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市高产油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6-04-16 10:44欧阳峰林鄢斌
防护林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丰城市油茶高产

欧阳峰林,鄢斌

(丰城市林业局,江西 宜春 336000)



丰城市高产油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欧阳峰林,鄢斌

(丰城市林业局,江西 宜春 336000)

经过十余年的大力建设,丰城市高产油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被评为“中国高产油茶之乡”。本文在对丰城市高产油茶产业发展情况和主要做法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就相关困难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高产油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丰城市

丰城市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盆地南端,居赣江下游,东界临川,南靠崇仁、乐安,西南接新干,西邻樟树、高安,北接新建、南昌境,区域面积2 844.69 km2。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积温较高霜期短,非常适合油茶种植与培育。本文通过对丰城市高产油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1],以期为丰城市高产油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1 发展现状

1.1 基本情况

丰城市是油茶主产区,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油茶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油茶林38 933.3 hm2,其中高产油茶林10 666.7 hm2,老油茶林28 266.6 hm2。全市高产油茶林面积6.7 hm2以上的基地230个,其中66.7 hm2以上基地8个,666.7 hm2以上基地1个;有省定点油茶育苗基地3个,年出圃优质良种壮苗1 000万株;油茶籽常年产量25 200 t,年可实现油茶产值5.5亿元,从业人员万余人,林农户均增收7 200元。

全市现有大型油茶加工企业3家,在建1家。江西省好口福油脂有限公司和江西天玉油脂有限公司的“好口福”和“天玉”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公司山茶油已远销北京、上海、浙江、湖南、湖北等省市,深受消费者青睐,茶粕出口东南亚等国家。江西天玉油脂有限公司本着“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的理念,广泛招聘专业对口的高科技人才,不断运用新工艺,研发新产品,严把质量关,加工能力为年产5 000 t茶油,产品有茶油3 000 t和植物油酸200 t。

1.2 主要做法

1.2.1 加大财政投入,扶持产业发展 从2008年起,丰城市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在整合中央、省财政对油茶项目扶持资金的同时,市财政对新造高产油茶林进行补助,并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油茶项目资金1 630.44万元整合到油茶项目中来。2008—2010年对验收合格的新造高产油茶林平均补助达6 750元•hm-2,从2011年起增加到8 250元•hm-2。8年来全市共为油茶产业发展投入资金超亿元,并由林业、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层层把关,用好、用足每一笔项目资金。同时,在各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还积极鼓励农民以土地、油茶林等为抵押物,向农村金融机构贷款[2],以拓宽油茶产业资金投入渠道,解决农民种植油茶的资金难题。

1.2.2 创新经营机制,促进规模发展 丰城市在经营方式上采取四种模式,坚持“两条腿”走路,既鼓励企业大户,又扶持千家万户种植。(1)“四统一分”模式。由丽村镇游坊村摸索总结而来,该模式较好解决了农民发展油茶面临的“三难”:一是解决了统一流转难和统一开发难。林改后,林地权属归千家万户,组织流转难统一,号召开发难统一,人心难得齐,采用“四统一分”,大家都乐意接受。二是解决了前期投入大、筹资难。种植1 hm2油茶,第一年整地栽植要18 000元,丰城市项目扶持资金较多,补助8 250元•hm-2,但要等10月过伏后验收通过才发放,很多农户因筹资难而放弃种油茶。按照“四统一分”方法,统一委托给有大型整耕机械的专业户,按照林业部门的设计要求,统一耕整,并由机耕户前期垫资,待项目资金发放后再兑付整地款。三是解决了管护难和采摘用工难。农户自行投工投劳,管护采摘无须大量外请劳力。该模式已辐射全市,游坊村有林地面积600 hm2,已种植高产油茶333.3 hm2,户平均2.1 hm2,成为“全省高产油茶第一村”。“四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调苗,统一栽植,分户管理并受益。实践证明该经营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保障群众利益,让群众省事、省钱、省心、省力,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目前,该模式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广,丰城市利用该模式新造高产油茶林2 133.3 hm2。(2)“合作社+农户”模式。2007年,丰城市白土镇岗霞村成立了全市第一个高产油茶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市油茶专业合作社或民间组织达50家。合作社通过送科技下乡、技术讲座、入户指导等形式,直接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讲解、产业信息传递、种苗供应、联络销售等各项服务。(3)“公司+农户”模式。油茶加工企业将从农民手中租来的油茶山地平整后返包给当地村民管理,由公司提供苗木、肥料、农药和技术,承包户包栽、包管、包活、包高产。例如,江西御润坊富硒山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新造高产油茶林1 533.3 hm2,带动周边林农增收致富。目前,全市已有400余农户参与油茶管护承包,承包0.7 hm2以上的达标户年增收可超2 000余元,承包大户年增收可达近万元。(4)“流转经营权”模式。针对农民外出务工导致的闲置土地或油茶林,在农户自愿和收益权不变的基础上,鼓励农户转让其土地或油茶林的经营权给种植大户或公司统一经营,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提高油茶产量。

1.2.3 强化验收监管,保障种植效益 严格项目验收,2008—2014年项目验收实施“三步走”的办法:项目实施的第一年,在油茶造林整地并栽植完毕后,进行第一次验收,成活率达85%以上,发放第一次补助,金额为补助总资金的60%;第二年按照已核定的面积进行第二次验收,成活率在85%以上且管护到位,发放第二次补助,金额为补助总资金的20%;第三年总验收,确保成活率在85%以上和管护到位后,再拨付余留的20%。对于验收不合格的面积,坚决扣除并停发补助。从2015年起,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轻林农和投资者的压力,补助资金分两次发放,造林第一年验收合格发放补助总资金的60%,第二年验收合格发放补助总资金的40%。市林业局还着力加强技术培训,每年举办多期油茶实用技术培训班,重点推广造林整地、整形修剪、油茶间种等实用技术,技术人员深入山头地块,实地指导林农整地、打穴、栽植、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

1.2.4 引进龙头企业,壮大产业链条 丰城市依托富硒土壤资源,推介富硒油茶品牌,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先后有江西好口福油脂有限公司、江西天玉油脂有限公司、江西御润坊富硒山茶油有限公司等落户丰城。其中天玉油脂已建成日产15 t的山茶油生产线,年产值可达1亿元以上,实现利税超1 000万元;并开发加工精深产品,如植物油酸、茶籽粉等。御润坊建设的“中国生态硒谷御润坊油茶产业科技园”,是全省第一家“油茶产业科技园”, 着力打造集良种繁育、丰产栽培、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和生态观光“五位一体”,全国一流油茶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目前已投资2.3亿元,培育1 533.3 hm2高产油茶原料基地;兴建油茶文化博物馆,主体工程已竣工,并完成馆内部分布展内容;安装年产能5 000 t的原汁活性富硒顶极茶油生产线。

1.2.5 寻求科技支撑,提高经营水平 通过科技力量解决好油茶种植、低改的技术操作问题:一是加大优质品种示范推广力度。将1999年从江西省林科院引进的赣无系列和近年来从亚林中心引进的长林系列作为油茶种植的主推品种,为油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林业部门按季节指导林农栽植、管护、施肥等工作,确保油茶高产。二是加强林业科技培训。5年来先后举办油茶栽培技术培训班16期,培训人员1 700余人次,重点推广造林整地、整形修剪、油茶间种等实用技术,让种植户全面掌握油茶栽培管理实用技术。江西省林业厅在丰城市白土镇岗霞村投入200余万元建立江西高产油茶培训基地,每年可培训高产油茶专业技术人员、高产油茶企业技术骨干及生产大户等2 000余人。三是加深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先后聘请江西省林科院、江西农大、南京林大、中南林大、亚林中心等林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专家为技术顾问,帮助丰城市开展油茶良种的选育、繁殖及丰产栽培工作,并在袁渡镇、白土镇和御润坊公司分别建立了丰产油茶栽培示范林基地。

2 存在困难和问题

2.1 资金投入大

2.1.1 新造油茶前期投入大 油茶造林前期一次性投入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林农种植的积极性。据调查,新种植的油茶林,投产前6年平均每公顷的投入达33 000元,即第一年初种成本为18 000元(整地9 000元、苗木3 000元、肥料物资3 000元、劳力3 000元),后五年抚育管理每公顷费用15 000元(每年除草、施肥、投劳3 000元)。新造油茶林第8年才进入丰产、稳产期。种植油茶周期长,投入大,导致资金不足的企业和林农,或减少规模,或重造轻管,严重制约油茶产业发展[3]。

2.1.2 改造低产油茶林成本高 油茶林低改每公顷成本为13 500~18 000元,主要包括林地清理3 000~6 000元、密度调整1 500元(视情况而定是否需要)、整枝修剪3 000元、深挖垦覆4 500元、合理施肥3 000元。

2.2 科技支撑不足,配套环节缺乏

大规模发展油茶,由于油茶树“花果同期”特性,目前尚无机械化采摘技术,其鲜果采摘,短时间内需大量劳力,采摘成本很高,占油茶收入的五分之一;由于当前茶果机械烘干不过关,需人工晒籽拣壳,导致劳力紧,晒场不足,严重影响油茶收益,需组织科研攻关,克服难题[4]。当前,种植户与加工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中间收购配套机构,油茶从种植到加工过程中存在两头难,种植户销售难,加工企业加工难。

2.3 市场监管乏力

目前在茶油产品销售市场上,存在售假和以次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重冲击品牌企业,造成市场混乱,对茶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显得乏力。

3 对策建议

3.1 提高项目资金和信贷扶持力度

由于高产油茶种植成本高,见效周期长,建议对新造高产油茶项目补助年限应提高至6年,每公顷补助总资金达到16 500元(第一年初种9 000元,后五年管护每年补1 500元),对油茶林低改每公顷补助总资金达到7 500元。出台信贷支持政策,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油茶林改造、龙头企业精深加工以及企业发展升级等的信贷支持力度[5],实行优惠利率,给予贷款贴息;延长贷款期限,适当放宽至8~10年,允许高产油茶林林权抵押贷款,以缓解高产油茶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难题。

3.2 加强科技专题攻关,拓展收购渠道

组织科研力量,进行专项课题攻关,解决油茶鲜果机械烘干和采摘难题;加强油茶产品研发,开发茶油产品以外的高附加值产品,延伸油茶产业链条。引导并扶持组建联系种植户和加工企业间的油茶鲜果收购机构,畅通从种植到加工的渠道,以解决林农种植油茶的后顾之忧。

3.3 加强市场监管

加强油茶种苗质量监督管理,切实加强种子、嫁接穗条的来源管理。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对茶油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管,规范市场准入机制和质量监督检查,强制执行质量检测,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和以次充好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净化茶油市场,为油茶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

[1] 莫天艳,文泽山,周成.灌阳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科技创业家,2014(2):182

[2] 邹慧兰,刘建民.樟树市高产油茶产业发展探讨[J].现代园艺,2010(6):52-54

[3] 吴娟,王薇薇,魏丹,等.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思考[J].林业经济,2010(5):84-87

[4] 郭晓敏,李开平,张文元,等.江西油茶产业发展瓶颈剖析及对策思考[J].经济林研究,2013(2):1-7

[5] 吕永来.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2008(10):18-19

1005-5215(2016)10-0080-03

2016-08-01

欧阳峰林(1982-),男,大学,工程师,主要从事油茶技术工作,Email:ouyang821210@163.com

鄢斌,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技术工作.

S794.4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10.031

猜你喜欢
丰城市油茶高产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通俗易懂地讲透“三农”思想和惠农政策
于晓明
美丽乡村建设中古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江西丰城市湖塘乡湖塘村为例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于晓明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