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学专业美术教学的思考

2016-04-09 00:45
山西建筑 2016年32期
关键词:建筑学美术建筑

杜 鹏

(太原理工大学建工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对建筑学专业美术教学的思考

杜 鹏

(太原理工大学建工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分析了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建筑学专业开设美术课程的目的与意义,从加强美术基础课建设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两个角度,提出了美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促使美术教学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日异创新不仅改变了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更是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个变革创新的时代,建筑美术教学同样也面临着新的课题、新的思维、新的挑战。

1 时代引发的冲击

建筑美术教学最大的挑战来自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领域,计算机制图速度快、效率高,大大降低了人工绘图的劳动强度。因此,在全国建筑类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绘图课程。计算机制图的大量运用,带来的是传统手绘图的减少,有些人认为计算机绘图速度快、效率高、更接近于真实效果,建筑学专业总共不足300学时,学生没必要再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美术,建筑类院校原有的以提高手绘技能的美术教学内容已显得落后,不适应现代的建筑美术教学。

2 教学中的困惑

3 建筑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意义及改革思路

作为一名建筑学专业的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亲身感受,从目前建筑学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建筑美术教学来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首先概括归纳一下,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两个方面:1)以写生为主的传统建筑美术教学模式是否落后,是应该加强还是取消;2)美术教学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设计人才。

3.1 建筑学专业开设美术课程的目的与意义

建筑学专业美术课程,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以培养学生绘画能力为主的基础课程:素描,色彩,建筑速写,建筑风景画。这些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进行。第二类是以培养学生设计表达及创新能力为主的课程:造型设计基础。一般安排在大三进行。第三类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审美能力为主的课程:艺术史,艺术欣赏。一般安排在大四以后进行。

美术基础课是学习手绘的基础,造型设计基础课是对艺术语言的深入研究和应用,艺术欣赏课是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操,三类课程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

优秀的建筑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和超前的设计创新意识,建筑美术课程恰恰能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情趣。

美术和建筑都属于视觉艺术,表现方式都是用造型手段再现物象,扎实的美术基础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素质。所以素描,色彩,建筑速写,建筑风景画等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只有掌握这些美术基础技能,才能为以后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筑师的设计构思和创意才能更好地实现。

该区岩土体类型为粉土与砂砾石双层土体和砾类土单层土体两类。粉土与砂砾石双层土体上部为黄土状粉土,土质疏松,多孔,柱状节理发育,根据现场采样分析,具有严重的湿陷性(见表2);下部为砂砾层,根据颗粒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为圆砾(d10>0.1 mm)。上部疏松多孔的黄土和下伏砂砾层其抗水流冲刷能力差,是导致该区沟谷发育的重要工程地质条件因素;而上部黄土的柱状节理发育和湿陷性是导致该区地表坑穴发育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因素。

大多数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入学前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美术基础薄弱。所以,绘画基本功的训练是学生入学后首要的学习任务,只有通过美术基础课的训练与学习,才能帮助学生开启艺术之门。

建筑美术基础课程虽然非常重要,但建筑美术教学不同于专业美术教学,它的教学有着自身的专业特点。建筑学专业培养的是建筑师,而美术专业培养的是画家。虽然两者都开设有素描、色彩等课程,但是,由于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不同,两者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手段上有很大的差异。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只是建筑美术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建筑美术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空间与形体,培养学生对空间的分析、想象、推敲、组合等多种能力,建立一套符合艺术规律的思维方式和观察方法,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建立自己的艺术语言,并把这种语言应用到将来的建筑设计理念中,这是建筑学开设美术课的目的与意义。

要完成未来建筑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建筑美术教学应该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方针,循序渐进地系统展开。因此,建筑美术基础课分前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基本的造型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概括能力。第二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强调对结构、空间和色调的理解与感悟。第三阶段的重点是通过研究物体的体量、空间关系,培养学生对空间、形体的自主组织能力。让学生通过视觉信息的收集,对纷繁复杂的视觉现象有自己的判断、鉴别、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对形体图像进行分类、取舍、分割、组合和重构,强化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控制和协调(构图、主次、层次和美感)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创作。

以上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教学重点,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提高,相互衔接,不可分割。

3.2 建筑美术基础课应该加强而不能削弱或取消

建筑美术基础教学每个阶段,对学生的培养都不容忽视,这是计算机绘图课程所无法替代的。

虽然计算机辅助设计给设计师在绘图表达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捷和好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会对计算机的运用就可以取代美术学习。因为计算机始终是机器,而机器终究是由人操作的。计算机无法替代设计者的思维活动,计算机只是一种辅助设计手段,要绘制出理想精彩的效果图单靠使用计算机软件是不够的,任何一幅建筑效果图的完美呈现均离不开人脑的支配和参与,从整体设计思路的酝酿,到构思的推敲选定,再到画面的色彩调配、光影运用等细化处理,都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与反复的技能训练,只有在学好美术的基础上,计算机才能发挥其真正作用。

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计算机制图虽然速度快、效率高,这是有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是容易让人对机器产生依赖,盲目追求计算机设计软件的功能和应用,玩弄技术特效,忽视了创意过程的构想,使设计作品工具化和模式化,作品缺乏内涵、流于形式、徒有华丽的外表、不能达到设计的最终目的。而手绘效果图虽然费工耗时,但也有计算机不可替代方面,手绘图不仅仅是几张漂亮的图纸,手绘时间虽然漫长,但制作过程给设计师带来更多的是深入思考、充分交流与细致表现,为建筑设计提供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空间。

手绘图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建立和提高学生的原创意识和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再加以计算机技能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设计中真正地将艺术和技术进行最佳的结合。

3.3 美术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第一段美术基础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正确观察方法,建立起空间的思维方式。这些能力的培养与知识的储备,为第二阶段的学习造型设计基础这门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是把美术与建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一门课程。造型设计基础由“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三大要素组成,是设计类专业重要的设计基础课程。

“构成”是学习创造形态的方法,研究如何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以及形象排列的方法等等,可以说是一种研究形象的科学。构成课是设计的基础课,通过构成课的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视觉语言、造型方法,培养其创造力和想象力。

它的教学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习形式美的法则。通过抽象造型的基础训练,从造型美学的高度来研究造型结构和视觉美感规律。学习将隐藏在人物、静物、风景等具体形象背后的形式美的规律,进行分解、提炼、归纳、总结,把自然形象概括为简单的几何形体,并在抽象的几何形体中研究一种内在的节奏、韵律、平衡、比例、虚实以及对称关系,寻找一种内在的美,一种与人的情感交融的美。简单地说,就是了解美的视觉语言,学习美的形式规律。第二阶段是运用形式美的法则。通过运用抽象思维方式,把具象形态分解成形体后再构成,进一步用于开发设计组合的基本形态,在此基础上完成有秩序的新的创意形态组合,从而实现设计概念。本阶段是以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与设计能力相结合,最大程度的唤醒每个学生内心中的创造潜能。它强调充分地表达情感,从不同方面去研究形象、色彩的特征和表现,同时进行造型要素的分解、重构训练。在本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到如何应用美的规律,表达自己的情感,去创造形式结构性的美。

造型设计基础课程是当代设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是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有效课程,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为将来的建筑设计创新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艺术欣赏课是建筑美术教学十分必要的补充,它能开阔眼界,增强感性认识,是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的捷径。能让学生全面了解、认识、欣赏中外美术大师的艺术作品,分析大师的作品,从中体会艺术美的法则,了解在特定历史时期,产生特定艺术流派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了解各种文化的内涵。

同时应注意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理论及美学基本知识,除了美术课堂作业外,另还应开设如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美学基本知识,环境艺术等选修课。最好是结合艺术理论,美学规律来讲解造型艺术上的各种优秀典范作品,这样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

通过加强和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和审美水平,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美、欣赏美、感受美的氛围和场所。学生通过前期的美术基础和后期设计及构成等课程的学习,对建筑学科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建筑设计能力,这时考虑设置一些与建筑有关的美术修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加深学生对建筑这门艺术的认知力和感知力,为他们后来的真题设计和创作,以及未来的建筑设计提供更宽泛的美术知识。

4 结语

建筑美术教学不同于单纯的美术教学,建筑美术教学有着自己突出的专业特点。作为建筑学美术教师应加强对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不能一味沿袭纯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方法,应开拓思路,转变观念,采用多种模式,实现教学内容综合化,而后运用科学合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启迪他们学习建筑专业美术课程的智慧。

在今后的建筑美术教学中,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突出建筑美术课程的专业特点,加强与建筑设计的紧密联系,体现建筑设计思维, 完善建筑美术基础课的专业课职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取舍和统筹组织画面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培养,这样才能更加适应现代建筑设计需求和新技术所带来的变化。最终为学生的图象设计创新能力、设计构思、设计分析和创作表现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是建筑类院校美术课教学的发展方向。

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不断加以研究适应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将是每一个从事美术教学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应尽的职责。

[1] 周欣越,刘圆圆.建筑学专业的美术教学改革[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37(2):139-140.

Consideration on arts teaching of architecture major

Du Peng

(CollegeofConstructionIndustry,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Combining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paper analyzes arts curriculum teaching problems of architecture specialty. Based on launching arts curriculum meaning and goals of architecture specialty, starting from two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art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ng students’ creative capacities, it puts foward arts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concepts, so as to make arts teaching adapting times demands.

architecture major, arts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creative capacity

1009-6825(2016)32-0247-02

2016-09-06

杜 鹏(1968- ),男,讲师

G642.0

A

猜你喜欢
建筑学美术建筑
高层建筑设计中生态建筑学的应用分析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建筑学中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
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现状浅析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建筑的“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