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粤曲传承、粤X乐队发展看顺德慈善活动的转型

2016-04-12 14:34杨毅路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公益活动

杨毅路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广东佛山528333)



从粤曲传承、粤X乐队发展看顺德慈善活动的转型

杨毅路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广东佛山528333)

摘要:根据顺德粤曲的传承状况及本土粤X乐队之慈善模式的发展现状,从传承粤曲音乐文化、以音乐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顺德近年的慈善公益转型方式。粤X乐队之慈善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表明,本土音乐爱好者与音乐专业人士共同搭建的公益活动平台,将能更快速、有效地推动顺德慈善事业往前发展。

关键词:粤曲传承;粤X乐队;公益活动;慈善文化

顺德地处珠江三角腹地,历来交通便利。自宋“文教渐兴”以来,顺德一直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明景泰三年(1452年)始,顺德文化开始呈现鲜明的地方特色;又经500多年的积淀,顺德乃成为岭南广府文化演绎之重地。加上30多年的改革发展,顺德这座现代化宜居城市已初见繁华。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群众自娱自乐的戏曲“私伙局”到卡拉OK歌厅,再到草根组建的摇滚乐队,当地的音乐文化娱乐形式发生了较大的现代转型。跟以往不同的,近几年顺德的音乐文化除了传承粤曲、引发大众音乐爱好之外,还注入了慈善文化元素。这一系列的转变无不体现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文化生活的勇于探索与积极尝试,也体现出广大居民在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不忘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当然,顺德民众介入慈善公益事业的形式多样,若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本土音乐平台的建构,能让粤曲在顺德拥有崭新的传承途径,并拓展当地慈善公益捐赠的渠道。

1 粤曲在顺德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顺德为粤曲之乡,长期以来民众喜欢粤曲;从清末民初至现代,顺德名伶辈出。时至今日,顺德的私伙局数量众多,并深深扎根于顺德的城乡社区,是顺德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阵地。顺德水陆交通便利,民众无论外出或在家,都能很方便地观赏到戏剧曲艺演出。加上顺德话与广州话差别不大,有助于粤剧戏曲专业爱好者从事这种艺术工作,也为广大业余爱好者欣赏粤剧曲艺提供条件。近代以来,顺德城乡到处都有粤剧业余爱好团体;顺德人投身到粤剧这个行当的艺人为数众多,其演技也颇具影响。

顺德最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当属粤曲。粤曲原为粤剧的曲调,后形成独立的剧种。粤曲音乐性强,曲调优美动听,注重声腔艺术,有独特的风格和地方特色。其唱腔属于皮黄系统的板腔体,梆子、二黄、牌子曲、小曲、歌谣构成其整体,同时亦吸收诸如龙舟、南音、木鱼、粤讴、板眼等民间说唱[1]。

顺德的粤剧粤曲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已经处处开花。当时大良开设有桥珠茶楼的曲艺茶座,桂洲陈村一带的茶楼食肆中常有歌伶演唱,当然各个乡镇也正常展开“八音班”、“锣鼓柜”活动,剧社演出、唱龙舟节目等众多的粤味曲艺相当频繁。1949年后各级曲艺队、粤剧社、曲艺社、乡镇文艺宣传队等粤剧粤曲业余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量的文艺活动令人顾此失彼。2000年由中国曲艺协会正式授予顺德的均安、容桂、大良三个镇(街道)为中国曲艺之乡,标志着顺德的粤剧、曲艺活动进入了历史上的繁盛时期。

私伙局即曲艺社,指代民众的以自娱自乐为目的的音乐活动,用以区别于公家性质的专业文艺团体[2]。私伙局以广东音乐为研习及欣赏对象,约在清中叶起源于广州,盛行于清末民初,后扩散至整个珠江三角洲。最初的私伙局是研习粤曲作品和广东音乐的,后来发展到频繁演唱粤剧里的曲子。早年的“私伙局”亦称为“灯笼局”,是由业余音乐玩家呼朋引类,依时而设的音乐雅聚活动。“灯笼局”发展到后来,出现了正式取名挂牌的民间乐社。1949年后到文革前,“私伙局”主要以业余艺术团体和文娱组的形式出现。这一时期,以各行业为单位组成的业余粤剧、曲艺团体在行业工会的主持下纷纷成立,直接进行粤剧创作、演出,参与政治宣传。此类文娱组织规模较小,但数量庞大,是当时业余粤剧粤曲活动的主要力量,也是将私伙局活动向普通民众扩展的重要形式。文革期间,“私伙局”被指为“地下俱乐部”而遭到全面禁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私伙局”的活动才逐渐恢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私伙局”活动达到全盛时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文娱生活日趋多元化,“私伙局”出现了式微的迹象。

近些年来,顺德各镇街道的私伙局每周至少活动一次,以两三次的居多,其中有三个社每天都活动。私伙局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在空闲时间几个粤曲发烧友找一个合适的场所聚在一起,如社区的文化中心(文化站)、文化广场、村委会和祠堂等,利用音响设备或自组乐队吹拉弹唱几段经典名曲自娱自乐。节日喜庆时就登台演出,或在祠堂前弹唱粤曲以增加喜庆气氛。表演者与旁观者大都是相互熟识的亲朋戚友、左邻右里,演出无拘无束,其气氛却异常热烈。私伙局把老中青幼四代粤曲发烧友紧紧联系在一起,让他们有机会共同切磋技艺,自娱自乐,使粤曲这门传统艺术有了传承的空间。顺德私伙局不但坚持演练传统粤曲曲目,还自己编导一些健康向上的新曲目;同时不断探索伴奏及演唱的技能、技巧,使粤剧的表演内容和形式得到不同程度的丰富。他们长期在基层活动,在提升自我、让一批年青艺人脱颖而出的同时,也在艺术上熏陶不少的青少年观众。近年来,私伙局的形式逐步发生变化,出现了少数的经营性曲艺社。经营性质的私伙局一般都是在茶楼开局,茶客的点曲付费;另外一种情况是有喜庆的人家出资聘请有名的私伙局进行专场演出。

顺德私伙局众多,水平却参差不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挖掘顺德曲艺人才,弘扬和繁荣地方曲艺传统文化,前些年顺德还举办了十佳私伙局擂台大赛。此举为众多的私伙局提供了一个加强交流、相互促进的基本平台,也是对顺德粤剧曲艺发展的一次总结。但“私伙局”演唱的粤曲曲目内容陈旧,冗长沉闷,人员老化,没有发展年轻的“发烧友”,因此难以持续发展[3]。就目前状况来看,尽管私伙局活动频繁,但粤曲的生存前景仍不容乐观。粤曲所能展现的公共平台几乎没有,粤曲的传统空间变得越来越小。可见,现代社会环境下,粤曲要获得更多的受众,必须依托一个全新的音乐平台。

2 龙江粤X乐队的慈善演唱之路

7名乐队来自商业、政府、文化工作的人士凭借个人对音乐的爱好、执着与梦想,在社会各届的关心与支持下,在顺德龙江组建“粤X摇滚乐队”。这是一支纯正的本土乐队,他们通过举办慈善专场音乐会募集。所得善款全部用于助残扶弱,主要是帮助龙江沙富村、西庆村、麦朗村、官田村、集北村等众多的残疾人士和贫困家庭。现已经成为龙江,乃至成为顺德及佛山地区一个响亮的慈善品牌。

粤X乐队从初建到今天,前后有十年的时间。2005年,几个对音乐爱好青年成立乐队时,面对的是资金、场地、音乐素养提升等多重难题。2007年粤X乐队正式成立,乐队如何进一步提升水平及下一步如何发展方向,是所有乐队成员不断思考的问题。随后乐队举办多场慈善晚会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社会影响力,其成员获得了家人及朋友的理解与支持,也开始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即借助本土音乐平台,以音乐晚会的形式,做大做强慈善事业。乐队的长远目标就是要将慈善文化传播到全社会,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粤X乐队音乐形式多样,有本土气息,也有流行元素,深受群众喜爱。他们传唱粤语名曲,也紧跟时代的脉搏,与流行音乐紧密结合。其音乐风格多变,形式多样,表演自然亲切,乐手与观众互动频繁。表演现场台上台下气氛热烈火爆,观众群情激昂。乐队的表演具有很强的本土气息,乐手为大家所熟悉的音乐人士,演出地点就在龙江文化广场。

乐队在当地演出小有名气后,龙江文化中心为他们免费提供了训练场地,一个大约10平方米的小房子。这帮狂热的音乐爱好分子自己筹集资金,建起了属于自己的音乐天地。随着乐队的不断发展,“粤X”希望给自己热爱的音乐赋予更具价值的社会意义,2008年12月,他们联合政府与慈善会办起了第一届慈善专场音乐会。

“粤X”放弃走专业音乐的道路,一开始他们就定好位,要把音乐的梦想扎根本土,扎根生活。各成员除了音乐之外,各自发展自己的事业,而对音乐的爱好从没放弃过。经历过创业的磨练之后,把这些生活的感悟带进音乐里,自己作曲填词,把日常细节及生活感悟创作成歌曲,以音乐的形式来感染别人。

粤X乐队的慈善活动,从早期几个人的表演,发展到如今拥有了上百人的助演队伍。起初是民间草根的艰难运作,到如今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通过粤X乐队这些年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社会并不缺乏爱心,缺乏的是营造慈善氛围、引导慈善行为的实践能力。

龙江粤X乐队走的是一条以音乐演唱会为依托平台的慈善公益之路。粤X乐队的慈善之举在顺德龙江已经家喻户晓,成为龙江的一张慈善名片,如今其慈善品牌在顺德乃至佛山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不论从何种层面看,这种模式都有较多的可圈可点。

玩音乐只是一种兴趣,但粤X乐队更希望通过居民对音乐的关注,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从第一次演出开始,他们就与龙江慈善会共同办起了第一届慈善专场音乐会,以音乐形式促进当地慈善捐款。2007年12月27日晚,粤X乐队在盈信广场登台放歌,首次开场演出就为镇内一些因家庭困难失学的人筹集善款2万多元。2008年、2009年的音乐会,粤X乐队把筹集的善款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和当地孤寡老人。2010年停办了一届,此后的每一年都在当地举办慈善专场音乐会。粤X乐队介入慈善时,所有的门票款加起来才一万多元。如今,几千观众踊跃参与,加上企业捐助,一场晚会所得的善款增加了近十几倍。

粤X乐队音乐会与慈善结为联盟,门票推广异常顺利。在2011年12月3日,粤X乐队还在国际残疾人日举办演唱会。本土原创音乐的魅力,加上助残理念的心理共鸣,吸引了近6 000人聚集,演出非常成功。这一年总共筹得6万多元善款,且全部捐助给龙江的3户残疾家庭。2012年演唱会的规模将比以往都大,场地也转移到了更大的龙江镇文化广场,场内购票观众达1万人。此次演唱会旨在为龙江庇护工场提供建设维护以及改造的资金,为智障、残疾人以及就业困难等弱势群体就业提供一个场所。2013年12月28日顺德龙江本土乐队粤X乐队举办慈善演唱会,粤X青年音乐社旗下的老男孩乐队、无名乐队、Dr乐队轮番献唱,所有筹集善款用于资助龙江10户低保困难家庭。一个小镇草根乐队,依靠一种执着的精神,一种慈善情怀,就能筹建一个万人音乐会,非常了不起。

五年来乐队共筹得善款超过50万元。慈善售票演唱会所募集的善款全部用来帮扶龙江本地贫病人士,特别帮助了龙江沙富村、西庆村、麦朗村、官田村、集北村等众多的残疾人士和贫困家庭。因此,粤X乐队现已经成为龙江,乃至成为顺德及佛山地区一个响亮的慈善品牌。如今,粤X乐队已“音乐与慈善结合、以歌声传递爱心”的做法为着眼点就不仅是原有的粤曲欣赏群体,而在表演形式上有所突破的曲目,客观上是为非粤曲欣赏群体做了“文化翻译”的工作,用更贴近他们的形式,为他们开辟一条开始接触粤曲的通道,从而扩大粤曲受众,引导他们进一步去欣赏经典、传统、原汁原味的粤曲作品[4]。今后如果能借用这个平台来有意识去加大粤曲演唱份额,在做好慈善的同时无疑也能为粤曲的传承起到一定的作用。

3 对顺德慈善活动转型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顺德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活动可谓丰富多彩,当中有各界名流才俊,也有社会组织及慈善团体。他们募集善款及各类物资时,依托互联网的便利、传统龙舟精神、粤曲文化意蕴,所用的手法不尽相同,但都无一例外地让当地民众释放慈善之心。这当中有顺德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捐资3亿元建设的北滘新城区“和园”项目、顺德富豪杨国强投入巨资创办面向贫困生全免费的碧桂园职业技术学院、大良慈善会搭建“善因营销”公益平台、顺德慈善会创建银联在线捐款平台、民间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慈善活动等,慈善形式多样化,在很大程度上让各行各业人士参与进来,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但是,这些模式或者没有形成品牌,或者没有一种可持续性。不少形式都只发挥一定的作用,远没有形成一种持续而强大的影响力。诚然,不管以何种形式参与慈善活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募集到一些资金或资源,也都能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但是,在众多的慈善实践当中,粤X乐队的慈善形式最具有可持续性,最值得称道,也具备较好的推广价值。

第一,弘扬了本土粤曲传统,传承了传统粤曲文化。一般认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使原有的以乡土文化为基础的社团组织趋于瓦解或消失。有学者则认为城市化为以私伙局为代表的传统音乐文化繁荣创造了条件,因为城市化带来了足够的经济基础、大量的聚居人口和便利的交通[5]。粤X乐队在流行音乐演唱会上演奏传统粤语名曲,让热衷于时尚流行歌曲的青少年有机会感受地方音乐之美。当然,将粤剧粤曲的优良传统与现代的音乐文化原素结合,使之为雅俗共赏的曲艺形式,是粤X乐队今后努力的方向。面对粤曲在现代生活的日渐式微,粤X乐队的做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转粤曲的传统颓势。借助这个平台,粤曲能在较大的平台和较多的受众当中得到很好的展示。

第二,大型演唱会的形式容易营造氛围,宣传效果好,易于激发人们的慈善爱心。当前社会组织投入公共服务的量有所增加,但所需经费十分紧缺。因此,社会服务要获得更多的慈善资源,就必须加大对慈善事业的宣传力度。慈善机构应以多种活动形式,开展各种有影响的大型活动,向人们展示慈善事业的意义和作用[6]。粤剧粤曲是顺德受众面最广的传统曲艺形式,具有非常好的社会效应。粤X乐队的慈善模式将按年度进行常态化演出,并以音乐为媒介举办本土大型音乐会,凭借音乐文化凝聚更多人气。加上政府支持,社会各届的共同参与,粤X乐队的演出与慈善的结合就能打造成为关爱社会、助残扶弱无尚荣光的品牌。

第三,顺德当地音乐方面的人才济济,他们都可以成为本土音乐演唱会的生力军。多年来顺德各行业引进了不少音乐方面的专业人才,他们完全可以加入到粤X乐队的演出中,为顺德的慈善公益贡献自身才华。因此,可以组织在顺德工作的专业音乐人才,关注、指导粤X乐队,有必要时轮流参加粤X乐队的慈善演出活动。这种本土化、社区化的慈善创新模式,较之传统的慈善活动的个体化、行政化倾向,无疑是对慈善事业社区化的有益探索;在培育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推动社区建设的发展方面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实践意义[7]。可以说,当地音乐人士加盟粤X乐队,是对顺德曲艺文化的传承,也是对顺德公益慈善的莫大支持。

4 结语

顺德民间财力深厚,当地人曾无数次参与地方建设与社会公益福利方面的爱心捐献,体现一方居民强烈的地方认同感与责任感。但顺德镇街社区居民的慈善爱心有待激发,换言之,伴随顺德新一轮社会改革创新发展思路,我们必须以全新的方式去挖掘当地社区居民的慈善热情。从粤X乐队的慈善之路可以看到,一个良好的音乐交流鉴赏平台的打造,不单能发扬地方曲艺优良传统,还能传承慈善理念及激发居民爱心。如果能有效借助粤X这个颇有影响力的地方音乐平台,顺德不但可以进一步营造一个粤曲传承的氛围,而且还可以使之成为当地居民加深彼此沟通、促进地方认同及进行慈善捐助的主要方式之一。当然,要实现这个宏大目标,必须有政府给予多种扶持,毕竟大型音乐会在舆论导向、秩序维持、治安维护、宣传引领方面都需要多方的参与与合作。如此,一个大型的音乐盛会将引领地方慈善导向,感染慈善情怀。顺德各个镇街都能借助这个音乐平台去推广粤曲文化和进行慈善募捐活动,让更多的居民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慈善的张力。我们有理由相信,结合顺德社会服务推进过程中资金来源短缺的现状,借助本土音乐爱好者与音乐专业人士共同搭建的娱乐平台,顺德的慈善资金募集量将能在较短时期内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叶春生,凌远清.顺德民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68.

[2]万钟如.“私伙局”名称由来考辩[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0(3):52-60.

[3]潘邦榛.“私伙局”漫评[J].南国红豆,1996(3):21-23.

[4]苏隽.论群众粤曲推广的误区[J].剑南文学,2013(7): 328-329.

[5]万钟如.佛山地区民间曲艺社团“私伙局”文化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5(4):31-36.

[6]何兰萍,陈通.关于当前发展慈善事业的几点思考[J].社会科学,2005(8):73-78.

[7]高灵芝.论慈善事业的社区化与社会化[J].社会科学研究,2004(3):104-106.

[责任编辑:吴卓]

珠三角研究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hunde's Charity Events with Reference to the Inheritance of Cantonese Operatic Song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Yue-X Band

YANG Yilu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hun Polytechnic, Foshan Guangdong 528333,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heritance of Cantonese Operatic Songs in Shunde and the charity mode development of Yue-X Ban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hunde's charity events in recent ye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heriting Cantonese music 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arity. The sustainability and operability of the model of Yue-X Band charities show that the platform for the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built by the indigenous music lovers and music professionals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hunde's charity forward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Key words:inheritance of Cantonese Operatic Songs; Yue-X Band; public welfare activities; charity culture

作者简介:杨毅路(1967—),男,安徽马鞍山人,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文化与慈善公益。

基金项目:顺德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4-BZZ13)。

收稿日期:2015-12-22

DOI:10.3969/j.issn.1672-6138.2016.01.016

中图分类号:I236.65;D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138(2016)01-0081-05

猜你喜欢
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证书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公益活动启动
澳中经贸促进会“慈善之光”系列公益活动圆满举行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行业公益活动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