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引领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16-04-13 23:48李学东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梦高校

李学东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

中国梦引领下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李学东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401 )

摘要:中国梦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分析中国梦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中国梦引领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中国梦引领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对加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梦;高校;爱国主义教育

2016年,教育部在《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在各级各类学校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完善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引导广大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信念。”[1]中国梦是一个整体的思想体系和完整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产物,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梦的过程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深刻体现中国梦的内容,把中国梦的内容贯穿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教育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从而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中国梦的引领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特点有了新的内涵,如何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期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梦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中国梦引领当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国梦具有强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理论支撑。中国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历史,时代在发展,理论也需适时创新,中国梦的引领有利于高校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方向,挖掘新思想、新理论,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中国梦”融入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上的重要创新,是摆脱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困境的有效方法,中国梦的内涵、渊源历史、道路和任务等都完善了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中国梦具有强大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指导意义。以梦育人的方式,指导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方向,推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中国梦教育摆脱了传统的以理论灌输教育为主的教育方法,采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教育载体调动当代大学生的筑梦热情。综上所述,中国梦引领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了新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在理论方面使大学生了解“什么是中国梦”,在实践教育中让大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坚持中国梦”。

中国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市场经济和科技文化的冲击,西方思潮各种政治、思想、文化和价值观与我国日益增强的民族文化浪潮相互激荡,国际人权与主权的问题越来越敏感,社会主义国家反对“西化”、“分化”,反对“和平演变”的斗争日益加深,马克思主义信仰受到挑战,多元文化间的相互冲突,使一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不好的结果。而中国梦在应对这些挑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梦把国家的利益与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中国梦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每个人的梦想是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要完成中国梦就需要每一个大学生都要行动起来,从而促使当代大学生将个人发展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紧密结合,脚踏实地,全面发展,同祖国共奋进,它为广大青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指明了成长成才的正确方向。

二、中国梦引领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

民族性。民族性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也是中国梦的鲜明特点。首先,中国梦具有广泛的民族共识,深深地藏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我们要时刻铭记关于民族屈辱、战争、崛起的历史。其次,中国梦具有深厚的民族情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不堪压迫、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一种民族情怀;为人民的平等、自尊、自由发展等提供保障是人民的情怀;“热爱祖国、富于革命传统,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已经成为我们的民族性格。”[2]历史上为了解放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奋斗和抵抗,通过浴血奋战,在总结了失败和胜利的经验基础上,找到了引领人民走向光明的正确道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深刻体现这种民族性。

时代性。中国梦是历史梦,更是时代梦,中国梦反映了中国时代的进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首先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上。”[3]我国是靠制度来维护和促进国家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高校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让他们积极主动地热爱和拥护自己的国家制度,把爱国热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其次体现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民族的发展要通过国家来实现,国家的利益高于集体和个人的利益,维护好国家利益才能最终实现集体和个人利益,因此,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体现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最后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当今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时代主题就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党史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操。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就是对时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以及由此认识而确立的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还要开拓创新爱国主义时代精神。高校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进行适应时代的开拓和创新。

实践性。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实践,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一个践行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深化,需要在行动中表现。中国梦是历史的实践,中国梦并非当前从零开始,它传承了历代仁人志士的强国梦,如岳飞的还我河山的“精忠报国梦”,林则徐的“禁烟梦”,光绪帝的“戊戌变法梦”,李鸿章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梦”等,都是历史的实践,这些同属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实践。中国梦是现实的实践,当今中国梦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参加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实践活动,增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爱国主义素养,中国梦和爱国主义教育共同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之中。中国梦也是未来的实践,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过程,未来,大学生仍然需要坚持努力学习和奋斗,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国梦。

开放性。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质的变化,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爱国主义教育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方面的影响。中国梦融合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思想文化,具有开放的思想观念。其一,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放,中国梦蕴含了传统文化中的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深厚历史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二,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放,中国梦是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生成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三,是对国外各种优秀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梦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文化,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兼容并包的态度,不断地加强交流与学习,努力学习世界各个民族的长处。

三、中国梦引领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

(一)扎实推进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读懂“中国梦”

高校要加强推进教材、教师、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构建重点突出、全面创新的课程和实践体系。一方面,高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编写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材,将中国梦的内容有机融入教材中,充实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同时高校要改革高校教师制度,除了提高他们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以外,还要对他们进行中国梦教育,加强他们对中国梦的认知和信仰,并在中国梦的指导下确立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一个教师如果全身都渗透着而且焕发着中国梦的情感,对学生的启示、诱导和榜样作用就会潜移默化。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要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的灌输,中国梦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最好的教材,了解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让大学生了解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中国梦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密切联系等,将中国梦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总之,要使大学生意识到,“中国梦是我们每一个人奋斗的目标,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是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4]

(二)大力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深刻理解“中国梦”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护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核心精神因素,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目的的题中之意。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是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迫切任务,也是深刻理解中国梦的重要因素。“民族自尊心是对本民族人民、文化和优良传统的热爱和崇敬,民族自信心是一种相信本民族的能力,民族自豪感是对于本民族和成就的光荣感和自豪感。”[5]首先,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民族意识是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凝结而成的,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正是来自于这种强烈的民族意识,高校要教育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祖国灿烂的历史和文明,加深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识。高校不但要重视近现代史的教育也要重视包括古代史在内的各个阶段的历史教育,让大学生了解民族的发展过程,认识到我们民族所经历的困难和面临的共同利益,激发大学生自觉地去维护民族团结。其次,高校要通过相关课程充分展示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大学生应该为祖国壮美的山河而感到自豪,为中国迅速发展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感到自豪,包括科、教、文、卫方面取得的各种成就,大学生要对自己国家的自然和人文方面有全面的了解,认清楚自己国家的优势和劣势,在树立自豪感的同时也要具备忧患意识,更好地激发大学生投身于建设祖国的热情。

(三)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构筑“中国梦”

中国梦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理想信念,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引领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学习与成长的时期,也处于理想信念的确定时期,中国梦的出现为大学生的梦想确定了明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一方面,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教育。坚持社会主义信念,必须从社会主义本质观出发观察和思考问题,科学理解和实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从政治思想上促进大学生的成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理想信念,坚定对马克思和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全员化与道德化。高校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个过程,以中国梦为引领,覆盖全体高校大学生,分层次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偏离,出现了严重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自我中心论等腐朽思想,对这些学生要认真管理和教导,认知是形成理想信念的基础,在中国梦的引领下要引导大学生把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要在大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深刻意识到国家的兴衰与荣辱是与个人密切联系的,教育大学生把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看作应尽的道德义务,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是密切相关的,自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四)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践行“中国梦”

深化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大学生是践行中国梦的主体,创新能力是推动大学生践行“中国梦”的内在需要,中国梦的实现要敢于创新,才能有所突破。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基础,大学生要扩宽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善于积累知识,在学习中,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勤奋思考,实现知识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大学生的持续奋斗和实践中变为现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灵魂,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自于后天的培养,高校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性教学模式,建立“中国梦”教育的校园网站,把中国梦纳入到校园网络建设中,在设计板块方面要体现以大学生为本,建设能够吸引他们阅读、点击的栏目,做到内容充实,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好奇心。

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实践活动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要组织大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内外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其一,高校要经常举办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如山东理工大学办“我的中国梦”的舞蹈大赛、江西农大举办“中国梦 廉洁情”大赛等。高校要根据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举办一些以中国梦与大学生使命、传播中国精神为主题的讲座;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之心和集体主义意识;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中国梦的社会调查、社区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中国梦丰富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前进者、开拓者、践行者。”[6]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大学生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大学生正处于青年立志的重要发展时期,今天的大学生是明日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勇于追梦是大学生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的担当与表现。大学生要积极投身到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中去,将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中国梦紧紧结合在一起,把对祖国的爱转化到实际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EB/OL].(2016-01-26)[2016-03-16].http://www.moe.edu.cn/srcsite/A13/s7061/201601/t20160129_229131.html.

[2]石国亮.中国梦大学生教育读本[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3]伍兴阶.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法创新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2).

[4]徐柏才,崔龙燕.“中国梦”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

[5]郑志发.经济全球化视域中的爱国主义教育[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6.

[6]刘驰.“中国梦”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成长启示[J].理论观察,2015(1).

(责任编辑:付元红)

Patriotism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hinese Dream

LI Xuedong

(Hei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 )

Abstract:The Chinese dream contains rich spirit of patriotism and patriotic education which is foundation to realize the dream of China. The purpose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rouse national spirit, to enhance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of the Chinese drea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hinese dream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hinese dream leading under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hinese dream leading path under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pes to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patriotism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Chinese dream; higher education; patriotism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16-04-18

作者简介:李学东(1989- ),女,河北任丘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385(2016)03-0071-04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中国梦高校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