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合集》第五册—第八册合文计量统计分析

2016-04-27 08:22曹婷婷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古文字甲骨文

曹婷婷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甲骨文合集》第五册—第八册合文计量统计分析

曹婷婷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合文是古汉字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文章以《甲骨文合集》第五册—第八册为例,在对其中的合文进行穷尽整理的基础上,统计了合文的数量及其所占比例,探究合文在甲骨文行文中的作用,以说明合文在甲骨卜辞中的广泛应用和合文现象在当时的文字现象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合文;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古文字

合文现象在古汉字中较为常见。目前学者对甲骨文中的合文研究较多,但是计量统计分析非常少。甲骨文合文计量统计可以对甲骨文的合文现象有最直观的呈现,能为其他学者研究合文的形成、发展、演变提供便利。文章拟以《甲骨文合集》第五册—第八册为例,对其中的合文进行穷尽整理,统计合文的数量及其所占比例,计算合文各种分类与总数的比例,探究合文在甲骨文行文中的作用。

一、合文的定义及其判断标准

关于合文的定义,《古汉字发展论》中在商代文字部分的界定是:“古文字一般是一个字作为一个书写单位,记录一个相对应的词,这种方式奠定了汉字书写记词的传统。从殷商甲骨文开始,就出现了将两个字组合书写在一起的现象,这就是‘合文’。”①在西周文字部分的界定是:“汉字的书写基本上都是一个字作为一个独立的空间单位,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词。有些词组,尤其是数词、常用的专有名字,常常会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写在一起,使它们在形式上看起来好像是一个构形和书写单位,实际上却记录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这种特殊的书写形态,一般称之为‘合文’。”②根据我们观察,实际上商代文字也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书写在一起的情况。

基于以上定义,文章遵从以下四个标准来识别判断甲骨文中的合文现象。

图1 拓片23382

图2 拓片23346

第四,文字之间不连接,也不能明显发现几字占据一个位置,但是字距明显小于相同拓片中的其他字距的,本文判断为合文。比如拓片12497(图3)中,“一月”的字距明显小于其他字距。

图3 拓片12497

二、合文的数量及其所占比例

文章选取《甲骨文合集》第五册—第八册为统计对象,参考《〈甲骨文合集〉释文》《甲骨文校释总集》和《殷墟甲骨文摹释全编》中的释文,对《甲骨文合集》第五册—第八册的合文部分进行统计,将每一次合文出现的情况截图保留,写出释文并标明出处(拓片号),制作成一个表格,然后统计该表格中的合文数量及出现次数,并列表分析。

通过全文统计,笔者将《甲骨文合集》第五册—第八册中依据以上标准判断为合文的139个合文(3 359例)进行列表。按照合文出现次数降序排列,见表1。

表1 合文次数、所占比例统计

表1(续)

表1(续)

由于甲骨文书写材料特殊、历史年代久远、出土时可能遭到破坏等各种不可抗因素,历来少有学者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甲骨文中的合文进行分析。由于拓片中存在一些模糊难辨的部分,本文未对该部分进行合文统计,因而表1数据中以合文形式书写的次数及所占比例应略低于实际数值。尽管如此,从表1中可以看到,合文出现次数大于100次的有9个(二告、十二月、十月、十一月、小告、父丁、祖乙、八月、上甲),50~99次的有11个(五月、二月、九月、三月、十三月、六月、一月、祖辛、七月、四月、妣庚),10~49次的有22个。这些数字表明在甲骨文时代,合文广泛应用于卜辞之中,合文现象是当时重要的文字现象之一。

《甲骨文合集》第五册—第八册共有两万三千多条卜辞,二十多万字,而有的合文仅出现一次,甚至难以确定该写法是不是合文,将这些数据用于比例分析,误差必然很大,为减小误差,笔者选取合文次数超过10次的42个合文,将其按照以合文形式书写的次数所占比例进行降序排列,得到合文比例降序表,见表2。

结合甲骨文的书写及流传历史,当时实际的合文比例应该略高于表1中数据。暴慧芳在其硕士论文《汉语古文字合文研究》中对甲骨文、金文、简帛盟书进行比较,得出“合文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最终走向消亡”的结论③。李圭甲等人在《甲骨文合文与战国文字合文比较分析》一文中得到了战国文字的合文数量明显少于甲骨文的结论④。以上学者仅仅是从合文的数量上进行了纵向比较(如“七月”只作为一个合文统计,并不讨论在该文献中使用合文书写“七月”和作为两个分开的汉字书写所占比例问题),我们目前也只是对商代部分文字材料作了统计分析,希望以后能对商代更多材料,对西周、春秋等不同时代的材料进行统计,将合文从数量和比例上进行不同时代的纵向比较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更为可靠的结论。

三、合文的分类及其作用

表1中的139个合文按照字数可以分为两字合文和三字合文,按照是否含有数字可以分为纯数字合文、含数字合文和非数字合文。这两种分法分别可以将所有合文分类,还可以按照内容意义将合文分为数字类、时间类等,较难概括全部类型,但是可以更明确地解释合文的用途。

表2 合文比例降序表

按照字数分,三字合文有4个:十一月、十二月、十三月、十四月,只占2.88%;两字合文有135个,占97.12%,是绝对的主流。

按照是否含有数字分,得到合文分类统计表(按数字分),见表3。纯数字类合文占了6.47%,加上含数字合文比例达43.88%,接近一半。数字类合文中,十三月、十一月、十二月、十月、五十等以合文形式书写达60%以上,有些例子因为拓片模糊等原因笔者并未将其作为合文统计,实际比例应该还高于这个比例,说明合文在当时有着重要的计数功能。按照意义分,得到合文分类统计表(按意义分),见表4。

表3 合文分类统计表(按数字分)

表3(续)

表4 合文分类统计表(按意义分)

从表4中可以看出,按照意义分类,名称中的先公先王类、数量中的动物祭祀类、时间类是合文数量最多的类别。即合文的重要作用表现在表达名称、计算数量方面。

从表4数据看,数字类和数量类合文自带计数功能。不含数字的合文中,除了今夕和白豕外,其他合文中均含有“上中下”“大小”“十天干”“十二地支”中的一个或多个,这些体系中的字,都带有计数或者排序功能。即139个合文中有137个,98%以上有计数或者排序功能;总数3 359次合文中,除今夕(出现3次)、白豕(出现1次)以外,3 355次都带有计数或者排序功能,比例接近99.9%。这个数字可能存在些许误差,但是仍然为我们揭示了甲骨文中合文的最主要功能——计数或排序。

注释:

①②黄德宽:《古汉字发展论》,中华书局,2014年,第111页,第239页。

③暴慧芳:《汉语古文字合文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56页。

④(韩)李圭甲、金殷嬉:《甲骨文合文与战国文字合文比较分析》,《中国文字研究》,2012年第1期,第52页。

[参考文献]

[1]郭沫若.甲骨文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1982.

[2]胡厚宣.甲骨文合集释文[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曹锦炎,沈建华.甲骨文校释总集[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4]陈年福.殷墟甲骨文摹释全编[M].北京:线装书局,2010.

[5]黄德宽.古汉字发展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4.

[6]刘钊,洪飏,张新俊.新甲骨文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7]刘欣然.《甲骨文合集》第一~四册文字基础整理与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8]洪笃仁.卜辞合文商榷[J].厦门大学学报,1963(3):63-70.

责任编辑:赵青

中图分类号:H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0887(2016)01-0073-06

作者简介:曹婷婷(1989—),女,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11-13

doi:10.3969/j.issn.1673-0887.2016.01.017

猜你喜欢
古文字甲骨文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一百二十年来甲骨文材料的初步统计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国语》故训与古文字
甲骨文“祸”字新证
三千年甲骨文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阳冰对《说文》的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