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翘楚黎兆棠与宏远公司创办之始末

2016-04-12 14:34孙锋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渊源

孙锋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顺德翘楚黎兆棠与宏远公司创办之始末

孙锋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摘要:由清廷洋务派实干家黎兆棠等人于1876年倡议创办的宏远公司,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驻外贸易公司,它对中国近现代公司的兴起乃至中国一批近代企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带动作用。在其创办与运营过程中,黎兆棠不但具有积极倡导、寻求资金支持、奏请经营特权、在外交方面予以保护等维持之功,而且对其经营模式影响至大。黎兆棠先后两次筹议创办宏远公司,并且规定该公司“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基本上采取的是官方不介入,少干涉的态度。尽管1883年以后,因经营不善最终停闭。但总体说来,黎兆棠在宏远公司的创办及其经营模式的确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黎兆棠是创办宏远外贸公司的官方首倡者。

关键词:黎兆棠;宏远公司;出洋贸易;渊源

黎兆棠(1827—1894)字兰仲,号召民,又号铁庵,广东顺德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他所参与创办的近代轮船、电报、煤铁矿、冶炼、纺织、外贸公司等企业,和所提倡的新式学堂等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都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极其需要的。黎兆棠是一位具有爱国思想,做事干练、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文化,促进中国进步、自强的晚清官员,为谋求中国社会的革新而奋斗不息。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也从事了一些商务活动。一般国人所不知的是,黎兆棠在为实现理想所进行的策略中,就有一项是为国家组建海外公司。宏远公司的创办就与黎兆棠有密切关系。

1 创设宏远公司的缘起

光绪初年,香山买办在其经营的传统主业——丝、茶出口贸易领域内,为应对东西方贸易方式变革的挑战,萌生出了新的创业梦想。这就是经营丝、茶出口贸易的“宏远公司”创设活动的缘起。宏远公司的设立,为历史之必然,黎兆棠功劳至大。

早在光绪二年(1876年)时任津海关道的黎兆棠自津至沪时便开始推动宏远公司的筹办[1-2]。当时出任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总买办的郑观应言宏远公司之缘起,道明此举首倡于唐廷枢的事实。(此事记于郑观应:《致黎召民方伯论创办伦敦宏远公司》中,称“去春拟在外洋创设宏远公司事,发起于唐景星,得执事(黎兆棠)题而行之。”从中可见香山买办心存此念由来已久。)《申报》当时关于宏远公司筹议的报道信息[3],笔者认为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唐廷抠等买办的愿望及设想。如同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以获得漕运的承办权为前提一般,宏远公司的创办亦必须以获“各省采办军装、机器”的承办权为前提。

光绪二年(1876年)四月,黎兆棠在接受同乡唐廷枢关于在海外设立贸易公司的想法后,立即将此事报给直隶总督李鸿章,并将公司的具体业务内容及性质等信息进行了说明。当时北方的报纸对于此事也多有报道,所谓:“一家中国人的贸易公司,宏远(WangYuen),资本三十万两,共三百股,每股一千两。在第二个月里交足五百两,因此,第三个月即可开业。资本一半汇至伦敦,其余一半留在中国以采购往英国贩卖的丝茶。营业中心在伦敦,总行则设在上海。在香港与福州设分号,除去经营一般商业及代理生意以外,这家公司还作中国政府在海外的代理人,因而政府需要的武器、舰只及机器,可由他们代买。”[4]因黎兆棠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推进“商战论”所作贡献,郑观应将“商战论”首倡之功归于黎氏。如光绪二年郑氏称黎氏“创论以商夺洋人之利权”[5];后《盛世危言》之《纺织》篇称:“黎召民方伯曰:‘富强之道,不外二端:被需于我者白行贩运,我需于被者自行制造。诚哉是言也。’”[6]①《致黎召民方伯论创办伦敦宏远公司光绪庚辰年》这封信郑观应在标题下自署时间为“光绪庚辰年(1880年)”,笔者认为这个时间不对。黎兆棠曾两度倡设宏远公司,第一次是在1876年左右,第二次是在1880年他接任督办福建船政大臣之际。当时在乡养病的黎兆棠由广东赴福州,即使曾转道上海,也不可能邀请已出任上海机器织布局总办的郑观应出任宏远公司驻英国伦敦经理职。1880年黎兆棠倡设宏运公司有“为船政局采买物料”一说的目的,而郑观应信件中却未提及。且从《申报》1876年3月6日报道:“华商今议开设一生意公司,以图与英国通商也。公司章程报章经已刊行,取名宏远,计资本三十万两。”《北华捷报》1876年5月9日报道:“除去经营一般商业及代理生意以外,这家公司还充当中国政府在海外的代理人,因而政府需要的武器、舰只和机器,都可由他们代买。”可知,郑观应致黎兆棠的两封信件中所涉内容与此两件报道内容是一致的,如资本三十万两、上海设总行、各埠设分行、兼办军火……。因此,笔者认为郑观应致黎兆棠的两封信函是作于1876年上半年。

2 艰难的创办过程

黎兆棠曾两度倡设宏远公司,第一次是在1876年左右,第二次是在1880年他接任督办福建船政大臣之际。光绪二年(1876年)黎兆棠在第一次倡办宏远外贸公司的尝试过程中,将公司资本定为30万银两,总行设上海,并拟在香港、伦敦、纽约设立分行。黎兆棠委托邓华熙②邓华熙(1826—1916年),字小赤,又作小石,卒谥“和简”。清光绪时顺德龙山乡人,清咸丰元年(1851年)中举,光绪十二年(1886年)任云南池常道,次年任云南按察使。著有《邓和简公奏议》、《说文择录》等。出面请郑观应出任宏远公司驻英国伦敦的经理人员,但被郑以个人原因委婉拒绝,期间二人为此事还有数封信件往来。

郑观应就在外洋创设宏远公司一事给予黎兆棠相关建议,认为应在上海先行设立不拔之基,固其根本,然后诸事可以得心应手。《致黎召民方伯论创办伦敦宏远公司光绪庚辰年》载:“春拟在外洋创设宏远公司事,发起于唐景翁,得执事韪而行之。商务振兴,关系全国利权不少。执事志在先于伦敦地方开设字号,由小及大,以通中外交易,此不求制胜,先求不败之成算也。而官应欲集成本百万,则以远渡重洋创立基业,非有巨款不足以壮声势而广招徕,诚恐往来汇票不通,必须以提单作抵,货须估验,汇兑吃亏,诸多窒碍。嗣蒙召客会商集思广益,或以三十万之资本为数已多,或以二万两之开销不嫌其少,并有自请出洋愿任其事者。官应是日幸陪末座,不敢妄赞一词,归后熟思,窃叹材力之不相及,人以为易,我独云难。庸懦无能,惭惶实甚。然士为知已者用,官应在沪上二十余年,握算持筹,日与洋人相习,语言文字幸能粗通,洋货、丝茶尤多经手,所以能取信于人者,惟生平不敢作一欺人之言,始能微有虚声,不意竟达清听,今辱采及葑菲,敢不敬献刍荛。

大凡创业之人,不难于图成,而难于图始。譬如树木,根本不固,安望枝叶之繁昌?前者请以百万为本,亦知集资不易,然欲独开生面不妨吕言百万以张之,此非作伪也。兵家虚虚实实制敌有方,执事创论以商夺洋人之利权,则宏远公司正如布营列阵,苟非大张旗鼓,何能树之先声?今执事所筹三十万金是欲以少许胜人多许也。鄙见以为在上海先立不拔之基,即以三十万金分存上海银行及票号钱庄,使处处皆有伦敦公司存款,人人皆知伦敦公司事业,然后料理出洋。洋人具有耳目,既知根基稳固,交易自必乐从,寄番诸事可以得心应手。此一策也。或以十万金先行试办杂货,开设伦敦地方,藉通中外之气,以二十万留存上海为寄番押款成本。此又一策也。官应久在上海,如洋行之先零票,茶栈、丝栈货色客商,以及洋货店外国之汇兑,经理有年,差堪自信,倘蒙畀以事权,必当竭尽心力以图报效,薪水之多寡有无,皆所不计也。谨陈管见,尚祈釆择。”[6]

是年,郑观应就伦敦公司(宏远公司)的设立再次向黎兆棠提出了具体措施。但黎兆棠让郑观应前往伦敦帮忙管理打点公司一事被郑以“惟老亲在堂不能远出”为由推辞。从函中我们可以获知宏远公司创办后将以“承办军火为大宗”[6]。

在官方的保护之下,进行出洋贸易。并将“前议欲并收丝、茶、呢、布进出口货及寄番诸事”[6],归为一体,统筹管理。“而各省采办军装、机器则独取旁孔之利,如招商之有海运已有三分把握,而又集资百万,植基既固,声势自远,汇票通行,还掉乃灵,一切开支虽因局面而较费,然本厚利广,无尾大之嫌,即无中蹶之患”[6]。

如同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以获得漕运的承办权为前提一般,宏远公司的创办亦必须以获“各省采办军装、机器”的承办权为前提。在前提条件尚不能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的情况下,筹议达成的“计资本三十万两”的招股方案也只能归于一纸空文。而后,尽管黎兆棠争取得“合肥请于各关各凑银十万两”的筹资方案,然他对地方政府的敷衍却束手无策,无奈只好暂时搁置这一大胆的设想。

当黎兆棠再次将创设外贸公司的想法提上日程时,已是1880年的事了。此时黎兆棠调任福建,充当船政大臣一职。光绪六年(1880年)六月二十六日,国子监祭酒王先谦率先上奏称自从俄人在华购茶自运后,国内茶商多歇业。希望黎兆棠前议立宏远公司能够如期开办,令华商以轮船迄货出洋,以达到“洋商可以少至,暗中消弭无数事端”[7]之目的。随后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也就“华商运茶赴俄、华船运货出洋”一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上奏中央。刘坤一认为中国目前在海外各国均有使臣分驻,如若华商出洋通商,自无虑其人地生疏,致受欺侮。对华商、华船出洋贸易,以分洋人之利抱支持态度。但是刘觉得为了出洋贸易而另办公司,另设商股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持并且难于成事。不如以上海轮船招商局现有轮船,酌量试办,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虽说朝廷上下对华商出洋贸易一事均抱支持态度,但是是应该独树一帜亦或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外洋贸易,大家莫衷一是。中央在审视情况之后,觉得单独筹办公司出洋贸易实为必要。因此在朝廷的支持下,宏远公司的筹设已转到实际操作过程中。既然中央对外洋贸易一事持支持态度,那么黎兆棠接下来的工作便是纠集愿意创办外贸公司的绅商,集资设股。

19世纪80年代初,部分华商虽有意投资近代企业,但却“顾后瞻前,情犹有待。盖持筹握算,各具深谋”[9]。考虑到要出巨万之赀,害怕最后石沉大海,所以对入股宏远公司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

面对“华商初犹观望,洋人又复嫉忌”的重重困难,黎兆棠不但以福建船政大臣的名义邀集粤商招股募资,而且多次帮助宏远公司筹措款项以获取实际支持。早在光绪年间黎兆棠便争取得“合肥请于各关各凑银十万两”的筹资方案,后来黎氏赴任船政大臣“邀集粤商十余人,凑银五十万元创立宏远公司,以为船政局采买物料。”[9]因此黎兆棠筹款垫款,维持宏远公司运营之功甚著。

光绪七年(1881年)六月,黎兆棠劝集粤商组建公司赴伦敦贸易,已有成局。黎兆棠与李鸿章商议后决定暂时以招商局现有轮船,酌量试办并逐渐推广,计划这一公司由粤人主导。黎兆棠之所以与广东商人商议筹备宏远公司,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因素的考虑。首先,黎氏认为“粤商与洋人相习,且多以洋务为业,必不惮于出洋”[10]、其次“粤人惯于行商,虽关山多阻、道途遥远,皆不以为惧。而富厚之家,亦不肯坐拥厚赀,怡然安享。必将竭力经营”[10]。黎兆棠正是抓住广东商人的这两个特点,才大肆在粤商中鼓吹出洋贸易的好处,并希望能获得广东商人在资金上的支持。后通过曾在各大洋行任职的梁星垣、刘述庭等人的协助筹措资金,使得宏远公司于该年八月如期开办。

当时《申报》曾撰写过一篇评论性的文章,就黎兆棠纠集粤人筹款往英国开设中国公司一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篇文章认为船政大臣黎星使创议在英国开设中国公司,是中国通商以来还未曾出现过的局面。通商作为当今世界之关键所在,利于发展本国经济,因此这篇报道对黎兆棠纠股设立外贸公司的做法持支持态度,并举出了上海初开埠之时,在“沪发财者,皆系首先创业之家”的实例。对于在外洋开设行铺商人顾忌所获之利难以汇归国内以及害怕国人在外洋之服食起居有所不适等等问题,报道均认为易于解决,不成难事。并希望这一设想尽快付诸实际,以利国利民。兹将该报论节录于下,《论纠股往英开设中国公司事》记:“吾为粤商计中国自与泰西通商以来,并无有举办此事者。一家有首创,则旁无阻挠,获利必厚。犹前时上海初开码头之时,其在沪发财者,皆系首先创业之家。卽赭匪之乱各城,初经克复,人皆惴惴焉。不敢进城开店,其偶有一、二家胆大首先开张者,无不坐获其利。以彼例此虽曰中外情形微有不同,而其理则一。一人创办,数年之后将必有接踵而起者,并可不必虑其孤立无助也。或者谓华人往来,商贩银钱随去随来。如在外洋开设行铺,则虽有所赚,仍皆留于外洋,于中国有何益处。不知银行、汇票四洲皆所通,行如有所获,固有不难汇归中国者。试观各国西人在中国开设行铺者何限,又岂有所获之利不能携归外洋而坐愁叹者?可见华人亦不须虑此也。如谓华人之富商,类多娇养,恐于外洋之服食起居有所未便。此则更无虑,此试观上海所开之外国酒菜请舘,中国人之趋之者,亦未尝无人饮食一端。如是则其他可以类推矣。西人之在中国并无水土不服等症,中国驻扎外洋之钦使及随从人等久居外洋,亦无所伤。则又何患诸商人之有所不便也乎?吾知粤商之于此事必将徐图其成,第开创之举本属甚难,不得不满志踌躇焉。尔果其如此,子日望之矣。”[10]

3 公司的结局及影响

光绪七年(1881年)八月初八日,黎兆棠计划在伦敦开设的宏远公司,后改名为肇兴公司。在黎兆棠的倡议下,广东人梁云汉、刘学询③刘学询(1855—1935年),广东中山人。光绪四年(1878年)中举,光绪十七年(1891年)成进士。时以观察身份,被黎兆棠派往伦敦,经营宏远公司。等在伦敦正式成立肇兴公司,而用于运货出洋的轮船则是从上海轮船招商局现有之轮船挑选酌量试办。肇兴公司开办后,经营状况与黎兆棠当初的构想大相径庭。公司承运的物料货少利微,大宗商品运输已由香港的外洋公司所垄断[11]。因而在竞争压力下,由于利润不佳,经营不善。导致公司不及三年,即行停闭。

在19世纪60年代末期,中国商人就已开始在海外组织公司经营贸易。1869年末,上海一家外国报纸,以《中国商行在欧洲》为题发表评论说:有些中国商人据说“已经试图在伦敦设立一家商行,目的在于为他们自己经营贸易”,“事实上这只是中国贸易在过去10年中所经历的行程的自然发展。在这10年中,中国商人已经变得愈来愈加熟悉经营对外贸易的方式,因此,已经坚定不移地变得愈来愈加摆脱外国的协助”[12]。进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上海地区的一些华文报纸也出现了同样的反映。1872 年7月8日《申报》中的《中国商人宜亲出洋贸易论》,1874年7月14日《汇报》中的《丝茶宜出洋自卖论》,以及同年12月4日《汇报》中的《华商贸易外洋论》,均发出了同样呼吁。据当时的报纸报道,至1874年底,上海至少有一起华商贩运丝茶于英国,而在英国所设立之伦敦华商贸易公司,“必非一人之所能支”,当系天津、上海、粤东三处“商人之所为”,“果能行之有利,继之前往者源源不绝,则财用之裕,有可操券而得者也”[13]到1876年由天津海关道黎兆棠出面主持的宏远公司就是“继之前往者”当中比较知名的一个,也是将“华商出洋贸易”的想法变作实践的首次尝试。公司的筹划迁延了很长的时间(历时六年),公司名称由宏远而肇兴,资本也由30万两扩大到50万两。然不及3年,即行停闭。不赞成兴办这个公司的刘坤一曾致信黎召民说:“中国轮船前往外国各埠贸易,以与争此利权,即难免为洋人所忌”。国际条件的恶劣,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洋务派官僚缺乏一致的支持,无疑是宏远不得善终的因素之一。

虽然宏远公司在英经营不及三年便暗淡收场,但其作为中国第一个“官督商办”并设立于国外的贸易公司具有首创之举。它的创立客观上拉近了中国与西方的距离,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黎兆棠作为宏远外贸公司的官方首倡者,不但具有积极倡导、寻求资金支持、奏请经营特权、在外交方面予以保护等维持之功,而且对其经营模式影响至大。他所规定的“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的发展理念,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尽管1883年后,宏远公司最终因经营不善而停闭。但总体说来,黎兆棠在宏远公司的创办及其经营模式的确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黎兆棠是创办宏远外贸公司的官方首倡者。

参考文献:

[1]李鸿章.李文忠公(鸿章)全集[M].台北:文海出版有限公司,1980:2786.

[2]盛宣怀.盛宣怀实业朋僚函稿件[G].台北:台北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1997:326.

[3]华人拟通商欧洲[N].申报,1876-03-06(1).

[4]宏远公司的筹议[N].北华捷报,1876-05-09(3).

[5]郑观应.郑观应集(上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6]郑观应.郑观应集(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7]王彦威,王亮.清季外交史料:第24卷[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5:15.

[8]刘坤一.刘坤一遗集[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608-609.

[9]纠股不易[N].申报,1881-04-29(3).

[10]论纠股往英开设中国公司事[N].申报,1881-05-01(1).

[11]船局近闻[N].申报,1881-08-03(2).

[12]中国商行在欧洲[N].Daily News,1869-02-04(13).

[13]华商贸易外洋论[N].汇报,1874-12-04(4).

[责任编辑:吴卓]

Li Chao-tung and the Origins of Wangyuen Company

SUN Fe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32,China)

Abstract:Wangyuen Company, initiated by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doers such as Li Chao-tung in 1876 in late Qing Dynasty, is China's first foreign trade company stationed abroad, exerting immense influence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ompanies in modern China. Li Chao-tung advocated the launching of the company actively, sought for financial support, franchising and diplomatic protection, and also influenced greatly on its business model. Li Chao-tung consulted and discussed twice on the starting up of Wangyuen Company, and set down ''Government's Non-interference Policy'', leaving the rights of company operation to business people. Though, the company eventually broke down because of the poor management after 1883, in general, Li Chao-tung contributed a lot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pany and its business model. In view of this, Li Chao-tung could well be considered the first official who founded Wangyuen Company.

Key words:Li Chao-tung; Wangyuen Company; foreign trade; origin

作者简介:孙锋(1991—),男,湖北钟祥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晚清顺德人物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21

DOI:10.3969/j.issn.1672-6138.2016.01.017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6138(2016)01-0086-05

猜你喜欢
渊源
扎塘寺壁画艺术渊源再探
论作为国际法渊源的一般法律原则
作为国际法渊源的条约
西夏“城主”及其渊源考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两岸渊源 1929年产量超过1000万瓶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论德里罗小说的藏传佛教渊源
浅谈英语习语的渊源
历代名人与股市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