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团队改善农民工子女社会支持系统*

2016-04-14 07:21沈秀萍朱爱云
江苏教育 2016年64期
关键词:支持系统同伴主观

沈秀萍 朱爱云

和谐团队改善农民工子女社会支持系统*

沈秀萍1朱爱云2

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对促进城市各阶层和谐共处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改善城市初中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系统,是促进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班级团队合作模式,从强化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儿童的同伴关系入手,努力改善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系统,为目前备受关注的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社会支持;农民工子女;团队合作

著名作家、心理咨询师毕淑敏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要想在生活上有所依托、事业上有所作为,支持系统必不可少。她把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形象地比喻成健康心理的斜拉桥,支持系统里的每一个支持源都是斜拉桥的绳索。孤立来看,斜拉桥的绳索每一根都貌不惊人,但是只要按照科学规律排列组合,就有了惊天动地的合力,以团结和集体的力量拉住阔大的桥面,保障车水马龙的安全。

在中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完全消除的社会背景下,农民工子女从落后乡村进入繁华都市,必然遭遇到生存与发展困境。如果没有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支持力量来舒缓压力,他们的心理健康会面临威胁。因此,关爱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开展农民工子女社会支持网络研究,改善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不仅有助于他们健康人格的养成、道德品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城市的和谐、社会的稳定。

一、理论背景及研究路径

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是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心理学研究表明,同等压力状态下,较多获得社会支持的人比较少获得社会支持的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会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较低的消极情感。

一般认为,社会支持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支持”,即客观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的直接援助及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另一类是“主观支持”,即主观的、可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个体在社会中受到尊重、被支持和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此外,“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的编制者、学者肖水源提出,社会支持的研究还应包括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因此,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被视作社会支持除“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之外的第三个维度。

青少年社会支持系统的运作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其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和改善社会支持系统是维护和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本课题组在积极心理学的指导下,依据社会支持理论,从挖掘“人的积极力量”入手,开展班级团队合作,试图通过团队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增进同伴关系,优化农民工子女的社会交往模式,增强农民工子女主观感知社会支持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促进社会支持系统的改善,增进其心理健康。

本课题组开展的团队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7人,分组时忽略生源地差异,做到城乡混编,每组由一名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该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发挥各小组长的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通过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形成个人与集体荣辱与共的观念,促进各小组成员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二、团队合作下农民工子女社会支持系统的改善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人都希望得到关心和照顾,都渴望得到家庭、朋友、同伴的关怀、爱护、理解,都有情感的需要。现实生活中,个体的艰难和喜悦需要与人分享,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诉求,他人的温暖和帮助是“心理维生素”。身处异地他乡的农民工子女的这种心理诉求愿望更强烈,“心理维生素”的需求量也更大,团队合作模式正是这种“心理维生素”的“加工厂”。

1.与城市儿童同伴关系的强化。

学者Williams等人的研究表明:当学生们生活在充满关心、支持的氛围中时,他们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反之容易出现异常的情感和行为方式。农民工子女长期徘徊在城市的边缘,“忙碌的父母,孤单的学生”的生活背景导致他们缺乏关爱和社会交往,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同伴支持是农民工子女重要的社会支持来源,而他们的同伴支持多来源于身份相同的农民工子女,较少来自城市儿童,很多农民工子女也表示不知该如何与城市儿童交往。因此,要改善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系统,就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团队氛围,让他们与城市学生一起在平等的氛围里感受安全与自由,享受被尊重与被关爱的幸福。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关系双方的信任和支持。在开展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城乡混编淡化了学生们的地域意识,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儿童在交往中增进了解和友谊,彼此接纳和包容,学会了同伴间的密切交往、热心互助,社会意识和社交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谐的合作氛围,让这群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农民工子女能够更充分地享受和利用来自团体的温暖和支持,在这里,“团结友爱”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2.主观感知社会支持能力的增强。

多数学者认为个体感知到的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虽然感知到的支持不一定是可见的现实,但是被感知到的现实却是心理的现实,正是心理的现实作为实际(中介)的变量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相关研究也证明,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与个体实际所得到的社会支持之间只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并且前者能更有效预测个体的身心状况。

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个体即使拥有相同的客观支持,如果个人不能充分地感知,这些客观支持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工子女在 “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城市”的迷茫中体验着乡关何处的身份迷失。在和谐团队中,亲密的同伴关系让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农民工子女能更充分地感知众多支持的存在,更充分地享受和利用这些支持系统。

3.对社会支持利用度的提高。

肖水源认为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存在着差异,有些人虽可获得支持,却拒绝别人的帮助。人与人之间的支持是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个人在支持别人的同时,也为获得别人的支持打下了基础。所以,要改善个体的社会支持系统,就需要从改善个体感知到的主观支持及个体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入手。

团队成为农民工子女体验幸福成长的精神乐园,在这里,每个学生都会得到关注、尊重、理解和呵护,更加懂得包容和互利,学会了寻求帮助和给予帮助。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增强了他们感知社会支持的能力,更提高了他们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的信心和勇气。

三、和谐团队——健康心理的斜拉桥

心理学研究表明,并不是任何“客观支持”都会起作用,只有当“客观支持”发生在一个善于感知支持、利用支持的个体身上时才会发生作用。也就是说真正的社会支持应该存在于一个和谐的团队中,因为在团队中个体更容易感受到支持的存在,也更能充分利用社会支持。团队合作可以放大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更大限度发挥社会支持的效能。

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越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社会支持尤其是“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是直接影响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调节变量,团队合作正是从改善个体感受到的“主观支持”及对“社会支持利用度”入手,帮助个体获得较多的客观支持,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

G446

A

1005-6009(2016)59-0035-02

1.沈秀萍,江苏省南通市虹桥二中(江苏南通,226001)教师,高级教师;2.朱爱云,江苏省南通市虹桥二中(江苏南通,226001)教师,高级教师。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城市初中农民工子女心理问题的归因及干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D/2013/02/365)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支持系统同伴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长征”五号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实践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寻找失散的同伴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上海:精心构建医改社会支持系统
论高职院校贫困生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