用易发生静脉炎。这些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依从性,增加血管危象的发生率。因此,为了提高断肢( 指)再植和各种组织瓣移植术后的成功率,减轻药物副作用带给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选择一种更优化的给药方式,作者对20家医院30名临床医护人员做了回顾性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家医院手外科30名医护人员进行关于断指再植、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罂粟碱注射液给药途径的调查。调查的20家医院中Ⅲ级医院17家,Ⅱ级医院3家;男18名,女12名;医生19名,护士11名;工作年限1~5年8名,6~10年12名,10年以上10名;硕士7名,本科21名,专科2名;高级职称7名,中级19名,初级4名。

1.2 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为:⑴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⑵对断指再植、皮瓣移植术后患者罂粟碱注射液给药途径,连续使用的天数,使用局部副作用的发生情况;⑶医护人员对罂粟碱注射液PH值的知晓情况及对静脉治疗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加深学生的记忆,提升课堂效率。而动手实践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能通过自身感悟来更好的了解科学知识。对教师而言,应处理好信息技术和动手实践的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成效。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0家医院对断指再植、皮瓣移植术后患者均使用罂粟碱注射液预防血管痉挛,其中18家医院给药途径为肌肉注射,1家医院给药途径为肌肉注射或外周静脉微量泵持续给药,1家医院常规中心静脉微量泵持续给药。用药时间为5~10 d;肌肉注射给药的患者中,轻度疼痛30%,中度疼痛60%,重度疼痛10%,50%~60%患者注射部位出现硬结疼痛。外周静脉微泵持续给药Ⅱ~Ⅲ级静脉炎发生率达100%。中心静脉(CVC)给药未发生静脉炎及其他药物并发症。30名医护人员中对罂粟碱注射液PH值知晓率为6.7%;参加静脉治疗知识培训率10%;需从中心静脉给药的药物PH值范围知晓率6.7%。

3 讨论

3.1 微量泵静脉给药保证血药浓度减少并发症

肌肉注射是临床治疗给药的常规方法之一,具有简便、易行、快速的优点。罂粟碱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舒张平滑肌的作用,肌肉注射时疼痛明显,注射后对注射部位刺激性强,长期注射易引起注射部位发红、肿胀、疼痛、硬结,甚至臀部肌肉大面积肿块,造成患者心理焦虑,影响睡眠质量,易导致动脉血管危象的发生,进而影响患肢或皮瓣的成活,降低患者满意度。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临床上使用马铃薯外敷、硫酸镁湿敷、氦氖激光等方法来预防和改善肌肉注射后疼痛、硬结情况,虽然有一定效果但不甚理想[5]。另外,罂粟碱快速胃肠道外给药可使呼吸加深、面色潮红、心跳加速、低血压伴眩晕,其扩张血管的作用也会引起头痛、面部潮红、鼻衄。此外,罂粟碱半衰期(t1/2)为0.5~2 h,肌肉注射给药时,其有效血药浓度不均衡,所以效果可能受到影响[6]。临床上需要罂粟碱长时间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北京积水潭医院临床采取微量泵输入给药[7]。微量泵是一种定容型输液泵,具有定时、精确度高、流速稳的特点,使药物能缓慢、持续地作用于血管,避免了血药浓度不均衡的状态,从而更有效地防止血管痉挛的发生。

据报道,长时间给药时药物易被微量泵装置吸附,但在6 h内含量基本稳定,故建议临床上使用微量泵输入给药时,时间应控制在6 h内[8]。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给药方案:罂粟碱60 mg,微量泵输入每6小时一次。微量泵静脉给药方式可很大程度地降低面部潮红、皮疹、皮下瘀斑等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也避免了肌肉注射造成的注射部位发红、肿胀或疼痛,还可避免因输注速度过快而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甚至死亡。而且微量泵输入给药不需要多次反复注射,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是一种优化的给药方式。

3.2 加强医护人员的静脉治疗安全知识培训正确选择给药途径

综上所述,对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静脉安全治疗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静脉安全治疗的水平;断指再植、皮瓣移植术后患者使用罂粟碱注射液选择中心静脉持续微量泵输入是最优化的给药途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罂粟碱移植术肌肉注射
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局部注射罂粟碱后创面有形物质形成原因的探讨及预防
罂粟碱不良反应文献概述
罂粟碱用于治疗分娩时宫颈水肿产妇的疗效分析
急诊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冠心病介入失败后的应用
一例心脏移植术后继发肺感染行左肺上叶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体外膜肺氧合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研究
三七伤药片外敷预防罂粟碱肌注后皮下瘀斑及硬结的疗效观察
无痛肌肉注射新法
精密吻合移植术在眉毛自体毛发移植中的应用
基于坐位肌肉注射的关键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