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善行河北”报道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2016-04-11 21:21张孟军窦玉英
视听 2016年3期
关键词:报道大数据

□张孟军 窦玉英



大数据时代“善行河北”报道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张孟军窦玉英

摘要:“善行河北”自2012年发起以来,中央和河北的媒体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报道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随着大数据新技术的推进、新闻报道的不断创新,“善行河北”的主题报道也需随着媒介生态环境的改变,对报道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以便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大数据;善行河北;报道;媒介生态环境

“善行河北”自2012年发起以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报道得到社会的积极响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成为彰显河北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道德建设品牌活动。为了达到传播效果,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结合自身传播优势,进行了多样的宣传报道。比如,《河北日报》开辟“善行河北”专栏,广播电台播出百集微广播,手机媒体设有《善行河北手机报》,网络媒体专门建立善行河北网站等等。同时,传统的“善行河北”的报道正在经历“大数据”的深刻影响。

大数据是无法用常规软件工具在可承受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也使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发生改变,传播的有效性大大增强。海量的数据翻新了时代的面孔,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媒介通过对大数据信息的提炼和加工,然后科学地分析和处理,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这既可以传播有价值的信息,也可以挖掘出事件的来龙去脉,让受众在宏观层面拥有更深的认识,增强传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数字技术改变了媒体和格局及信息传播规律。媒体不仅可以利用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提高采写和传送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人类获取信息、表达意见的方式和路径改变了。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核心资源和竞争的利器,大数据的运用,迫使“善行河北”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

一、大数据驱动下,“善行河北”报道的内容和形式需要重构

当前,“数据即讯息”已成为时代的共识。数据的价值正在得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开发。在新闻报道领域,数据挖掘分析、数据新闻生产和用户服务等都颠覆与重塑着传统的新闻报道。数据新闻报道在促使传统新闻报道变革的同时,也使得“善行河北”的报道内容和形式不得不进行重构。

(一)“善行河北”新闻报道的内容需要创新

1.数据成为重要的新闻内容来源

数据新闻所用的数据不仅仅是数据库或者若干个图表,而是基于社交媒体的海量信息。2014年1月25日,央视晚间新闻推出“据说春运”特别节目,播报国内春节人口迁徙情况。这是新闻报道首次将大数据的内容,可视化地报道给观众,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报道模式。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还可以帮助媒体深入挖掘事件,使新闻报道更多地聚焦一些新鲜、受众喜欢的主题。

2.数据使媒体的报道更加准确,更具真实性

真实性已被新闻业界确认为新闻报道的基本信条,这要求“善行河北”报道必须真实可信。新闻报道经过数据分析,用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受众,往往更真实,更客观,更易于受众接受和信服。

3.传统媒体不能满足受众个性化的需求

透过大数据,传播效果和受众的需求都可以被媒体掌握,从而可以更方便地进行有针对性的传播。目前,河北大数据交易中心、廊坊市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等的建立,使大数据的利用更加方便。大数据驱动下的新闻报道不仅可以通过数据报道“善行河北”故事,还可以对数据进行挖掘和评价,分析受众需求,有针对性地推送定制新闻,增加受众的忠诚度,达到传播的目的。

(二)“善行河北”新闻报道的形式需要创新

数据新闻报道从数据抓取和分析上提升了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也使得新闻报道形式需要创新。

1.传统媒体的报道形式受到新媒体的强烈冲击

传统媒体受人力物力的局限,不如新媒体发布信息迅速。比如,传统媒体对于一些突发事件,就难以像社交媒体信息发布那么迅速。加上我国传统媒体的传播范围往往又局限于某个地区,缺乏互动性,也使得传统媒体所包含的信息量在广度和深度上不如新媒体。

2.数据新闻报道不再局限于文字表达,而是更多地使用信息图表或动画视频

2010年10月《福布斯》对100多年来各项诺贝尔奖的获奖情况做了可视化报道,使受众清楚地认识到很多未知信息,比如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了德国成了世界科学和文化的中心。社交媒体包含着丰富的“善行河北”故事信息,如果充分挖掘分析这些数据,很可能会发现有报道价值的故事,再以有吸引力的文字、图表、视频等直观的形式呈现,肯定会到受众欢迎。这样的传播形式,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简洁清晰,传播效果更加符合预期,大大拓宽了现有的传播手段。用数据说话,用图表说话,可以成为“善行河北”新的报道方式。

二、大数据时代“善行河北”报道如何创新

大数据时代,新闻报道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新闻报道的生产制作,到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无不受到大数据的影响。大数据驱动下的新闻报道创新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新闻界,“善行河北”的报道也需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对报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

(一)重视挖掘数据,拓宽报道范围和深度

大数据时代的新闻报道要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个性化信息推介满足受众需求。这要求新闻媒体把数据作为生产资料反复抓取,对受众行为进行分析以及深度的数据挖掘,找出受众潜在信息需求,再把这些被需要的信息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给受众。具体来讲,媒体记者应该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与挖掘,发现“善行河北”的人或事的线索,然后抓取大量与主题有关的数据,把数据变成新闻故事。接下来,媒体将“善行河北”故事或者挖掘的过程依靠可视化技术以形象化的方式通呈现出来,达到传播目的。

(二)多平台可视化呈现故事

数据往往给人抽象的感觉,其实数据并不是统计数字,它可以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具有真实性、可视化、易接收等特点,可以增强“善行河北”的传播活力。数据新闻可以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介呈现,无论“善行河北”报道以什么形式呈现,其根本的性质是不变的,还是要给受众一个善行故事。假如这个平台和受众还能形成互动,再给受众提供服务链接,肯定能把“善行河北”的理念传播得更深刻,把“善行河北”这个品牌传播得更广泛。

(三)报道者需要提高数据新闻素养

在大数据背景下,“善行河北”报道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离不开有数据素养的报道者。这些报道者既要懂得媒体报道的一般规律和“善行河北”的内涵,也要具备数据收集、分析和挖掘等方面的知识。此外,受众要可以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反馈自己对“善行河北”报道的态度和观点。新闻报道者要善于收集各种反馈数据,并利用技术进行分析,得出报道得失,及时调整自己的报道内容和策略,吸引更广泛受众的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善行河北”的影响力。所有这些都要求新闻报道者有很高的数据意识和数据技术素养,因此,提高新闻记者的数据素养势在必行。

三、小结

总之,新闻报道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变,新闻报道的内容和形式都要更新。大数据影响下的新闻报道正在经历巨大变革,新闻报道要善于运用数据为新闻传播服务,要善于通过“善行河北”数据新闻报道,使社会大兴互助之风、诚信之风、孝敬之风,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媒体要善于利用传播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选择和管理,满足社会和受众需要,引领“善行河北”报道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刘瑞红,任倩.新媒体环境下“善行河北”的现实价值及网络传播研究[J].党史博采(理论),2012(8).

2.汪平.大数据时代新闻传播力重构[J].中国广播,2014 (11).

3.杨叶青.美国新闻业的内容重构与模式变化[J].视听界,2011(2).

4.方洁.“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新闻表达方式的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0月30日(A08).

5.史慧玉.大数据时代新闻报道新模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5(7).

6.何德慧.大数据时代传媒业的突围之道[J].声屏世界,2015(8).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报道大数据
从“儿童走失事件”报道看地方晚报突发事件中的报网互动
透过水情汛情看防汛抗洪采访报道
做好电视经济新闻报道的几个有效途径
“三农”报道如何“精准”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