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我》课堂实录

2016-04-14 07:21尤迎九
江苏教育 2016年64期
关键词:盲区谜语同学

尤迎九

[课例]

《认识自我》课堂实录

尤迎九

认识自我;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实录

设计理念:

对自我的认识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绝大多数人成长过程中都有个共性问题:缺乏对自我的认识,不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不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知道自己擅长做什么事情,没有意识到自我认识的盲区,很少去思考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我是谁”。而如果对自我没有一定的了解,接纳自我、完善自我以及超越自我就无从谈起。

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刚刚到了新的环境,接触到新的学校、新的教师、新的同学,还有新的“我”,这往往是最不容易找到自我而产生迷茫感的时候,所以在开学后的第二节课,我们设计了《认识自我》,试图让学生在初步适应新环境的基础上,对刚刚从小学生转变为初中生的这个“自我”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以便对于后面的学习和生活起到正向的推动作用。本节课通过猜谜语、观看视频和鼓掌等活动,引发学生对认识自我的兴趣,感受到认识自我的必要性。通过写“我是……”活动以及关于“自我”三个层面的知识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自我”的内涵。通过“乔哈里窗”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我,并学会从多个维度认识自我,增强其对自我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认识自我

引入: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请看PPT,大家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PPT展示谜语:什么东西早上4条腿走路,中午2条腿走路,晚上3条腿走路?

学生:人!

过渡:是的,这个谜语大家很轻易地猜出来了。但是,这个问题在古希腊曾经难倒了很多人呢。相传在古希腊,有个狮身人面兽叫斯芬克斯,他把人拦在路中间,然后就问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如果猜不出来就把人吃掉,结果很多人被吃掉了,直到有个叫俄狄甫斯的小伙子猜出了答案,这个怪兽才羞愧得跳崖而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啊,要学会认识自己,要知道“我是谁”。

过渡:有同学说,“我是谁”还不简单。真的很简单吗?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看视频:《武林外传》中吕秀才智斗姬无命片段。

提问: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看到这个杀手把自己给杀死了。

追问:他为什么把自己给杀死了?

学生:因为他被问题给绕晕了!

再追问:被什么问题绕晕了?

学生:“我是谁”的问题。

过渡:在刚才的视频中,姬无命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最后把自己给杀了。那我们呢?我们了解自己吗?接下来我们做个小游戏,看同学们是否了解自己。

讲解:这个游戏叫“掌声响起来”,要求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以最快的速度双手鼓掌一分钟,最多能鼓多少次。不要进行太多思考,把大脑里想到的一个数字写下来。好,那么真实的情况是如何的呢?我们来实验一下。我说“开始”的时候,大家开始鼓掌,边鼓掌边在心里默数鼓掌的次数,我说“停”的时候,大家马上停,然后看看自己到底鼓了多少次。

学生活动:鼓掌20秒。

过渡:刚才我们的时间是20秒,大家看看自己鼓了多少次,然后乘以3就可以获知1分钟鼓了多少次。这跟大家刚才写的数据差异大吗?

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估与实际鼓掌次数。大多数学生鼓掌的数目超出自己估计的两倍以上,一个女生预计60多,实际300多,问她的感受,她说:“挺吃惊的,看来我还真的不太了解自己呢!”

二、“自我”的内涵是什么

过渡:通过上面的环节,我们知道了认识自我的重要性,也发现我们对自己还真是不太了解,所以有必要来认真地认识一下自我。下面我们就来尝试着了解一下自己。希望大家用心投入,投入得越多,对自己的了解就会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讲解:请在纸上写关于“我是谁”的句子,只要主语是我就行,谓语和宾语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写。时间3分钟,写得越多越好。

学生:写“我是谁”的句子并进行分享。

过渡:通过老师刚才的观察以及同学们的分享,我发现有的同学写了很多条,有的同学只写了几条,可能不知道从哪写起,对吗?没关系,下面我们就先来链接一下相关知识,看看自我到底涵盖哪些内容。

知识链接:自我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生理自我是对自己身体和生理的认知和评价,如身高、体重、年龄、性别……;心理自我是对自己心理和行为特征的认知和评价,例如性格、智力、兴趣爱好、意志力、价值观等等;社会自我是对自己在社会关系中身份、地位、角色等的认知和评价,例如我是我儿子的妈妈,我是学生的老师……

过渡:现在,我们对自我有了更多的了解,请大家做两件事,第一是对刚才写的“我是谁”的句子进行分析,看看写的是哪个层面的自我,然后在刚才的基础上补充,看看现在我们又能写出多少条了。

学生:继续补充并分享。

课堂观察:发现学生普遍能写更多。很多学生写了十几条,甚至二十多条、三十多条,对自我的认识比之前多了不少。学生写的内容涉及出生年月、身高、体重、血型、头发长短、眼皮单双、喜欢的学科、偶像、影视文学作品、职业、颜色、着装风格、自己的人际关系等等。通过这样的过程,有学生感慨:以前真的没有认真研究过自己。这个过程让学生更了解自己,也让教师更了解学生,是一个很好的向内和向外的互动过程。

三、如何认识自我

过渡:通过刚才的过程,我们对“自我”这个名词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对“认识”这个动词大家是怎么看的呢?大家觉得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认识自我?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反思,也可以从同学、老师、朋友那里来了解。

过渡:刚才有同学提到,可以自己反思,也可以通过别人指出,非常好。大家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下面我们再次来进行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乔哈里窗

讲解: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不外乎来自两个方面:自己和他人。如果自己和他人都知道,我们称为已知区,比如这位同学今天穿了一件条纹衫,他知道,我们也知道,这就是已知区。如果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叫作隐私区。比如这位同学此刻盯着我看,他正在想什么呢?他知道,但是他不想告诉我,所以我不知道,这就是隐私区。如果自己不知道,他人知道,叫作盲区。比如,这位同学脸上有一道圆珠笔的痕迹(举例的,并不是真的),你看不见,而我可以看见,这就是你的盲区。如果你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就叫潜能区。比如我们课刚开始的鼓掌,在还没开始鼓掌的时候,你不知道自己1分钟能够鼓多少下,我也不知道,结果出来大大超出自己的估计,这就是潜能区。

提问:这四个区中,大家觉得哪些区对帮助自己成长最有价值?

学生:思考、讨论并分享。很多学生提到了盲区,也有不少学生提到了潜能区,并陈述自己的理由。

归纳整合:是的。刚才大家都讲得很好。因为已知区和隐私区是我们自己知道的,而盲区和潜能区是我们自己不知道的,我们只有去突破未知的区域,才有可能让自己更加优秀。好比我们脸上的圆珠笔痕迹,我们自己看不见,但别人看见了并指出来,我们才能擦掉这条划痕,从而保持我们脸部的干净。迁移到生活中,一些不良的习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别人意识到了,帮我们指出来了,我们改正了,就会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进一步。而对于潜能区,从鼓掌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其实每个人都有着潜在的发展空间,所以在今后的生活上和学习中,我们尽可能少给自己下结论“我不行”,多说说“我来试试”,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把潜能给挖掘出来了呢!

四、总结

总结: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谈到了三个问题: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我们了解“自我”的三个层面,知道“认识”自我的两个角度四个区,知道怎么突破盲区,也相信每一个人都有无限潜能。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更了解自己,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成长。最后送一首和今天的话题相关的歌曲给大家。

音乐欣赏:歌曲《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

教学反思:

从思路上看,这节课是简洁和清晰的,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展开,所以上起来比较流畅。

从活动形式来看,也是丰富的,有谜语、有活动、视频观看、独立书写、集体分享,最后还有歌曲欣赏,所以整节课的基调是轻松活泼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思考,可谓动静结合,有激情也有理性。还有第一次的书写,以及第二次在知识链接之后的再次书写,对学生认识自我也起到了很好的深化作用。

从课堂生成来看,在书写和分享环节,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如何兼顾个体与群体进行很好的回应,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同时,初一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有时会出现一些偏低俗但是能博得其他人眼球的内容或者消极的内容,比如“我是猪”“我颜值极高”“我是宇宙第一帅”“我喜欢自黑,也喜欢黑别人”“我喜欢杀人游戏”“我讨厌**女生”“我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这个时候我们要进行及时恰当的回应和引导,为学生树立积极正向的价值观。这非常考验教师的功力,也是以后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地方。

G441

B

1005-6009(2016)59-0025-03

尤迎九,江苏省无锡市羊尖中学(江苏无锡,214107)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无锡市心理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盲区谜语同学
盲区50米
谜语三则
谜语四则
谜语三则
谜语四则
交叉感应环线通信盲区分析和应对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产能不足、去向不明,危废监管盲区依然存在
重庆事件与医保盲区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