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丝路带”建设笔谈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区域劳务合作研究

2016-04-19 10:05马友君
知与行 2016年2期
关键词:远东东北地区劳务



专家学者笔谈

“龙江丝路带”建设笔谈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区域劳务合作研究

马友君

俄罗斯远东劳动力缺乏一直是困扰远东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而且每年远东的人口数量都呈下降的趋势,单纯依靠俄罗斯自身在短期内无法解决远东劳动力发展不足的问题,这就为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劳务合作提供发展新契机。

一、我国东北地区对俄劳务输出情况

自苏联解体以来,东北地区就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务合作,主要以农业大田种植、蔬菜种植、林业砍伐及矿山开采为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远东市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与俄罗斯接壤的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在1992-2012年期间累计对俄签订工程劳务合同多达27项,合同额约24亿美元,派遣劳务人员12.2万人次,是中国对俄罗斯经济合作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

2014年,黑龙江省核准备案对外投资21.8亿美元,同比增长64%;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完成9.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在外劳务5 248人。全省核准备案对俄投资14.8亿美元,同比增长56%;对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完成1.7亿美元,在外劳务4 252人。

表1 2015年黑龙江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资料来源:黑龙江省商务厅统计资料

2015年黑龙江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121份,同比增长105%。对俄罗斯新签工程合同额只占全省对外新签合同额的0.6%,对俄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4亿美元,占全省的9.3%,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数2 003人,占全省的20.7%,其中承包工程项目293人,劳务合作1 710人,说明对俄劳务合作目前还主要以劳务人员为主。备案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机构)数99个,占全省60.7%,备案对外中方总投资额41.7亿美元,占全省60.6%。

吉林省与俄边境线232.7公里,仅有一个对俄口岸,但近年来,吉林对俄劳务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2015年吉林市至珲春的高铁开通,这是东北地区对俄口岸开通高铁的唯一口岸,有力地促进了对俄经济合作全面发展。吉林劳务合作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吉林省对俄劳务人员所占全省对外劳务人员不足20%,主要集中在农业种植、食品加工和木材加工等方面。对俄投资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吉林省对俄劳务输出。

二、我国东北地区对俄劳务合作的优势条件

东北地区由于地缘相近及经济结构类同,区域间开展劳务合作具有很大的优势条件,两地区强强联合,以劳务合作带动多领域的合作,必将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劳务合作发展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9月11日在出席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获得俄方和蒙方积极响应,同时提出把丝绸之路经济带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打造“中蒙俄经济走廊”。东北地区希望借助这条经济走廊,使东北地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俄罗斯也想借此开发远东,实现“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远东的开发一方面需要资金、技术的支持,另一方面还需要包括来自中国在内的劳动力的支持。没有国际力量的注入,远东的发展只是一个设想,没有实现的可能。

(二)区域劳动力需求的差异性是劳务合作的客观基础

俄罗斯远东人口的数量每年都在减少,而且在短期内远东缺乏增加人口的有效手段,之前实施的吸引远东人口的措施成效不大。2005-2014年,俄罗斯人口从1.43亿增长至1.46亿,缓慢增长了2.1%,而远东人口呈递减趋势,从646万减少到621.1万,人口减少了4.1%。远东地区居民城镇化率在2014年为75.4%,比全俄平均水平高1.4%,比相邻的西伯利亚联邦区高出2.7%。每千人中有劳动能力人占比,远东比全俄平均值少49人,只有664人。俄罗斯需要劳动力,特别是远东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而东北地区,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放缓,就业压力很大。2015年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主要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东北地区的省会城市平均失业率在7%左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左右。东北地区过剩的劳动力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寻找就业岗位。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劳动力供求的互补性,东北亚地区与俄罗斯国际劳务合作的发展有了可能和前提。

(三)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劳务合作提供了契机

俄罗斯早在苏联时期就有开发远东的计划,甚至早在沙俄时期,就制定了远东发展的规划,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开发远东的计划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远东开发一直停留在规划中。2002年普京主持制定了《1996-2005年和至2010年远东与外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联邦专项纲要》。2008-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对俄罗斯冲击很大,导致规划的实施又一次落空。2010年年底,俄罗斯又重新制定了远东及贝加尔地区发展战略,即《远东和贝加尔地区2025年前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而且俄罗斯方面也不止一次指出,俄罗斯政府修订的远东地区和西伯利亚开发战略规划希望与中国东北振兴规划连接在一起。随着近年来中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推广,中国劳务人员的知识结构也有一定的提升,逐渐满足了俄罗斯雇主对劳务人员的要求。

(四)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地区劳务领域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2003年,中国正式提出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2007年又进一步提出东北振兴战略。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需要提高经济的外向度,对俄出口仍会保持主体地位。因此,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破解“新东北现象”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对外联系,尤其加强劳务合作,对于实现东北地区振兴,解决国有企业人员失业问题至关重要。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扩展对俄贸易空间、扩大贸易规模和对俄劳务输出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东北地区对俄劳务输出存在障碍和不利因素

由于观念不同和劳务人员自身的原因,东北地区对俄劳务合作发展并不顺利,在输出劳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上,双方都不满意,而且问题长期存在,不仅影响了劳务合作,也对双方的产业合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俄方的认识误区影响了双方劳务合作

劳务合作一直受到来自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尤其在俄罗斯上层,“中国威胁论”一直存在。2015年莫斯科一位学者甚至认为未来俄罗斯的敌人就包括中国、芬兰和黑山共和国等。俄罗斯远东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急需大量的劳动力。而东北地区由于改革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劳务合作已经成为“走出去”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和心理上的因素,俄罗斯远东对中国劳务人员一直采取“限制”的措施,正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远东各联邦主体有关部门对中国劳动力数量实行定额管理,严格按限额雇用中国工人。每年发放的劳务许可证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获得用工份额不足50%。同时,近年来中国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对于赴俄劳务热情不高,也是导致劳务合作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二)东北地区对俄缺乏“订单式”劳务服务

俄罗斯不止一次指出,俄罗斯需要掌握一定俄语,有一定技术的熟练工人。但是东北地区目前还没有针对俄罗斯市场需求培训劳务人员的机制,外派人员随机性较强,行前也没有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因此在俄罗斯市场只能从事体力劳动。更主要的是,由于俄罗斯劳务市场潜力巨大,也引起了独联体国家、朝鲜及土耳其等国家的重视,仅靠地缘优势已经无法占据劳务市场的优势,必须提高劳务人员素质,培养实用俄罗斯市场劳务人员。

(三)劳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影响劳务合作

对俄劳务人员技术水平低一直遭受俄罗斯方面诟病。长期以来,中方对俄劳务输出人员主要从事重体力劳动,林木采伐、农业种植和建筑工地等方面的劳动占90%以上。劳务人员素质低、能力差是一个普遍现象。同时,境外劳务人员由于语言、意识等问题,存在不知法、不懂法和违法违纪现象,影响了劳务人员的形象。

(四)缺乏沟通劳务供求信息的有效渠道

中俄双方对劳务人员的需求信息脱节,没有创造一个劳务引进和输出的平台,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影响了劳务合作。同时,政府在对俄劳务输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对企业外派劳务人员管理“缺位”,对外派人员的数量和工作环境管理不清晰。俄罗斯方面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引进部门和管理部门脱节,导致劳务市场秩序混乱。

四、东北地区对俄劳务合作路径选择

进入21世纪,中俄东北地区和远东地区发展战略都进入具体实施阶段,也进入攻坚克难的时期,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解决区域内资金、技术和劳动力流动等问题,有利于振兴区域经济。

(一)以远东超前经济发展区建设为导向,促进劳务合作

俄罗斯2015年实施远东开发以来最大的战略举措,是设立远东超前经济发展区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贸易港。尤其是超前发展区的设立,对于促进区域劳务合作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根据出台的法律规定,外国劳务邀请函由企业管理部门负责办理,今后区内企业无须办理外国劳务引进的审批,监督委员会全权解决超前经济社会发展区区内企业引进国外劳动力的数量问题。外国劳务引进用工邀请及工作许可不用限额控制,专业人才引进也是如此。取得外国医学教育资格人员在超前经济社会发展区可从事医疗活动。获得医疗许可证的超前经济社会发展区区内企业可以从事医疗活动,甚至可以对超前经济社会发展区的外国公民给予医疗帮助,同时开展特色教育,即在超前经济社会发展区为区内企业开展职业培训和在职培训。以上这些措施在苏联解体后对劳务合作是一次根本性的改革,无疑将促进远东对外劳务合作快速发展。东北地区应以建设超前区为契机,抓住难得历史机遇,开发劳务合作市场,促进劳务合作。

(二)从输出普通工人向技术工人转变,提高劳务人员素质

随着我国普通教育的普及,我国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为东北地区培养技术工人创造了有利条件。俄罗斯远东开发,力图摆脱依赖能源的出口模式,增加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因此,未来肯定需求大量的技术人员,对无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务人员的就业渠道和工资待遇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未来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技术工人,不仅培训基本的语言、礼仪,更主要的是要使其掌握一技之长,这样就能在未来远东劳务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要提高对俄劳务人员的素质,就必须加强对劳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对俄罗斯市场的适应能力。联合高职院校,采取专岗专培、定向输出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这不仅提高了对俄劳务输出质量,还为高职、专业技术院校拓宽了就业渠道。

(三)从商品贸易向投资贸易方式转变,带动劳务合作

苏联解体以来,中俄经贸合作发展迅速,这主要得益于商品贸易的合作,商品贸易占中俄贸易额80%以上,今天发展迅速的电子商务,也属于商品贸易的一部分。但由于俄罗斯市场有限以及商品贸易的技术含量低等问题,导致中俄贸易额与中国周边国家的贸易合作反差很大,如2014年中俄贸易额只相当于中韩贸易额的1/3左右。未来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劳务合作进一步发展必须以生产投资为依托,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性。通过投资带动商品贸易的发展,同时也带动劳务合作。

(四)实施智能型人力资源战略,着力打造品牌劳务

面对中国巨大的劳动力储备,俄罗斯方面也提出了条件,一方面希望引进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另一方面希望以合法身份从事劳务活动,并掌握一定的语言和俄罗斯礼仪,遵守俄罗斯相关法律。市场的要求也为今后培养劳务人员指明了方向,应以俄罗斯市场为导向,培养适合俄罗斯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尤其要注重素质培养,提高外派劳务资源的素质和总量。配合“龙江丝路带”建设,开发劳务合作新路径,创立境外黑龙江省的劳务品牌,让“龙哥”“龙姐”不仅走出省外,还要走出国门。培养知识型、技能型的劳动者,为东北地区对俄劳务合作添砖加瓦。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所所长,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俄罗斯远东开发与中国东北振兴区域合作研究”(15BGJ032)阶段性成果)

·“龙江丝路带”建设专题·

猜你喜欢
远东东北地区劳务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2020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顺利召开
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2Analysis of the Usage of Domestictio and Foreignization inChinese Poetry Translation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浅谈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过错责任归责原则
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
远东战役中的和平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