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相关问题研究

2016-04-08 20:33
大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就业一直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广大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也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整体上出现下行趋势,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中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当前就业的总体特点可以概括为:待就业人群庞大,就业岗位稀缺;劳动力供给过剩,企业用工短缺;就业效率低,就业压力大;大学生整体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关系青年学生的切身利益、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大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在教育领域深化改革,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好当前和今后时期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意义重大。

从2007年至今,国家先后出台了《就业促进法》《关于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通知》等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法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学生创业驱动发展,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入了有关“创业带动就业”的内容,随后几乎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关于“创业带动就业”的措施,力度在不断加大。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全民创业工作,把支持创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15年国办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显得必要而重要。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高等学校深刻领会,积极行动,深入研究“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新型城镇化”等重点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相关机构,统筹组织大学生创业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不断推出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措施办法。

但是,总体来说,我国大学生创业率相对比较低,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平均值为20%,我们国家仅有0.3%。[1]2014届我国应届毕业生平均创业率为2.9%,其中大多为机会型创业,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淡薄,西部地区的学生比东部沿海的学生创业意识稍微低一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尚未在高校中形成。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毕业后的出路十分迷茫,他们往往倾向于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就业,不愿意到西部欠发达地区锻炼,也不愿意主动参加基层工作,造成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竞争激烈,而西部地区人才紧缺,就业分布不平衡。同时,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对自己的性格、能力认识不够客观,只想选择公务员、企业管理等岗位,不愿意到艰苦的岗位工作,因此导致就业困难。

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创业知识,在创业的过程中缺乏经验,不能够很好处理创业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在专业方面,一些人才紧缺的专业如计算机、机械自动化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高,毕业生供不应求,但哲学、经济学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企业用工紧缩,就业岗位减少,而我国每年毕业生持续增加,加上非应届毕业生就业需求量的扩大,加剧了就业需求与岗位减少之间的矛盾。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毕业生又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大学生就业群体表现出倒挂现象,学历越高,就业越难。

当今的经济形势让我们必须看到,创新是国家发展之源,创业可以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为国家培养优秀的自主创业力量,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就业与创业的互动关系研究

自2007年之后,尤其近两年,我国逐渐进入了“全民创业时代”,国家提出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基本理念,这代表着一种理念的转换,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被动就业”到“自主创业”的转换非常必要。

在就业与创业的互动关系研究方面,有学者认为,创业为主导,应该作为一种驱动力量主导劳动就业的发展,帮助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笔者认为,创业是就业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就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当前来看,“创业带动就业”的潜力未被激发,对就业发展未产生预期的促进作用。以就业为本,创业为主,纵向就业,横向创业的互动思想可以更好地发挥就业和创业的作用,更好地解决就业,促进创业。

近几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对就业与创业的互动关系进行了不少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创业带动就业”政策研究方面,凯尼(Kayne)认为该政策主要体现在新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方面。[2]国内黄敬宝认为,当前中国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创业状况、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促进措施和教育等方面。[3]边文霞认为,大学生的择业要求受到学习、发展和情绪等方面的影响。[4]李长安认为,执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是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解决就业问题的必需。[5]

从中国政府层面上来看,政府对就业与创业关系的认识从模糊向清晰发展。1999年至2002年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为“提倡高科技创业”;2003年至2006年,中国颁布《关于深入实施创业促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开始提倡创业带动就业;2007年至2010年,对创业带动就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加快出台的步伐。2011年至2013年各级政府开始高度关注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2015年,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创业教育改革为突破口,来促进大学生就业。

总的来说,在就业与创业的互动关系方面,就业为主线,创业是纵向就业中的一种工具方法,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政府、企业、学校、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推动就业创业的发展,政府部门通过进一步完善就业法律法规工具、建设公共项目、加大投入、完善高校改革等方法促进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定向培养、加强校企合作等方法全面配合策略。大学生需要转换就业创业理念,提高自身技能,大胆创业,提高就业热情,多学习,多累积创业的宝贵经验,缓解就业择业难的问题。

三、当代大学生的创业优点

在看到当前严峻经济形势的同时,我们要培养大学生勇于尝试、勇于挑战的信心,鼓励他们迈出自主创业的脚步。当代大学生的创业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当代大学生有蓬勃的朝气和活力,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些对于创业来说非常宝贵。

第二,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在高科技方面有一定的知识优势,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在技术含量高的一些企业中就业,将自己的智能转换成为资本。

第三,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思维比较开阔,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技能,可以紧跟时代潮流,获得非凡的成就。

4.3.3 颗粒物浓度监测季节变化。从图13~图18可以看出,颗粒物浓度主要是在冬季和秋季较高,夏季颗粒物浓度最低的峰谷峰的变化形式,其中PM10会出现春季峰值的情况。

大学生在创业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学以致用,通过创业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身的能力。

四、当代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潜力很大,需要高校充分重视,努力挖掘,做好就业创业教育,当代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理念落后,高校重视不够。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重视不够,投入经费不多,把就业率作为就业工作评判指标的同时未在本源上关心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对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创业培养力度不大,大部分高校仅在本科生或者研究生毕业之前进行突击教育,缺少就业创业教育的一整套培养机制保证。

其次,书本教育为主,缺少实践平台。我国的创业教育大多基于书本,通过集体指导进行,书本上理论多,不能真正地吸引学生,而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大多以就业创业团体、项目、竞赛为主,活动开展的质量上有很大的差异,学生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创业实践结合起来,缺乏实践平台让大学生在创业教育方面得到想要的帮助。

再次,师资力量薄弱,创业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2015年,国务院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建立健全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相关的方法。但在我国,从事创业教育的部门主要是团委与学生教育管理部门,教师缺少实践经验,教学形式简单,内容枯燥,学生参与热情不高,教学质量不高。创业教育体系与学科专业关联度低,创业教育缺乏内在的连贯性,教育的成效不显著。

最后,就业创业教育与就业创业工作研究相脱节。目前有关就业创业相关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方面,与就业创业工作联系不大,而且很多研究将就业与创业割裂开来,学生对就业和创业的认识存在偏差,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五、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一)政府方面

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多种场合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激发民族的创业精神。政府依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营造创业环境,坚持需求导向,推动模式创新,形成很好的氛围,让千万创业者共同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政府的宏观调控策略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动力,政府应该从完善就业法规,兴建政府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完善高校教育改革等众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二)企业等用人单位方面

在就业方面,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不能仅仅根据毕业生的学历判定就业能力,而应多方面进行权衡,了解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在创业方面,一些成熟的企业可以对创业中的大学生给予技术上的指导,业务上加强与创业大学生的合作,主动帮助大学生,同时企业可在大学里建立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让有兴趣创业的同学增长知识,多累计创业经验。此外,企业采用定向的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定期到学校进行委托培养,帮助学生到企业里接受培训和入职工作。

(三)学校方面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师资队伍、提供政策资金支持、开立创业教育课程、深化教育和教学改革,营造鼓励创业的舆论氛围,完善创业指导工作,创造条件支持创业实践活动。具体来说,可以建立学校主动、多方联动的大学生创业支持计划,建立“课堂+培训”的创业较高模式,建设高水平的创业服务队伍,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高校需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将创业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对有创业意愿的同学进行创业指导,对已经开展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企业经营管理类的指导。各高校要建设、利用好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器、课外实践教育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建立校园创业教育导师微信群、QQ群等,发布创业项目的指南,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到新兴领域就业,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开拓就业相关岗位。

(四)大学生自身方面

大学生自身要多反省自我,努力提高实践技能,积极参加实习培训,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正确认识自我,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大学生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对自身有清晰准确的定位认识,积极面对经济下行趋势之下的就业困境,坚持“先就业,再择业”的准则,科学调整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次,大学生要强化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增加实践的机会,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实践经验的原始累积之中,只有专业技能强,才能有工作的主动权。此外,大学生可以将毕业后直接创业的直线就业想法调整为毕业后先就业再创业曲线就业想法,先了解当前形势,再进行创业,保证成功率。

综上所述,在中国的创业群体中,大学生群体最为活跃、最有潜力。随着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日益明显,我们必须看到创业已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当前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存在普遍的不足与滞后,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既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又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学生的共同努力,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需要多方努力,建立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注释:

[1]宋杰,潘清,李明. 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科技创业价值观的调查分析[J].现代教理,2009,(57):122-125.

[2]Kayne. State Entrepreneurship Policies and Programs,Kauffman Center for Entrepreneurship Leadership at the Ewig Marion Kauffman Foundation, 1999.

[3]黄敬宝. 中国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综述(2008—2010)改革与战略[J].2011,(11).

[4]边文霞. 中国就业环境下大学生发展需求调查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2).

[5]李长安. 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动力的影响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2).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