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地区蓝莓栽培关键技术浅析

2016-04-16 10:44马义
防护林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辽东蓝莓栽培

马义

(大连市金州林场,辽宁 大连 116000)



辽东地区蓝莓栽培关键技术浅析

马义

(大连市金州林场,辽宁 大连 116000)

蓝莓是小浆果落叶果树,系杜鹃花科越橘属,蓝莓栽培技术针对性较强,有明显的栽培特性。文章基于生产中的栽培实践,总结了辽东地区蓝莓主要栽培关键技术。

蓝莓;栽培;关键技术浅析

蓝莓营养价值和作为保健品的抗氧化作用,引起人们广泛重视,栽培面积和产量正在逐年提升,以供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由于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许多学者对蓝莓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1-4]。就辽东凤城地区而言,该气候区域蓝莓栽培,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技术标准和成型的经验。基于从事蓝莓技术实践,就辽东地区适宜品种、蓝莓园的选址及栽培技术做个概括性总结。

1 适宜辽东地区蓝莓品种选择

在辽东地区适合该地区特定气候条件的品种,从目前引种栽培表现方面上看,主要有美登(矮丛适合做加工型品种)、北蓝(半高丛)、蓝丰(高丛)、北村(半高丛)、北陆(半高丛)等5个品种。后4个品种属鲜果销售优良品种。

2 园地选择

蓝莓是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在辽东地区,杜鹃花有广泛分布,说明该地区适宜蓝莓的栽培。从蓝莓栽培表现上看,应遵循野生杜鹃花分布区域的土壤特性和水分条件来选择栽培地点。

2.1 土壤条件的要求

土壤种类最好是森林棕壤土,土壤质地最好是壤土(美国制),土壤酸碱度最好能满足4.0~5.5的基本要求,最佳土壤pH值为4.3~4.8。土壤含盐量要小于0.05%,土壤有机质最好在80‰~100‰,最低限度不少于50‰。

2.2 坡度条件

据调查,地形坡度最好小于18°,大于5°,这样一个坡度条件有利于人工作业并减少积水。在栽培过程中有利于生产资料和产品的运输,管理和集约化经营。适宜的坡度有利于淋水,5~18°坡度能够防止平地和低洼地引起的雨季积水,产生土壤通气不良,根系生长发育受阻。土壤通气性较好,能增加土壤氧气和土壤微生物的供给量,间接地提高土壤酶的活性,有利于土壤肥力的发挥。

2.3 选择适宜的坡向

最好是半阴坡向,周围有较大的森林面积,以供温度和湿度的缓冲。据调查在半阴坡的蓝莓园,蓝莓树整体发育明显较好,叶色浓绿,树冠整齐圆满,抽生新枝较多且粗壮节间较短。

3 细致整地

建园地址勘查好之后,在建园之前先进行土壤翻耙,熟化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翻土深度控制在30 cm以内。与此同时,清除树根、石块、草筏和杂物,并认真进行取高填底的土地平整。在平地最好能修筑小型台田,台田高度高出地面25 cm为宜,以防止雨季强降雨引起的水淹和积涝。

4 抢墒定植

辽东地区冬季有较好的降雪量,利用早春顶浆期栽植,能明显提高成活率。在头年秋天结合整地,按株行距为1.0 m×1.8 m或1 m×2 m,挖坑规格为0.7 m×0.7 m×0.5 m。坑内回填配制的营养土,其配方为3份山皮土+1份草炭土+1份猪圈粪,混拌均匀后,把树苗扶正,并使根系伸展,边填配方土边踩,填至树坑3/4左右高,用表土填平坑口,最后浇透水,待水分下沉后在其坑盘的表面盖一层2 cm厚的表土保墒。

5 栽植后管护

5.1 水分管理

栽植后早春易发生久旱无雨现象,可采用简易法判断土壤是否缺水。用手取出树盘内表土以下的土壤,用手攥实,如果不成土团,就是缺水。可采取滴灌措施,及时补水,防止土壤过于干旱引起叶片萎蔫。如果可在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5点以后浇水,最好有晒水池,利用晒过的淡水浇树。

5.2 铲趟除草

清耕活化土壤,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能提高土壤通气度,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从树木发叶开始,人为进行土壤铲趟,尤其是5月—7月上旬,每隔20d进行一次铲趟,不但能有效控制杂草与蓝莓争夺肥水,而且能提高肥水利用效率。从试验区和对照区比较看出,免铲耕地块的蓝莓长势明显差于铲趟区。从当年生发枝高度上看,试验区当年生新枝平均长度为16cm,对照区仅为9cm,冠幅和树高也有明显的差异。

5.3 施肥管理

栽植后的第1年在7月中旬结合降雨,施肥1次,每株施尿素65 g,7月下旬施磷酸二氢钾每株50 g。

第2年在土壤化冻后施一次磷酸氢二铵,环状沟施肥每株100 g。7月上旬雨季前,施尿素每株100 g,7月下旬施磷酸二氢钾每株50 g。

5.4 修剪

蓝莓修剪分为夏剪和冬剪,夏剪比冬剪更为重要。冬季修剪主要做大枝结构的调整,注重树形和枝间的空间结构的分配,调整营养枝和结果枝的比例,防治大小年现象发生。在有春霜受害的地块,冬季修剪可以在春季大地回暖以后进行。幼龄树的修剪要剪除花芽,防止早期结果影响树冠的扩大。夏剪主要是对旺枝进行短截,以减缓生长势形成结果枝,对生长过旺枝条进行摘心,促进养分积累,防止结果枝外移,并对过密枝进行疏理,改善光照条件,促进树体健壮生长。

5.5 越冬防寒

在土壤上冻之前11月上旬(不能太早防寒,要经过越冬抗寒锻炼),把整株蓝莓用细草绳进行捆绑。在一侧进行断根,在另一侧根部附近培土形成一个防止主茎折断的缓冲土埂,浇透水,次日当水沉实,土壤变软后,蓝莓全部向一侧方向倾倒,盖上草帘,等土壤连续上冻后覆土埋实。

5.6 病虫害防治

蓝莓易发生5种常见病害,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整枝死亡。本着治早,治小,以防为主,积极防治的原则,有效控制,防患于未然。(1)僵果病,由真菌病毒感染所致,是较为普遍的病害,早春新枝和花序最易遭受危害,受此病危害发生幼枝和花序的枯萎死亡或生长停滞,当果实近成熟时成为僵果并发生脱落。防治方法:秋季树木落叶后集中清除果园残枝树叶并集中烧毁,在早春树芽萌动期喷洒福美铁,每公顷药量为1.4 kg。每2周喷洒1次共喷3次。(2)白粉病,受真菌危害,被侵染的叶片变成白粉状并引起营养不良或早期落叶。防治方法是蓝莓开花后喷洒7.7%的福美铁,每隔10 d喷一次共喷洒2次,喷药量为8 kg•hm-2,能有效地防治白粉病的漫延。(3)红叶病,属于真菌性病害,被侵染的叶片失绿变红,一般在夏季叶片脱落,致使蓝莓大幅度减产。防治方法,喷洒福美锌800倍,每隔7 d喷一次,连喷2次。(4)花叶病,系病毒所致,受侵染叶片呈现黄绿相间斑点花叶状。受害植株绝产绝收,严重的造成经济损失。防治方法,发现受害植株立即拔除销毁,防止大面积传染危害。栽植脱毒苗可基本消除此病危害。(5)根瘤病,系细菌性病害,在多数蓝莓产区有所发生,引起生长不良,产量大幅度下降,最终导致早期枯萎死亡。此病害起因主要是致菌性杆菌感染植株,在贴近地面的较低部位出现肿状瘤状突起,较粗糙黑色发硬。防治方法,防止从病树采条繁殖或育种,修剪时要注意防止病树细菌的传播,工具需用酒精棉团消毒。

[1] 迟峰,丁文芹.丹东地区蓝莓栽培技术要点[J].辽宁林业科技,2008(3):55,65

[2] 史庆民,何志龙.蓝莓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08(4):10

[3] 范仲先.蓝莓的栽培技术要点[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8):699

[4] 肖敏,马强.蓝莓优良品种蓝丰的主要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1(6): 38-40

1005-5215(2016)10-0099-02

2016-08-31

马义(1975-),男,辽宁本溪人,大学,高级工程师,现从事营林生产工作.

S663.9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6.10.0398

猜你喜欢
辽东蓝莓栽培
蓝莓建园技术
油麦菜栽培要点
明代辽东镇险山参将地方城堡
蓝莓姑娘
心向辽东
自然栽培的味道
西海岸的蓝莓名片
甜甜的蓝莓果
明末辽东沿海一带的“海上势力”
夏季苦瓜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