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学历教育机构转型策略研究
——以大连教育学院学历教育中心为例

2016-04-14 14:57张学斌陈振国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非学历成人办学

张学斌,陈振国

(大连教育学院 学历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成人学历教育机构转型策略研究
——以大连教育学院学历教育中心为例

张学斌,陈振国*

(大连教育学院 学历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站在终身教育的立场,研究成人学历教育机构的功能与定位是当务之急。“十二五”期间,大连教育学院学历教育中心审时度势,重点在办学理念、办学形式、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管理服务五方面着手,开展转型探索与实践,实现了成人学历教育机构可持续发展。

机遇;转型;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持续发展

随着学历文凭获取渠道的增多与“学历至上”观念的淡化,成人学历教育面临更多发展挑战,而经济、社会、教育的纵深发展又为成人学历教育机构赋予更多功能。对成人学历教育机构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但表层的、单一的“改革”已不足以令其重拾昔日辉煌,深层、全面、整体的“转型”,才是当务之急和发展之道。“十二五”期间,直面内外环境变化,大连教育学院学历教育中心(以下简称学历教育中心)以“转型”为重任,进行了大量有益探索与实践。

一、何谓“转型”

“转型”(transformation)一词是从化学领域的“构型”“构像”以及生物学上的 “进化”等词发展而来的,意即当事物内部各组成要素以及它同周围环境的组合关系,或发生空间排列方式上的变化,或增加或减少构成要素,从而使事物原有的相对稳定的存在方式发生变化。[1]据此涵义,我们将成人学历教育“转型”界定如下:通过教育基本价值取向的调整和教育规范体系的整体性变革,改变成人学历教育内外部关系结构和功能,使学历教育机构获得新的相对稳定的存在方式。其过程涉及学历教育机构从思想理念、发展模式、办学形式等宏观层面到队伍建设、制度管理等具体操作层面的一系列变化。

二、缘何“转型”

1.外部环境变化所迫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推进,“生源少”“招生难”“政策紧”已是成人学历教育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多数专业招生人数逐年下降,个别专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以提供文凭为核心特征的“学历教育”的黄金时代已然过去,成人学历教育由之前的“安乐”状态走到今日的“忧患”之境。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等理念的深入为成人学历教育机构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即依托既有资源,开拓学历教育之外的岗位培训和社会化培训项目。由此可见,成人学历教育机构在重新定位、设计自身职能的基础上,非但可以“生存”,且可实现可持续“发展”。

2.内部环境变化所需

长期以来,成人学历教育存在理论性、知识性教学有余,实践性、技能性教学不足,教学内容陈旧、教材老化等问题,学员所学知识与能力往往脱离工作生活实际。大多数成人学员受限于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受困于“工学矛盾”,学习困难较大,学习积极性不高。尽管成人学历教育管理者们早己认识到这一问题,而且也在不断尝试各种改革措施,虽有收效,但与职业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距甚远。此种现实之下,思考成人学历教育机构的整体转型更具现实意义。

三、如何“转型”

(一)办学理念:从“学历”走向“学习”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日渐深入,多样化的学习越来越受人们重视。成人学历教育机构应当首先明确自身在推进终身学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主体作用,抛弃文凭至上,学历导向的传统价值取向,关注人们在职业、生活、娱乐等层面的“学习”需求满足。

1.从“被动”到“主动”

黑皮小高跟,嫩白光亮的小腿,蔚蓝色褶皱短裙,由于走路不稳而摇来晃去的细腰肢,裸粉色衬衫;最后,撩撩额前的碎发,侧身靠着车,仰着脖子,咕噜咕噜喝水。

大连教育学院是一所具有60多年历史的成人高等院校,传统上,学历教育中心主要承担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补偿任务,或是接受主管部门委托的教育培训任务。多年以来,运行平稳,但状态被动。面对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给成人学历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学历教育中心以强烈的生存危机感和积极的市场竞争观,主动搏击市场,拓宽办学渠道,丰富办学形式,努力开拓了成人学历教育、网络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证书、岗位资格培训、社会化培训项目等办学业务,初步形成了一个以高等学历教育为基础,岗位资格培训为重点,社会化培训项目为拓展的终身教育体系。

2.从“封闭”到“开放”

随着各类继续教育教育项目的开展,势必要打破学历教育相对单一、封闭的办学状况,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形式的横向沟通与纵向衔接,满足成人学员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十二五”期间,学历教育中心改革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考核评价等,力争实现成人学历教育与职业型教育的沟通;在社会化培训项目初具规模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市教育局和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实施的“区域幼儿教师技能培训”“西岗区幼儿教师三阶段四推进培训”“大连市村小教师五年素质提升培训”等,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终身学习、岗位培训等)的衔接;整合网络远程教育和本地教育资源,构建“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皆学”的自助学习平台,实现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互动。

3.从“自主”到“合作”

成人学历教育机构转型,其过程都会受制于因地域、专业、设备、师资等因素造成的资源缺失,以开放态度,开展广泛合作办学是成人学历教育机构的必然选择。“十二五”期间,学历教育中心重点在品牌、教学、招生三方面开展合作。利用名校品牌与专业优势,与中国医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合作,新增药学护理学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两个网络教育专业和一个教育硕士班;充分利用职业、民办教育机构在应用和实践教学方面的优势,与各区进修学校、大连职工大学,市民办教育协会等业务机构建立长期且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月嫂、按摩师、电工等各类职业培训项目上开展合作,实现两类教育机构之间的优势互补;积极吸纳院内外、省内外招生资源,铺开招生网络,新增7家合作办学单位,开辟省外市场,与山西、内蒙古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了跨省招生。

(二)办学形式:从“单一”走向“双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正是“十二五”期间学历教育中心的发展模式。

1.从“零星”到“规模”

在已有设施、人才、信息等办学资源基础上,成人学历教育机构具备开办非学历教育的天然优势。依据自身定位与办学积累,基于市场需求,有针对、有时效地研制各类非学历培训项目,将之推荐给政府、企事业单位、学校、个人,让非学历教育成为助推自身转型的核心力量。“十二五”之前,学历教育中心所承担的非学历教育只有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培训这一政府委托项目。2011年,中心将发展非学历教育纳入“2511”发展战略中来。[2]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形成自主、合作、委托相结合的非学历教育项目新格局,从“无”到“有”的非学历培训已初具规模,成为学历教育机构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分散”到“衔接”

随着非学历教育项目的日渐展开,其与学历教育的关系摆布成为学历教育机构必须面对的问题。二者绝非此消彼长,也不能相互割裂,搭建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立交桥”,是转型期学历教育机构的主要任务。“十二五”期间,学历教育中心依托自身作为成人师范院校的优势,将院校特色与专业优势延伸至非学历教育项目,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例如依托学前教育作为特色专业之优势,开展育婴师、保育员、早教指导师、奥尔夫音乐等职业资质培训;基于区域学前教育现实,开展面向市内各区幼儿教师弹唱、舞蹈、讲故事等七项基本技能的培训。又如,依托成人高等师范的院校优势,延长了教师资格培训链条,在原有“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培训基础上,争取到普通话培训资格,同时开展面向教育实践能力测试环节的专业培训。

(三)人才培养:从“普教”回归“成人”

成人学历教育存在的“普教化”倾向不能有效解决教育对象的基础差异、需求差异和工学矛盾问题。调节自身办学规模,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探索建立适合成人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转型期的成人学历教育机构而言,势在必行。

1.从“求全”到“求精”

一是面向市场,调整专业结构。成人学历教育和社会联系非常紧密,故其专业设置尤其需要考虑社会需求与市场变化,结合院校实际,及时研发、设立一些社会急需的新型专业。例如,近年大连市新建轻轨与地铁相继运营,经严密调研与专业论证,学历教育中心新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除“新设”之外,还要注意对旧专业的“改造”,调整传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注重实践,强化应用,使其贴近成人工作和生活;二是结合优势,建设特色专业。“多而全”已非当下专业建设的价值取向,争创教育品牌观念已成共识。“少而精”的专业建设思路,对于促进学历教育机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在对一些老旧专业进行核减的同时,学历教育中心自足自身,基于政策,结合区域教育发展实际,着力从专业研究(优化专业理论与实践类课程结构)、课程开发(自主开发成人学历教育特色专业课程10门)、师资建设(引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等)、硬件支持(增设专业舞蹈教室、数码钢琴教室等)四方面专注打造学前教育这一品牌专业,以特色品牌,抢占培训市场,服务区域教育。

2.从“理论”到“能力”

一是调整课程计划。依据成人学习者的心理特征与学习需求,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按照“精理论,重技能”的原则,从课程类别、课时分配、课程考核等方面优化各专业课程计划,力求回归成人本位,体现成人特色;二是更新教材内容。抛弃陈旧与落后,将教材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组织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编写适合成人使用的教材,将专业、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观点反映在教材中。例如,学历教育中心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出发点,自主开发了特色专业课程系列教材;三是改进教学方式。充分考虑成人教育的特点,改变以往偏重理论灌输与知识讲授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有选择地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学历教育中心基于对成人学历课堂教学的观察、分析与研讨,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结构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总结教学等混合教学模式,突出自主、参与、合作、体验,在实践中日见收效。

(四)队伍建设:从“学历”到“培训”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双线并进,是一项开拓性强、需要不断创新的事业,原本胜任成人学历教育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已不足以应对职能的转变与拓展,学历教育中心着力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队伍转型。

1.从“理论”到“双师”

“十二五”期间,学历教育中心规划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师资队伍在非学历继续教育和高层次岗位培训方面的胜任力。第一,针对教师专业知识陈旧问题,尽可能创造专业进修、深造的机会,如参加各种专业培训项目、高校访问学者项目、学术研讨会等。督促他们刻苦钻研,掌握本专业学术前沿和理论信息,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第二,针对教师长于“理论”短于“实践”的现状,实施教师“下基层”(中小学、幼儿园等)计划,鼓励他们到工作第一线观摩考察,以提高专业技能、实践操作教学能力等。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与本专业相关技术职称申报或行业资格证考评,取得相应的技术职称证书或行业资格证书。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多名教师分别取得了育婴师、早教指导师资质证书等;第三,既重视对教师的“内部培养”,又注重对教师的“外部引入”。例如,为满足特色专业建设需要,除了将7名教师纳入“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还引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1名。为满足高端岗位培训需求,聘请实践经验丰富、培训能力突出的行业名家,弥补“双师型”教师不足的缺陷。

2.从“单一”到“融合”

为适应“双线并进”的发展模式,学历教育中心对组织机构与管理队伍进行了调整,使之融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为一体,兼备发展规划、招生营销、教学培训、教学服务功能。其中,中心办公室负责各类继续教育项目的策划,拟订发展战略,打造教育品牌;招生部负责学历与非学历教育项目的整体招生与宣传,人员构成以非学历教育项目的市场开拓型人才为主;教学部负责所有继续教育项目的教学与培训实施,人员构成以能胜任各类非学历教育项目的培训型人才为主;教务部、教材部负责所有继续教育项目的组织和服务,人员构成以非学历教育项目的管理型人才为主,同时辅以学历教育的教学服务人员。为确保组织体系的成功整合,重点做好人员培训的配套。通过全面系统的人员培训,促进学历教育人员逐步熟悉非学历教育,实现各类人员思想、业务上的真正融合。

(五)管理服务:从“传统”走向“精细”

当下,学历教育的发展已从低质量的规模增长转向扩大优质资源总量,这呼吁其管理应从粗放走向精细。

1.从“岗位”到“项目”

早期,为适应传统学历教育教学之需,学历教育中心的组织构架强调专业细分,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边界非常清晰,每个人的工作被岗位职责说明所定义,工作内容相对固定。但近年来,随着非学历教育项目的迅速开拓,基于岗位分工的管理机制不仅难以实现对外交互,也大大限制了内部沟通与协作。以项目为基础的“穿梭式”合作贯穿于学历教育中心各类教育项目的运作。越来越多的教职工从单一的工作内容中解放出来,或者在做固定岗位工作的同时担任项目中的角色。以项目开拓为重点,由项目组负责项目全过程运作的模式,适应了非学历教育市场短、平、快的特点,成为当下学历教育中心所采用的主流管理机制。

2.从“繁琐”到“简明”

制度建设不可“朝令夕改”,但也绝非“一劳永逸”,需根据内外环境变化,与时俱进。“十二五”期间,学历教育中心结合工作需要,遵循“废、改、立”原则,变陈为新,变繁为简。一是对已有规章制度进行了两次修订,以整合与细化为特点,强调工作流程和工作行为,规定了各部门、各合作校在招生宣传、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学生管理、论文指导、证书发放等各项工作的原则与准绳;二是根据新时期学历教育中心的职能定位与发展模式,新建非学历教育在项目开发、课程设计、培训细则、费用标准等方面的系列规定;三是从空白处着手,从精细处思考,新建工作月末通报制度、常规工作方案推进制度、教学督导工作信息反馈制度等,为新学期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从“线下”到“线上”

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在线教育迅猛发展。“十二五”期间,学历教育中心注重发挥各类“线上”平台优势,优化各项管理工作。一是对中心网页进行改版优化,除了更为简洁明快的界面和更为及时的动态发布,在学历招生、专业教学、教学管理、沟通无限之外,新增”非学历培训”栏目;二是为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抢占移动终端,新建学历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前期主要发布各类招生宣传信息,现拟进行改版升级,增加其在培训报名、教学信息、教务管理、在线答疑等方面的功能;三是拟建学历教育网络教育平台,由试卷管理、在线作业习题和教学资源管理、教务成绩管理、微信公众平台、数据分析五个管理平台组成,逐步丰富学习资源,解决合作校师资薄弱问题。拟建教师资格考试培训网校,构建线上、线下培训体系,打造培训品牌,提升培训竞争力。

四、“转型”结果

通过五年多的思考、探索与实践,学历教育中心逐步构建起一个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岗位培训结合、专科层次与本科学历衔接的体系,为成人学员搭建了一个有效的教育培训平台,“十二五”期间,成教、网络、自考等共完成招生12178人,各类岗位、资质、社会化培训项目完成达到22588人次。以学历教育为基础、岗位培训为重点、社会化培训项目为拓展的立体交叉式终身教育办学体系己初步形成,办学特色得以彰显,办学质量有所提高,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学历教育发展显现出蓬勃生机,成为学院构建现代教育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当然,转型是一种全面、深层次的变革过程,有其艰巨性与长期性,尤其在“双创”成为新常态新共识的当下,如何在转型中创新,在创新中转型,成为成人学历教育机构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将精益思考,勇于探索,锐意进取。

[1]余小波.成人高等教育型及转型策略[J].现代大学教育,2011(1):30.

[2]张学斌,尹振江,王建国.关于新时期学历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4):15.

[责任编辑:阅文]

On Strategies for Transforming Institutes of Adult Diploma Education——Taking Diploma Education Center of 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 as the Example

ZHANG Xue-bin,CHEN Zhen-guo
(Diploma Education Center,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116021,China)

It is urgent to study the func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institutes of adult diploma education from the view of lifelong education.During the period of"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diploma education center of 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 has focused on educational notions,program forms,talent cultivation,team building and service management to explore transformation,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dult diploma education.

opportunity;transformation;diploma education;non-diploma educatio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724

A

1008-388X(2016)02-0060-04

2016-03-22

张学斌(1962-),男,黑龙江海伦人,教授。

猜你喜欢
非学历成人办学
RCEP对我国非学历教育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让非学历教育监管“长牙齿”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的非学历教育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成人不自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Un rite de passage
试论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甬台高校学生交流(非学历生)的实践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