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人白居易之夜

2016-04-07 08:55林钰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唐代白居易文人

林钰

摘 要:本文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众多与夜晚题材有关的诗作入手,探寻“白居易之夜”,以白居易的诗句为小标题,从夜间宴饮、夜间赏乐、挑灯夜读、夜间赏月、夜泊这五个方面的活动来写其夜间生活。以诗作为依据,探索白居易的自然之夜与心灵之夜。

关键词:唐代 文人 白居易 夜晚

唐代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不仅诗歌的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多样,而且诗人辈出,白居易就是其中之一。白居易一生留下近3000篇诗作,是唐代诗歌创作数量最多的诗人。在他的创作中,夜题材的诗歌数量也很多。据统计,《全唐诗》中题目中含有“夜”字的诗歌约1559首,其中白居易的夜题诗数量为151首,位列第一。

唐代文人的夜间活动丰富多彩,有奢侈的宴会豪饮、分布广泛的夜市、趣味浓厚的灯谜活动,有文人为考科举的挑灯苦读,也有难分难舍的离愁别绪。从白居易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人的这种种夜生活场景,去感受千年之前唐人夜晚中的喜怒哀乐。

一、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挑灯夜读

唐代实行科举制,为广大中下层文人提供了入仕的机会。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是许多文人士子梦寐以求的,特别是对出身贫寒的士子来说,这种愿望就更加强烈。他们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这个途径,获取功名,一跃龙门,改变自己及家族贫苦的命运。但是,考取功名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的积累苦读,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文人们为了最大化利用时间,除了白天读书之外,夜晚也会挑灯苦读。夜晚相比白天更加安静,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中,文人们更容易进入读书状态,深夜也更容易激发创作灵感。

白居易就是一位读书十分刻苦用功的文人。“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这是白居易的《与元九书》中的一段关于其刻苦读书的描写,到五六岁,就学习做诗,九岁通晓声韵,十五六岁开始知道考中进士的荣耀,就刻苦读书。可见,白居易也是为了考取功名而苦读。他为了摆脱贫寒的生活,常常夜以继日的读书,他的作品《自述苦读》便是对他苦读经历的一个记述。

由于常年累月在昏暗的烛光下读书,白居易中年以后眼睛严重受损,“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眼暗》中的这四句诗道出了他心中的悲哀。挑灯夜读的时光是寂寞的也是充实的,从这些与其夜读有关的作品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白居易埋头夜读的坚定身影。

二、小宴闲谈笑,初筵雅献酬——夜间宴饮

唐代社会安定,物质生活充裕,这为文人丰富的夜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夜间宴饮是唐代夜间的一种常见的活动。夜宴上张灯结彩,文人们喝酒寻欢,充满着欢乐的气氛。白居易的诗歌中有不少是关于夜间宴饮的,这不同的诗歌也写出了夜间宴饮中的各种不同活动。”小宴闲谈笑,初筵雅献酬”,出自白居易的诗作《想东游五十韵》。这当中就描绘了夜宴时金碧辉煌、把酒言欢的场景。除了把酒言欢,唐代文人在夜间宴饮中还喜欢行令。酒令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已久,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唐代文人们特别喜欢饮酒行令,白居易的“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就出现了酒令这一活动。花开时我们一同醉酒以销春之愁绪,醉酒后盼着了花枝当做喝酒之筹码。可见,喝酒行令可以忘忧,一解春愁。唐代酒令游戏名目众多,有文字令、抛香球、筹箸令等,白居易的“小宴闲谈笑,初筵雅献酬。稍催朱蜡炬,徐动碧牙筹”写的就是酒令游戏的筹令,酒令游戏为文人们的夜间宴饮增添了不少乐趣,它就如同催化剂,使酒席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到了唐朝中后期,酒令文化鼎盛的时候,社会上专门有一批以陪酒为主兼营陪宿的女性,叫做“饮妓”,几乎所有贵族达官文人举办的大型宴会上,都要请饮妓捧场。满头珠翠的美女“席纠”往桌案边一坐,开始“宣令”,也就是决定今天咱们玩什么样的酒令。白居易《对酒吟》中的“公门衙退掩,妓席客来铺”便是对这一景象的描绘。唐代文人的夜间宴饮生活持续的时间是很长的,常常到深夜才散场,夜宴的欢愉使得他们不知疲倦。而饮酒行令时的快乐也常常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诗人们会在宴饮中写诗助兴,这也为诗歌创作做出了贡献。白居易关于夜间宴饮题材的诗作也有不少,从这些诗篇中,我们不仅能看到白居易个人的夜间宴饮活动,也映射出唐代文人的夜间宴饮生活。

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夜间赏乐

音乐是唐代文人艺术欣赏的主要内容之一,唐人夜间弹奏的乐器多样,琴。琵琶、箜篌都是极为常见的。关于夜间演奏和欣赏音乐的诗歌不少,而其中十分有名的就有白居易的《琵琶行》。美妙的乐器发出的声音让人们们或如痴如醉,或感同身受,潸然泪下。准确来说,白居易不是专程欣赏琵琶女的音乐,而是无意中听到便感同身受,感慨颇深,对这琵琶曲也有独到的理解。白居易听到江面上传来清脆的琵琶声,忘记了动身回归。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精彩地再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诗人在写演奏的过程中,不仅加入了个人的体验,而且将大量的听觉信息进行了视觉上的转化处理。“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都是讲听觉进行视觉化的转换,俨然诗人就是一个专业的音乐评论家。

诗人听到琵琶女的遭遇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不免觉得同病相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终于找到了共鸣点,于是他以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请琵琶女再奏一曲,琵琶女为白居易的真诚所打动,于是再演奏了一首更为悲怆的歌曲,听者无不动容,诗人更是泪流满面,湿了青衫。这首诗极具艺术性,对音乐的描写出神入化。唐宣宗评价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由此可见,《琵琶行》广为流传,获得少数民族的认可。这首诗也为后人了解白居易的夜间生活提供了材料。

四、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夜间赏月

自古以来,明月就是各路文人骚客所津津乐道的。明月以它的皎洁明丽吸引了无数的目光,诗人们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咏月的佳作。白居易是最爱月亮的,他也写下了许多与月亮有关的诗作。不管是平常的夜晚还是中秋的夜晚,白居易都喜欢赏月,对着一轮明月抒发自己的情感。“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月光如水,四周寂静无声,诗人在这月光下独自徘徊,忧愁难眠。在碧空中,一轮明月高高挂着,一切是那么安详静谧,而在这么美妙的夜晚,诗人却是孤身一人,在月光下看着自己的影子,让人感到了他无限的孤单与寂寞。《客中月》的“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虽也是写出了诗人孤单一人,但却充满了对月亮的感激之情。白天伴着月亮赶路,晚上又在月辉下休息。在漫长的路途中,诗人孤单一人,只有月亮伴随着他。此时的月亮已经不是单纯的月亮,而是一个旅伴,诗人以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对月亮一路相随的感激之情。

诗人在平常的夜晚中就喜欢赏月,对中秋这个关于月亮的节日就更津津乐道了,白居易关于中秋的诗作尤多,诗题中标有“八月十五”或“中秋”字样的就有7首,如《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写的就是中秋之夜与友人聚会赏月的场景。

赏月是白居易夜晚生活的重要活动之一,一轮明月,道出了诗人心中的喜怒哀乐。

五、回看深浦停舟处,芦荻花中一点灯。——夜泊

船在唐代是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唐代的文人很多时候是在船上度过的。船舶会在夜半时分停下,文人们暂时结束一天漂泊的旅途。漫漫长夜,一片孤舟相伴,文人们或生出羁旅愁思,或思念故人,有着无限的感慨。

白居易的夜泊经历在其诗中也有不少体现。他的《河阴夜泊忆微之》、《浦中夜泊》、《夜泊旅望》都是体现夜泊生活的诗作。“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睡不着的多半是忧愁的客人,半夜起来望着故乡的方向。“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在如此寒冷的秋夜里,诗人孤身一人站在船头遥望江面,心绪更加难平。“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塘”古代交通并不像现在发达,诗人在这烟波笼罩中已经过了三十个夜晚,还没有到达杭州。路途的遥远也隐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到杭州仕途如何,白居易心中是没有底的,这使他内心难以平静。小小的客船风里来雨里去,四处漂泊,与诗人的经历颇为相似。小小的船只稍有不慎便会倾覆,这也体现了诗人宦海沉浮的心迹。夜泊水上,船的停泊容易让诗人触景生情,想起自己仕途坎坷,还未功成名就的现实。于是,诗人感时伤世的慨叹又弥漫开来。夜泊的诗作也多给人一种忧愁之感。

古往今来,文人们都喜欢“夜”,白居易也不例外,夜晚比白天静谧,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文人们能够更好品味生活,思考人生。从白居易的众多“夜”题材的诗作中,我们也看到了他丰富多样的夜间生活,白居易将“自然的夜”与“心灵的夜”结合起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夜生活画卷,也引导我们走进千年之前的唐代文人之夜。

参考文献

[1] 白居易,著.白居易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 白居易,马玮,主编.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

[3] 刘洪忠.论唐诗中的夜情境[D].华侨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唐代白居易文人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夜雪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
改善生态 平衡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