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2016-04-20 22:28李学慧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效果提升小学科学改革

李学慧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日益成熟,人们不断的提出向课堂教学要效率,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教学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是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以新课程教学理念为依据,结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际,对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改革;教学;效果提升

现在的小学科学课替换了原来的自然课,但是比自然课增添了一些物理知识,而且在教学中已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放在首要的地位。教学不再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做实验学生看”,而成为“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发现过程”的过程。所以如何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积极地探索,并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自觉提高全面的科学素质,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下面将对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改革措施进行简要探讨。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精神

小学科学是在自然的基础上,更全面、更科学地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科学真谛的能力的一门学科。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而探究依靠的是引导学生经历和寻找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过程中吸取知识,在探究中收获生活的乐趣。

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要在班级里形成问“为什么”的风气。教师不应该对学生提出表现出冷漠和厌烦。反而应该鼓励和提倡学生提问的风气。有自己不了解或无法解答的问题不应该回避,而应该查阅相关资料和咨询有关人士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并对学生的探索和寻疑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一旦有新问题,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和咨询父母等获得答案,而且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探讨和学习。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而不应该不分什么情况对学生的想法给予一概的否定。不管学生的想法是否合理,首先应该对其勇于创新的表现给以嘉奖。如果学生的想法不切实际,应该适当给以引导和规范。鼓励学生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提出猜想和假设,结合自身经验提出新问题,新想法。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历等因素的限制,有时候的想法比较荒诞幼稚。但是教师不应该从成人的视角探究学生的问题。而应该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给予引导和教育。不能像旧的教学方式一样一味的否定学生的错误想法,遵照唯一的标准答案。

二、贴近生活科学探究,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要想进行科学探究,就必须借助相应的探究材料,这是帮助学生进行探究的必要条件。小学科学的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应用的所有信息材料,如:课本、课外书、画册、常见的生活用品、周边的环境、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媒体信息等等,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有用素材。虽然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实验室中的仪器容易让学生产生陌生感,不利于学生积极探究。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以其作为实验器材实施科学探究。例如,在教学《空气有重量吗》时,到底应该怎样来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证明,只需给出这样的提示即可: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还有不同的验证方法吗?然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实验方案,提出假设后由学生进行演示和验证。有的学生想到利用塑料袋来演示实验,一个装满空气,一个抽去空气,然后将其放在天平上进行称重测量,比比看看哪个塑料袋比较重一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局限于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充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乐趣与价值。哪怕学生的验证结果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要当众指出,而是通过引导发现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提高科学实验的质量。

三、不断进行教学方式改革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出现转移,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多种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较长时间的保持在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工具,同时采用多向交流互动作用的教学方式,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交流,彻底改变传统的单向传输地教学现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在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中,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使学生获得终生受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创造才能,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团结、协作的优良创造品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善用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手段,能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能将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直接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运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2.应用实物直观教具。实物直观教具具有操作简单、直观形象等特点,课堂教学中,利用实物教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意识。如在讲授第九册“观察物体”时,教师每节课都要应用实物,摆出不同的形状,先让学生猜想,从不同的方位能够观察到什么图形,再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验证猜想,然后再将观察到的图形画出来。

3.运用合作、探究等现代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传递,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以学习主人和探索者的身份去发现结论,充满着无限的喜悦和热情,唤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拓宽了思维空间,获得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在小学科学教学改革中,坚持“实践出真知”这一根本点,教师发挥好自身指导作用,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教学设计的创新,结合生活实际来鼓励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体验探究过程,学生才能够实现在做中学,不仅收获科学知识,更培养了实验探究的精神和能力,小学科学的教学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孙枫.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03).

[2]周振宇.浅谈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J].教育探索2012,(7).

[3]张红霞.中小学科学教师新课程培训教材: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效果提升小学科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