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2016-04-13 20:37董俊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学习动机

董俊峰

(金陵科技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董俊峰

(金陵科技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1169)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大学教育体系中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具有国际性、特色性、专业性的特点。探求在中外合作办学形式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该研究从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部因素出发,提出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学习动机;内外部因素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5.019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新型办学形式,是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办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我国目前的合作办学本科阶段教育形式主要采用“3+1”模式或“2+2”模式,部分高校选择“4+0”模式或“1+3”模式。无论采取何种模式,大学合作办学的宗旨就是培养出一批国际性、特色性、专业性的符合现实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而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的根本就是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始。

一、影响项目学生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

(一)学习的需要

需要是行为的动机与前提,需要程度的不同决定了动机程度的差异性。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由于参加合作办学项目的目的不同,对合作项目的学习需求也会不同,因此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可以称之为项目学生。所以中外合作项目的教师应与学生以及家长积极沟通,准确了解学生参加合作办学的学习需要,正确引领,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使其能自发地产生对学习的欲望与需求。

(二)学习的兴趣

需要是一种需求,而兴趣是一种爱好。爱好分为先赋性的爱好和后天培养的爱好。所以可以把合作项目的学生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先赋性爱好的群体。这类群体的特点就是,从入学开始就有一种求知的欲望,喜欢钻研,对项目学科内容更会用心学习,所以他们在学校的学习表现很积极,有学习的劲头。另一种是由后天培养形成兴趣爱好的群体。这类群体的特点就是,起初对学习并没有兴趣,但通过父母、教师以及同辈群体的引导会对学习渐渐产生兴趣,甚至有一种后来居上的趋势。

(三)个人的价值观

项目学生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定位不同,也会产生学习动机的不同。有的学生从小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如要成为学者、教授、工程师等;而有的对自己的理想还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在学习方面是盲目的与不积极的。

学习动机与理想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学生整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和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理想水平高,学习的动机就强[1]。

(四)学习态度

所谓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它通常可以从学生对待学习的注意状况、情绪状况和意志状态等方面加以判定和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具体又可包括对待课程学习的态度、对待学习资料的态度以及对待教师、学校的态度等[2]。

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主要有家长、教师、教学过程以及社会风气,所以对不良态度的学生要通过说服教育,转变学生对学习的错误认识,消除学生学习中的消极情绪。合作项目教师,不管是中方教师还是外方教师,都应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寻找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增强项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通过树立榜样来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影响项目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因素

(一)环境

项目学生所处的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同龄群体环境。首先,家庭环境不仅对项目学生的学习而且对他们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个和谐友爱、关心孩子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帮助。父母亲正确的引导、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高效的成果。其次是学校环境。项目学生从幼儿园开始最终转至项目大学教育,如果不再继续学习,意味着学习教育生活的圆满终结。所以无论是中方学校还是外方学校,特别是中方学校,都要提前做好预案,及时疏导好学生由于转到外方学校后学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不适应性带来的后果,项目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教育引导。最后是同龄群体环境。同龄群体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项目学生虽然都是参加合作项目计划出国学习的群体,同龄群体自身目标、家庭目标以及个体特征的不同,不可能在学习表现行为上统一,但建立一个对项目学生有益的同龄群体环境尤为重要。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环境会使整个群体中的学生都能产生较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反之,一个较差的群体环境不仅不会带动整个群体而且甚至会使整个群体中的学生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更严重的会产生不道德的个人行为。所以父母、教师、同龄群体自身应共同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环境,形成良好的氛围,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家长、学校的教育方式

这里所提的教育方式不只是教育的方式方法,也包括教育内容,因为笔者认为,教育内容的选择本身就是一种方式的取舍。同时,教育方式的选择也要根据教育内容的不同而变化,不能一概而论。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学术界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分为不同类型。如美国学者鲍姆林特按照不同关系的统一体把父母分为权威的父母、专制的父母和宽容的父母。我国也有一些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研究,如刘金花把家庭教育分为拒绝型、严厉型、期待型、矛盾型和分歧型[3]。结合他人的研究成果,笔者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分为三种类型,即民主宽容型、专制独断型和放纵溺爱型。第一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比较民主,充分尊重孩子的决定,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同时,孩子有不对的地方,父母懂得耐心教诲,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对与错。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比较有礼貌,懂得宽容理解他人。第二种方式表现为孩子的一举一动必须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在父母眼中,孩子永远不如自己,父母的决定才是正确的决定,根本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的错误,父母无法容忍,甚至拳脚相加。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容易有恐惧感和逃避现实倾向。第三种方式表现为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或者对孩子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最后导致孩子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和不良习惯,甚至盲目自信、自我独大。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难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性。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方式是在结合我国整体的民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传统教育方式与国外教育优点建立起来的。学校教育方式要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与不同阶段学生智力成长的特点进行选择。合作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应打破传统的“一言堂”教育方式,而应以生动活泼的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为主,可结合一些游戏活动或智力竞赛等形式,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学习品质。尊重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不应轻易固定化学生的思维模式,不要过多地限制学生的思维。正确引导,科学教育,尊重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创造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才是学校教育方式的精髓所在。

(三)家长、教师的榜样作用

家长和教师本身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一个行为举止、生活习惯比较好的家庭,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的习惯。所以,家长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相反,如果家长的行为举止比较粗鲁,只能对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作用。

教师的榜样作用也不容忽视。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教师不仅具有榜样作用,他还是沟通社会与学校的纽带,所以,教师应承担起学生职业教育的引导工作。如何才能在职业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知识储备非常重要,这方面首先要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始。

总之,影响合作项目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体现。合作项目学生的教育要在家庭、学校以及他们所处群体环境等多种因素配合下才能做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是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的教育要从学习动机抓起。

[参考文献]

[1] 李业琪.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J].科技信息,2011(13):228.

[2] 向莉.试论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学生差异性评价[J].科教文汇,2014(1):35.

[3] 季静,徐春艳. 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大家,2012(9):310.

Research on Factors Influencing Study Mo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DONG Junfeng

(InternationalEducationCollege,JinlingInstituteofTechnology,Nanjing211169,China)

[Abstract]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is a special model in Chinese education due to its international, unique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to study on the study mo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the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has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aning. This research, based on the study of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involving motivation, puts forward that only through stimulating the motivation can students arous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quality.

[Key words]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students involved in the programs;study motivation;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收稿日期]2016-02-08

[作者简介]董俊峰(1980-),男,山西忻州人,金陵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外合作办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5-0074-02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学习动机
大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