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绿色产业发展与创造就业效应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分析

2016-04-12 02:08揭红兰
关键词:VAR模型福建省

揭红兰

(福建江夏学院 学生工作部,福建 福州 350108)



福建省绿色产业发展与创造就业效应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分析

揭红兰

(福建江夏学院 学生工作部,福建 福州350108)

摘要:发展绿色产业能够创造更多的绿色就业岗位并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GDP、绿色产业产值和从业人数的数据,建立基于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和就业水平的VAR模型,采用计量分析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对VAR模型进行估计。通过实证分析,认为福建省绿色产业的发展能够创造就业效应,同时其就业人数的增长会促进福建省总就业水平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福建省;绿色产业;创造就业;VAR模型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我国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提出要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近两年,从党中央公布的各种政策来看,从“最美乡村”到“工业版4.0”,特别是最近颁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同时提出了“一带一路”、“水十条”等,这些政策指导意见把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推向新的高潮。我国发展绿色产业不仅可以节约大量宝贵资源,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能创造就业岗位,有力地推动绿色就业。2010年《互联世界中的低碳工作》报告显示,风能、太阳能和水电等绿色产业将给中国创造679万个绿色就业岗位[1]。我国林业改革不仅使大量林业工人获益,而且还增加了100多万个新就业机会[2]。下面,笔者运用定量实证分析的方法,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福建省绿色产业发展对于福建省创造就业带来的影响,以期为优化福建省产业结构和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福建省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传统产业逐步转型,新兴产业加速培育。数据显示,2010年福建省绿色环保产业产值近400亿元;2011年福建省绿色环保及相关产业产值增幅继续保持在20%以上,产值突破500亿元,2015年可达千亿元[3]。福建省作为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一带一路”中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进行经济转型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进行产业机构优化和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福建省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不仅带动全省的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够利用林业资源在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绿色产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既能够解决就业问题而且能够增加收入,更好地实现福建省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在能源方面,福建省大力引导和支持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利用财政政策进行鼓励,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尤其是在降低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能耗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全社会倡导节能减排和绿色生活的理念。第三,在农业方面,主要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的发展方向,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首先是不断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技能技巧,同时加大对农业创新和农机科技的支持力度。第四,从企业方面来讲,福建省大力支持环保节能企业的发展,目前在福建省涌现出龙净环保、新大陆环保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环保企业。一系列有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在福建加速形成,在福州形成了LED产业基地;在宁德福安形成了高效节能电机产业基地;在南平建瓯,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基地正在形成;在泉州,重点环保产业基地正在形成。同时还大力建设福州、厦门、泉州、龙岩4个省级重点新兴环保产业基地或环保工业园区,着力打造环保绿色产业[4]。绿色产业蓬勃发展,解决了福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达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一、数据来源和指标说明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所带来就业岗位的增加。关于二者的关系,之前相关研究都是从定性的角度进行分析,鲜有从定量的角度分析绿色产业的发展对于就业的影响,下面笔者以福建省为例结合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定量的分析和研究。

在进行数据选择时,选取绿色产业中较为典型的几个行业如林业、家具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收集整理了这些行业从2003年到2013年的数据(见表1),再根据上述数据情况进行加工整合得到表2。

表1 福建省绿色产业中各产业产值和吸纳就业人数数据表

数据来源:《福建省统计年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等。

表2 福建省绿色产业产值和吸纳就业人数预处理后数据表

二、VAR模型的构建

1980年Sims提出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VAR),该模型采用多方程联立的形式,其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在模型的每一个方程中,内生变量对模型的全部内生变量的滞后值进行回归,从而估计全部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VAR模型的优点是不必对解释变量在预测期内的取值做任何预测。

该VAR建模过程中,需明确如下内容:共有哪些变量是相互有关系的,然后将有关系的变量包括在VAR模型中;确定滞后期k,使模型能反映出变量间的相互影响;VAR模型对参数不施加零约束(参数估计值有无显著性,都保留在模型中);VAR模型的解释变量中不包括任何当期变量,所有与联立方程模型有关的问题在VAR模型中都不存在。

由于福建省的就业水平受到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因而结合经济学理论,根据就业数量、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水平之间的相互影响,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其中,A为4×4维的矩阵;P为滞后矩阵;T是样本个数,是4维随机扰动项;t表示年份时间;i表示相对应的样本值。采用经过调整后的1990年的不变价格表示的人均GDP,用GDPTZ表示;福建省就业总人数用ZJY表示;福建省绿色产业产值占福建省GDP的比重,用GDPBZ表示;福建省绿色产业就业人数占福建省就业总人数的比重,用JYBZ表示。

三、数据实证分析和说明

根据数据情况和计量经济学上有关数据检验的方法,对数据分别进行平稳性检验、Johanson检验和格兰杰检验。

(1)平稳性检验

采用ADF方法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表3可知,总就业人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是一个平稳的时间数据。其中从开始的检验中,可以从P值看出按照5%的显著性检验水平,GDPTZ、ZJY、GDPBZ和JYBZ均为通过检验,并对GDPTZ、ZJY、GDPBZ和JYBZ进行一次差分相应得到△GDPTZ、△ZJY、△GDPBZ和△JYBZ,通过平稳性过程得到的P值分别为0.0792、0.0136、0.0131和0.001,P值均小于0.1,因而一阶差分序列都能够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属于是I(I)的数列。

表3 平稳性检验

(2)Johanson检验

在平稳性检验基础上,严格按照计量检验的方法,根据AIC和SC检验准则,通过分析计算可以得到VAR模型的AIC和SC的值分别为-2.69和-2.386,充分满足模型有效性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非平稳时间序列的数据进行Johanson检验可知,该模型得到的最佳滞后阶数是2阶。在以上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拟构建VAR(2)模型进行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在1%的临界值下仅存在两组协整关系,可以进行下一步深入分析。

(3)格兰杰检验

在上述检验的基础上,采用格兰杰因果性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见表4)。由表4可知:拒绝福建省绿色产业的产值占GDP比重不是福建省总就业人数的格兰杰原因的犯错概率为2.16%,拒绝福建省绿色产业就业比重不是福建省总就业人数格兰杰原因的犯错概率为3.46%,拒绝福建省总就业人数不是福建省经济增长(JJZZ)的格兰杰原因的犯错概率为4.26%。因此,福建省绿色产业的产值占GDP比重和福建省绿色产业就业比重是福建省总就业人数的格兰杰原因;福建省总就业人数是福建省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表4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综上所述,福建省经济增长、福建省绿色产业产值占福建省GDP的比重、福建省绿色产业就业比重构成了福建省总就业的格兰杰原因,说明福建省的经济增长受到福建省总就业人数、福建省绿色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福建省绿色产业就业比重的滞后影响。

(4)VAR模型估计的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检验说明,可以进行向量自回归的检验和估计,通过向量自回归的分析,可以得到表5,从中得到如下的分析结果,从福建省绿色产业产值占福建省GDP比重对于福建省总就业人数的动态反应的变化来看,以第一期为例,GDPBZ(-1)项的模型参数估计结果为-0.71、估计系数标准差为0.53以及t检验统计量值为2.77;从t检验量可以看到通过检验,其中GDPBZ(-2)、JYBZ(-1)和JYBZ(-2)都是这样含义,其中C是常数项,并没有实际参考意义和价值,故不做解释。

表5 VAR模型参数估计值

注:表5中包括三个部分: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估计系数标准差(圆括号内的值)以及t检验统计量值(方括号内的值)。

从文章实际研究意义上看,主要表现以下的方面:第一期的数值为-0.71,是一个负值,第二期的时候是正向的值,最终的结果是5.5,通过数值的变化可以看到福建省绿色产业的产值占福建省GDP比重的增加在第一期的时候表现为会对福建省总就业人数带来负面的影响,但是影响的幅度不是很大。经过第一期之后,随着福建省绿色产业的迅速发展,通过绿色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口也相对大幅度地增加。与此不同的是,福建省绿色产业就业比重对于福建省总就业人数的动态反应在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值都表现出正向的影响,数值分别为17.66和6.34,通过以上数值的变化可以总结出福建省绿色产业就业人数的增加对于福建省总就业人数有很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

四、结论

通过构建针对福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绿色产业发展和就业人口为数据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结合福建省统计年鉴等相关数据和国家统计局网站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看到,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福建省的总就业人数、代表福建省绿色产业发展状况的绿色产业产值和占福建省GDP比重及绿色产业就业在福建省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同时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四个变量之间存在着两个协整关系。

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也发现福建省总就业人数受到福建省绿色产业产值占福建省GDP比重和福建省绿色产业就业比重滞后变量的影响,通过这个检验可以进一步说明,福建省绿色产业的发展程度是福建省就业增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特别是在福建自贸区对台优势和“一路一带”的大背景下,福建省的绿色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通过绿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更大程度地吸纳更多的绿色产业的就业人口。

福建省通过扶持以环保产业为重点的多层次的绿色产业体系,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福建省的绿色产业发展速度将会加快,同时伴随着绿色产业的发展,将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缓解就业压力。因此,福建省应更加积极主动地推行鼓励和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公共政策,鼓励对绿色产业的投入,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包括加大财政和金融扶持力度、制定劳动力市场政策、加强技能培训和教育,促进绿色技术的研发和知识转移与传播,同时发挥政府政策引导和顶层设计职能,做好规划指引工作。此外,福建省应突出自贸区的对台优势,充分发挥两岸绿色能源产业的互补性,利用两岸绿色农业的各自优势,建立两岸绿色产业示范园区,推动两岸绿色产业发展,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带动绿色就业,促进两岸绿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堃.低碳发展可创造千万计新就业岗位[N].深圳特区报,2010-03-24(A14).

[2]张莹,潘家华,潘丽娜,等.我国林业部门中绿色就业潜力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2011(7):41-46.

[3]潘园园.福建绿色产业强劲发展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N].福建日报(2012-09-15).http://www.fjsen.com/c/2012-09/15/content_9371480.htm.

[4]轩子.绿色经济将成福建新引擎[N].海峡财经导报(2012-11-21).http://www.hxcjdb.com/portal.php?mod=view&aid=16723.

[责任编辑:马建平]

中图分类号:F 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16)02-0056-04

作者简介:揭红兰,女,福建江夏学院学生工作部讲师。

基金项目:2015年福建省社科青年项目“创业投资、高等教育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灰色GM模型分析研究”(FJ2015C080);2015年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创业投资、高等教育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灰色GM模型分析”(JAS150630)。

收稿日期:2016-01-20

猜你喜欢
VAR模型福建省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内蒙古牛肉价格传导实证研究
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实证研究
我国快递业与经济水平的关系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015年福建省十大妇联新闻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