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云县—凤庆县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2016-04-09 00:45赵宏伟曹建丰
山西建筑 2016年32期
关键词:云县澜沧江区域

赵宏伟 曹建丰 程 寅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7)



云南省云县—凤庆县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赵宏伟 曹建丰 程 寅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7)

论述了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探讨了云南省云县—凤庆县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与存在的问题,基于云县—凤庆县一体化发展的定位和目标,并从生态、交通、产业、城乡空间、旅游五方面,阐述了实现一体化发展的策略,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城镇化,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

0 引言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区域城市间的竞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具有行政效能优势的独立经济单元难以在大范围竞争中取得领先,转而寻求与临近城市的合作,实现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2]。区域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发展在地理意义上的重要载体,也是区域发展的新战略[3,4],一体化战略可在不改变既有行政层级的前提下,通过制度创新,寻求治理模式的突破,打破行政区经济,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产业错位发展、设施共享和市场共建。

云县、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南地区,隶属于临沧市,位于大理、普洱、临沧3个州市的交界处。两县是临沧市经济、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地域相邻、习俗相近、文化相融、人员交流和经济往来密切,具备推进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1 云县—凤庆县一体化发展基础与问题剖析

1)山水同脉、习俗相近的本底为云凤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衣带水、毗邻而居——云县与凤庆县位于临沧市西北部,是临沧市与云南省广大腹地交往的北大门,地处滇西和滇西南城镇群的交界,区位条件良好。云县、凤庆两县城直线相距30 km,可实现半小时通达。

文化同根、民俗同源——云县与凤庆县元、明时期同属顺宁府管辖,其后几经分合,建国后1959年2月两县合并,称云凤县,10月分开,分设云县和凤庆县,后归属临沧市。两县在语言、饮食、生活习惯、民俗节庆等方面也非常相近。

山体同脉、气候相近——云县与凤庆县内群山连绵,均属碧罗雪山南部伸延的支脉;山川之间,局部分布有丘陵台地,云县县城和凤庆县城位于平坝地区,且两大平坝相连,四周皆为高山峡谷。本区域属于亚热带气候,四季如春、潮湿多雨。水资源丰富,区域内河流属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澜沧江穿境而过。空气质量常年达到二级标准,森林覆盖率和林地覆盖率均超过50%,生态环境优越。

2)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云凤一体化发展创造了先行条件。云凤地区已有的高等级公路包括经澜沧江大桥去往昆明的214国道、连接保山和昌宁的312省道;在建的是云县至凤庆一级路;铁路通道为已启动建设的大理至临沧电气化铁路,在云县设火车站;航空通道为在“十三五”期间建设的凤庆通用机场;水运通道为凤庆的小湾库区航道、云县的大朝山库区和漫湾库区航道,为五级航道,云凤两县县域内部交通也逐步完善,为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先行条件。

3)经济的紧密联系为云凤一体化发展集聚了内在动力。近年来,云县和凤庆县经济平稳增长。截至2014年年末,云凤两县生产总值合计183.4亿元,财政总收入14.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亿元。云凤两县是“滇红”之乡、核桃之乡,全省重要的酒、核桃、茶叶果蔬产地,拥有“滇红集团”“澜沧江啤酒”等知名品牌,产品远销东南亚。云县的产业资源主要有酒业、咖啡生产、核桃、温泉、水电、生物资源开发;凤庆县的资源集中在茶叶、核桃、烤烟等,两县产业既有同质性又有互补性。

4)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问题。a.经济发展压力大,推动一体化发展的动力不足。目前,两县经济总量在临沧市范围内排名靠前,但增长速度缓慢;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层次不高、链条不长,产业转型发展较为困难。目前,云县、凤庆县农产品加工产业以茶叶、核桃和甘蔗为主,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现代服务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水平较低,专业人员缺乏。b.交通等基础设施不足仍是制约一体化发展的瓶颈。两县与周边节点城市衔接困难,两县之间通达不畅,长期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一体化进程。途经云县的大临铁路刚刚启动建设,而凤庆县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穿越,云凤一级路启动较早但推进缓慢,两县之间急需增加更多高等级道路,构建干线路网,尽快缩短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c.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缺乏。云凤地区一体化涉及两个行政主体的核心利益,涵盖产业协调、民生保障、设施共建、环境联治等多个方面,牵扯成本和收益分摊、生态补偿、县域经济考核等现实问题。两县面临机制体制相对独立、市场体系还不能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招商引资信息还未共享、土地利用政策还未对接、环保联治体系还未构建、部分产业恶意竞争等挑战,如何让两县在互惠互利、相互平等、公开透明的基础上打破现有行政壁垒,灵活分配资源成为一体化成功的关键。

2 战略定位

1)云南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积极拓展云凤一体化核心区城镇规模,重点完善城市功能和增强产业整体实力,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一体化,并在生态环境联保同治、体制机制创新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和示范,为西南欠发达地区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创造新经验,成为云南省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2)滇中、滇西南与滇西城镇群的链接纽带和商贸物流基地。本区域依托地处滇中、滇西南与滇西三大城镇群交界区域的区位优势,并随着大临铁路、云保铁路、大临高速公路、云保高速公路的建成,将起到便捷联通三大城镇群的交通枢纽作用,努力打造成为集到发、中转、联运、物资供应等功能为一体的商贸物流基地,最终建成临沧市联通滇西南与滇西城镇群的链接枢纽和商贸物流基地。

3)以茶马古道、多民族、文化为主的旅游目的地和健康产业基地。依托鲁史古镇、文庙等文化旅游资源,融合茶文化、多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充分发挥高原生态资源优势,以茶马古道文化、茶文化、民族风情、绿色生态、健康养生和休闲度假为重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开发富有多元特色民族文化及休闲养生的旅游精品,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使其成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大健康产业基地。

4)澜沧江中游生态安全屏障区。澜沧江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河流之一,本区域内澜沧江流域生态植被良好,承担着保护澜沧江水质的重要生态安全责任。规划期内区域要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坚持退耕还林、防护林保护、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林特产业基地建设、绿色通道等多种生态工程并重,坚持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形成特色生态产业体系,以此构建澜沧江中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

3 发展目标

建设经济、生活、生态协同发展的幸福云凤,实现经济、多元化生活、可持续生态的有机统一,推动区域“近中期云凤一体化协调发展,中远期云凤一体化(即临沧城区—云县—凤庆县)融合发展”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4 五大发展战略

1)战略一:以生态管控为先导的生态一体化战略。云凤区域位于澜沧江中游,生态环境敏感,规划需要进行全域生态安全管控,划定生态安全格局。规划形成“九源两区、一带四脉五廊”的生态安全总体格局。九源为澜沧江省级自然保护区、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觉庵水库保护区、绿荫塘—凤翅膀水库保护区、刘家菁水库保护区以及两岔河水库备用水源保护区;两区为山林生态保护区和农业协调区;一带为澜沧江生态安全带;四脉为区内四条东西走向的重要水体,分别为黑惠河、凤庆河—罗扎河、勐佑大河—南河、南汀河;五廊为五条各城镇片区间的生态绿带和各自然生态区之间的生物迁徙廊道。规划以山林生态保护区和农业协调区为区域生态基底,突出“一带九源”的生态保护、“四脉五廊”的生态控制,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一体化规划。

2)战略二: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战略。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是本区发展的制约因素,是制约区域快速发展的瓶颈。规划建设“一横一纵”的高速路网和“一横一纵”的铁路网,沟通本区域与临沧市区、大理市区、保山市区的联系;同时建设多条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实现云凤交通一体化,联通县域内重要城镇;为实现本区域经济的快速飞跃,需保证大临高速公路、云保高速公路、大临铁路、云凤一级路等交通设施尽快建设完成。

3)战略三:以绿色和转型升级为导向的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区域现状产业以农副食品加工和建材产业为主,产品经济效益和附加值不高,规划要融入新技术,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成功实现转型升级。规划利用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第六产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大健康产业、商贸物流业、清洁载能产业等,对整个区域内产业进行协调布局,并整合区域产业园共建临沧市产业园区,实现园区的建设、管理、产业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实现本区域经济的整体提升。

规划形成“一核Y型轴一带,三区七点多园”的产业发展格局。一核即云凤一体化核心区,包括云县县城、凤庆县城及两县城连接区域,是本区域的综合经济发展核心;Y型轴即依托高速路网形成的Y字形产业发展轴;一带为沿区域北侧的澜沧江绿色发展经济带;三区为北部茶马古道文化及百里长湖旅游区,东部和西部高原特色农业区;七点为鲁史镇、小湾镇、漫湾镇、勐佑镇、营盘镇、幸福镇和涌宝镇七个重点发展城镇;多园包括一个经济开发区和五大旅游景区。

4)战略四:以“产城景”和城乡融合为导向的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战略。云凤区域高原山区的地形地貌条件,决定了城乡空间布局要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形成组团、点状、串珠式布局,坚持“产、城、景”一体,让景区成为城镇的花园,城镇成为景区的客厅。以云县县城和凤庆县城为核心,做大做强核心区,做优做特小城镇,做精做美乡村,做到城镇、山水、田园、村庄有机融合,实现云凤区域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5)战略五:以“世遗”和“文化”为先导的旅游一体化提升战略。区域内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和多民族文化孕育了景色秀美的山河湖泊、原始森林、奇峰异石、峡谷溶洞、民族村寨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规划积极推动茶马古道加入申遗,将“茶文化、民族文化、酒文化”融入到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大力提升旅游发展的亮点和动力,创建滇红茶文化旅游园区、顺宁府历史文化旅游区、鲁史古镇旅游园区、澜沧江百里长湖风景名胜区、大雪山—亮山天池风景名胜区等,打造多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提升区域旅游吸引力,使旅游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1] 王 珏,陈 雯.全球化视角的区域主义与区域一体化理论阐释[J].地理科学进展,2013(7):1082-1091.

[2] 王 盈,罗小龙,刘晓曼.后发展地区区域一体化的问题、特征与建议——对中部江西省丰樟高地区区域一体化的实证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4(10):75-80.

[3] 杨连臣,霍正元,任群星.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路径[J].中国市场,2014(29):32-33.

[4] 张晓钦,韩传峰.中国区域一体化的整体性治理模式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同济大学学报,2015(5):116-124.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on Yun County-Fengqing County of Yunnan Province

Zhao Hongwei Cao Jianfeng Cheng Yin

(InstituteofUrbanPlanningandDesign,NanjingUniversityCo.,Ltd,Nanjing210007,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of region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discussed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Yun County-Fengqing County in Yunnan,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ositioning and target of Yun County-Fengqing County in Yunnan, from the ecological, traffic, industry, urban and rural space, tourism five aspects, elaborated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region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1009-6825(2016)32-0047-02

2016-09-03

赵宏伟(1983- ),女,工程师; 曹建丰(1978- ),男,高级规划师; 程 寅(1986- ),男,工程师

TU984

A

猜你喜欢
云县澜沧江区域
依傍着澜沧江的秘境 临沧
分割区域
澜沧江源头
Work as a team,win as a team
澜沧江之波
澜沧江之恋
云南云县花灯简述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云县村级兽医防疫体系建设与思考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