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设计的生物学之镜

2016-04-27 08:22吴文治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设计思维

吴文治

(1.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2;2.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210444)



椅子设计的生物学之镜

吴文治1,2

(1.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02;2.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210444)

摘要:椅子设计是伴随着人类居住活动而产生的一种充满创造性的造物活动,它与其他领域的造物设计一样都注重对生物的模仿与研究,生物学是椅子设计镜借的一个重要灵感来源。文章在简要回顾了椅子演变的历史以及椅子的仿生设计之后,重点从椅子设计的植物之镜、动物之镜、人体之镜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椅子设计如何从椅子中来到生物学之镜中去又回到椅子设计中来,是一个充满创造性和趣味性的探索,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椅子设计;生物学镜借;设计思维

一、椅子与仿生设计

(一)椅子的演变简史

万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特征与行为方式。对于人类而言,一部分行为是由其生理特点决定的,另一部分则是作为人类“文明”的方式在人类历史文化环境中形成的社会行为,不同的行为方式反映在人们使用的家具上,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家具种类。对于人们行为方式的全面、深入的研究可以得出更为合理的家具功能与家具形态,也使得家具更能够反映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时代特征。反之,家具形态的改变也有可能改变和塑造人们的行为方式,甚至会影响到人们日常的生活,从而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相应的改变。

椅子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而又最频繁使用的家具,是为人解决坐的问题而设计的,同时又体现出某种材料工艺、制作技术、文化烙印、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的跌宕变迁。几千年来,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椅子经历了由简陋到精美,由低型到高型,再由实用到美观相结合的过程。椅子的产生是伴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产生的,最早的椅子作为权威和宗教的装饰品和物化形式诞生在4 000多年前的埃及,其主要作用在于区别象征使用者的身份、等级[1]。中国在汉代以前,人们都是席地而坐,没有现代意义上所谓的座椅。汉魏时期,有一种叫胡床的坐具从游牧民族传入了我国北方,这是椅子形态上的源泉。“椅”这个叫法是唐代才有的,至宋代座椅更为普遍,高型坐具空前普及,座椅的形式也多起来,出现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座椅,造型和结构更为合理,也更接近现代座椅。国外的椅子设计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所不同的是西方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充当着设计创新的先锋,凭借在材料、技术上的革新与设计上的创意占据着椅子设计绝对的主导地位。德国设计师索涅特1856年设计制作的弯木曲椅开启了现代椅子设计的新纪元。

椅子是最常见的设计品,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与日常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产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什物件。所有人都需要找个舒适的东西坐着,无论是工作、生活,只要是在室内相对静态的活动,都需要椅子给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姿态。然而,椅子所起的功用远远超出了实用层面,它还占据了比其他物品更为重要的文化地位。椅子承载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芬兰设计大师塔佩瓦拉说:“椅子的设计是任何室内设计的开端。又是最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品种,其本身就可构成一件艺术真品。”座椅,在设计师的眼中已经不仅仅是实用的物品,更上升到了对生活理念、时代精神以及艺术追求的一种表达,甚至成为了文化传承与审美观念的一个载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的渐变,人们生活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人们对椅子的舒适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也体现在对椅子的外观审美上。现在越来越多的椅子呈现出绚丽多姿,甚至千奇百怪的形态,设计师的这些设计创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显然不是。椅子设计师是从自然世界中、生活中,从历史文化中,从对外部世界的观察和认识中得到启发,其中对生物学的借鉴和思考是很多椅子设计师的创意来源。加之设计师本身的想象力、创造力,椅子世界才五彩缤纷、形态万千。

(二)椅子的仿生设计

德国著名设计大师路易吉·科拉尼曾说:“设计的基础应来自诞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现的真理之中。”诸如自然界的一切生物,不仅外形多样,颜色丰富,结构上也能给人以灵感,从而创造出更有意义的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慢慢转变为精神上的追求,人们对家的概念也更加重视。家具是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和审美的需求。仿生设计运用到家具设计中,使家具有了一定的生命感,有了意义。椅子的仿生设计在20世纪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自然学科、生物学科研究的巨大进展而得到了蓬勃发展。自然界中生物各种各样的形态和功能吸引着人们去想象、模仿。

自拉马克1800年左右创造“生物学”(或生命之科学)及同一时期歌德创造出“形态学”(或形式之科学)后,人类运用其观察、思维和设计能力,开始了对生物及其形态在各个设计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模仿,形成了那个时代的理论系统。椅子的外观设计也同样体现出这种影响。融入了仿生思想的椅子设计更加增进了人类与自然的亲密度,某种程度上缩减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从最早的古埃及的图坦卡蒙王座,中国古代牛形青铜灯到雅各布森的天鹅椅、蛋椅就具备了仿生设计。运用仿生思维进行设计,不仅可以创造功能完备、结构精巧、用材合理、美妙绝伦的座椅,而且赋予座椅以生命的象征,让设计回归自然,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

一部分人观察到了文化上的失调,住屋和家具都是完全模仿古制,而其他日用器具却全都是新式样。建议艺术家应回归永恒的自然,而不是仅仅在历史样式当中寻找主题。在巴黎,法国电影在仙人掌、朝鲜蓟、五叶银莲花、松果、睡莲等自然物种的激励下积极创造美妙的事物。在自然界中,尤其从植物与花朵当中,工业艺术发现了新的灵感来源。19世纪末挖掘自然灵感,在花朵线条的影响下不仅给工业艺术,而且给建筑设计都带来了新鲜血液,从此建筑当中不再有僵硬的笔调。细瘦的铁柱,好像巨大的花朵枝茎,遍布建筑周身,就像从枝茎伸出的藤蔓,布满屋顶和天窗。油画上的各种趋势也保持了相同的风格。日本的木刻与绘画在欧洲艺术界产生了最为强烈的反响[2]。

在椅子设计的发展历史中,有两条主要的思路:一是从历史样式和文化传统中汲取元素,找到灵感;一是从自然界中万物的造型、结构、肌理、色彩、原理等获得启示进行创造性的“仿生”设计。无论是哪一种思路,都不可避免地要从人类社会特定发展阶段的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材料技术、地域文化、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的具体状况出发以不断地设计出新的审美样式,这一切都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不断变化的。本文从椅子设计过程中对生物学的借鉴出发,探讨椅子设计与生物学之间的思维互动和设计启发。

总体而言,仿生设计给椅子设计带来了趣味性、丰富性、多样性,也促成了椅子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高效性的提升。

二、椅子设计的生物学之镜

(一)椅子设计的植物之镜

人类对生物界的认识水平某种程度上体现在他的分类上(界>门>纲>目>科>属>种),对生物体的研究也是人类自我认识的一种途径,无论是从生物学、病理学、基因学还是设计学的角度,都是如此。世界上有约50万种植物,形形色色的植物世界在“形”和“色”方面都给设计师提供了直观的灵感来源,而“形”“色”之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有机体结构也时时启发着富有创意头脑的设计师。“19世纪末,在欧洲大陆兴起的新艺术运动主张在家具设计上采用简单而有力的植物原型,替代繁杂严谨的古典几何造型,在现代家具设计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3]椅子设计向来不缺乏创新之作。生物学的系统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使椅子设计在生物学类比和镜借过程中具有无穷的可能性。

“有人……将(生物)进化论应用人工制品,提出工具、机器等器物实际上是人类这种动物进化的一部分,是人类躯体的附加物或各个器官的代替品。……如梅达沃所言,工具‘可以说’是随我们共同进化的附属物,即体外的器官。”[4]这种体外器官是人类自身的延伸。人没有猎豹跑得快,没有雄鹰飞得高,没有猫的视力和狗的嗅觉,没有狮子老虎的利爪尖牙,却凭借其大脑和智慧设计生产出远远超过这些动物所有综合本领的设备和器物,使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人类成为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种之一。

对于现代人来说如果没有椅子,生活将是不可想象的。椅子设计如果没有生物学之镜,椅子世界也会乏味和无聊得多。以下将对镜借生物学之镜的当代椅子设计部分案例进行解读。

椅子在给人们提供一个坐的凭借载体之外,更要开发出一种结合“伴随性行为”的附属功能。“葵椅”(图1)是大学生何牧和张倩在第五届“为坐而设计”大奖赛设计的作品,他们的灵感来源于向日葵的形态和造型结构,将向日葵葵盘中心设置为座椅,而盘周则设计成灵活的插接结构以随性搁置各类书籍。他们的创意获得了大赛设置的“Redtory设计奖”。葵椅将人们最平常的“坐”的首要功能与“阅读”这个伴随性发生的功能结合起来,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坐着学习的、不一样的体验。

ALEAF椅(图2),是叶子形态的抽象化创意,脱离了叶子的原始形态,而是利用现代设计手法中常用的“切、削、挤压、扭曲、旋转、打散、重组”手法中的“抽象—变形—旋转”而得到的造型。这把椅子为Michele Franzina和Venezia Homedesign所设计。ALEAF是a leaf的合体,即一片叶子之意。ALEAF是休闲椅,也是扶手椅,适合休闲的时候靠卧,也可以当作临时的小办公桌,放个iPad或一本书等。ALEAF休闲椅的坐垫、靠背、扶手包括椅子的支架,都是一体成型的。Michele Franzina和Venezia Homedesign在材料上下足了功夫,所以该椅子不但看上去很美,坐上去也很舒适。以上两例都充分体现了座椅功能上的外延与扩展,“坐”而“做”(坐着做别的事情),通常都是椅子使用形式的常态。

图1 葵椅

图2 ALEAF椅

蘑菇椅(图3)的设计“翻版”了蘑菇的外在造型特征,结构简单明了,座面反映出“蘑菇盖”的特征,而支撑结构则惟妙惟肖地突出了蘑菇杆的肌理效果。这款蘑菇椅现代、时尚、美观、实用,具有显著的个性特征。荷叶椅(图4)与葵椅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是,荷叶椅更加“慵懒”“简单”和“随性”,材料也以褶皱自然的布料模仿荷叶纹理,其意境和舒适度令人期待。

图3 蘑菇椅

(二)椅子设计的动物之镜

与植物相比,动物更容易与人互动而产生情感交流,这是“无声、不动”的植物所无法相比的。植物形态与动物形态在某种程度上有着较大区别,动物形态往往更能“拟人”与“传神”。

天鹅椅(Swan Chair)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雅各布森为北欧航空公司设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皇家宾馆设计的经典家具。雅各布森的设计具有强烈的雕塑形态和有机造型语言,将自由流畅的雕刻式塑形,以及北欧设计的传统特质加以结合,使其作品兼具质感非凡与结构完整的特色。如此经典的设计在今天仍具有非凡的魅力。天鹅椅是时尚生活理念和品位的体现。

大自然已经为设计师提供了现成的答案,生物学的镜借是寻找椅子设计灵感的捷径。Marco S.Santos设计的木椅源于海洋里的贝壳,从侧面看仿佛一个从沙滩上捡来的海螺。这把椅子把海洋元素、葡萄牙传统工艺以及当代美学巧妙地结合到一起,不仅看上去赏心悦目,而且坐上去也很舒服。

蚂蚁椅的设计以组群的方式给作品带来了强烈的氛围感和趣味性,色彩斑斓,能够刺激消费者的欲望,具有“萌萌”的美感,也符合现代的审美观念(见图5)。蝴蝶椅的设计外形独特,造型优美轻盈(见图6)。该椅子采用实木弯曲一体成型,其连接部件采用黄铜材质,美观高档。椅子的外形像一只展翅飞翔的蝴蝶,深受很多时尚女性的喜爱,很多时尚女性买回去做换鞋凳或梳妆凳用,婀娜多姿的背影配上椅子优雅的曲线,可谓是美不胜收。蝴蝶椅其实并不只这一款,还有一款蝴蝶椅是用于户外折叠式的,其形态和功能也颇具差别。

图6 蝴蝶椅

Merve kahraman设计的兔子椅非常讲究细节,就连兔子耳朵上的绒毛都显现出来,连脚都像兔子的形态,显得十分逼真(图7)。坐在上面,会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兔子,软软的,十分舒适,这款椅子十分受消费者的喜爱。小鹿斑比椅不仅在造型上模仿了鹿角和四肢的形态,在面料的选材上也下足功夫,表现出了鹿角的毛绒感(图8)。不止有动物的“触感”,也很有动物的“动感”。给如座者柔软和舒适的感觉,并且加上小鹿本身的颜色和特点,美观、新颖,还方便耐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座椅的新奇感。

(三)椅子设计的人体之镜

很多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都是“多面手”:他们既是伟大的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同时还是著名室

图7 兔子椅

图8 小鹿椅

内设计师和家具设计大师,比如密斯、柯布西耶、赖特等现代主义建筑的旗手人物。埃罗·沙里宁(Eero Saarinen,1910—1961)也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沙氏是中国建筑界大名鼎鼎的吴良镛院士的老师。沙氏作为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和工业设计师,也十分热衷于家具设计,他不断在家具(特别是在椅子)上进行创新设计,他设计的椅子都经过严格的物理、力学、人体工程学的试验,表明了他严格的科学态度。他创造了球椅(Ball Chair)、子宫椅(Womb Chair)、郁金香椅子(Tulip Chair)、泡沫椅(Bubble Chair)、香皂椅(Soap chair)等世界著名设计。“子宫椅”挑战了传统的家具概念,给人带来视觉上强劲的冲击力。椅身包裹着柔软的羊绒布,坐在上面有一种被椅子轻轻地拥抱的感觉,给人以舒适和安全感,像在母亲的子宫中一样。是20世纪中期一个公认的现代主义产品,也成为真正的现代经典产品。

Embody椅是仿照人体脊椎和背部结构设计,号称世界上最舒适的办公椅(图9)。这款椅子采用了先进的仿生学技术,使椅背曲面与人体脊柱结构相吻合,以提供最大的舒适感。设计者注重功能仿生的运用,从生物的结构上、功能上获取造型的启发,对椅子进行设计改造。

图9 Embody椅

表1为椅子设计中来自生物学启示的案例,由表1可以看出,椅子设计领域的众多成就和成果都来源于生物学直接、间接的镜借,无论是植物之镜、动物之镜还是人体之镜,设计师都可以从这里获得无穷的设计灵感。

设计的生物学镜借有它基本的准则和进化之态势。这个准则即如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所言:人是万物之尺度(人是万物存在尺度之尺度,亦是万物不存在尺度之尺度),人机工程学就是践行这一名言的学问。而进化之态势则是指设计镜借有时需要考虑人类对物种进化施加的人类影响——与自然进化共同作用——也因其于设计镜借影响之缓慢很多时候我们似乎可以忽略不计。

表1 椅子设计的生物学之镜

三、结语

设计本质上是充满直觉和想象的,但这种直觉与想象绝不是“空穴来风”毫无依据的。相反,它常常包含着对大千世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模仿与创造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此相关。椅子设计对生物学的镜借有着不同的思路,包括来自外在特征、表面色彩、外部结构(内部结构)的启发,也包括生物的原理、内在构成及活动形态等。从外观角度分析,自然界丰富的形体结构,多维的变化层面等等为座椅的设计提供了新的设计方式和造型法则。而仿生形态的宜人性可以使人与椅子更加亲近,消解了过分强调技术而产生的人机之间的生疏和冷漠感。仿生形态的新颖性和奇特性极大地丰富了椅子设计的形式语言,激起消费者的好奇心和购买欲望,也增添了生活的情趣与欢乐。仿生形态本身所蕴含的生命活力,唤起了人们热爱自然的潜在意识,使人与椅子更好地融合,消除对立和不安。从内在角度分析,生物体体现出的优良结构和原理,在功能实现上也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帮助我们以简便的方式来完成复杂的设计。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设计师很多时候会以一套先入为主的理论对设计问题进行评估与分析,我们当然不希望椅子设计的“生物学之镜”成为一种机械、僵化的“套路”而限制设计师的直觉和灵感,以致泯灭了设计师在设计思路方面的活跃性、多元性与创造性,而应“条条大道通罗马,路路都有好风景”。

[参考文献]

[1]刘森林.说椅[J].家具,1998(5):40-42.

[2]斯坦·埃勒·拉斯穆森.城镇与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187-188.

[3]刘森林,诸葛征.椅子设计百年史(一)[J].家具,1989(4):16-17.

[4]菲利普·斯特德曼.设计进化论:建筑与实用艺术中的生物学类比[M].魏淑遐,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119.

责任编辑:庄亚华

中图分类号:TB4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0887(2016)01-0059-06

作者简介:吴文治(1983—),男,常州工学院讲师,上海大学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7-31

doi:10.3969/j.issn.1673-0887.2016.01.014

猜你喜欢
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及其对大学英语项目式教学活动的启发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产品设计中的意境美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浅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设计艺术理念
谈创造性思维在设计中的运用
多维空间造型在《立体裁剪》教学实训中的探索
“设计思维”为中国CSR注入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