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教学APP的高职云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16-04-13 14:45陈泓宇刘祖萍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资源高职教学模式

陈泓宇,刘祖萍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网电教学部,四川 遂宁 629000)

基于移动教学APP的高职云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陈泓宇,刘祖萍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网电教学部,四川 遂宁 629000)

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基于移动教学APP的开发,将互联网、云平台及个人智能终端与课堂深度融合成为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本文首先探讨了移动教学与云课堂的概念,然后分析了高职云课堂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移动教学APP构建的三种高职云课堂教学模式,最后指出了该模式下高职云课堂的特点。

移动教学;云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人们不断探究信息技术能给各行各业带来何种革新与动力。作为一直走在思潮和技术前沿的教育界,当然是信息浪潮中的弄潮儿。从基于传媒理论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到基于网络技术的E-learning学习模式,从利用媒体技术制作微课,到利用云平台进行的的翻转课堂,教育人士将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媒体、资源、过程、评价等方方面面。大家不光探讨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更创设性地实验了碎片化教学以及混合式教学等模式。而在这一片欣欣向荣中,移动教学作为当下最新教学模式之一引起了笔者的关注。

所谓移动教学,笔者认为是全面或部分借助移动个人终端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个人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在当今高职院校学生中普及率很高,尤其是智能手机,几乎人人都拥有。不少教育软件公司根据当今流行的教学模式开发了基于云技术的课堂教学APP,本文以蓝墨云班课为例和大家共同探讨基于移动教学APP的高校云课堂的教学模式。

云课堂和传统课堂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平台。云课堂的构建一定要有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和教学平台。教师在课前将构建好的资源发布在平台,同时布置出预习任务以便学生课前学习以及完成作业。在课中,云平台要主持师生之间点对点的及时互动,同时具备灵活的终端屏幕推送的功能,具备小组教学的功能,具备多种评价功能。在课后,云平台不光给学生提供完成作业的功能,更能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多种记录数据,帮助教师对教学各环节分析反思,以促进教学效果。蓝墨云班课这类的移动教学APP能很好地实现这些功能,也为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1 高职院校云课堂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手段多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一体,配合计算机、投影仪以及实物投影仪等多种硬件,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较之以前手段更丰富,呈现更生动。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更使得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和突破得到加强。但种种技术手段更多仅关注课堂教学环节,且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相关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教师仅凭感觉对教学各环节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由于意识到这个问题,高职院校开始了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随着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推广与普及,在学习网站或资源类网站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云课堂平台,利用上传云端的数据如微课点击率、用时,作业完成正确率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一方面帮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学习体系,一方面帮助老师通过云平台对学生学习进行形成性评价以及对教学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

但随着对高职院校云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研,笔者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教学云平台建设大多还停留在对资源的建设上。由于平台开发和使用的复杂性,更加上高职院校课程数目众多、类别众多,创建一门云课程教师所需要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很大、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协调和配合的各种学校教学部门与技术部门较多。导致目前多数高校云课堂建设成为信息化校园建设的面子工程,即只重点打造几门精品课程充门面,推广度不高,使用率很低。

造成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倡导与协调有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云平台本身缺乏更好的用户体验设计。在使用云平台时不光有硬件的限制,而且对教师与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要求过高以及课外时间与精力占用过多也是云平台大多被束之高阁的重要因素。

2 基于移动教学APP构建的高职云课堂教学模式

移动教学APP是移动互联网公司基于移动网络环境,为满足教师和学生课堂内外及时反馈教学互动和教学数据分析而开发的客户端APP。以蓝墨云班课为例,其具备的基本功能对教师而言就有以下几点——创建教研圈、创建班课、添加资源、管理成员、组织课堂活动、发布班课通知、导出分析数据等。对学生而言,其基本功能对应为——加入班课、下载阅读资源、课堂签到、参加课堂活动、阅读班课通知、获取自身评价数据等。

移动教学APP较之基于网站建设的云课堂网络平台,界面友好简洁,功能清晰实用,资源兼容性强、制作简单,使用易上手,兼之个人终端的普及与使用的灵活性,使得一经推广,就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老师们愿意用,学生们用得好。配合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无线网络全覆盖,真正让高职教学进入到打破时空,碎片化教学。

当然,任何一种技术或者教学模式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移动教学APP在高职教学中的试行也应该要有的放矢量力而行。笔者就探索出了以下三种基于移动教学APP构建的高职云课堂教学模式,简单介绍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2.1 以集体授课为主移动教学APP教学为辅的云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集体授课中,采用移动教学APP部分功能辅助教学管理与数据采集与分析。如在公共课教学中,利用蓝墨云班课的“签到”功能进行准确快速的点名,利用“资源”模块进行教学资源的发布,利用“课堂表现”功能进行课堂提问的打分,利用“通知”功能将课程相关通知信息进行推送,利用蓝墨PC端习题编辑与上传功能对学生进行随堂或课后考核,并对考核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评价。此种模式适合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

2.2 以小组教学为主移动教学APP教学为辅的云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组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上述蓝墨云班课功能的运用,还可以增加小组任务。蓝墨云班课的“头脑风暴”适合用做课前预习任务,而“小组任务”这一功能为课中小组任务的完成、展示与评价这三个环节都提供了平台。此外,“答疑与讨论”功能一般可以用做课后互动用。

2.3 以移动教学APP教学为主的云课堂教学模式

在以移动教学APP教学为主的云课堂中,首先教师要针对云班课进行课前、课中与课后的教学设计。

课前:根据教学设计将课前、课中和课后所需教学资源收集、整理和制作完成,并导入到云班课资源库中。根据设计将课程所需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活动都生成到活动模块;将课程所需的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作业和测试都生成到测试模块,以便需要时发布。在上课前,发布预习资源和预习的活动预习的测试。同时发布通知,推送关于课程的相关学习要求。

课中:首先用云班课的“签到”功能进行点名,然后与同学一起评价预习作业或测试。在资源模块调出新课程的课件进行讲解,讲解过程中可以使用“课堂表现”功能进行课堂互动,当一个知识点将完需要课堂练习时,实时发布预先生成的练习活动,利用云班课丰富的活动方式以及评价方式,完成对此环节学生表现的形成性分析。最后,发布预设好的作业以及布置下次课预习任务。

课后:随时评阅学生作业,对云班课PC端后台生成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以便反思和改进。

3 基于移动教学APP的高职云课堂特点

从移动教学APP的高职云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看出,移动设备的便携性与动教学APP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及其与手机其他功能的深度接轨,使得其与传统课堂甚至是普通云课堂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3.1 学习形式的移动性在基于移动教学APP的云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场所、学习工具、教师和学生都是可以移动的,这也是移动教学最重要的特征。

3.2 学习设备的无线性

学习者基于无线上网的个人终端进行学习,从技术上真正实现了自由、方便且有效的学习。

3.3 学习的泛在性、人性化

在基于移动教学APP云课堂教学过程,只要安装了该APP的任何人均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定步调的学习,而学习内容也是在APP教师提供的资源中自我选择。

3.4 学习的碎片性

学习的碎片性以是体现在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上,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二是体现在阅读和学习行为上,不再是传统一成不变的深入化的专研式学习。

3.5 学习过程的交互性

移动教学技术实现的基础是网络通信技术和移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学习信息、资源和评价等传输都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实现双向交流。移动教学APP丰富的交互方式以及云平台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功能更使得学习过程交互与反馈准确详实。

3.6 学习资源的丰富性

相比传统学习资源,基于移动教学APP的云课堂教学资源包括课堂数字教材、微课视频、课程内容课件、课程案例资源以及拓展资源。由于移动终端的特殊性,互联网上内容以及微信公众号内容等都能快捷转存到课程资源中,大大丰富了学习资源。

3.7 信息传达的即时性

移动教学APP的云课堂信息的推送与手机接受新短信一样,直接显示在用户个人移动终端的通知推送栏,同时APP图标上也用红点标示有未阅读新消息。由于学习者日常使用手机频率较高,因此能最大限度保证教学信息传达的及时性。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任何一种科技手段运用与教育教学都有其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方法。面对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不同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只有充分了解了基于移动教学APP的高校云课堂的教学模式的试行方式以及特点,我们才能更好地让移动技术为高职课堂服务。

[1]马清.基于移动学习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34).

[2]冯双林,程丽红.基于互联网及云平台的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研究[J].广西教育(高等教育),2016,(5).

APrel iminary Study on Cloud Teaching Model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onMobi le Teaching

CHENHongyu,LIUZuping
(Sichuan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 lege,Suining Sichuan629000)

With the popularity of mobile smart phon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PP based on mobile teaching, the Internet, cloud platform, personal intelligent terminal and classroom will be deeply integrated.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mobile teaching and cloud classroom,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loud classroo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uts forward three clou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s based on mobile teaching APP,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classroo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obile Teaching; Clou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G718.5

A

1672-2094(2016)06-0126-03

责任编辑:张隆辉

2016-10-18

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一般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高职云课堂教学设计研究”(项目编号:CJF15023)的研究成果。

陈泓宇(1981-),女,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理论与教学设计等。

刘祖萍(1967-),女,四川泸州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信息化教育教学等。

猜你喜欢
资源高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