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热点问题的聚类分析——基于1998—2009年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的文献共被引网络分析崔慧丽,姜越,姜海男,潘黎

2016-04-16 07:39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术文献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热点问题的聚类分析
——基于1998—2009年TheJournalofHigherEducation的文献共被引网络分析崔慧丽,姜越,姜海男,潘黎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摘要]本文运用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在1998—2009年的文献共引网络图谱,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影响力较大的文献,再通过文献共引聚类,进一步探测出美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分别是“社交网络”、“校园生活”、“种族多元化”和“学术压力”等。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关键文献热点主题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03.029

探索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热点和前沿问题是把握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理解其发展态势、预测其发展趋势的关键,美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其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由美国德雷塞儿大学副教授、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陈超美博士开发的基于JAVA平台的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能将抽象数据资料用一种直观可读的形式表示出来,可以使人们更容易地观察、浏览和理解信息并找到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和模式[1]。以利于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规律和支持决策,是一种适于多元、分时、动态的复杂网络分析的新一代信息可视化技术软件[2]。本文拟利用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美国1998—2009年的高等教育期刊文献进行分析,以窥探出美国高等教育的热点主题和前沿演进情况,并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

一、文献数据的选择与分析

学术期刊是追踪高等教育研究热点的重要载体,选择高等教育领域的核心期刊是确保研究信度的关键。TheJournalofHigherEducation由美国俄亥俄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于1930年创刊,是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学学术权威期刊,在美国信息研究所的JCR检索上,影响力度位列高等教育专业期刊之首。利用Citespace绘制TheJournalofHigherEducation1998—2009年刊载的文献被引图谱,数据来源于美国科学信息情报所的web of science,共有594篇文献(不包括两篇更正),其中包含文章281篇、书评252篇、会议论文36篇、 评论17篇、编者按8篇。数据包括摘要、关键词、作者、出版单位等内容。绘制共引网络图谱是引文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对共引网络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在共引网络中,共引的连接表示两篇文献同时被另一篇文献引用的频次,两篇文献之间的共引强度是文献间共引频次的度量指标。因此,在共引网络图谱中可以通过文献节点的中心度和被引频次等指标进行最大期望聚类分析[3]。由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可用于探测和分析学科研究前沿随时间相关的变化趋势以及研究前沿与其知识基础之间的关系,并且发现不同研究前沿之间的内部联系。通过对学科领域的文献信息可视化,使研究者能够直观的辨识出学科前沿的演化路径及学科领域的经典基础文献[4]。

二、美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关键文献探寻

运用国际最新计量学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Ⅱ对1998—2009年TheJournalofHigherEducation的文献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出文献共被引的可视化图谱(见图1),以此确定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关键文献,从而进一步分析当前美国高等教研究情况。

关键节点文献通常是在一个领域中提出重大理论创新概念的文献,是能够引起某一领域研究前沿热点的文献[5]。通过分析TheJournalofHigherEducation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探寻出美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关键文献,并继而找出其热点主题。根据图1中节点的大小可以清楚的观察到其重要程度,从而鉴别出于1998—2009年TheJournalofHigherEducation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相关引文中最核心的6篇文章,图谱中节点及英文字体的大小表示其影响力的大小,每条节点信息表示论文作者、年份、文章或书籍名称。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帕斯卡雷拉于1991年出版的HowCollegeAffectsStudents,其次节点相对较大的分别是奥斯汀于1993发表的WhatMattersinCollege、Tinto于1993年发表的Leavingcollege:Rethinkingthecausesandcuresofstudentattrition、EL.Boyer于1990年发表的ScholarshipReconsidered:PrioritiesoftheProfessoriate。这4篇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较高且作者国别均为美国。

表1列出了被引用频次前四的文献的被引频次和中心性,研究这四篇文章对于研究美国高等教育的流变趋势与热点追踪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了解当代国际高等教育的基石。

表1 高被引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及中心性

美国爱渥华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帕斯卡雷拉于1991年出版的HowCollegeAffectsStudents:FindingsandInsightsfromTwentyYearsofResearch(《基于近20年的研究发现和见解看大学是如何影响学生的》)被引频次和中心度最高,由被引频次和中心度可以看出引文的影响力度较大。该书自1991年第一次出版先后进行多次出版目前共有12个版本,1991年时帕斯卡雷拉也因该书被高等教育联社授予“科研成就奖”。该书共分14章,对各大学对学生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第1章详细讨论了高校研究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演变,并对概念框架进行概述;第2章构建出高校影响学生发展的理论模型;第3、4章主要关注学生学习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高等学校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的影响力;第5至8章以5所高校为例分析出高等学校对学生个体成长及其发展变化的影响,及学生的知识文化社交关系等各个层面对自我系统的影响;第9章中通过探讨大学在实现自身目标过程中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大学对于教育、职业和经济等方面产生的作用力;第12章分析了那些能够长期影响大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如幸福感、婚姻、消费活动、储蓄和投资及休闲等;第13章利用实证全面分析各种社会因素对大学的影响;最后一章集中讨论了影响大学体制的因素包括公共政策、学术和学生事务政策及州和联邦政策[6]。

该书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部完整的论述高校学生的著作。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的聚焦点,而帕斯卡里拉正是将20年的高校学生问题的研究成果集于该书中,其中心度高、影响力度大。从书中所传递的信息可推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国际交往的持续加深,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对大学的发展亦提出多元化要求,不再拘泥于认为大学仅是传授高深学问之地的传统观念之中。高等教育面向更广大的求学者走出高高的殿堂,从单纯的学术研究和教学逐步转向对学生个体的全面关注。帕斯卡雷拉这本书正是代表了美国高等教育,转向关注大学对学生发展及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的经典之作。大学的学风校风、管理机制、校园建设、人文环境、人际交往环境、教师素养和科研能力与态度等,都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及学生的治学态度与精神产生影响,并塑造学生的人格与认知。尤其在当代,大学正不断冲破象牙塔的束缚,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融于人们的实际活动中,大学生作为大学的主体也受到来自各个层面的系统与非系统的影响,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

亚历山大·奥斯汀于1993年发表了WhatMattersinCollege一书。该书以大学纪实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经历(4年制大学)进行纵向的研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学习如何受学校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对研究成果进行了讨论:学术发展、个人发展和满意度,这是侧重于学生个体发展的微观研究[7]。大学的办学体制虽不断发展变化,但是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其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其中最主要的职能便是人才培养,简单来说就是要提升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应用技能。大学生的学术发展水平也是评价其学业成就的重要指标。学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提高学术水平、提升科研能力,有助于拓展潜能以支撑其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或者所学知识有效转化为高科技含量的劳动能力,从而获得肯定性的自我评价,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增强自我效能感、自信心和推动继续寻求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20世纪,盛行的筛选假设理论,认为教育资历只是求职者供企业筛选劳动力的一个标签,而教育水平本身与人的劳动能力并非成正相关的关系。这导致社会不再以学术发展作为评价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指标,而更多的转向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许多学生也已不再视学术发展为获得个人发展和满意的主要因素。将学术发展置于何种位置成为高等教育争论的关键点。学校环境包括学校教师的思想倾向与治学态度。学校的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着学生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所以高等教育的争执使得学校环境因素与学生的学业发展备受社会各界的热议与关注。

美国高等教育学著名教授 Vincent Tinto 于1993年在芝家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Leavingcollege:Rethinkingthecausesandcuresofstudentattrition(SecondEdition)(《离开学校:对学生辍学行为的原因及对策的再思考》)一书。该书自1987年首次出版,先后经过1988年、1993年的修订目前共有3个版本。 他认为学生辍学人数不断增加主要是因为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对学习和未来职业规划的盲目性及学生不能有效地融入到班级或学校群体中[8]。在这篇备受赞誉的文章中,Tinto Vincent 综合了学生辍学原因及为降低辍学率相关机构所应该采取的行动进行深入的研究,并论证了素质教育对于构建良好校园环境和学校团体意识的有效性。该文融合了大量的关于学生辍学原因的高等教育研究文献及报告,并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修订与更详尽的阐述。结合可获得的数据,Vincent Tinto运用学生辍学理论阐释青少年、成年人和研究生的经历、体验,并诠释交换机构和两年制大学所面临的困境。在重新强调课堂经验和多样化大学社团重要性的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理论。当代社会学研究者——Theodore C.Wagenaar,赞誉“这本书是对先前研究的杰出概括,是真正的社会学书卷,是非常注重对行动的实践性进行引导的。它不仅出色地融合了原理、研究和政策的内涵,而且阐述也甚为精辟”。

Earnest L.Boyer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演说家,1990年时他发表了题为ScholarshipReconsidered:PrioritiesoftheProfessoriate的演说报告。报告以崭新的学术视角阐述了美国高等院校与当代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他从高等学校学者在学术研究方面理想与现实差异的实际出发,分别从教学、研究、服务3个传统的视角详细探讨了高等学校学者在学术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引起读者对高校学者概念界定和理解的重新思考。作者在文中对学者概念进行了更严格的限定,并将基础研究作为学者首要和基本的学术活动,其他活动都由此衍生而来,其中包括指导科学研究,公开发表文章,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等。学者内涵的扩充意味着其职能的多元化,Boyer在文中总结出学者在工作上4种形式独立却又内在相关的职能,包括学术发现,学术整合,学术应用和学术教学,并就这4方面分别进行详细阐述。文末Boyer认为这4种工作必将在动态中相互作用并形成相互依存的整体,因此要以更加广泛的视角来认知学者的内涵,珍视学者的价值,注重交流与合作[9]。

三、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分析

通过信息可视化的科学知识图谱表现出来的文献共被引聚类,可以揭示美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和热点主题[10]。在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的基础上利用CiteSpace软件通过EM聚类方法,形成了1998-2009年美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文献共被引网络的聚类分析结果,并且采用timeline的模式以更加直观地显示文献的聚类结果,通过这些聚类可以折射出美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的动态。对1998—2009年TheJournalofHigherEducation的文献进行分析得出了18种聚类结果,我们选出聚类节点排名较靠前的聚类进行分析,根据其聚类节点的大小选取了social network(社交网络)、campus life(校园生活)、ethnic diversity(种族多元文化)、dynamic tension(学术压力)这几个标识词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热点是围绕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多元文化和学术研究这几个方面进行的。

学习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从聚类结果来看“社交网络”和“校园生活”就能体现出该研究热点。在影响力最大的文献中,HowCollegeAffectsStudents和WhatMattersinCollege这两本书中都强调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重要性,前者探讨了学校中影响学生个体成长和发展的各个因素,强调了校园生活在学生学业中和以后的就业择业中的重要性;后者认为教师和教育活动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Leavingcollege中认为与同伴的交往及在学校团体中的社会交往状况都会影响学生辍学,文中对影响学生辍学的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了整合[11]。学生在学校或社会团体中的社交活动状况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而且对学生的个体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往往一个社会交往不好的学生不仅学业成就不高而且在以后的就业中也会受到牵制,在学习和工作中都会表现的不够大胆自信。社交网络和校园生活的主题都是“学生”,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在教育的3要素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关注教育主体的成长也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完善高等教育系统的关键所在。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其面对复杂社会问题时随机应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学术研究成果转化能力至关重要;创建良好的院校环境和社会交往环境能让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社交认知能力,让其有较为宽广的人脉网络来拓展自己的社交层次,增长见识丰富社会阅历,发展大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生现实,增强他们的综合素养从而远离由社会压力造成的心理或身体方面的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等。

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并存的国家,侧重于多元文化的发展这也是受其种族、民族、宗教、文化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在聚类结果中ethnic diversity(种族多元文化)就可以折射出这一热点问题,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公民权利运动”,强调多元文化并存、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允许各民族文化共同平等发展。处理好多元文化发展问题不仅有助于通过促进不同种族文化的沟通与融合,以达到最大化降低乃至消除种族间对抗与冲突的目的。同时对多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存,对促进不同种族间教育机会均等与教育公平,对保鲜、丰富与活化多元文化,对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人才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国际化的视角理解不同的文化与教育,实现教育模式多样化,教育课程与结构多元化,可以满足各种族、民族的需要。

为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绩效责任日益被重视。学术压力是伴随高校科研成果评价指标的演进而出现的一种新问题。支撑国家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的核心在于基础学科领域的理论创新,为保证科研成果的质量,各国已普遍更新对高校教师、学者及对高校科研能力和综合实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将评价重点聚焦于学术成果的质量,主要表现为学术成果的发表与转化等方面。这种巨大的学术压力作用于教师和高校,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将压力转化为动力,有力促进学术发展;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和学校不堪学术高压的重荷,导致出现有违科研伦理与道德的行为,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如学术腐败、学术造假等丑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如何科学对待学术压力,有效合理的评价教师和学校科研水平,无疑成为当代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值得研究的重要命题。

“研究前沿”最早是由普赖斯(D.Price 1965)引入,用来描述一个研究领域的词汇,普赖斯观察发现利用他定义的即时指数概念,可以看出科学家引用最近出版文章的趋势,在特别领域的研究前沿,指的是科学家积极引用的文章的主要部分。探究学科领域研究前沿对研究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研究者及时准确地把握研究前沿和学科研究的最新流变和动态,预测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热点[12]。比如,关于college enrollment(大学入学率) 和graduate employment(大学生就业)的引文一直持续至2005年之后,其平均半衰期为4.5年,基本达到了对研究前沿文献的定义标准。由于社会和教育中的现实问题与高等教育的研究主题关系密切,从高等教育前沿研究领域这一视角切入,为深入探析当代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和发展走向提供依据。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张,数量持续增长,大学入学率总体持攀升状态,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高深知识的渴求和丰富精神生活的追求,普遍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科研成果大幅增长;另一方面,这种迅速扩张使高校出现质量缩水,科研成果总体水平不高,高等教育发展趋同等问题。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关于社会长远发展的症结。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大学生的大批量生产,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形势则必然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重重。尤其在美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并不单纯地属于教育领域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如若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人才的流失与浪费还会扰乱社会正常秩序、威胁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因此,要正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广泛调动社会多方力量,分工合作,合力解决当前难题共度难关。对大学生自身而言,就是要不畏艰难以增强意志,刻苦学习以专精一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打磨社会能力,解放思想以适应社会变迁,面对各种工作不挑三拣四而一视同仁,并勇于自主创业、自谋生计。此外,还要依靠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出台更加有力度的相关政策以及各大企业的帮助与扶持,如开展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和上岗培训以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加快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期;消除对应届毕业生作为社会新鲜人的歧视,消除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使大学生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中平等竞争等。惟有一职难求的就业问题得到根治,大学生才能学有所用、自食其力、服务社会。

四、研究结论及分析说明

(一)美国高等教育侧重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看到,当代美国高等教育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微观化管理和学术的再思考方面。高等教育的人性化特征使学生作为大学的主体而成为重要议题。传统的学生观受到质疑,学生正从旧式的被压迫、被束缚的地位中解脱出来。学生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和人格发展都成为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由于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相对完善,宏观框架已定,加之美国自身的多元文化的文化特点,以及由多种族群体导致的美国学生的多样化特点,使得美国高等教育的研究方向转向于以学生为主的研究层面。学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网络、学术发展以及种族多元文化的获得,与学生的成长与健康人格的形成关系紧密。在高等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中那些规定性、强制性的管理条例将收效甚微,所以对学生的微观管理要依靠人性化管理,使高等教育高高在上的神性转化为人性,并从刚硬型规制转化为软性的人文关怀。此外,注重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社会观的塑造,能够实现学生的自我约束。

(二)美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有待提高

美国大学生入学率的迅速攀升,标志着“大众高等教育”的转型成功。然而,在美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之时,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亦不断涌现,如高等学校发展目标趋同、定位模糊,高等教育质量下降等。因此,美国保持高等教育强国优势仍需提高其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学校的内涵发展。历史久远的大学要保持其优良的传统特色;现代大学要积极建构自己的特点,寻找发展的突破点;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着力倡导发展“精英大学”,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服务社会;继续深化改革高校评估考核(SAT或ACT)制度;进一步拓展高等教育与社会的沟通渠道[13]。高等教育普及化与大众化,既是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繁荣经济文化的推动力。

(三)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

据研究,目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当代美国高等教育研究主流热点与社会现实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且研究热点从过去的为了学术而学术发展成为为了服务社会而学术。被引频次最高的4篇经典文献均以学生作为研究的视角;主流热点问题则包括学生发展、社会网络、种族多元文化、校园生活、大学入学率、大学毕业生就业、管理规制等方方面面,与校园生活和社会现实问题密切相关。这说明高等教育不再神秘,不再为少数人所独占,而是面向全社会且与社会实际关心的问题息息相关。研究热点的多样化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美国高等教育研究热点丰富多样,且其研究主题和水平一直处于国际前沿。从高等教育研究趋势看当代美国高等教育研究将继续延续众多传统的主题:教学、科研、大学生、评估、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国际化等。但是考虑到要适应社会发展,要解决现实问题,高等教育研究就必须探索新领域新问题,以走出发展瓶颈,实现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D.Price .Networks of scientific papers[J]. science,1965(149).

[2] 王莉芬.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8(12).

[3] 侯定凯.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主题的流变[J].复旦教育论坛,2009(4).

[4] 张建新,董云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09(11).

[5] 潘黎,傅维利.国际道德教育研究的关键文献与高影响人物的可视化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1(6).

[6] ET Pascarella.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M].Jossey-Bass Publishers,2005:74-75.

[7] AW Astin.What matters in college: 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M].Jossey-Bass Publishers,1993.

[8] Tinto Vincent.Leaving college: Rethinking the causes and cures of student attrition (Second Edition)[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

[9] EL Boyer.Scholarship Reconsidered: 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M].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

[10] 潘黎,侯剑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和研究前沿——基于8种SSCI高等教育学期刊2000-2011年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的分析[J]. 教育研究,2012(6).

[11] Deil-Amen,Regina.Social-Academic Integrative Moments:Rethinking Academic and Social Integration Among Two-Year College Students in Career-Related Programs[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11(1).

[12] 侯建华,陈悦,王贤文.基于信息可视化的组织行为领域前沿演进分析[J].情报学报,2009(3).

[13] 龙建.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观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

(责任编辑:刘爽)

The visual Analysis of Hot Topics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U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Document Co-citation of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1998 to 2009

CUI Huili,JIANG Yue JIANG Hainan, PAN Li

(SchoolofEducation,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Liaoning116029,China)

Abstract:Based on drawing the document co-citation network map of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during 1998-2009 by visualization software named CiteSpace,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literature which has greater influence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hot topics of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U.S which include “social network”, “campus life”, “ethnic diversity”, “dynamic tension” and so on by the literature co-citation cluster.

Key words: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key literature; hot topic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6)03-0138-06

作者简介][第一崔慧丽(1989-),女,河南项城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学校分类。

[收稿日期]2015-07-12

猜你喜欢
学术文献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