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商务书信中介入标记的语用移情

2016-04-27 08:29时常珺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顺应论

时常珺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英文商务书信中介入标记的语用移情

时常珺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摘要:属于互动式元话语范畴的介入标记是交际中与读者参与度密切相关的一种语言手段。在英文商务书信中,介入标记的语用移情现象是帮助构建商务交际中良好的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的重要因素;另外,介入标记有着丰富多样的呈现形式,基于其语言结构的顺应性,从各个方面帮助实现其语用移情功能,满足不同的商务交际需要,促进商务合作关系的建立和顺利发展。

关键词:介入标记;商务书信;顺应论;语用移情

文章所要探讨的介入标记由英国语言学教授Ken Hyland在其元话语的人际分类模式中提出[1]49,属于互动式元话语二级分类的范畴,指语篇中明显指向读者的语言手段,以唤起他们的注意或邀请他们参与对话[1]53。元话语已是近年来话语分析中一个广泛使用的术语,国内外学者从语言、语用和跨文化的视角就元话语对言语交际的影响作了多方位的考察,但在各类元话语标记中,与读者参与度密切相关的介入标记往往属于讨论中较被忽视的一类。

全球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紧密,使得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商务书信不仅用来传递信息,更是书信双方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因此,成功的书信沟通不仅需要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还应该具有语用能力,以建构有效的情感沟通策略。移情在语用学上指言语交际双方情感相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2]11,其本质目的在于实现交际双方之间的情感趋同,意在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或缓和人际关系,从而实现所期待的交际效果[3]334。可见,语用移情恰恰满足了商务书信交往中情感沟通的需要。文章尝试以语言顺应论为基础,借鉴Ken Hyland对介入标记的界定,结合商务英语语言特点,通过实例探讨英文商务书信中的介入标记如何通过语言结构和语境关系的顺应,实现语用移情,更有效地发挥其作为互动式元话语的人际功能,以期为英语商务书信沟通中运用元话语建构语用策略提供一些借鉴。

一、理论背景

语言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顺利实现依赖于语言具有的顺应性。语言的顺应性就是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语言项目中作灵活的变通,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涉及语境关系的顺应和语言结构的顺应[4]354,两者之间动态地互为影响,构成语言的选择过程。其中,语境在顺应论中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语言语境指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语境因素而选择的各种语言手段[4]355。不管是交际语境还是语言语境,都是制约说话人对语言、语码、语体和话语构建等做出选择,即进行语言结构的顺应,以满足交际需要的重要因素。

语用移情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行为,表达了一种主动的情感移动,其微妙之处在于说话人或听话人总从对方的角度进行语言的编码或解码[2]12,影响着交际主体的认知和情感,即体现了说话者重视作为交际语境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心理世界的构建。属于互动式元话语类别的介入标记是帮助建立作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关系的一种语言手段,帮助构建语言语境。也就是说,交际过程中介入标记的移情现象是交际主体构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重要因素,体现了交际双方积极创造和谐友好的交际氛围的良好意愿;另外,介入标记移情功能的成功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一标记在语言结构方面能否达成有效的顺应,以适应变化着的交际需要,这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问题

本研究拟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依据语料,以Hyland对介入标记的定义为基础,尝试从语言呈现形式方面对英文商务书信中的介入标记进行更为细化的界定和分类。2.对语料作定性分析,实例探讨介入标记在英文商务书信沟通中的语用移情功能及各类介入标记如何基于其语言结构的顺应性,从各个方面实现语用移情,满足不同的商务交际需要。

(二)语料收集和分析

本研究的语料范文来源于《朗文商务致胜英文书信》[5]、《英文商务书信——范例&应用》[6]、《商务书信速查速写》[7]和《有效商务写作》[8],这些著作都是母语为英语的作者所著,以保证语料的权威性和地道性。书信类型涉及促销推广信,请求与回复信,询价与报价信,订购与回复信,付款相关书信,包装、装运与回复信,投诉、索赔与回复信以及社交信八大类商务书信,各类书信范文6篇,共计48篇。分析语料时除去称呼、信尾敬语和署名等,只关注书信的正文部分。为保证辨认准确,本研究采用人工标注的方法对语料中的各类介入标记逐一标注,进行归纳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一)介入标记的界定和分类

Hyland认为,使用介入标记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通过第二人称代词和包含读者的第一人称以及插入语的运用等,把读者视为讨论的参与者,充分满足了读者希望被关注和接纳的期待;第二,作为修辞性手段帮助读者定位,在关键点上邀请读者参与对话,从而预期读者有可能持有的不同观点,引导他们作出特定的理解。这些功能的实现形式包括提问,指令句式和提起共识等[1]54。基于以上Hyland对介入标记的界定,笔者依据语料,在语言呈现形式上对英文商务书信中的介入标记作了更为细致的考察和分类,表1即为本文在分析语料时所采用的介入标记的分类模式。

表1 介入标记语的分类模式

由表1可见,互动式元话语的介入标记是指商务书信中所有提醒读者注意或者把读者引入语篇的显性语言手段,远远超过了第二人称的范畴,在商务书信沟通中,呈现出丰富的语言结构形式。这为介入标记有效实施语用移情,顺应商务交际各个阶段的需要提供了灵活多样的选择。

(二)介入标记在英文商务书信中的语用移情

商务书信沟通可以被视为在商务环境中通过编码和解码以传递信息的过程,商务环境这一社交世界构建的社交语境决定了商务书信写作的一系列概括性特征,其中“礼貌”是国际商务书信写作的重要原则之一,不仅包括礼貌用语的使用,更要体现一种为他人考虑,多体谅对方心情和处境的态度。英文商务书信中的介入标记通过语言结构的顺应,实施其语用移情功能,正体现了写信方以对方的要求、希望和利益为出发点进行考虑的“礼貌”意愿,帮助商务双方创造更为和谐友好的语境氛围,以促进商务交往的顺利进行。换句话说,介入标记的语用移情功能亦是其作为互动式元话语,实现与读者进行积极互动的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营造双方好像在面对面、亲切真诚交流的氛围。例如:

(1)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of 18 July regarding your lighting requirements for your showroom and stockroom areas.

(2)Did you receive the letter?

例(1)中第二人称“you”和“your”频繁出现,使读者不由地感知其被密切关注的程度;例(2)通过提问唤起对方的积极回应与参与。这两例中的介入标记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克服了书信交流的物理距离,拉近了双方的心理距离,营造出轻松对话的氛围。

在研究商务书信语料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you”表示类指,指读信人所代表的团体或公司,是复数概念。Kitagawa和Lehrer认为,第二人称的类指用法表达了一种“普遍性”[9]742,也就是说,说话者试图表达一种可以被普遍接受的命题信息,或者希望与听话人所代表的普遍群体进行共享的个人观点。因此,商务书信中介入标记的类指形式潜在地扩大了书信交际主体的范围,对于每一位读信者来说,都表达了信息传递的生动性、直接感和亲切度。

另外,介入标记的类指形式中还包括直呼对方公司的名称,这一形式在特定的语境下不仅能唤起对方的注意,还体现了写信者郑重其事的态度。例如:

(3)I shall have no hesitation in coming to Pro-Electronics again in the future.

例(3)中介入标记的类指形式“Pro-Electro-nics”与强调标记“have no hesitation”连用,加强了写信方的诚意,传递了对对方的尊重,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寻找共同点,强调身份的等同,利益或目标的一致。例如:

(4)We look forward to continuing our mutually beneficial relationship.

(5)As always,please contact me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ncerns.

上述两例分别通过包含对方的第一人称和提起共识的形式,将读者置于写信方所处的场景语境中,使对方产生情感共鸣,实现情感趋同,拉近了商务双方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提高了话语的亲和力。

第三,把决定权交给对方,创造友好的协商氛围。例如:

(6)How would you like to pay?

(7)Could you please send me two hundred copies of your summer calendar of forthcoming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vents?

例(6)以介入标记的提问形式邀请对方加入协商谈话,礼节性地征求对方的意见,显得礼貌客气,表达了写信方愿意从对方利益考虑的美好意愿。例(7)中的介入标记通过疑问句式的祈使句形式,变命令式为请求式,让对方自己作出“做”与“不做”的判断,不仅显得礼貌得体,还能在万一对方拒绝的情况下帮助减弱双方面子所遭受的潜在伤害,不至影响今后的合作。介入标记的这一移情方式常用来表达亲切的建议和友好的劝告,在英文商务书信中出现频繁。

第四,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感受,促进商务双方的互相理解。例如:

(8)I′m writing to inform you that our order of March 1,number 030109,was filled incorrectly.

(9)You earn a 3% discount when you pay cash.

上述例子中,例(8)在告知对方未能按要求履行订单时使用了被动句,避免了主动形式可能造成的语气上的唐突或盛气凌人,使话语显得委婉客气,让对方在心理上更易接受。这一移情方式常用于表达对对方不满时,避免指责动作的施行者,以体现自己对对方处境和困难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对方的合作意识。例(9)从“you”而非第一人称“we”或“I”的角度进行陈述,把立场从写信人转向收信人,以对方为中心,这种语用移情在商务书信沟通中不仅能帮助克服物理距离,加强收信方对双方交流直接性的感知,更能体现写信方是站在对方的立场看待问题,考虑他的要求、希望和利益,从而更易赢得认可,减少冲突,促进商务合作。

第五,加强话语的客观意义,增强其可接受性。例如:

(10)Firstly,it is well known that dirty recording heads can cause poor recording quality.

(11)It is our policy to arrange payment with customers outside of Singapore using irrevocable letters of credit (LC).

(12)Unless your L/C advice is faxed the soonest possible,both the delay in shipment and L/C extension will be inevitable.

例(10)中写信方意在否定对方对产品质量的抱怨,以提起共识的形式拉开自己与所述事实之间的距离,暗示命题的普遍性,通过导向情感趋同,缓和了语气,却增强了话语的权威意义,加强了对对方的说服作用。例(11)用泛指“custo-mers”替代“you”,表示写信方对所有类似顾客的惯例做法,看似降低了话语的针对性,却增加了所要表达信息的客观性,让对方更易接受,同时也暗示了话语的可协商意义,为商务合作中的互动商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例(12)使用被动结构,强调对对方尽快履行其客观业务的要求,突出动作的对象而非动作的完成者,强调客观事实,使得论述客观委婉,避免主动结构蕴含的咄咄逼人、遭人反感的语气,有利于营造融合的合作关系。

四、结语

言语交际的过程是交际双方共同构建语境的过程,一方面,交际者在言语行为中应该积极主动地选择语境,另一方面,交际主体还要根据语境的需要,进行语言结构形式的不断选择和调整,即语言结构的顺应,以实现成功的交际。通过商务书信进行交流亦是言语交际的一种形式,商务书信中的介入标记通过语用移情,换位思考,加强商务交流的亲密度和亲切感,帮助构建和谐友好的商务语境,同时通过其灵活多样的语言结构形式,顺应在不同商务语境下语用移情的需要,实现其作为互动式元话语的重要人际功能,帮助商务双方更为顺利地达成所期待的商务交际效果。

由于篇幅有限,文章仅从语用—语言视角讨论了英文商务书信中的元话语标记之一——介入标记如何通过移情实施其预期的交际目的。今后,我们可以在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下,从社会—语用方面的移情对中英文商务书信中的介入标记及其他元话语标记作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HYLAND K.Metadiscours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2]何自然.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4):11-15.

[3]冉永平.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视点、语用移情与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39(5):331-337.

[4]何自然.语用学探索[M].增订本.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5]BILBOW G T.朗文商务致胜英文书信[M].管燕红,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6]WIRTTE M.英文商务书信:范例&应用[M].罗慕谦,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7]约翰·A·凯里.商务书信速查速写[M].魏青江,方海萍,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8]CLELAND J K.有效商务写作[M].余莹,丛培成,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9]KITAGAWA C,LEHRER A.Impersonal uses of personal pronoun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0(14):739-759.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0887(2016)01-0079-04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指导项目(2014SJD505)

作者简介:时常珺(1980—),女,讲师。

收稿日期:2015-09-06

>doi:10.3969/j.issn.1673-0887.2016.01.018

猜你喜欢
顺应论
顺应理论下模糊语在灾难事件英语新闻中的运用研究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探微
顺应论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初探
顺应论视角下的广告语言模因研究
基于顺应论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文化顺应研究
顺应论视阈下的中国政府网外宣翻译研究
顺应论视角下女性消费品商标翻译
顺应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翻译研究
浅论顺应论视角下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语码转换