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共青团干部成长的学术路径与理论建设

2016-04-11 09:35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工作实践理论逻辑

刘 佳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计算机学院,武汉 430074)



试论共青团干部成长的学术路径与理论建设

刘佳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计算机学院,武汉 430074)

摘要:做好新形势下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青年工作的现实需要,新时期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要走出一条以“学习与研究”为终身使命和价值诉求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共青团青年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共青团干部不仅要成为青年工作的“业务能手”,还要努力成为青年研究的“行家里手”。共青团干部要充分利用联系青年、服务青年的独特优势,遵循青年理论研究的自身规律,沿着青年理论研究的内在理路攀登至“青年问题”理论大厦的顶端,探寻共青团工作背后的理论逻辑和方法论原则。这是共青团干部健康成长的价值诉求所在。

关键词:中国共青团;共青团干部;工作实践;理论逻辑;价值诉求

共青团工作是党的整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重点领域。“做好新形势下的团的工作,团干部是关键。”[1]共青团干部是共青团组织从事青年群众工作的中坚力量,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做好共青团工作,必须紧紧牵住共青团干部这个“牛鼻子”。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群团组织领导机关干部要带头树立经常联系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真情同群众交友的好作风,竭诚为群众服务。”为贯彻落实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2015年以来,共青团中央先后在团中央机关和全团系统自上而下开展了“共青团干部如何健康成长”大讨论活动,全团干部对共青团干部健康成长的重大意义、实现路径、方式方法等形成重要共识,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共青团干部成长”不是一个抽象的整体概念,而是关系每一名共青团干部成长发展实际的具体概念,即要关注每一名团干部成长发展的空间和渠道。本文认为,加强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共青团干部健康成长,不仅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服务意识、改善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法,还要聚焦共青团工作自身的理论逻辑和价值诉求,走出一条以“学习与研究”为终身使命和价值诉求的团干部“内涵式”建设道路。不断提高共青团青年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使共青团干部真正成长为有思想、有能力、有追求的青年工作领导者。

一、历史镜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回溯

中国共青团自成立之日起,就将团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共青团自身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共青团的工作领域、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工作载体等也悄然改变。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浪潮中不断改进和加强。

十年“文革”期间,共青团工作陷于停滞状态,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也就无从谈起。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共青团工作获得恢复,共青团干部队伍也得以重建。1982年,共青团“十一大”召开。党中央的祝词要求“团的各级干部都要成为‘青年之友’。”[2]这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青年之友”成为共青团干部的基本定位和职业标签。1988年团的“十二大”提出,“团的干部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握青年工作的正确方向,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勇于开拓,不断进取,逐步成长为党和青年所信赖的、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2]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领导的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指导和帮助工会、共青团、妇联建设一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热心群众工作,熟悉本职业务,受到群众信赖的干部队伍。”[2]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新时期。这一时期的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着眼于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鼓励支持共青团干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经受历练,引导他们在实践中积累青年工作经验、掌握青年工作方法、凝练青年工作规律。团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团的各级干部“要贯彻‘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重点学好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同时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和将来工作的需要,注意学习有关经济、科技和管理方面的知识。”[2]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情况、新任务对共青团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要求。为此,1993年团的十三届二中全会通过《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提出团干部队伍建设目标是“努力把团干部造就成为既能从事青少年工作,又能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2]在资本自由流动和市场竞争机制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一部分团的干部出现了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等问题,团的活动也出现“重形式、轻内容,重排场、轻思想”等不良倾向。对此,1998年12月,团的十四届二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抓好团干部思想作风建设,“重视团干部的实践锻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促使团干部深入实际,深入青年,讲实干,办实事,求实效,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和侵蚀。”[2]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当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这也对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建设学习型团组织,培养共青团干部学习意识,增强共青团干部学习能力成为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2002年5月15日,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8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各级团干部都要按照党的要求,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创造、自觉奉献,努力做党放心、青年满意的干部。”[3]2008年团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团的干部“要倡导学习风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勤于学习的习惯,通过不断学习培养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座谈时强调,“团的干部必须提高工作能力,勤奋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青年学习,在同广大青年的密切交往中提高工作本领,在同他们打成一片中找到做好青年工作的有效办法。”[4]深入青年群众进行调查研究是最好的学习方式。2015年,团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团调查研究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团干部要树立‘机关下基层、调研到支部’的意识,努力使调查研究成为一种思想作风、一项工作习惯、一样贴身本事,不断提高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学习与研究: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时代底色和现实诉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青团组织动员全体青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出青春和智慧,也为做好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回顾中国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30多年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共青团始终把团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共青团青年群众工作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内涵体系在实践中逐步拓展和丰富,由最初的注重思想理论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发展到思想建设与业务能力并重、理论教育与作风建设并重、创新精神培养与学习能力建设并重的三维格局。这是30多年来中国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真实写照和历史图景,也是中国共青团在实践中探索团干部建设规律、共青团建设规律、党的青年工作规律的实践成果和宝贵经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共青团工作,对做好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实践证明,推动共青团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必须运用科学思维和理论方法,既要注重工作实践,也要注重调查研究;既要注重经验总结,也要注重理论分析;既要注重实践创新,也要注重理论创新。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科学规律,切实提高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2015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提出“领导干部要加强对群团工作理论政策的学习研究”,提高领导干部群团工作的政策理论水平。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培养共青团干部学习意识和科学思维,提高共青团干部调查研究和理论建设能力是新时期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时代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就是要走出一条以“学习与研究”为终身使命和价值诉求的团干部“内涵式”建设道路,要更加注重团干部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更加关注团干部内在修养的养成、理论水平的提高、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更加注重团干部个体的可持续性发展,努力建设“学习型”团组织,培养“学习研究型”团干部。美国著名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认为在信息时代,任何单位的创建、生存与发展,都必须以“学习型”为前提和起点,至少进行5种修炼:不断地更新知识以超越自我;不断地更新观念以改善心智;建立共同的理想和追求;组织好团体学习;开阔视野以系统思考问题。[5]学习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团干部加强学习,不仅是要在文本中学习理论知识、文件政策、讲话精神,更要在实践中学习青年群体的特点、青年运动的规律、青年工作的方法。后者的学习过程是以个体与现实直接“对话”的方式进行的,因而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更深刻、更具体、更真实。也就是说,共青团干部要走出书斋楼阁、走出办公空间,走向青年群众、融入青年生活,把社会实践当做一本“大书”,把青年群众当做学习研读的“章节”,在“阅读青年”中建构起有关青年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方法体系乃至学科体系,不仅要成为青年工作的“行家里手”,还要努力成为青年研究的“娴熟能手”。提高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专业化水平,学习研究能力建设是关键。

学习是研究的第一步,价值认同在学习与研究中得以形成、巩固和强化。那么,对共青团干部而言,有哪些问题是需要学习的,又有哪些问题是要深入研究的?

一是要加强对中国青年运动史的学习和研究。深入研究青运史中的党团关系、团青关系和党青关系,明晰“三对基本关系”的历史演进和内在规律,在学习研究中坚定党对青年工作领导的历史必然,进一步明确中国青年在中国近代史中对推动民族意识觉醒和国家现代化转型中所发挥的先锋作用,强化对党的青年工作的历史认同。

二是要加强对当代中国青年特点的学习和研究。学习当代中国青年的特点,沉浸在书本中是无法找寻到答案的,对此必须在火热的青年生活和青年实践中学习,融入青年生活,研究青年的“所思、所想、所为、所欲”,打破传统的、固有的有关青年群体特征的“文化标签”和符号,在当下的现实和发展的历史中准确定格青年,强化青年工作的责任和自信。

三是要加强对中国青年社会问题的学习和研究。社会问题的学习研究路向是从实践中来,再通过理论分析返回到实践中去,因此对青年社会问题的学习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品格。著名青年学者风笑天教授提出了当代中国青年问题研究的六大重点领域:(1)社会教育制度变迁与青年的教育问题;(2)社会就业制度变迁与青年的就业问题;(3)社会家庭结构变迁、家庭观念变迁与青年婚姻家庭问题;(4)社会文化,特别是社会价值观变迁与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建构与发展问题;(5)社会变迁中的青年群体与青年组织问题;(6)社会结构转型与青年社会问题。[6]以上六大领域值得共青团干部借鉴和参考。

三、理论建构:共青团干部健康成长的学术路径和具体环节

团干部队伍建设与团干部健康成长是辩证统一体。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团干部的健康成长,推动党的青年工作科学化发展;共青团干部健康成长有助于保持团干部的纯洁性、先进性和创造性,为团干部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组织保证。如果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团干部健康成长的最高诉求,增强工作能力、提高工作实效是团干部健康成长的直接诉求,那么探寻共青团工作背后的理论逻辑和方法论原则则是团干部健康成长的价值诉求。这是因为,作为专门从事青年工作的共青团干部,对自身工作对象规律和工作领域特征的理性认知和科学把握是共青团干部成长成熟的必经阶段,在工作实践中不仅要在政策层面熟悉青年工作的政治逻辑和实践逻辑,还要在工作实践背后的知识体系中洞察和凝练青年工作的理论逻辑,进而实现团干部对自身工作领域在知识论维度的全部占有,这是共青团干部健康成长的价值原则所在。正如康德所说:“每个有理性的东西都必须服从这样的规律,不论是谁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当把自己和他人仅仅当做工具,而应当永远看做自身的目的。”[7]

对共青团干部而言,“实践”是通往理论大厦的大门,“学习与研究”是迈向理论大厦顶端的台阶。共青团干部长期从事一线青年工作,与青年接触最多,占有大量生活素材和实践资料,这为共青团干部从事学习与研究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说,共青团干部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青年理论的大厦。所需要做的则是遵循理论研究的自身规律,沿着理论研究的内在理路走向理论大厦的顶端。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强化问题意识,凸显青年特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对现实矛盾的理性沉思和高度凝练。强化问题意识是共青团干部从事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问题导向是提高理论的基本原则。实际上,生活世界并非缺少问题,而是缺少发现问题的眼睛,缺乏洞察问题的敏感性和甄别问题的能力。问题无处不在,青年工作的实践性和特殊性更在现实层面上决定了共青团干部可以在广阔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和凝练问题。一是在“理论争鸣”中析出问题,沿着理论自身的论证逻辑和路径,把握其中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命题,探寻问题真正的根源和答案。二是在“青年场景”中凝练问题,对青年工作中积累沉淀的所思、所惑进行理论式的命题设置和改造,将其置于理论空间加以诠释和解读。三是在“主动学习”中提出问题,共青团干部带着具体的问题学习,带着历史感和现实性学习,在学习中建构起有关青年、青年组织、青年运动的问题体系。[8]

第二,加强文献研读,夯实理论基础。研读文献是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也是筑牢知识根基的重要途径。共青团干部不仅要把阅读文献作为一种工作要求,还要将阅读文献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和工作常态。马克思为我们做出了表率。1858年5月,马克思在伦敦写给恩格斯的信中表达了他对文献的无限渴望:“但使我们吃惊的是,书架竟达到九先令六便士,比我们整个‘军费’金库所存还要多。因此我很希望你能把这笔钱用邮局汇票给我,也许这本书对我来说没什么新东西;不过,由于《经济学家》的推荐和我自己读了这些摘引,我的理论良心不允许我不读这本书就写下去。”[9]共青团干部要把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献和党的重要历史文献作为看家本领,同时还要阅读共青团领域的重要报刊杂志,如《中国青年社会科学》《中国青年研究》《中国共青团》《中国青年报》等。这些刊物贴近共青团干部工作实际,可以帮助共青团干部积累有关青年的学科知识,进而更有效地指导青年工作实践。

第三,加强共青团干部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话语是思想的表达形式。理论研究是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理论研究的话语构建有其内在的规定性。共青团干部在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中应着力避免以下两种倾向:一是用生活话语代替学术话语。在论证问题时总是采用散文式、记叙式、日常化的语言方式,充斥大量的日常用语、俗语,有时还出现文学性修辞手法。二是用宣传话语代替学术话语。对共青团干部而言,宣传话语就是一种“文件话语”,这种话语形式具有经验性特征,容易与学术话语发生混淆,把学术研究的“论理”异化为宣传动员的“说理”。这要求共青团干部要努力摆脱宣传话语的羁绊和束缚,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等理论知识对已经占有的大量材料进行剪裁和加工,构建起问题研究的基本架构和逻辑体系,运用学术话语描述、分析和论证问题。

综上所述,实践发展推动理论创新,理论创新促进思想升华。共青团工作实践为共青团干部观察青年现象、研究青年问题、凝练科学规律、探索工作方法提供了广阔舞台和空间,全团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青团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加强青年问题调查、分析和研究,运用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破解青年工作难题,推动共青团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使每一位共青团干部不仅成为共青团工作的业务能手,同时也成长为青年问题研究的行家里手,这是新时期共青团干部成长与发展的可持续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97.

[2]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青团重要文献汇编[Z].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18-344.

[3]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388.

[4]习近平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N].人民日报,2013-06-21.

[5]【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1996:14.

[6]风笑天.社会变迁中的青年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4-7.

[7]【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52.

[8]刘佳.新时期高校共青团青年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209.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16.

(责任编辑:赵广平)

A Tentative Study on the Academic Approach and Theory Construction for the Growth of CYL Cadres

LIU Jia

(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China )

Abstract:Doing well in the team construction of CYL cadres is the practical needs for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Party's youth work. We should set out on a path of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whose lifelong mission and value appeal are studying and researching for the team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hence we can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the mass work of the CYL. The CYL cadres must be not only the business hotshots of the youth work, but also the experts in youth study. CYL cadre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linking the youth and serving the youth, follow the rules of youth theoretical study and climb to the top of the edifice of the youth issues according to the inner logic of the youth theoretical study, thus searching the theoretical logic and the methodology principle behind the CYL work. That is the value appeal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the CYL cadres.

Key words:Chinese Youth League; CYL cadres; Work Practice; Theoretical Logic; Value Appeal

中图分类号:D2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16)02-0067-05

作者简介:刘佳(1989-),男,辽宁抚顺人,法学硕士,助教,学生辅导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共青团理论与实践研究。

基金项目:湖北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2016-2017年度专项研究课题“‘中国梦’视野下高校学生党员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1617YA09)、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微时代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与优化研究”(2015GB01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5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经费新青年教师启动资金“高校共青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话语体系构建研究”(CUGW15081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共话中国梦——高校团课青年话语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收稿日期:2015-12-26

猜你喜欢
工作实践理论逻辑
现代技校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列宁从严治党的思想实践及其现实启示
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应争当“两学一做”教育表率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探究
浅谈供给侧改革
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