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注意力培养的化学课堂教学——以“从铝土矿中提取铝”教学为例

2016-04-09 08:11高希娟
化学教与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体验注意力兴趣

高希娟

(江苏省赣榆外国语学校 江苏 赣榆 222100)



基于学生注意力培养的化学课堂教学——以“从铝土矿中提取铝”教学为例

高希娟

(江苏省赣榆外国语学校江苏赣榆222100)

摘要:在课堂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积极主动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保证。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明确目标、激发兴趣、体验成功、反馈及时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注意力;目标;兴趣;体验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早在十九世纪,马克思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提出了“天才就是集中注意力”的著名论断。在智力结构中,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持者”,正是由于注意力的组织和维持,人们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活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本文将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从铝土矿中提取铝”[1]的教学实况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目标,提供集中注意力的保证

明确学习目标是唤起和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条件。学习目标越明确,任务越具体,越有利于学生保持稳定的注意,它会如同磁铁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不断地提供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为学生集中注意力提供保证。为此,我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了三个学习阶段并制定了不同的学习目标。

阶段1:为什么要提取铝?从哪里提取铝?

学习目标:了解铝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知道地壳中铝元素的含量及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式。

阶段2:如何提取铝?为什么要这样提取?

学习目标:了解工业上从铝土矿中获得铝的方法、原理,知道A12O3是两性氧化物,能写出提取过程中化学方程式,这是重点;知道A1(OH)3可以溶于强酸,但不能溶于H2CO3等弱酸的结论,加深对性质决定用途的理解,这是难点。

阶段3:铝的冶炼史和再生。

学习目标:从金属铝冶炼方法的变化体验化学科学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感受科技造福人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外在的目标导向,使学生不断形成一个个直接短时的近景性动机,激起学生对新知识了解的需要和解决认知矛盾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自觉地集中注意力。

二、激发兴趣,转移集中注意力的方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和注意又是一对孪生姐妹,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过程中,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时,其它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不利于新课的学习。而精彩的“开场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学生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要学的内容上来。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预设的开场白是:首先播放“神舟八号”升天的视频,让同学们回顾这激动人心的一刻,然后提问“神舟八号”的表层材料主要是什么?通过这样引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心和求知欲,并引出铝合金在航天事业上等高科技的应用,接着进一步追问铝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导入新课。可当走进课堂时,发现有的学生还在大声议论上节课的内容,有的在喝饮料,有的在吃食品,不能安静下来。这时,我发现饮料是铝合金易拉罐装的,而学生吃的巧克力是铝箔包装的,心里有了主意。我走到喝饮料的同学桌子边,顺手将该同学的喝完的易拉罐拿到讲台上。学生感觉到奇怪,化学老师在干什么?生气了?相互小声议论之后,马上安静下来。此时我进行了如下开场白:

教师: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饮料瓶,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制造的吗?

学生:铝。

教师: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铝合金,你现在能在我们周围找出铝或铝合金制品吗?学生很兴奋,立刻行动起来,很快地找出了如一角钱硬币、一盒铝箔包装药片、糖果巧克力包装纸、铝合金门窗等。

教师:铝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用途广泛,可想而知,它应该性能优异、价格便宜。可同学们知道吗? 19世纪中期一位名声很响的总统拿破仑三世,珍藏着一套铝制餐具,平时舍不得用,只有国宴时才拿出来炫耀一番,而大臣们用的是金杯和银杯。英国皇家学会为了表彰门捷列夫创建了元素周期表,重奖给他的是一只铝制奖杯。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生动的语言表述,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哇!平常的铝还这么昂贵?”吸引了学生的全部注意,急需去探索这一“神奇”。使课堂教学迅即转入了愉悦、轻松的学习,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使学生很容易理解所学内容。

在阶段2,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同学们知道,历史上有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说明Cu、Fe在早期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而铝的含量高于铜和铁,但它却在19世纪末才得到广泛使用,为什么?让学生知道铝的含量虽多,但它大多数以化合态存在于铝土矿中,必须采用人工方法冶炼出来。这在19世纪是一个难题。但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冶炼铝较好的方法,并投入大量生产使之服务于各个行业。那么我们现在是如何提取铝的呢?激发学生学习铝制备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地过渡到第二阶段的学习。

三、体验成功,增强集中注意力的信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信心。

教学过程中,展示制备铝的工艺流程图,让学生结合课本P64-P65自主完成,小组讨论: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步骤有哪些?各步骤的作用?涉及的化学知识?然后将学习结果汇报:

①溶解:A12O3+2NaOH=2NaA1O2+H2O;

②过滤:除去杂质;

③通入CO2:NaA1O2+CO2+2H2O=A1(OH)3↓+ NaHCO3;

④过滤:保留氢氧化铝;

⑤灼烧:2A1(OH)3=△A12O3+3H2O;

这部分内容学生是能完成的,而且情绪高涨。此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可以“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探究题:

探究1:氧化铝属于金属氧化物应该可以溶于盐酸,与碱怎么会反应的呢?

请学生自行操作来验证猜想,通过分别向两支装有A12O3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和稀硫酸,发现A12O3在NaOH溶液和稀H2SO4溶液中均溶解。引导写出化学方程式并自然地总结出了两性氧化物的概念。

探究2:为什么向过滤后所得到的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就能得到A1(OH)3沉淀?其反应的实质是什么?请学生分别向NaA1O2溶液中逐滴加入强酸(HC1)和弱酸(吹入CO2),发现都有白色沉淀A1(OH)3生成。引导学生得出:A1O2-+H++H2O=A1(OH)3↓。

进一步分析:通入CO2发生反应的实质是CO2与H2O反应生成碳酸,能电离出H+的缘故。

此时学生自然产生了“既然滴入盐酸也能产生沉淀,为什么工艺流程中不是用盐酸来酸化,而是通入CO2酸化”的疑问。请同学们向刚才这两支试管中继续加入过量的酸,学生会发现加稀HC1的试管沉淀溶解,通CO2的试管沉淀不溶解,于是得到A1(OH)3可以溶于强酸,但不能溶于H2CO3等弱酸的结论。至于生成的盐是NaHCO3而不是Na2CO3则是因为通入了过量的CO2。

通过连续的两个探究实验,让学生在自己操作实验的过程中,对NaA1O2与强酸、弱酸的反应有了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并达到了难点的突破。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对那些有进步的学生加上激励性的语言,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他评,在评价中了解学习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参与的热情,增强集中注意力的信心,同时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激起上进心,克服缺点,争取更好的发展。

四、反馈及时,促进集中注意力的延伸

教育心理学有个重要观点是“一般青少年的注意力持续集中只有10~35分钟左右”。况且此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大多数已经完成,学生正沉浸在自我陶醉的喜悦中,注意力分散。这时一定要及时反馈,促进注意力的延伸,以达到余音绕梁之效果。

教学过程中,及时提出:前面我们说过,19世纪中期铝的价格非常昂贵,是因为铝的提取过程中有一个难题,你认为这个难题是什么?一语激起千层浪,学生立刻讨论的讨论,查书的查书,注意力高度集中。正当学生疑惑不解时,我又抛出了第二个问题:从A12O3到A1,现代工业为什么采用了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为什么采用电解的方法,还有其它方法吗?

这时学生明白过来,结合课本知识回答出:A12O3熔点(2054℃)高,熔化、电解需大量的能量,当时无法进行大量的生产。而第二个问题则是因为铝被还原,可以用较强还原剂来把铝还原出来。据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还原剂必须用比铝活泼的金属才可以,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钾、钙、钠应该可以。这时也有学生提出:可以用加热法使其分解吗?

在肯定同学们回答后,利用多媒体展示:现代化学界公认铝是沃勒于1827年发现的,27年之后,法国化学家德维尔才运用钠在熔融条件下还原出铝,但工艺复杂,产率很低,由于消耗大量昂贵的金属钠,所以铝的价格很高,甚至超过了当时黄金的价格。热分解法不适于制活泼金属,因为活泼金属氧化物很稳定,高温下也难分解,所以和钠、镁一样均采用电解法。直到1886年美国霍尔和法国的埃鲁尔找到了助熔剂冰晶石(Na3A1F6),使A12O3的熔融温度降低,降低了能耗,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这种19世纪最昂贵的金属才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

精美的图片,生动的语言,使同学们兴趣很高。此时,我拿起开始上课的易拉罐,说道:事实上如今铝的价格便宜,跟这个废弃的易拉罐也有关,你知道为什么吗?再次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此时引导学生观看投影“铝的再生”,让同学们了解如今全世界铝的回收占总铝量的25%,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已达99.5%。美国等国家的公民都有非常高的回收意识(三分之二以上),而我国仅达到20%,所以环保和能源的充分利用应从小事做起。铝的价格便宜了,但需求是巨大的,而铝资源却是有限的,所以大家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随手捡起到处乱扔的易拉罐。再次让学生感受科技造福人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节课教学中,以从铝土矿中提取铝的工艺流程为学习载体,通过自然、有趣的导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进学生问题的生成,落实本课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整个过程学习目标明确、兴趣高涨,注意力一直高度集中。在教学中还注重学习过程,及时反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教师真正起到了学生学习“促进者”的作用,实现了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总之,只要教师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情况,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五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64-65

[2]王祖浩,吴星.高中化学教学参考书化学1(必修)(第三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64-73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2.015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2-005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体验注意力兴趣
让注意力“飞”回来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