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的力量

2016-04-14 07:21栏目主持人王天文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江苏教育 2016年64期
关键词:小文咨询师来访者

栏目主持人:王天文(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共情的力量

栏目主持人:王天文(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案例一 爱与痛的边缘

一、故事情境

张某,男,高三学生,18岁,独生子,既往无重大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史,也没有咨询或治疗经历。父长期在外工作,偶尔回家。母全职,有抑郁症,长期服药。张某平时和母一起生活,在其儿时的记忆中,父亲只要在家,父母之间就会争吵得非常厉害,他则一个人蜷缩在房间的角落里。

来访者一直以来学习认真踏实,成绩名列前茅,母对其管教非常严厉,常会批评指责,所以来访者和父母的关系有点疏离纠缠。最近因为班上有个女生突然表白了倾慕之情,他一下子变得特别慌乱和纠结。一直以来他都不太喜欢自己的性格,一方面很想和周围的人做朋友,但另一方面似乎和谁交往都是蜻蜓点水,无法做到真正地、完全地信任一个人。所以,当女生主动表白之后,他坐立不安,整个人的状态让自己感觉很不舒服。

二、咨询视角分析

从张某的成长经历来看,早期的关系经验(父长期不在家,母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加上夫妻关系紧张,无力照料来访者。母亲在状态比较好的情况下,对待来访者严厉且批评指责较多),导致来访者在与父母的关系中更多地感受到挫折,继而发展成很难学会信任别人,甚至会歪曲地认为自己是不被人喜欢的、是不值得被人爱的、是不重要的、是永远被忽视的;同时形成了自卑心理,容易否定自己,自我价值感较低。班上女生的突然表白,促使来访者不得不正视自己一度被回避或压抑的情感需要,并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感受:兴奋、恐慌、焦虑甚至怀疑,进而变得更加孤独与退缩、矛盾与纠结。

所以,想要增加来访者对人的信任度,和人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同伴关系、朋友关系、亲密关系),不仅要让其感受到较高自我价值,完善自我认同,重新评估和看待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彼此建立联结;同时,还要促其与父母之间形成新的关系模式,修复早期关系经验。

三、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叙说故事——咨询关系建立阶段。主要以来访者为中心,无条件地积极关注,倾听来访者述说故事,在其故事中搜集资料,并了解大致情况及困扰,尝试与来访者建立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述说自己内心的想法、感受与困扰时,如决堤之水(有些焦虑),而且思维缜密、表达清晰。咨询师没有过多的提问,主要以支持性倾听为主,让其表达倾诉。对来访者整个身心状态予以观察:从外形看,衣着整洁得体,头发整齐干净;从坐姿看,来访者正襟危坐,从不正眼看咨询师,眼神游离躲闪;从言语表达看,来访者说话有条不紊、字斟句酌(似乎说每句话之前,都要在头脑中先进行思考斟酌后再组织表达出来);从情绪来看,没有大悲大喜,理性、冷静、敏感。从咨询师的观察来看:来访者精神状态良好,排除精神性疾病,并有良好的自知力和较强的自我反思能力,身体健康,饮食睡眠正常。

第二阶段:重构、丰厚故事——解构重构阶段。此阶段是整个咨询过程中最为艰难,也是让来访者感受到和以往有很大不同的部分。这个阶段中咨询师保持着双重聆听,倾听来访者述说故事,邀请来访者为其“问题”命名、外化,同时用影响力的方式进行双重影响的提问,寻找闪光点。此阶段在行动景观和意义景观层面不断地游走,拓展和丰厚着来访者的故事,形成更多的可能性,并且大胆地借用了局外见证人的方式,再次让来访者体验到了以往没有的被肯定、被接纳、被喜爱的感觉,从而提升了来访者的自信心、自我价值感,重新看待自己、接纳自己。来访者开始主动和两个男生建立友谊,同时回应了女生的表白,愿意在高考结束后尝试交往。并且选择在合适的情境下,向父母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心里压抑了多年的感受,愿意从新的视角去看待和接纳父母,尝试与父母改善关系。

第三阶段:发展故事——巩固与结束阶段。此阶段为结案做铺垫,巩固、强化咨询效果,并结束咨询。虽然每次咨询过程中都会有总结的部分,但在最后一次,仍然就所有来访者体验到、感受到的经验,和来访者一起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与总结,让其再次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主动权。同时通过“文件”的形式给来访者写一封信,记录总结了在咨询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内容,支持并丰厚来访者的未来发展。此时,可以从来访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表达中感受到其自然流露出的自信,也能感受到来访者对自己、对他人逐渐增强的认可与接纳。

四、咨询师的反思

首先,结合该来访者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及主观能动性等,考虑采用叙事治疗的理念和方法,通过提问促其自己去重构、发展与丰厚人生故事,改变自我认同,这要比咨询师告诉他或指导他去做,更有利于来访者未来的生活与发展。

其次,大胆采用局外见证人这个方法,在本案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更巩固和捍卫了来访者的自我认同。但是否可以迁移到其他个案身上(不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接受局外见证人这种方式),还需因人而异。

来访者的症结在关系层面上,尤其是幼年早期的关系经验对其的影响。所以在咨询中,咨询师没有急切地进入“问题”、解决“问题”,而是不断地发展丰富来访者多元的人生故事,让其拥有更多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并始终抱持着一个信念——坚信来访者一定有能力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也许曾经“痛”是来访者人生的主要内容,一直被记忆着、被讲述着,但在未来,“爱”将会慢慢地弥散在他的整个生命故事中,因为在爱与痛的边缘,他有能力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 葛利利)

案例二 接纳平庸,精心陪伴

一、故事情境

小文(化名),男,17岁,某中学高二学生,身高1.70米左右,体重约60公斤,体态消瘦,无家庭精神病史以及遗传史。父母均为来宁务工人员,每天很早出门,晚上6点左右回家。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母亲没有耐心,但语言表达能力强。小文自幼在安徽老家生活并上完小学,由外婆教育抚养。

小文初一年级来宁,与父母、外婆一同生活,一家三代人租住在不到40平方的房屋,在暂住地上初中。小文结交了几个要好的同学,经常在一起玩耍,这几个男同学成绩均不理想,偶尔有共同去网吧的现象,父母对他的朋友极为不满。小文因此事与父母争执过,结果都以简单粗暴的形式结束——被打。小文在班主任不知情的情况下拿了假条与印章,离开了学校,第二天班主任检查晨读时发现小文不在,便与家长联系,家长说小文没有回家,班主任便邀请家长到学校来协商对小文的教育问题。

二、咨询视角分析

从小文成长经历来看,早期外婆给予他充分的尊重与关爱,使得小文内心能够建立比较稳定的安全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父母照料不足的缺失。初一时换了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使得小文内心压抑着矛盾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感觉不到外婆给予的关爱,常常遭遇父母的责骂;另一方面,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没有知心朋友,成绩也得不到父母的赞赏,内心压抑了很多焦虑情绪。随着小文的进一步成长,他很想证明自己是优秀的,就在考试中采用作弊的手段获取高分,想要得到父母的赏识。作弊未果后,担心父母体罚,因而期中考试后未经允许无故离校。

三、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首先获取小文的基本信息,与小文建立初步咨访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来访者述说自己在家庭中得不到父母肯定时,眼泪止不住地流,话语也比较多。咨询师没有做过多的干预,只是倾听,让其在述说过程中得到情绪宣泄。对来访者整个身心状态进行观察,从坐姿看,来访者低垂着头,整个人处于紧紧收缩的状态;在言语表达上,存在很多消极的词汇,“他们看不起我”“我没有出息”“我想退学”,整个人处在一种情绪漩涡里。从咨询师观察看,来访者对自己是低价值判断,要帮助其建立自信。

第二次咨询,咨询师通过请小文绘制生命线的活动,了解小文对生命中重要他人、重要事件、最高兴的事、最伤心的事、现在的我、将来的我等情况的讲述,进一步了解小文的成长背景及心理发展过程。再通过“别人眼中的我”与“写出自己的五个优点”活动使小文认识到他并不是让人看不起的人,有人认可他,其中也包括任课老师。在他找出自己的优点后,提高对自己的认同感,认可并能悦纳自己。最后通过“犯错的我、现在的我、将来的我”,强化小文的责任感,使其明确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布置一项作业,为下一次的咨询做好铺垫。

第三次咨询,在征求来访者的同意后,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探讨“给父母的一封信”。咨询师肯定了小文对父母的感谢、自己的责任等积极言语,并利用完型疗法中的“空椅子”技术,让来访者诉说对父母的意见,并能进一步理解父母的不易,从而接纳父母的教育。咨访双方一起商讨是否给父母看这封信,咨询师让来访者预估父母看信后的结果,最后来访者决定给父母看信。

第四次咨询,来访者向咨询师分享父母看信后的感受,充分体现来访者被尊重后的喜悦心情。咨询师通过班主任得知来访者状态还不错,上课分心与低自我价值的话语也没有再出现。来访者一直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感觉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对小高考表现出较强的信心。

咨询师引导来访者聚焦于当下的改变,来访者通过自我体验与觉察,能够加深对自己的理解,也能充分理解父母的做法,咨询师对来访者这样的觉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在后来的小高考中,来访者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四、咨询师的反思

首先,我们面对的大多是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咨询师需要用一种积极的眼光看待,为其提供潜在的支持性资源,引导出孩子的正性心理力量。所以在咨询中,咨询师要区别于其他老师,不能立即给来访者贴上标签,而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与来访者互动,从而促进来访者的内心发生改变,树立信心。在咨询中,咨访关系影响着咨询的整个进程,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建立咨访关系,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才能继续进一步深入咨询。咨询师需要积极关注来访者的内心需要,这种需要可能来自于内在,也有可能来自于外在,要注意的是,在这些需要的背后,是来访者对爱与支持性关系的渴望。其次,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渴望被尊重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通过孩子对父母教育方式的分析,看到彼此内心的需要以及正确的表达方式,进而做出爱的改变。因此,咨询师要想改变青少年的问题,就需要引导家庭进行积极改变,不能将焦点只放在孩子的症状上,而要透过孩子症状看到家庭沟通出现的问题,有效转化沉积在孩子心理上的负性能量。

(南京市第九中学 胡永银)

案例三 疏导助成长

一、故事情境

小军(化名),男,14岁,初中一年级学生,身体发育正常,无重大疾病史,家庭无精神病史。小军是个遗腹子,在他出生后,母亲带着小军再婚,与继父无子女。父母开一家小吃店,家庭经济条件尚可。母亲对小军很是溺爱,希望他快乐成长。继父对小军的教育有些为难,以放任为主。小军与父母关系一般,沟通不多。小军的姑姑经常过来陪小军,与小军关系比较亲密。

因父母溺爱,上小学时小军学习成绩不理想,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进入初中以后,小军知道了自己的身世,非常伤心。虽和继父在一起生活,但总觉得缺少父爱,感到自卑,加上同学们不愿与他交往,让他更加讨厌现在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经常逃课,用玩电脑游戏来充实生活。

二、咨询视角分析

从小军的成长经历来看,因家庭的变故,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和姑姑对他给予了充分的关爱甚至是宠爱,使小军能够建立比较积极稳定的情感关系,小军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没有生父的缺失。然而当他知道自己是个遗腹子时,感觉和同学们相比缺少亲生父亲的爱,残缺的家庭给小军带来了比较严重的心理创伤。来访者内心压抑着复杂的矛盾情绪,觉得周围同学父母双全,自己的家庭环境不如别人,有种委屈感,甚至生气愤怒,内心总觉得这个世界对自己太不公平了。

来访者学习基础差,小学期间学习习惯没有形成,学习成绩不理想。进入中学后对学习更不感兴趣,上课开小差,经常受到老师的训斥、同学的嘲笑。与他要好的同学不多,自我价值感低,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同学的情绪。为了寻求自我保护,他迷恋上网,希望在虚拟世界中寻求安慰与解脱。

来访者从小被母亲和姑姑宠爱,没有习得某些行为技能,不能吃苦,遇到困难畏缩不前,缺少自我应对办法和家庭等外在资源的支持帮助,常常处于茫然无助的状态。因此帮助来访者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非常重要,需要家庭、学校等合力的支持。

三、咨询过程

1.建立咨询关系,摸清心理原因。

第一次咨询主要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问题根源,探询改变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来访者低着头,很忧郁,没笑容,说话语速慢,不连贯。咨询师没有做过多的询问,更多的是在倾听其问题,让来访者得到情绪宣泄。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整个身心状态进行观察:从神情看,低头,目光无神,鞋底不停地蹭地面,处于一种紧张无助的状态;从言语表达上,存在很多消极的词汇,“不欢迎,学不进,听不懂,没办法”等,处于一种消极无所谓的情绪中。综合分析:来访者在生理上没有任何问题,饮食比较正常,对自己有较强的自知能力,排除精神性疾病。

2.运用咨询技术,疏导心理困扰。

第二、第三次咨询主要通过认知领悟、支持疗法帮助来访者改变认知、矫正行为。第二次咨询中,来访者说“感觉轻松很多”,咨询师耐心的倾听让他很感动,有种亲切感。咨询师的态度让长期缺失现实父爱的他产生了移情,来访者愿意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内心的感受。咨询师抓住时机,循序渐进地与来访者一起研究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制定日常作息时间表,其中也给上网玩游戏留出了一定的时间。在征得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下,咨询师又主动与来访者的妈妈和姑姑进行了沟通,希望来访者的家人能够给予来访者支持,从情感上关爱,从生活上引导,在学习上帮助。

第三次咨询,来访者状态不错,新理了头发,面露微笑。咨询师询问了来访者近况,借机引导来访者对父母家人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做一个回顾与分享,让来访者进行自我体验和觉察。咨询师充分肯定了来访者的所作所为,鼓励其继续实践人际交往和有效学习的方法,并与其探讨了学习技巧。来访者听得十分用心,都记在了本子上,表示一定会尽力做好。来访者在慢慢地改变着自己。

3.增强信心,巩固咨询效果。

第四次咨询,通过支持疗法强化学习信心,指出努力的方向,基本结束咨询。来访者状态不错,面带笑容,汇报了学习成绩,期中考试在班级第24名,名次上升8名。咨询师引导来访者谈谈现在的感受,来访者对自己取得的进步很开心。咨询师对来访者取得的成绩大加肯定和赞扬,并表示会一直关注、支持来访者。

来访者又主动提出一些遇到的新问题以及青春期的烦恼跟咨询师一起讨论,咨询师都给予了热心的解答,来访者露出了轻松的笑容。来访者后来考到一所中专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四、咨询师的反思

1.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咨询成功的基础。对青少年进行心理疏导,咨询师要采取一种积极的心态,咨询师的共情会让来访者产生信任,从而愿意向咨询师敞开心扉。咨询师只有走进来访者的内心,才能了解其内心真实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咨询措施。

2.心理咨询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全方位支持。青少年的生活环境不是独立的、真空的,良好的环境对成长中的青少年起推动助力作用,所以对青少年的心理疏导工作必须考虑到全方位、全天候的跟踪和引导。

3.为心理咨询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尤为必要。通过咨询实践看,心理咨询意识已经被社会所接受,但是现实中依然存在部分家长、教师心理咨询知识缺乏的现象,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能正确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外在支持系统不够完善,因此,对教师特别是家长进行心育知识普及非常必要。

(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 顾 敏)

案例四 我真的学不好吗

一、故事情境

陈成(化名),男,12周岁,初中一年级学生,身高1.65米左右,长相斯文,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亲工作稳定,家庭经济情况良好。陈成从初一开始住校。经详细询问,父母均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陈成自小学习成绩优异,颇受老师偏爱和父母宠爱。父母认为只要他学习成绩好,他们什么都愿意付出。因此,整个小学阶段,陈成是在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声中长大的,没有体验过失败的滋味。可是,陈成在小升初的考试中碰了壁。由于发挥失常,他没能顺利升入理想的中学,最后,父母想方设法还是把陈成送进了那所名校,希望他能取得小学时骄人的成绩。可是,事与愿违,陈成的学习反而越来越走下坡路。

陈成在课堂上与老师有过几次冲突,其中的一次冲突对陈成影响较大。老师的一些话让陈成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认为自己基础不如同学,所以再努力也没用。进校以来从没考过第一名,觉得特别对不起父母。现在的陈成更是发展到上课不愿意认真听,课后也不好好做作业。一到考试更糟糕,脑子一片空白,拿着笔的手还会发抖。

二、咨询视角分析

小时候陈成是个很听话的孩子,在父母严格教育下,陈成喜欢安静地看书,很少与同伴一起玩耍,性格比较内向,易紧张焦虑,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太稳定。小升初考试发挥失常这一事件让陈成倍感压力。陈成认为只有取得好成绩,父母才会奖励他、爱他,否则,父母会生气、发火、伤心。陈成觉得自己是为了父母而努力学习的。

另一方面,进入初中后,陈成也有许多方面不适应,第一次离开家独立住校,与同宿舍同学关系不是非常融洽,感觉非常孤单。因此,陈成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目前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出现考试焦虑紧张,与同学、老师以及父母关系紧张,学习成绩下降等一系列不良行为。陈成的成长背景和人格特征是不良行为模式的基础,加上小升初考试失利、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等典型事件的影响,导致他的社会认知出现偏差。不合理的社会认知使其行为出现异常,异常行为又在不合理的社会认知、不科学的教养方式和不利的学校教育环境的催化作用下不断得到强化,周而复始形成了一个怪圈,长此以往,会影响陈成健康心理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基于此,咨询师选择了合理情绪疗法以期改变他不合理的信念。

三、咨询过程

1.第一次咨询:共情中建关系探目标。

信任的咨访关系是开展咨询的首要任务,因此,咨询师努力与陈成及其父母共情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陈成在听父母叙述时,不时转过头去,对父母的表达表示不认同。父母认为孩子没有小学用功了,退步明显。而陈成认为自己很努力了,但是父母就是看不到自己的努力,对父母只看学习成绩这种做法,陈成显得非常愤怒,对自己无法取得前几名感到很害怕,很无力。陈成说:“每次考试我都会担心考不好。一连几天晚上睡不着,老想着考试。”父母听到后显得非常惊讶,因为陈成并没有把这些告诉过父母。咨询师对陈成父母提出了一点希望,希望父母与孩子多沟通交流,让孩子将心中的真实想法告诉父母,同时,父母要为以前的批评责骂向孩子道歉,并且要做到鼓励多于批评。本次咨询最终确立咨询目标为缓解陈成的考试焦虑情绪。

2.第二次咨询:探寻亲子关系,寻找扰动点。

孩子的心理、行为表现与亲子关系一定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次咨询以探寻亲子关系为目标。此次咨询中,咨询师观察发现,陈成和母亲关系比较亲密,虽然总体而言父母管教严格,但母亲对他是比较溺爱的。进入初中阶段,陈成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对母亲的反抗逐渐显现出来。咨询师将这一发现与陈成及其母亲分享,母亲意识到无意之中自己还是把儿子当成小孩子看待,很多事都要帮孩子做好,否则不放心,对孩子的一些想法不以为然,也没有足够尊重孩子。随后,咨询师将讨论聚焦于咨询目标——缓解考试焦虑情绪。咨询师与陈成交流了考试紧张的话题,咨询师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对缓解考试紧张焦虑情绪的作用,并与陈成交流对待考试的态度。

3.第三次咨询:合理情绪让“紧张”靠边站。

咨询师帮助陈成运用合理情绪想象技术感受自己的情绪,并领悟情绪与行为问题及不合理信念之间的关系。第一步,让陈成想象小升初考试失败以后体验到的强烈的不良情绪反应。这些不良情绪来源于陈成的观点,他认为付出努力最后还是得不到回报,特别是初中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这些都证明了自己是差的。第二步,让陈成努力想象一种比较轻松的情绪。陈成表示尽力体验到考试失败后不像原来那样极度失落,自己觉得稍许轻松。第三步,停止想象。陈成意识到与其说在乎考试成绩,不如说更在乎别人的评价。现在尽量不去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感觉轻松一点了。咨询师对陈成学到的这些合理观念给予及时强化。

在随后的几次咨询中,咨询师帮助陈成找到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并分析了不合理信念是如何影响他的情绪以及行为。陈成认为自己以前是最棒的,现在也必须是最棒的,这是一种绝对化要求;小升初的失败证明自己能力不足、一无是处,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咨询师指出了这些不合理的信念,随后与陈成在探讨中确立了较为合理的想法。如,名次的下降并不代表能力下降,老师的批评是一种激励和鞭策。总之,在咨询即将结束的时候,陈成虽然没有成为第一名,但是他较为自信的笑容仿佛在说,他已经做好了努力学习的心理准备。

四、咨询师的反思

在名校中学习的学生常常有比较大的学习压力,焦虑情绪比较普遍。究其缘由,往往会发现学生对自我要求极高,常常希望自己像小学那样出类拔萃。从合理情绪疗法这个观点来看,这些学生往往都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在支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如果能撼动这些不合理的信念,改变也就指日可待了。

(南京市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 朱 娟)

猜你喜欢
小文咨询师来访者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天门石
七步之才
事半功倍
我家的小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